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这很难评。
  祝愿他们死后见到先祖时不会被出身他国的祖母、曾祖、高祖、天祖等吊起来打。
  话题扯远了,总之扶苏将这些奢华的玩具拿给父亲看,并不是为了告弟弟的黑状。他是在提醒父亲,不要忘了防备这些姿态过高的秦国旧贵族。
  因为赵姬的事情,父亲其实很反感前朝后宫过度牵连。
  正常的守望相助无可厚非,他们送女子入宫本来就是为了吹枕头风的。难不成还真是想送个美人讨好王上?那送贵女干什么,普通歌妓还更美更会侍奉人呢。
  合理范围内的为家族谋利无伤大雅,但是做过火了就不行了。
  此时的胡亥还没有凭借他的小聪明成为秦王第二宠爱的儿子,他只是众多公子中的一个而已。他的母亲也没有十分受宠,在后宫中顶多算是脱离了透明人的处境。
  这样一对没有宠爱的母子,家族为何要花费大价钱资助他们?连玩具都做得这么贵重,明显有更高的野望。
  不然有这个钱,重新培养一个或许能争到宠爱的女子,性价比不是更高?
  胡亥母子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生了个儿子。
  秦王政放下手里的竹简陷入沉思。
  投资一位公子,不一定是指望对方能当上秦王。也有可能是希望公子以后能被封为君侯,在朝中拥有足够惠及家族的权势。
  但此前他和扶苏关系闹僵,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位长公子做继承人。只是碍于他年岁最大、最得王上看重,这才不敢表露出支持其他公子的意思。
  在这样的时期,家族开始向胡亥进行巨额投资,很难不让人多想。
  王上还年轻力壮,保不齐等他驾崩的时候公子都老了,反而是幼子正当壮年适合继承王位。
  前有昭襄王之子孝文王因为父亲太能活,继位之后只当了一年秦王就死了②。退一万步说,就算到时候还是扶苏继位,他们也可以期盼一下扶苏两年内暴毙,然后借机成事。
  至于扶苏的儿子,争夺王位的时候连人家儿子都没信心干掉,那就别下场了。胡亥的第一竞争对手说到底还是长兄扶苏,他们最要做的是先把扶苏拉下来。
  秦王政揉了揉眉心,对这些人的算计感到一丝厌烦。
  他知道自己重用六国之人让旧贵族和宗室生出了不满,但是这么早就开始为王位继承做打算,还是叫他很不爽。
  这群人是想扶持一个傀儡秦王吗?
  现在还只是不重用他们,等到天下一统,他宣布废除分封,这群人岂不是会更加怨恨?
  扶苏适时提议:
  “父亲身边的守卫还是不够森严,这些内侍里也不知是否有人被贵族收买过。不如先调查一番,再加强守备。如今是灭韩的关键时期,难保韩国不会狗急跳墙,派遣刺客潜入咸阳宫。”
  秦王政颔首:
  “蒙恬在外征战不得空,那就将蒙毅调来寡人身边,领郎中令一职。”
  蒙毅虽是文官,但作为将门虎子,身手不凡,也学过统兵操练之事,掌管宫中禁卫绰绰有余。
  明眼人都知道秦王调他到身边只是为了给他镀一层金,人家日后还是要回到朝堂中的。
  秦王政让他来管理禁卫,除却上述理由之外,还有一点是想培养蒙毅。对一个文臣来说,长期近距离接触君王,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他准备让蒙毅贴身跟随自己,而非守在宫门处操练卫兵。给不了解内情的别国一个“这个郎中令确实不会带兵,只是领个名头”的假象。
  贴身侍卫要看起来不能打、其实很能打,才能既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能成功地引人上钩。
  韩国最好派个刺客过来,这样韩王的罪名就又多一重了。
  扶苏慢条斯理地喝了口水。
  内侍的问题解决了,咸阳宫也加强了守卫,胡亥的奢靡被父亲看到,还顺带给宗室贵族上了眼药。
  完美。
  作者有话要说:
  听闻蒙毅的职位变动李斯:(病中垂死惊坐起)我的日夜祈祷生效了?!
  注①胡亥生母无记载,这里是私设。
  注②孝文王继位之后没着急改年号,先给父亲服丧一年。他是改完第三天暴毙的,不代表他只当了三天秦王。
 
 
第11章 着眼于大事
  胡亥跑回了生母胡姬的住处,红着眼睛气冲冲地控诉了一番长兄有多过分。
  胡姬十分溺爱儿子,闻言眉头一皱。
  胡亥才五岁,何至于给他安排这么重的课业?长公子必然是不安好心,看来他平日里对弟弟们好也不见得是真心的。
  但这个念头刚升起来,胡姬就自己否决了。
  由于胡亥是个小孩子,转述事情的时候有点颠三倒四,也没办法把兄长的话全部复述出来。
  这让胡姬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众人皆知公子扶苏头铁到和王上硬刚,根本没那么多心眼。所以胡姬认为扶苏应当不是故意折腾弟弟,而是另有原因。
  大概率就是长公子为人太过耿直脑子不会转弯,一门心思想着让弟弟多学点是好事,所以才下了这样不合适的安排。
  不过想明白了也不妨碍胡姬琢磨着该怎么利用这件事给扶苏上眼药,扶苏又不是她儿子,她才不会帮对方澄清呢。
  胡亥跑得太快,等到他叭叭叭说完一通,胡姬也想出对策之后。胡亥身边侍奉的宫人才气喘吁吁地赶到,想要汇报情况。
  胡姬摆了摆手:
  “你不用说了,事情我都知道了。”
  侍者欲言又止,他怀疑公子胡亥根本没有把事情讲清楚。
  胡姬平时对自己儿子的滤镜有点厚,总觉得胡亥是难得一见的聪明孩子,天底下没谁能比得上。正巧胡亥的天赋点在了讨好长辈上头,把胡姬哄得很高兴,让她越发坚定了这个想法。
  所以胡姬根本不知道他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不太行,反倒是上课时也要跟随侍奉的宫人对此一清二楚。
  可面对胡姬时,宫人不敢说什么泼凉水的话,怕自己被责罚。
  既然胡姬不想听,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哄着儿子去殿内玩玩具之后,胡姬也歇了让胡亥去上学的念头。在解决掉过于繁重的课业之前,她可舍不得儿子过去吃苦,左右少学一天也不碍事。
  “你过来,我有件事吩咐你。”
  胡姬冲侍者招招手。
  咸阳宫中侍者的派系很杂,不可能都是秦王政的人。各宫夫人有自己的势力,往上数两倍也有很多厉害人物,她们的人手也没被全部清理出去,还有心生野望的朝臣刻意安插等等。
  作为秦国贵女,胡姬手里的人脉还是相当可观的。在秦王着手清理宫人之前,她想和宫外的家族联络并非难事。
  胡姬于是给家里送了封信,要他们抓住胡亥这件事做文章,弹劾扶苏。
  她打算得好好的,明日早朝先由族里的官吏出面弹劾,下朝时她再堵在王上回章台宫的路上以母亲的身份哭诉自己心疼儿子。
  里应外合,王上就算不降罪扶苏,也会斥责一番。倒时再把长公子遭受斥责的事情传出去,朝臣就更不看好扶苏了。
  可惜,胡姬不懂朝政乱出馊主意,她的家族却没那么傻。
  事情昨天才发生,今天一早胡亥的外祖家就来弹劾,再有胡姬堵人卖惨。傻子都能看出来他们后宫前朝串联了,这不是自己主动给王上送把柄吗?
  就算真要打击扶苏,也该是先安排人散布消息,等个几天再安排表面看上去和他们家族无关的人去弹劾。当然,最好能有看不惯长公子的官员自己跳出来,替他们当这把刀。
  族长看完布帛就到丢一边去了,不仅不打算按照胡姬的计划来办,还命人给胡姬传消息,不许她去堵人。
  ——胡姬会乖乖听话吗?
  次日一早,胡姬带着侍女站在宫道中等待,明显把族长的命令当了耳旁风。
  胡姬好歹也是贵族出身,难免有些傲气在身上。认定一件事之后,别人不让她干的,她就偏要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没错。
  反倒是身边的侍女十分忐忑:
  “夫人,我们真的要堵王上吗?族长都说……”
  胡姬打断她:
  “人已经来了,别乱说话,不许提族长。”
  说罢就推开了侍女的搀扶,脚步急切地往前走去。不消片刻,人已经来到了秦王跟前。
  胡姬盈盈一拜,特意换上的纱裙显得整个人更添一股扶风弱柳的气质,惹人怜爱。
  秦王政脚步一顿,低头看她:
  “你来做什么?”
  问的时候还仔细回忆了一下,这是他后宫中的哪位夫人。
  得益于昨日扶苏的提醒,秦王很快想起来她是胡亥的生母胡姬。
  目光顿时变得审视了起来,但胡姬只顾着装柔弱,没有看见。
  她抬起脸来,泪水盈满眼眶,并没有自作聪明地说些寒暄的废话,而是直奔主题。她知道王上没耐心听那些,有事就得说事。
  “启禀王上,长公子昨日给胡亥加了太多课业。胡亥他才五岁,这么学他真的吃不消。还请王上怜惜胡亥,给他减一减课业吧!”
  表面上好像不是在告状,实际上却字字都在指责扶苏不友爱弟弟。
  秦王政深深看了她一眼,什么都没说。
  胡姬还待再说点什么卖惨,一抬眸对上那个眼神,顿时所有话都咽了回去。
  她知道,王上这是不高兴了。
  对秦王这个身份和对秦王政这个人雷厉手段的畏惧,慢半拍地爬上了胡姬心头。曾经因为家族的力捧而被冲昏的头脑也冷静了下来,胡姬猛然察觉到自己和胡亥在王上心里没有她们以为的那么有分量。
  她忽然意识到,面前这人不是那些色令智昏之辈,也不可能被谁三言两语就左右想法。
  胡姬的后背瞬间渗满了冷汗。
  秦王政收回目光,不再给她任何关注,抬脚离开了。
  此时的漠视比直接发怒更磨人,胡姬只能听见渐渐远去的脚步声,和自己如擂鼓的震耳心跳。
  等到看不清王上背影后,她才一脱力软了下去,被侍女及时扶住了。
  胡姬脸色苍白:
  “快回宫!”
  她要赶紧把事情传回族中,请族长想法子帮忙转圜。
  胡姬忐忑地想着,自己只是给长公子上了点眼药,王上应该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就厌弃了她们母子。只要想法子平息王上的怒火,等时间一长,王上或许就不记得这件小事了。
  秦王政回章台宫的一路上,脸都是冷的。
  之前自己和扶苏的矛盾果然让不少人都心思浮动起来,叫他们看轻了长公子的地位,这让秦王政无法忍受。
  直到入殿后看着挺拔俊秀的儿子站在书架前亲自将竹简一卷卷放入对应的位置,神态专注而认真,心情这才缓和了不少。
  扶苏听到动静回头,笑着问道:
  “父亲回来了,可要再用些茶点?”
  今日早朝耗时长了一些,也不知道父亲饿了没有。扶苏已经提前让人准备了小点心,随时可以呈上来。
  秦王政气都要气饱了,不过为了不辜负儿子的心意,还是很给面子地吃了小半盘。
  碗碟撤下去后,扶苏拿着几卷竹简坐到了他身侧,将手里的奏折递了过去。
  “前线传来了新的战报,腾将军已经平息了民怨,开始教化黎庶。他如今正亲自带兵攻打韩国,已经攻克了几座城池。”
  太守腾是秦国将领,去年韩国主动向秦献上南阳郡示好,秦国便派遣了这位将军过去接手,暂任太守一职。
  此人虽为武将,文治却也做得颇有建树。上辈子他在南阳郡就任多年,令此地律法严明、百姓安居乐业。
  天下一统之后,太守腾便因为卓越的功绩调任回了咸阳,任命为内史,负责咸阳事务。
  此后多年恪尽职守,直至老死在任上,是个值得信赖的肱股之臣。
  不出意外的话,太守腾很快就能攻克韩国都城,收缴其全部土地,新制一个“颍川郡”出来。
  颍川人杰地灵,扶苏执政后此地出过不少英才。
  军报中写明了太史腾出战攻下的几座城池名字,秦王政接过来看了一遍,回忆着韩国舆图作为对照。
  片刻后,秦王心情彻底转晴:
  “韩国本就只剩一郡之地,再失了这些城池,须臾可破矣。”
  扶苏笑吟吟地说道:
  “如今于我大秦而言灭六国已不算难事,反倒是战后治理刻不容缓。韩地与秦地距离近,教化起来相对轻松,日后楚、燕、齐等地怕是不会甘心臣服。”
  秦王政不屑地说道:
  “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如今唯有赵国能让他忌惮一二,只因名将李牧不好对付。
  燕齐两国面对强秦毫无还手之力,楚国倒是有大将项燕。奈何国内贵族屈景昭三家与王族熊氏之间互相钳制,必会为一己私利延误战事。
  扶苏十分赞同父亲的看法。
  上一世因为项燕和王翦将军僵持许久,战事一直未有建树,屈景昭三家便怀疑项燕通敌卖国。
  楚国境内一时间竟传出了“项燕和王翦约好了一起在边境当土霸王,糊弄秦楚二国”的离谱谣言。
  此时还没有“皇帝”一词,否则就该说他俩要当土皇帝了。
  最终项燕因流言和贵族们拖延粮饷的运送,不得不率先开战,最后被王翦所破。
  扶苏也并不把这些只会拖己方后腿的敌人放在眼里,但六国旧贵族作乱是必会发生的事情。哪怕父亲将人迁入咸阳就近看管,也很难抓光所有贵族。
  除了贵族闹事之外,另有当地黎庶与大秦语言文字不通,政令传达难免受阻。
  秦国没有那么多官吏派往六国,少不得要继续任用本地原有的官吏。那些人是六国旧臣,还能指望他们对大秦忠心耿耿吗?
  好的政策颁布下去,他们不仗着黎庶不识字故意颠倒黑白借此抹黑大秦就不错了。
  像那种朝廷下令赋税三成、官吏睁眼说瞎话强令黎庶上缴七成的事情,在天下一统后时有发生。多收的谷粮被官吏私吞,赋税过重的骂名却是朝廷背负的。
  扶苏将自己的担忧一一说与父亲听,秦王闻言眉头紧皱。
  他不是没想过这些问题,只是这对秦国来说是客观存在的缺陷,短期内很难解决。他不可能凭空变出足够的官吏来,只能暂时放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