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令自然不能只针对程邈所在的区域发放,多发几个地方,说不准就能多钓出几个上辈子没能出人头地的人才呢?
程邈能改隶书,是因他任职时发现小篆不利于速写,对事务繁忙的底层官吏来说效率偏低。他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出如何改进更好,没道理其他小吏就一点想法都没有。
反正招贤令先发着,有鱼自然会咬钩,没有也不亏。
若是程邈没应召,再想法子把他塞进李斯的团队里去。总之这条大鱼是肯定不能放过的,他才是扶苏的主要目标。
扶苏一心二用,边批阅奏折边琢磨这些,竟也不曾耽误正事。
将批完的奏折一一摆放好,等待父亲休息好后来复查。扶苏走出了内殿,准备去校场锻炼一二。
许久不曾练武,也不知武艺生疏了多少。
前往校场的一路上都很安静,直到行至校场外围,才听见里面整齐的练兵声。
蒙毅不常来这里,但每次过来都会认真操练兵丁。这会儿他正好在,趁着秦王政休息过来练一练兵,等下还要回章台宫。
扶苏走近了一些,意外看到了三个身影。
舜华率先发现了父亲:
“爹爹!”
扶苏蹲下身,接住了冲过来的小炮弹。
“你们怎么在这儿?”
扶苏问道。
阴嫚牵着桥松不紧不慢走过来:
“听说这里在练兵,好奇所以过来瞧瞧。”
顿了顿,阴嫚又迫不及待地问道:
“大兄,新的文字要多久才能改出来?”
扶苏有点意外她的着急:
“怎么?”
阴嫚:“后头不是要把典籍翻译成简化版吗?我想参与这个。”
这个年纪的少年人总想为长辈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示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而是能给大家帮忙的大人。
阴嫚也不例外。
她觉得整日里学那些简单的东西太无聊了,逃课出来玩也没什么意思。咸阳宫和咸阳城她都逛了个遍,最近实在是没什么有意思的新事物。
既然如此,不如去做点有意思的事情,也好过虚度光阴。
扶苏没听上一世的阴嫚说起过类似的请求,大约是小篆和隶书推行的时候,她早已嫁人成家。没了少年时期的清闲,也没了当初的满腔热忱。
“既然你想做,那就去做吧。”
扶苏微笑着鼓励道。
陪着妹妹和儿女玩了一会儿,没多久阴嫚就带着两个小崽子又换地方玩去了。扶苏留下来练了练箭术和马术,感觉有些疲累,这才回到章台宫。
章台宫中,秦王政还未醒来。
扶苏有些担忧父亲是累过头了,特意叫来医官诊脉。
果不其然查出了秦王政身体略有亏空,需要好好进补养回来。扶苏便制止了侍者到点想叫醒王上的动作,让父亲再多睡一会儿。
侍者犹豫片刻还是听从了长公子的吩咐,退回原地继续守着等待王上自己醒来。
扶苏则回了殿内,拿出平日里他并不会碰的重要奏折,开始替父亲批阅。
剩下的奏折不算很多,是以扶苏还能隔三差五停下来休息片刻。休息时间里,他便想起了阴嫚刚才提到的事情。
翻译书籍是必然要做的一件事,但新的翻译版需要消耗大量竹简。
偏偏竹简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很好用,笨重、费木头、不易保存、写不了多少字,这些都会给古籍的翻译造成阻力。
所以扶苏早有造纸的打算。
上一世在他继位之后没两年,齐国旧地便出了一个发明造纸之术的奇才。
一开始是很粗糙的纸张,不仅造价昂贵,还不适合书写。经过许多工匠十来年的齐心研究,终于在扶苏驾崩前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张。
因为这件事距离扶苏重生很近,他对最后那种相对成熟的造纸工艺有一定的印象。哪怕无法百分百还原,也能还原个一半出来。
在这个基础上研究造纸,想必能在几年内弄出让他满意的结果。
但还是那个问题,扶苏没办法直接把造纸术拿出来。
他想先派人去探访齐地,找到当初那位奇才。以对方的名义献上造纸术,这样便能顺理成章。
秦国一向求贤若渴,每年都有六国人士前来应征,多这么一个会造纸的齐人根本不会引人怀疑。
可是扶苏手底下没人。
且不说留给他的楚系势力能不能远去齐国帮他办妥这件事,就说造纸一事事关重大,让这些人接手,扶苏也不放心。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转头把方子送回楚国去,扶苏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找李斯同样不行,李斯的势力只在咸阳城内。他还只是个廷尉,要等到日后成为丞相,才能把门生故吏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这件事似乎只能去找父亲,其他人都没那个本事从齐国捞人。
但扶苏对此十分犹豫。
去找父亲就得面临是否坦诚相告自己的经历,又或者选择假托神仙点化来圆谎。
按照前者来坦白,父亲就会知道自己儿子是个比自己年纪还大的老妖怪。那他们父子之间还怎么相处?扶苏并不愿意破坏如今的父子温情。
可是选择后者,就会加深父亲对神仙存在的笃信,这无疑也是扶苏不想看到的。鬼神之说对帝王的影响太大了,掌权者最好不要太信这些。
还有什么人手是可以借来一用的呢……
扶苏的目光落到殿外,忽然看见一株移植自中原的树木。那是当年吕不韦的商队带回来的,类似的奇花异草在咸阳宫中数不胜数。
是了,还有吕相留下的商队。
吕相已经自尽,但他的商队没有尽数解散。
一部分被官署接手,替秦国继续来往各地做生意,顺便传递消息。另一部分倒是无人收拢,各自散去。
他们当中有些人悄悄依附了其他家族,替他们经商赚钱,混口饭吃。有些人则自己出去单干,但没有后台,在这种乱世中经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能收拢这些急需靠山的商队,别说是去齐国找人,西域他都能伸手过去。
要调查这些人的下落倒也不难。
因为去别国很容易被某些贵族盯上,最后落个人财两空。所以他们大多只能留在秦地辗转,做一些巴蜀和关中之间的物品倒卖。
只要还在秦国,那就不怕找不到人。
造纸术的事情不能利用楚系势力解决,找这些商人就没那个顾忌了。他们只会以为扶苏是缺钱了,想赚点外快。
这很合理,长公子入朝之后要发展自己的党羽,最简单的方法无外乎用钱收买。偏偏公子平日里的花销都来自国库,总不能堂而皇之地使用这些钱财吧?
楚系势力接到消息之后自认为明白了公子的意图,不仅尽心竭力地帮忙收拢商队。消息传到楚国那头之后,楚国还为了交好扶苏特意送来了一些金银作为支援。
难得有位秦国公子和他们留在秦国的楚系势力走得这么近,必须支持他。
秦国最近在攻韩,也不知道它灭了韩国后会不会收手。若是秦国还不满足于此,想让楚国置身事外就得公子扶苏多费点心。
楚王想着秦国没可能短时间内连灭多国,那他们楚国只要拖延到扶苏继位就高枕无忧了。
能不打仗还是不打的好,秦国虎狼之师,是真的不好打。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费解):怎么还有主动送钱的冤大头?
ps:造纸术始于西汉初年,一直到东汉蔡伦改进才扬名。
第14章 做戏
面对冤大头楚国主动送上的金银财物,扶苏颇有些无语。
虽然能理解楚王的想法,但……这个楚王他不聪明啊!
这是有多天真才会觉得堂堂大秦公子会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善待楚国?他姓嬴,可不姓芈。
扶苏转头就把这笔意外之财呈给了秦王政。
秦王政见儿子送来财物,意外地问道:
“这是何意?”
扶苏无辜地说道:
“楚国想贿赂我,好让秦楚之间不兴兵戈。此事事关重大,我不好擅自做主,便只得与父亲实话实说了。”
顿了顿,扶苏又补充道:
“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所以我就收下了。之前尉缭带了三十万金离开秦国,想必国库依旧空虚,急需填补。”
秦王政哑然失笑。
公然薅别国的钱财来填补秦国的亏空,也真是独树一帜了。
扶苏见父亲笑了,也跟着微微一笑:
“我见楚王昏聩无能,日后或许还会继续送钱。”
言下之意,这个来钱的路子可以一直反复利用。
反正他们大秦的下一个目标是赵国,再下一个是魏国,还不到攻打楚国的时候。
但楚国又不知道大秦预设的灭国顺序,只要他们父子俩在朝堂上做一场戏,就能让楚王误以为秦国放过楚国真的是公子扶苏在出力。
秦王政无奈地拍拍儿子的肩膀:
“善!”
于是次日早朝,便有大臣得到秦王的示意,特意站出来谏言,称楚国在秦韩交战时似有蠢蠢欲动的架势。
“王上应早做准备,免得楚国趁机生事!”
丞相昌平君闻言面色微变,但他身份敏感,不好多言。
昌平君乃是当年楚考烈王在秦国为质时与宗室女所生,如今的楚王正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熊悍。平定嫪毐之乱后,他便依仗此功当上了丞相。
扶苏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这位“舅舅”,他生母是楚国宗室女,两人之间也算有些血缘关系了。
可惜,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
上一世秦国灭楚时,昌平君趁机谋反。他以自己楚国公子的身份称楚王,试图延续楚国国祚。
这样的例子在战国时期并不少见,某个国家被灭了,公子流亡在外。若能遇到愿意资助他复国的好心人,便可以挽救故国。
齐国、楚国等等,都曾遭遇过灭国危机。但战国七雄互相钳制,总会在权衡利弊之后伸出援手。
大秦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灭六国时根本不给他们喘息之机。一个接一个地打过去,就是怕过两年剩下的国家又帮着被灭的国家复起。
然而那些公子能成事,少不了别国帮忙。昌平君造反时情况却大为不同,仅剩的诸侯国只有燕国和齐国。
试问这两国哪一家能帮到他呢?他们自身都难保。
扶苏的视线被昌平君所察觉,对方猝不及防地抬头,与王阶之上的长公子视线相对。
扶苏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舅舅不要着急,脸上半点没有打量人被抓包后的心虚。
昌平君毫无所觉,看出长公子的意思之后,心下稍安。
这些日子长公子跟随王上上朝,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侍立于王阶之下、百官首位。而是被王上叫到了上首,停于半阶处。
如此高百官一等的站位,显然预示了秦王政对继承人的选择。
太子虽还未立,但也只差那么一道程序了。
有长公子帮忙说项,想来今日对楚国的攻讦应当成不了气候。
扶苏转身朝向父亲,不负昌平君所望地开始为楚国陈情。
他表示方才大臣所言的“楚国蠢蠢欲动”乃是无稽之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楚国并没有当真做出调兵的举动。
秦王政眉头微皱,似乎不太赞同。
父子俩你来我往做戏一番,最终长公子还是说服了王上想要借机威慑楚国的想法。
早朝散去后,昌平君特意叫住了扶苏。
“此番多亏长公子仗义执言了。”
扶苏坦然接受了这番道谢:
“舅舅哪里的话,如今战事未平,本就不该多生事端,况且这也是我本就该做的事情。”
昌平君被他一番话哄得眉开眼笑,心想长公子竟当真如此向着楚国,那他更要交好这位公子了。
同为楚国公子,熊悍能当上楚王,凭什么他不行?
只要他和扶苏打好关系,等日后扶苏上位,肯定更倾向于扶持他这个和自己交好的楚国公子回国,继任楚王之位。
昌平君高高兴兴地走了。
扶苏也心情愉悦地回到章台宫,和父亲商量今日之事可以朝楚国开口索要多少钱财作为谢礼。
富庶诸侯的钱就是好赚,早朝这场戏不过演了一刻钟,就能白得一堆财帛。楚考烈王若是泉下有知,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自己这个人傻钱多速来的儿子气到吐血。
侍立在侧的蒙毅一脸麻木地听着这对父子俩商量怎么从楚国手里抠钱,心情十分复杂。
公子回来得晚了一些,不知道方才有不明真相的朝臣先来求见过王上,担忧长公子过于偏向楚国,恐怕不妥。
真该把那家伙拎过来亲耳听听他们口中“偏向楚国”的长公子都在干什么!
扶苏偏头冲蒙毅笑了笑,又对父亲说:
“七国间常有互相贿赂之事,若是郎中令遇到有人送金上门,不如也先将财帛收下,再来同父亲商议。”
蒙家兄弟忠心不二,叫他们配合捞钱根本不必担心对方会当真倒戈向别国。
光捞楚国的钱怎么够呢?楚国的钱是有限的,不如多发展一些来钱的路子。他看赵魏齐就很不错,它们三个老有钱了。
蒙·郎中令·毅:……所以连我也要开始参与这场大戏了吗?
结果王上居然还对此颇为赞同:
“是个好主意。”
蒙毅:长公子你把王上都带坏了!!!
当日下职之后,蒙毅郁闷地跑去李斯府上,找对方喝酒。
李斯有点意外他的到来:
“你不是每日一早就要守在王上身侧吗?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蒙毅摇了摇头,只说:
“今晚不必我留下整理奏折,下职早了些,便出宫来散散心。”
李斯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蒙毅这是找他喝闷酒来了啊!
今日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能让蒙毅郁闷至此?
李斯只略略一想,就明白了过来:
14/233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