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政令如何平稳推行,个中细节应该怎么完善,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搞定的。
等到事情忙完,已经过去了五日。
扶苏把还想去华阳宫看一眼的父亲按回了榻上,让他好好休息,自己替他去看看就行了。
秦王政确实精神疲惫,到底没有强撑。
扶苏走出寝殿,侧头向守在门口的蒙毅点了点头算作招呼,这才走出了章台宫。
华阳宫中,不仅有公子公主在守灵,后宫夫人们也没有当真窝在自己的宫殿内装不存在。
华阳宫从未如此热闹过。
过来哭灵不一定能让王上看见,对她们心生好感。但是不过来,一定会因为不孝而遭受厌弃。
胡姬自然也在此地,她不仅是来哭灵的,更是来堵扶苏的。
那天太后薨逝的消息传来之后,她心中惶恐万分。可是随后扶苏就忙了起来,她根本见不到人。
太后灵堂前倒是有赵姬的身影,但胡姬知道,现在找赵姬已经没用了。
赵姬顶多管一管后宫,前朝她插不上手。要让胡亥摆脱这件事的影响,除了长公子也只有王上能够做到。
幸好这几日公子们都不必去上学,胡亥被退学的事情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只是眼看着守灵还剩几天就要结束,再不解决上学的问题,到时候就彻底压不住了。
因而扶苏刚祭拜过曾祖母出来,就被胡姬堵住。
对方不再顾忌自己的贵族骄傲,直接以最谦卑的姿态向长公子下跪求情。她没有别的要求,只要胡亥能复学就行,哪怕课业再重她也绝不置喙。
扶苏微微挑眉,命人将她扶了起来。语气一如既往地温和,只是带了一点刚哭过的沙哑。
“胡姬夫人折煞我了,胡亥是我弟弟,我自然不会放任他懈怠学业。夫人尽管送他回六英宫入学便是,父亲那边我来解决。”
他可是特意给胡亥加了一堆课业的,怎么可能任由那小子退学去过逍遥日子?
更何况,要使敌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倘若胡亥真的一直当个文盲到大,他自己也会知道自己没资格竞争王位,就更不会做出牵连自身的蠢事了。
扶苏要的就是给他信心,让他生出妄念来。等到他做出结党营私、甚至一时冲动造反夺位之类的事情,便可以光明正大地处置了这个弟弟。
倒不是扶苏有多小肚鸡肠,因为上辈子这人和自己争夺皇位,就连个什么都还没做的小娃娃都不放过。
实在是当初胡亥和赵高勾结时曾经密谋过破坏许多朝堂安稳的事情,上到百官下到黎庶,全都被他们折腾过。
若非扶苏提前有所防备,还不知大秦江山会变成什么模样。
扶苏可不觉得上一世处理了这家伙就能一笔勾销了。
他干了坏事偿了命,那些被他害死的人能活过来吗?更何况他又比谁更高贵呢,区区一条命抵得了天下那么多人差一点就要遭的苦难吗?
扶苏不知道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的重生,以原主那种性子,再有个胡亥赵高搞事,最终大秦会以什么姿态收场。
但想来应该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比他预想过的情况更加糟糕。
轻轻松松放过胡亥实在是太便宜这家伙了,这人还是继续被钉在耻辱柱上吧。
胡姬看不透扶苏背地里的杀意。
她见长公子一如既往的柔和,又见他为了个不算很亲近的长辈竟然真情实感地哭到声音沙哑,便觉得长公子还是那个纯善的长公子。
以往她瞧不上这种性子,但现在她却觉得长公子就得这样才好。遇到事情了会二话不说帮你,回头和他争储时这样的竞争对手对于自己儿子来说也没什么威胁。
胡姬拭去眼泪,感激地向扶苏连连道谢。直到华阳太后身边的老人前来,似乎有话要说,她才告辞离去。
扶苏看向这位年迈的老人家:
“不知太后还有什么吩咐?”
老妇人从小就侍奉华阳太后,随着她从楚国出嫁,又陪着她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秦王政还曾特意命人好好奉养这些太后身边的老人。
老妇人颤颤巍巍地取出一方令牌和一卷帛书,交给了扶苏:
“这是太后临终前吩咐给您的。”
上辈子扶苏也收到过这么一块令牌,可以调动华阳太后手里的那些人手。
太后这些年为楚国做得已经够多了,但有些还是觉得不够。老妇人忍不住叹了口气,心里为太后无法自己选择命运的一生而感伤。
但这世间女子大多如此,出身王室贵族也好不到哪里去,照样要成为联姻的棋子。
可棋子也是人,有自己的偏爱。
扶苏摩挲着令牌,没有打开帛书。他知道信中写了什么,不是劝他偏向楚国的话,而是告诉他“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华阳太后自认不负楚国,她只是人到晚年难免有点任性罢了。
她虽然没有按照楚国的意思阻止秦王发兵灭韩,但那些人手她已经交给了拥有楚国血脉的下一任秦王。
倘若扶苏愿意善待楚国,那便是她最后为故国出了一份力。即便扶苏不肯容情,她也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
如何能苛责一个将死之人没有达成你们的期望呢?她都要死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扶苏收好两样物品:
“太后的意思我明白了,也请您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
第13章 简化文字
扶苏最后去看了一眼难得乖巧的弟弟妹妹们,又摸了摸桥松和舜华两个小家伙的脑袋瓜。
他们这几天跟着姑姑阴嫚很认真地在为高祖母祈祷,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经很懂事了。
回到章台宫时,秦王政还在休息。
扶苏没有惊扰父亲,自己去将剩下的政务处理了。
宫外,这几天各种事情带来的余波还没有消散。各官署都忙得不可开交,廷尉司尤其缺人。
因为他们的长官李廷尉被王上安排了别的任务,没工夫回去当值了。
面对着写满秦国大篆的竹简,李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据说,让他来简化新字是长公子的提议。
李斯百思不得其解。
他到底是哪里展露了这方面的才能,让长公子给看出来了?他已经很忙了,还给他加活干,公子你手底下就没有其他人了吗?
然而加班虽然很累,造字却是一件能让人名留青史的功德。李斯自认不是什么淡泊名利的人,所以他接下了这个差事。
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推开的是傻子。
其实秦王政下令简化字体的时候,朝中不是没有反对之声的。
字难学关他们什么事?他们反正已经学会了。改了新字,大家还要再学一遍,这谁能乐意。
而且字就得难点才好,这样庶民才没办法轻易学会。知识越是复杂,越有利于阶级垄断。
不过,这群人家里的孩子恐怕不是这么想的。
长辈那是自己淋过雨所以热衷撕别人的伞,撕之前也不看看自家崽也在打伞。
主打一个无差别攻击,问就是:
“这么简单的东西你爹娘我们都能学会,你有什么好抱怨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什么维护家族利益都是虚的。他们还没长大到能懂这个的地步,他们就想减轻一点学业压力。
这几日李斯府上总是能收到来自各家小孩的礼物。
全是用私房钱买的,用于鼓励廷尉快点造字。争取一个月内弄完,他们好赶紧更换教材。
李斯:……这群崽子怎么没被爹娘打呢?
再催也没有那么快的,简化字形是个细致活,不能随便乱改。而且天底下文字那么多,挨个改过去也是个大工程。
哪怕长公子私底下给他递来了一份改字的规则总结,也只能稍稍加快一些进程。
因为他不能直接照抄规则,要先研究透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规则来改。否则王上问起来,他总不能说“我也不知道”吧?
供出长公子那是万万不可的,要是公子想暴露自己,大可一开始就自己揽下这个活。既然长公子把活推了出去,必然有他的深意。
李斯暂时琢磨不透,干脆也不想了。
看了长公子送的这份总结之后,李斯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感觉这个改法还是繁复了一些,或许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改进。
要不怎么说李斯天生适合干这个呢,抱怨归抱怨,事情确实是干得又快又好。
廷尉司缺人,好在缺的多为小吏。李斯在干大事,大家不敢打扰他,只好从其他暂且清闲的官署借些人过去,勉强支撑了下来。
和廷尉司忙得脚不沾地相比,李斯在自家府邸里就显得清闲了很多。
他甚至有闲工夫听侍者分享最近咸阳城中的八卦。
“听闻公子们被长公子加了许多课业,公子胡亥还闹着不肯去上学。不过这几日已经消停了,乖乖回了学殿。”
李斯眉头一跳。
长公子居然已经将魔爪伸向其他公子了吗?真是好惨呐!哈哈哈哈!
“蒙郎中令虽然担的是个武职,王上却派他去整理奏折,处理政务时还时常考教他。倒是禁军营那边,没见他去过几次。”
李斯眼露欣喜。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蒙毅去了不可能闲着!这不就被长公子逮住了?希望公子接下来只盯着蒙毅一个,不要想起他来。
“少府那边……”
李斯心满意足地听了一个时辰的八卦,猛然想起自己今天还没开工干活。赶紧打发了侍者,回到书房认真做起事来。
王上没说要他多久把字简化好,但按照李斯对秦王政的了解,自然是越快越好。要是等下次王上问起来时他还没做完,让王上知道他偷懒了,肯定没好果子吃。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比如学殿内的公子们听说李廷尉最近在造新字,全都哀嚎起来。
他们的课业压力已经很重了,李廷尉为什么要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害他们多学一种字,对他李斯有什么好处???
这太不公平了,底下的弟弟只要学一种文字,他们要学两种!多学的还是很难的那种!
早就过了认字阶段的公子们抱怨连天,直到侍者小心翼翼地提醒他们:
“这是长公子的提议。”
一瞬间,学殿里鸦雀无声。
很快,所有人都改变了口风,一致称赞道:
“大兄心系天下,是吾辈之楷模!”
侍者们:……
没人敢道破公子们表面微笑下的咬牙切齿,一个两个都装做自己眼拙看不出异样。
阴嫚带着两个小家伙公然逃学,路过这边窗外时听见里头言不由衷的夸赞,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她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视线。
大家发现撑在窗户上看戏的长姐时,表情更难看了。
阴嫚恨铁不成钢地提醒这群傻子:
“你们以为后头入学的孩子只要学简化字吗?天真!”
新字体即便推行了,也不可能立刻把旧书都换成新字,需要人进行誊抄翻译。
以咸阳宫如今的藏书量,就已经是个很大的工程了。更别提一统天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藏书入库,可能几代人都做不完。
所以如果不想在翻阅旧书时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就得连着之前的大篆一起学一遍。不学的话,哪怕给你个翻译对照的字典,阅读起来也会极其困难。
公子们眼前一亮。
对哦!是这个道理!
所以他们只是单纯地多学了一种文字,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却要学两种。
这么一想,所有人心里就都平衡了。
结果阴嫚又道:
“啊,对了,忘了告诉你们,很多藏书用的是六国文字。所以你们最好祈祷旧书的翻译早些完成,否则还得再多学几种。”
众人:……
“那你怎么笑得出来的?”
公子们无法理解,他们要学,阴嫚不也要学吗?
阴嫚骄傲地扬了扬下巴:
“因为我早就已经学会了啊!”
七国文字同属于大篆,虽然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学会了秦篆,其他六国的文字学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众人:…………
我恨学霸。
阴嫚高高兴兴地带着侄子侄女跑出去玩了,丢下一堆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的公子们,杵在原地发呆。
大兄啊,你不能仗着自己什么都会了,就去折腾别人,弟弟妹妹的命也是命。
此刻的公子们还不知道,李斯只是将大篆精简成了小篆。等到天下一统以后,还会横空出世一个叫程邈的家伙,嫌弃小篆也太过繁复,又给精简成了隶书。
要多学一种文字?不不不,是两种。
而这些,扶苏早就学会了。
毕竟到他登基的时候,隶书已经成为官方文字推行到了各地,他作为秦皇不可能不会。
章台宫里,扶苏难得良心了一回。正在思考要不要跳过小篆直接推行隶书,给大家减减负。
天下一统之后,短短十几年就经历了大篆改小篆、小篆改隶书这两番变故。
既然大家能做到十几年内学两套文字,应该也能接受跳过中间步骤,直接学精简版的精简版吧?
每次推行新文字都会十分麻烦,能一口气搞定当然是最好不过。
扶苏已经命人去寻程邈了,对方现在应该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官。以后会因为触怒始皇被下狱,但当时正值小篆推行,于是在狱中闲来无事干脆改了个隶书出来。
隶书被呈给始皇后,不出意外得到了对方的重视。程邈借此摆脱了罪责,直接升任御史。
隶书之所以叫隶书,正是因为程邈以前的官职太小,属于“隶”中之一。
现在把程邈提溜过来协助李斯一起精简文字,不仅能提前给他镀一层金,还能将人调离之前的岗位。免得重复上一世的老路,又经历一回牢狱之灾。
程邈如今任官的位置就在关中地区,并不难找。难的是,要怎么合理化自己一下子就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件事。
所以扶苏提前向秦王政提议,简化文字工程量巨大,不如在大秦境内广发招贤令。若有此类天赋能力的人才,也可一同参与进来。
13/233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