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穿越重生)——无棋

时间:2024-01-14 09:39:01  作者:无棋
  有的人以病弱身躯扛起一国之重,不知未来,不知结果,任凭后世如何书写。
  此事,只愿以心行事,不留遗憾。
  【敬宣帝披着外衫,坐在御书房内,处理白日剩下的文书和奏折。
  詹公公实在心疼,忍不住道:“陛下,后半夜了,歇息吧,您的身体熬不住的。”
  “趁着朕还能动,得多准备一些事情。”敬宣帝咳嗽了两声,“不然留下一个烂摊子,叫下一个人怎么接手?做的不好,最后伤的还是大庆和百姓,朕可不能做那个千古罪人。”
  与此同时,林范集的林府,通政司,翰林院,三法司等各大运转机构,全都亮着明亮的灯光。
  即使今天全京城都在为进士们庆贺,他们也如往常一样,皆穿着自己的衣裳,坐于桌案前,处理着手上的公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年华老去,方能卸下身上担子,然后把这一国百姓,交到下一任手上。】
  有的人一朝成名,不忘昔日旧友。
  不管将来要如何走路,只盼身边友人仍在,携手并进,砥砺前行。
  【文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坐在对面的顾司文。
  顾司文等了许久,终于愿意端着一杯酒过来庆贺这个曾经的死对头,“文昭进士,恭喜你!”
  “听说你终于想通,要去参加乡试了。”文昭轻轻碰杯,垂下眼睫,“怎么,若是你愿意,请我过去为你补课也不是不成。”
  “你这个臭小子……”顾司文笑。】
  有的人踏上不远万里求学路,取他人之长,补己方之短。
  所求结果,不过是家国安宁,百姓富足。
  【秋云和与娜媞坐在另一桌,看着今日大庆科举考过的进士们,心中情绪复杂。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巴赫族才能有这么壮丽的景象。”娜媞闭上眼,她也想看到巴赫族壮大。
  “会有的。”秋云和攥拳,又松开,“一定会有那么一天……”
  而他,也能登上理朝高位,实现心中抱负。】
  有的人流落他乡,伶仃孤单,但还记得来时路和家中人。
  所见,所闻,所思,所记,一笔一划都带着思想的重量。
  【莉玛面前吃食一盘未动,她看着眼前盛大的景象,忍不住执笔一一记下。
  大庆百名学子,共同庆祝,红绸飞舞,繁花盛开。
  如此将文人风采与百花盛景相结合的盛事,希望她在未来的奥里菲尔,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有的人初初踏进这方天地,如雏鹰展翅,鲜花吐蕊,正迎着朝阳和希望成长。
  或许几年之后,也能成为庇佑一方的父母官。
  【国子监席座上,所有人都喝得东倒西歪。
  宋豆丁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能仰头喝下手中的酒水。
  王小妞等人和宋豆丁坐在一起,齐齐举杯,“为了咱们,也为了周夫子。”
  “咱们原先做好的约定,可不要忘了。”
  “怎么会忘记,咱们说好,不管去到哪里,都要做一个有信念,忠诚,而善良的人。就像周夫子做的那样,要用自己这一身学问,去做些能让百姓开心的事。”
  “对!要做一个能让百姓放心的官员!”】
  还有许多许多人,还有许多许多事,但周自言现在脑袋混沌,想不起来。
  他扶着柱子,好不容易站起来,却左右前后摇晃。
  身后伸出来另一双手,帮忙扶住他。
  那是一双葱白有力的手。
  修长,好看,而且温暖。
  周自言微微一笑,握住这双手,奋力一站,终于站稳。
  有的人历经磨难,心气不灭。
  知‘我’要什么,懂‘我’得什么,跨越山水和万里路程,来的刚刚好。
  宋卫风搀扶着周自言,皱眉,“周大哥,你这是喝了多少?”
  “没多少……就是心里高兴……”周自言打了个嗝,一股酒气。
  “奇怪了,怎么每次我醉酒……都是你在我身边……”
  “谁让我这双眼睛里只能看到周大哥呢。”
  “那是我赚得便宜了……哎哟,不行,头晕了。”
  “那我扶你回去吧。”
  “好,慢些走,慢些走,今晚月光这么好,走快了,反而不美……”
  “……都醉成这样了,还有心情赏月呢……”
  “你不懂,这月亮,就得今日看。”
  “虽是弯钩月,却照人圆满。”
  周自言说完这句话,彻底醉过去,再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
  宋卫风无奈,只能扶着人慢慢走,只是走在月光下,怎么也想不透,什么是‘人圆满’……
  可恨这周大哥,自己说完,就睡过去了,也不管旁人听没听懂。
 
 
第132章 
  琼林宴后, 这四百名进士,开始慢慢收到派官的圣旨。
  从下旨到赴任,朝廷规定, 不许超过四个月。
  若是任职地离得近, 那还好说,若是离得远, 从接到任命那一天起,就得准备启程。
  从这一天起, 国子监里处处都有不忍别离的哭声。
  昔日同窗几载,一朝科举结束,此去一别,天高路远,非意外不能再相见, 如何让人不心伤。
  正在准备行李包袱的监生, 白天收拾东西, 写信寄信,晚上便约上至交好友,不醉不休。
  已经要启程的监生, 只能默默留下几封书信,坐上远行的马车, 看着国子监渐行渐远。
  而还留在国子监里的监生们, 看着自己号房旁边,再没有那个熟悉的读书身影,心中惶然。
  有时候明知道好友已经不在,可还是会习惯性叫出那个人的名字。
  “李兄!帮我取一本书来——嗨, 敲我这个脑子,李兄已经去赴任了, 也不知现在走到什么地方了。”监生一拍脑袋,摇着头自己去取书了。
  “……张姐姐,张姐姐,这篇文章——”
  监生推开房门,看着空荡荡的号房,才想起来,张姐姐已经启程去赴任了。
  国子监里的树木绿了又黄,掉落又生新芽,万千学子步履匆匆,人来过,人又走。
  最后唯有这座国子监矗立此处,风雨不倒。
  大部分进士都已经启程,走得早的那些,说不定现在已经离京了。
  可周自言那几个小学生,还没收到旨意,这几个孩子急得天天等在国子监门口。
  “怎么还没来啊!”
  “怎么还没来啊!”
  “怎么——”
  周自言握好书卷,照着他们的脑袋,一人来了一下,“你们也不看看你们的年纪?个个十四五岁,陛下要怎么安排?肯定要把你们放在最后,给你们一人一个闲差,先长大再说吧!”
  “唔!”宋豆丁捂着脑袋,“夫子,你再打我,我真的要长不高了。”
  “可是我们学问又不少,平什么不让我们去做有用的官!”王小妞掐着腰,分外不服气。
  周自言看着他们几人气鼓鼓的模样,实在很难把他们与‘朝廷命官’这四个字联系到一起,“今天中午有烧肉饭,你们啊,还是去好好吃饭,尽快长大吧!”
  少年天才于读书人来说,是美名,但对敬宣帝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年纪小,能考上科举,证明学问真的好,但学问好,并不代表这个人就能做官。
  更别说这个考生年纪还小。
  这样的学子,不管安排在哪里都是个棘手的选择。
  所以周自言很能理解为什么敬宣帝到现在还没下旨。
  无非就是不知道怎么安排,既要不埋没这几个孩子的才智,还不能累着他们,吓着他们。
  难啊!
  等待派官的这段时间,周自言也没闲着,他抓来宋卫风,每天在和他回忆当年的舞弊案细节。
  宋卫风是亲历者,而他是监察者,两个视角共同回忆,总能把那些小细节补全。
  写着写着,周自言便用五张纸,写出一份诉状出来。
  除去卫家舞弊案这件事,还列举了一些卫家不大不小的毛病,最后又点出来卫家子嗣当年故意陷害顾大人长子的事情。
  宋卫风细细摸着这份诉状,“不知道哥哥知道后,会不会开心。”
  “对了,你知道你哥亲母现在在何处么?”周自言将诉状卷好,放入木盒中,准备改日呈给京兆府尹。
  京兆府看了,定不会过别人的手,而是直接上报给陛下,到那时,敬宣帝肯定会叫他们入宫。
  宋卫风点点头,“我知道她家,现在还在京中。但她好像回老家静修去了。”
  “修书一封吧,告诉她你的想法。”周自言写完诉状,坐下喝茶,“不管她同不同意,这件事都得告诉她一声。但她既与卫家脱离关系,她同意与否,也影响不到你。”
  “我知道了。”宋卫风点点头。
  周自言喝了两口茶,突然想到一件事,“陛下是不是还没给你派官?”
  “嗯。”宋卫风提起这件事也有点担心,“陛下是不是不知道如何安排?”
  “应该是想把你留在京中,但又不知道把你安排到哪里。”周自言心中有了数,“且等着吧,要不了半月,陛下就该召你们进宫了。”
  周自言说的信誓旦旦,仿佛已经看到陛下召见一样。
  宋卫风只能如周自言说的那样,先写信告诉了那位已经离京的夫人,然后在国子监里等着。
  可那周自言就是敬宣帝肚子里的蛔虫,十二天后,詹公公果然来请几位小公子入宫。
  顺便叫周自言入宫用膳。
  周自言一算时间,看来是要先决定派官,然后再用膳。
  御书房里,敬宣帝正喝着一盏金丝燕窝,不过即使是这样的补品,还是缓和不了敬宣帝脸上日渐严重的苍白。
  古往今来,做皇帝的人,就没几个人是安安稳稳度过晚年的,敬宣帝深知,他这条命,也要慢慢走到尽头了。
  所以,在大限将至之前,他要扫平所有能扫平的障碍,留给下一任大庆继承人一条康庄大道。
  周自言身后串着一群小学生,齐齐像敬宣帝行礼。
  “免了,都起来吧。”敬宣帝抬手,放下燕窝,开门见山道,“今日叫你们过来,是想问问你们的意思,这科举也结束许久了,朕左思右想,觉得你们很是适合詹事府,如何,你们可愿去啊。”
  “陛下,詹事府……”周自言无需思考,只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绝对不行。
  詹事府,那可是辅导太子的机构。
  现在大庆未定太子,詹事府便直接负责几位年长的皇子皇女,其中派系纠缠,几天几夜都说不清楚。
  敬宣帝让这几个孩子去詹事府,这不是去竖活靶子么!
  “先别急。”敬宣帝一看周自言的抗拒姿态就生气,“你这臭小子,倒是先听朕说完!”
  “臣知错。”周自言嘴上从善如流地道歉,表情却还是拒绝。
  只要敬宣帝说不出一个正当理由,他仿佛当场就能带着学生们离开。
  敬宣帝慢慢悠悠地说:“现在天下已定,可朕还没决断好太子的人选。先祖立法,立贤立长立嫡,但朕的长子并无此意,且心性绵软。”
  “现在也到了该立储的时候了。”敬宣帝揉捏额头,烦得很,“可朕那几个皇子皇女,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你们若是去了詹事府,全当替朕看看,掌掌眼。”
  “你们几人根基不在京城,而且是跟着周爱卿时间最久的学生,心性和眼光应当也与周爱卿相似,你们去,朕才能放心。”
  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放心’儿子,敬宣帝对他们算是真的掏心掏肺。
  周自言稍稍放松了一些,也诚恳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他们还都是孩子。”
  “朕知道,朕只是需要一些别人的意见。”敬宣帝道,“况且从詹事府出来,便可直入翰林院,在翰林院再历练两年,到那时他们也到了弱冠年纪,便能安排正经官职了。”
  “你们的想法呢?”周自言转过身去,询问身后的几个孩子。
  敬宣帝提醒道:“宋学子稍等一等,朕另有安排。”
  宋卫风一听,默默退到一旁。
  宋豆丁他们弯着腰,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说真的,他们对这个詹事府那是完全不知……而且听陛下那个意思,他们在詹事府,还要和各位皇子皇女打交道,听起来就很麻烦。
  他们其实都不愿意,可谁都不敢直接这么回绝陛下。
  几个孩子偷偷用余光看看彼此,都在眼中看到了为难。
  敬宣帝见状,微微叹气,“怎么,你们可是不愿帮朕这个忙?”
  宋豆丁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学生等人,苦学这么些年,为的就是能帮陛下分忧,能让大庆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陛下,相比较留在京城,按照规定的路子出将入相,学生更愿意去那些偏远的小地方,传达陛下的各项良政和圣人学说。”
  “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宋豆丁说的如此认真,敬宣帝也认真起来,“留在詹事府,待不过五年,去翰林院跟着你们周夫子再历练两年,足以让你们进入内阁,成为天子近臣,掌百官之权。”
  “陛下,若人人都留在京城,那留在远方的大庆子民,又该由何人来教化呢?”宋豆丁弯下腰,用最郑重的语气道,“陛下,留在京城虽好,却与学生的心愿不符。学生只愿像周夫……周大人那样,以民为重,脚踏实地,为百姓做一些应该做的实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