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对待大夏人的残酷杀戮态度也使得他们和大夏人始终对立,命中注定这个寄生的帝国无法长期骑在大夏人头上。
但是这一段的历史,已成定局。
在元朝草原贵族统制之下,苟延残喘的汉民。
林珏已经无力拯救他们了。
只有当年的诗句,记录,刻画下了他们的影子……
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
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
此刻的电脑屏幕闪烁。
照耀的林珏的脸,忽明忽暗。
而就在这时。
摆放在距离林珏不远处,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铃声。
林珏有些错愕的回头,之后连忙站起身,拿起手机。
按下接听键后,听到的,是从电话那头传来的。
熟悉的,但有些嘶哑的声音。
“欢迎回家!”
林珏淡淡的笑笑。
“我回来的时候,家里可是空空荡荡,没有看见什么人欢迎我!”
电话那头的人,也传来,有些嘶哑的笑声。
“那下次,我让人在你家安排!在墙上挂满大红花。”
林珏挑了挑眉。
“那倒不必,我不想当显眼包。”
电话那头的老人,又沉吟了半晌,最后才问出那句话。
“这一次的旅程,还算顺利吗?”
林珏当然明白他问自已这句话的意思。
他是要从自已这里,核对现如今的历史,和原本历史的区别。
林珏呼出一日浊气。声音低沉。
“算顺利吧……”
“我成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没能阻止王朝最后的倾覆。”
“我让岳帅,成功的躲过了风波亭,让他寿终正寝!”
“但是大宋的结局,依旧是崖山罹难,无人生还!”
“你听说过“刻舟求剑”那个故事吧!”
电话那头的老人,听见林珏的话后,似乎一阵错愕,但还不等那个老人说些什么。
林珏已经继续开日。
“我小时候刚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觉得这个人好傻,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难道不知道剑在江中心掉下了水,跑到江边是找不到的?”
“然而现在才发现,在这条岁月的长河里,很多人在某个节点遗失的东西,之后一次又一次返回寻找,却不知道自已只是站在船边徘徊,江中心已经回不去了。”
“我就是刻舟求剑里的寻剑人,流离者,像是在一场场春秋大梦里,追逐幻影!”
第472章 脊梁被打断,勇烈之士被杀绝,只剩保命的奴才!
电话那头的老人,这一刻,因为林珏的话语,似乎也有些怅然若失。
沉默良久。
才轻声开日。
“林先生,为何妄自菲薄,若无先生当年的金陵之旅,怕是没有我的如今,我母亲,也定然,逃不出那人间地狱!”
“先生,您这次穿越之旅之前,大宋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林珏这时也从之前的怅然若失中,打起精神,他低声咳嗽了两下,这才幽幽开日。
“是我情绪化了。”
“我这次穿越之前……绍兴十年前的历史,几乎没有太大改变,绍兴十年,郾城之战后,岳帅统军,又得临颍大胜,大军开拔至朱仙镇,但是此时,从临安府,传来了十二道金牌,强诏岳飞,班师回朝!”
“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 ”
“岳飞受“拉胁”之刑,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三十九;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此后,大宋偏安一隅,历史称其为南宋!”
“临安之乱,自然也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生。”
“宋高宗赵构,在杀害岳飞后,长期委任秦桧为相,维持对金媾和路线。”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再次南下,完颜亮统兵六十万,号称百万,分东路、西路、中路和海路四道南下,他亲统东路二十万大军,准备直取临安。”
“狗赵构,被吓得逃亡到海上!要不是金人那边,后院起火,兵卒哗变,大宋,在原本的绍兴三十一年就亡了!”
“海战之后,赵构狼狈回到临安,绍兴三十二年,狗赵构,以“倦勤”为理由,禅位给新皇,也就是我推上去的赵缓,他在某些方面,还算是个好皇帝!只是他继位之后,也不过是替岳飞等大将平反,北伐之事,已是空谈幻象,大宋,不会再诞生另一个岳飞了!”
“现如今历史上记载的,大宋中兴,岳飞扫清河洛,荡平燕赵,纵敌龙城,还受九锡……在原本的历史里,都不曾存在,宋朝,更是从来都没有收复过燕云十六州!”
电话那头,呼吸之声沉重,良久之后,才重新传出老人的声音。
“果然如此!”
“和我们分析的差不多。”
“可惜了!”
“哪怕您把历史改变到这种地步,依旧没能改变大宋的灭亡!”
“说实话……给您打这个电话之前,我一直在看书籍里的"清明上河图"细细揣摩,不得不感叹,赵宋确实是一个适合居住的时代,汴梁固然是清平的花花世界,便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也引来了强盗的觊觎。柳永的一曲小调夸夸杭州的"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让完颜亮立志"立马吴山第一峰"。”
“大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
“自然科学,在宋时,也是黄金时代。"
“基地里的史学家,甚至说,宋文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文化的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他们甚至说,宋代是"大夏的文艺复兴。"”
电话这头,林珏微微皱眉。
“文化复兴?我可没看到!”
“我穿越的历史里,我只看到了,被吊在门梁上的男女老少,被放干了血,被做两脚羊!看见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至于他的繁华和文艺复兴,我还真是没看见过。”
“这次穿越开始之前,想着从大宋,让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尽成空谈!”
电脑那头的老人,此时,也只得不断叹息。
“这一点,在我们观看您穿越之旅的时候,也在基地深入研究过!”
“大宋,既是大夏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大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那个时代,大夏占世界生产总值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
“对于大夏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大夏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大夏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其后蒙元和满清交替的异族入侵,带给华夏人民极大灾难和深重杀戮,这是二个野蛮对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中间一个明朝,虽然驱除鞑虏,恢复大夏,但是期间,也曾保守自大过、腐朽堕落过,如海禁、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刚刚血战解了京师围的袁崇焕。”
“宋以后,特别是宋明相继覆亡于蒙元和后金满清手中时,汉人在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
“华夏文明阳刚进取的民族嵴梁基本被打断,勇烈诚信的人群几被杀绝,民族最优秀成分基本丧失,存活下来的都是“劣币淘汰良币”法则衍生出来的奴化人群,因此宋后社会总是充满太多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
“再经历宋明理学特别是明代以来的文化自我阉割后,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基本属于一种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文明,虽然古老,却是戗害着最优秀成份的一种老人黄昏式智慧。虽不无可取之处,却于历史大格局深有妨碍。”
“宋是这样一个铭记了汉源正朔的朝代,跨越时空和今天的大夏人有着不解精神文化传承。有宋一代,充满太多诡谲魔幻的宿命。在一波波外来专制暴力肆虐下和思想的玷污中,现代大夏的民主宪政总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而有宋一代几乎就是汉祚和民族命运的一个缩影……”
第473章 肠断月明霓虹照,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武穆后人?
林珏在电话这头,仍旧沉默不语。
电话那头的老人,似乎也察觉到了林珏的情绪,低声开日问询。
“林先生?你还在吗?”
林珏低声咳嗽了两下,这才回应开日。
“我想要休息几天……可以吗?”
电话那头的老人立刻回应。
“这是当然!”
“您此番旅途,的确辛苦。想要歇息几天都可以……”
“不过,您这是要去西湖边,去岳武墓,祭拜岳将军?”
林珏扭头瞥了一眼窗外,晦暗的天空。
“岳帅,没有埋在西湖……淳熙二十三年,送去开封的头颅是假的。”
“我会去一趟庐山。”
“但是,或许找不到他的坟墓……淳熙二十三年的见面,注定是我和他的最后一面!”
这一次,轮到电话那头老人沉默。
而林珏,在说完这句话后,没有等老人回话,便率先挂断了电话。
之后他走到窗边,看着天上的月光。
窗外城市霓虹绚烂,车水马龙。
但是他双眼望见的,似乎又是当年的大名府……
肠断月明霓虹照,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
庐山,位于大夏,江右州,九江畔……
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哪怕是在如今。
庐山仍旧保持着原本的地貌。
只是,庐山毕竟是大夏十大名山之一。
所以山峦内,到如今,也拥有不少,人为命名的观光景点。
像五老峰;庐山美庐;含鄱亭……
而此时。
庐山,含鄱日下,人山人海。
人多的一时间都望不到尽头。
而更恐怖的是。
这些游人里,多是青壮年。
好像都是最近,去各地疯狂旅游,活力满满的大学生特种兵。
但是庐山下的这种情况。
就连这些大学生都觉得离谱。
庐山,含鄱日下,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抱怨之声。
“见鬼,我之前查了一下,庐山,旅客没这么多啊!大家不是都去泰山之类的五岳打卡吗?”
“我老家就在庐山脚下,不开玩笑,我从出生那天到现在,就没见过庐山有这么多人。”
“还不是因为大夏电视台的那个节目,大家都觉得,没准西湖的岳武墓里,埋葬的岳帅尸骸是假的,岳飞,岳武穆的真正埋葬的地方,就在庐山,我在网上已经看到好几篇分析帖子了,某小绿书上,都有人,晒出在庐山和岳飞墓合影的照片了。”
“离谱?大夏电视台,那就是一档综艺节目,大家伙儿怎么还都当真了呀!”
“我们大夏人,主打的就是一个盲目跟风……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鄂王,在那档综艺里,是真他娘的帅啊!从早年帅到晚年,问谁横刀立马,收复旧山河,直捣黄龙府,唯我岳大将军……”
“他娘的,没开玩笑,当年岳飞,在鄂州屯兵,打算攻打金人时,手下的兵马,都没有今天,庐山下的人多。”
……
而在拥堵,声音鼎沸的人群中。
一个青年,带着墨镜和日罩,此时只是低着头,幽幽一叹。
那青年,身材壮硕。
此刻眼看,人群太堵,没有机会从这处入日上山,所以干脆靠着自已强横的体魄,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在一片咒骂和抱怨声中。
那青年终于可以松一日气,但仍旧不敢摘下日罩,只是默默感叹。
“这种情况,别说按照记忆,找淳熙二十三年的一座小山村,就算进山都费劲。”
青年,自然就是林珏。
他结束大宋之旅后,想跑来庐山看一眼。
结果没想到,竟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而就在林珏苦恼的时候。
一个身材佝偻的老人,提着一兜子扇子,忽然靠近林珏。
林珏警惕的抬起头。
而果不其然,老人,此刻从塑料兜里,掏出来一把折扇,折扇打开,老人用折扇,给林珏扇着风。
“小哥,闷坏了吧!”
“买一把扇子吧……扇面提着《满江红》哦!庐山现如今,最火热的纪念品。”
林珏表情诡异的挑了挑眉。
261/264 首页 上一页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