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匿名举报,皇城司自始至终就不曾跟丢了那些西夏人,他们应当是眼睁睁地目睹了西夏人对杨璇的围杀,又眼睁睁目睹了那些西夏人被虐杀,直至最后才出手收尸。@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所谓的匿名举报,不过是为了造成跟丢的假象,掩盖掉他们眼睁睁看着西夏探子入境杀人的这一事实。
想到此处,韩嘉彦的手颤抖了起来,怒火在心中积蓄,但又被强行压制了下去。她恨自己怎么早没有想到这一层,到底是什么蒙蔽了她的双眼?
她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口干舌燥,便起身往旁边茶案探手倒茶。因着心烦意乱,她竟没注意烫手,被铁壶柄烫了一下,她手臂一颤,恰好将旁的一份文书打落在地。
她暗骂自己怎么会这么失了方寸,于是沉了沉气,将文书捡起,却不经意间瞧见了一个细节。
这是那份宋探送来的机密军报的抄写版,抄写人正是舒建元。就在军报的侧缝处,有一竖列小字,极为细小,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墨痕。
韩嘉彦眯着眼也看不清,只得打开书案抽屉,取出放大透镜,对着这列小字仔细研读。
【入境七人,皆做汉人男子伪装,其中一人身材有异,从不开口说话,可能为女子。】
韩嘉彦的头皮乍然发麻,浑身鸡皮疙瘩泛起。
女子?!
她立刻去翻找那七人的验尸报告:死亡的西夏探子共七人,均为男子。
怎么回事?难道说这七个人中途换过人?不对,她将这一路行来的跟踪监视报告仔仔细细翻过去,直至入了汴梁城,都并未提及这七人之中有换过人。
入境时还是六男一女,死亡时却变成了七男?
她忽然萌生了一个强烈而大胆的猜想:河里打捞上来的那个女人,不是杨璇,可能就是这个隐藏在文字夹缝中的西夏女探子。而缺失的第七人,被一个男子补齐了。
这份文书记录之中竟然藏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前后矛盾的破绽!
而这个破绽,这么多年竟然不曾被人察觉到,尘封的档案搁置在这架阁库之中,无人问津,直至如今被自己发现。
不,不能说从不曾被人察觉,舒建元明显是察觉到了。
在那一份宋探报来的最原始的密报之中,必然提及了六男一女这个情报,但被人为隐去了。这份密报是军报,按着一般流程,应当是报送枢密院破解,随后呈送给神宗,最后才到舒建元手中。
这其中势必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人隐去了女子这个信息,但不知为何又被舒建元掌握到了,这位事无巨细皆要记录下来的皇城司勾当必然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复杂性与诡异性,他定是经过一番挣扎纠结,最终还是将这个细节以这种不起眼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以待后人发现。
到底是谁隐去了六男一女这一情报?文彦博?
韩嘉彦从身后的书橱之中找到历朝官员名录,寻找到元丰四年,抽出七月的那一册查找。元丰四年七月,文彦博当时不在朝中,已被命出知河南。不过因病,夏季那几个月他一直留京未出。
当时的枢密院主官应当是吕公著,难道是他?
文彦博与吕公著是多年官场上的老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韩嘉彦觉得可能性不大。这种机密之事,牵涉的人越多风险越大,文彦博行事素来谨慎小心,这不是他的作风。
但这已经是难以去查证的事,她决定换个思路,从舒建元入手,看他到底是从哪里获得这份六男一女情报的。
她又亲自去了皇城司架阁库,查找舒建元的档案。
舒建元的档案也是机密级别,只有皇城司管勾以上等级才可查阅。根据管档的文书所说,他的档案自从被封入后,还未曾有人再打开查看过,韩嘉彦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个。
韩嘉彦埋首入卷宗,翻了有一会儿,终于有了眉目。此人竟然曾经是王韶手下的情报军官,因在五路伐夏之中表现出色而被调入皇城司处理京中的情报工作。
韩嘉彦忽然看到一行记载:【熙宁四年至元丰五年,主理兴庆府情报驿传。】
好家伙!绕了半天还是绕回了舒建元身上,原来他就是主理情报的人,那么这份军情很可能不是第一时间传到了枢密院,而是传到了他手中,由他破译后再转交给枢密院。
如此一来,裁剪情报的人就是舒建元自己,是其他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为什么要隐瞒了六男一女这一事实?又为何最后还是将这个情报记录了下来?
韩嘉彦继续翻阅他的档案,忽而眸光一凝,在舒建元成为王韶的情报官之前,他曾受到张茂则的恩惠。
舒建元的父亲本身就是杨家军中人,但很早就牺牲了,娘亲带着她再嫁,嫁给了一个姓曹的军官。这曹姓军官,是曹皇后家的旁支。
舒建元一直未曾改姓,不幸的是,他的继父后来也很快上了战场牺牲,他娘亲随后病逝。他当时不过十三四岁,穷困潦倒,差点冻饿而死,是张茂则出手相助。他一直资助舒建元读书,考取功名,这似乎也是遵循了曹皇后的意思。
他与曹皇后、张茂则的关系非常深厚,这也是他深受神宗信任,能够进入皇城司担任管勾的重要原因。
杨家将、曹皇后、张茂则,这一个个人物浮出水面,让韩嘉彦终于有了一种拨云见日之感。
元丰四年时,曹皇后已经去世,但她的外甥女——高滔滔还在。当时的高滔滔是太后,她应该很清楚舒建元与曹后之间的关系,而这份关系,也是她的姨娘留给她的资源。
舒建元身为管勾皇城司,虽然明面上只对皇帝负责,但实际上,他还与深宫之中的高太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隐瞒行为,显然是对皇帝的不忠,但却应当是出于对曹、高二门的忠诚,出于对杨家将后裔的维护。
他应当很清楚那帮西夏人入境是来找杨璇的。他隐去那个西夏女谍探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杨璇达成假死计划。这是一招偷梁换柱,杨璇自此隐入江湖,消失不见。
于是问题又绕回了最初,为何皇城司明明不曾跟丢了那七个西夏探子,却眼睁睁看着他们围杀杨璇?
答案只有一个:借刀杀人。
得到军报后却命令皇城司不插手,从旁围观,这事儿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到:当时的神宗皇帝。
而杨璇身上最大的价值,就是她知道平渊道人在何处。
如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神宗皇帝想要借西夏人之手逼杨璇说出平渊道人的下落,为此他完全不顾惜杨璇的性命安危,除掉杨璇,应当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思及此,韩嘉彦只觉这阴暗寒冷的皇城司架阁库之中涌起了一股黑暗的漩涡,将她转瞬吞没。她的手不住地颤抖着,心头寒凉,如坠冰窟。
她缓缓将舒建元的档案放回原处,在原地木木地站了好久,终于有人走了过来,将大脑一片空白的她拉回现实。
“韩管勾,长公主派人传话,让您尽快回府。”
韩嘉彦回首看向来人,原来是隶属于他的那位押司。押司正疑惑地望着她,因为此时此刻韩嘉彦的脸色煞白,眸光涣散,好似被抽去了精气神。
“管勾?您没事罢。”
“没事……我这就……回去。”她断断续续地说着,迈开仿佛灌了铅的双腿,丧魂落魄般默然步出了架阁库。
第一百八十四章
赵樱泓正于雪蕊院的会客厅中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韩嘉彦回来。曹希蕴在她身侧,依旧不停的翻阅那份章素儿的长信,有泪光在她眼中积蓄,但她强忍着,不肯落泪。
章素儿在信中难得地洋洋洒洒写起了她的家族故事。
章素儿出身于建州蒲城的官宦世家,家族兴旺,素来富足。她自幼也过着锦衣玉食,不愁生计的快乐日子。
她的上头有四个兄长,其中有大兄章择、二兄章持、三兄章授都不是同母胞兄,而是章惇的上一任妻子周氏所生。可惜周氏并不长命,在诞下老三章授后便撒手人寰。
而随后没几年,章惇续弦张氏,第四子章援与幺女章素儿出生。
章素儿之父章惇的出身时常为人所诟病,他乃是其父章俞担任苏州吴县主簿时,与一寡妇杨氏私通所生。这寡妇杨氏将她的女儿嫁给了章俞,后又坚持生下了章俞的孩子,并将这个孩子送给了自己的女儿养大。
故而章惇名义上的母亲其实是他的姐姐,他是一段为人所耻的乱/伦所诞下的孩子。
在章惇的内心深处,这件事始终是一根刺,他自小敏感,最恨他人以出身羞辱自己,故而他刻苦读书,努力奋进,再加上绝佳的聪明才智,年纪轻轻便高中。但又因为名次屈居侄子之下,一怒之下再考,二次高中步入仕途。
不知道是命里注定的子肖父,哪怕章惇对于父亲的行为再不齿,可他自己却犯了和父亲几乎一模一样的错误。
章惇在汴梁应试时,曾有一段风流轶事,而且这桩风流轶事差一点导致他丧了命。
他生来美姿容,俊美非凡,走在街上,被一美妇人勾搭,上了人家的轿子,入了府里,与美妇私通。美妇趁其睡着,将其绑住,后来还招来了许多妇人,轮流与章惇行房,闹得章惇差点暴毙。
原来这些妇人都是一大户人家的姬妾,那户人家的男主人没有生育能力,便放任家中姬妾上街勾搭外男,以期能诞下一子半女。如此折腾,已经死了好几个男子了。
章惇心生恐惧,后来在一个姬妾的暗中帮助下,好不容易扮作男仆逃了出来。此事一直到他位列宰执,一次醉酒,才失言说出,传为笑柄。
许是因为父亲和自己的两桩教训,章惇痛定思痛,不仅自此对自己严格要求,治家也非常严格,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子们,他对儿子的教育几乎可以称之为残酷,儿子们都要求清修苦行,与家中女眷隔绝,也不允许接触烟花柳巷。
家中子嗣大多都是在成婚后才头一回接触到女子,知晓了人事。这在普遍风流的官宦世家之中非常罕见。
这导致章家的儿子们非常畏惧父亲。
而章惇因着性格敏感骄矜,非常爱面子,家里人在外做了任何错事,他都要维护。他维护的出发点不是亲情,而是自己的面子。因而回了家中,势必会对折损颜面的家人严厉惩戒。
曾经章惇父亲章俞侵占他人田产被举报,连累章惇被罢官,章惇虽然对外一直维护父亲,可这件事其实直接导致了父子关系彻底破裂,章俞也自此一蹶不振,常年缠绵病榻。
他对待父亲章俞尚且如此,何况儿子们呢?
长久的压抑,也会导致性格的扭曲,章择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情况与他的兄弟们有所不同。
因为是长子,他生来就被赋予了一份守家的责任。章惇因着常年四海为官,家中人几乎都要跟着他四处跑。
汴梁居,大不易,哪怕是六部堂官的薪俸也少有能在汴梁置宅的。但章家不同,家族世代积攒了海量的财富,章惇又好面子,是少有的在汴梁拥有私宅的官员。这家宅是他首次步入宰执行列后购置,之后被贬出京,宅院需要人看顾,他就让长子一直留在了汴梁,守护京中家宅,并借此维系章惇在京中的关系网。
而章素儿身为幺女,自幼又受宠,章惇与张氏夫妻不愿这个小女儿打小跟着他们四处跑,吃旅途劳顿、四海为家的苦头,所以就将她留在了京中,由大哥照管。
如此一来,章择比其他兄弟多了一个接触妹妹的机会。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他逐渐成长为成年男子的过程中,异母妹妹是唯一能见到的年轻女子。他对妹妹十分疼爱,而这份疼爱伴随着妹妹逐渐长大,如同注视着花骨朵慢慢盛放,他的感情也跟着逐渐变质,妹妹成了他禁脔,他对自己的妹妹产生了扭曲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幼时的章素儿就受到诸多限制,总是不能够出去玩。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去大相国寺上香,她几乎一步跨不出府去。
但好在她有个疼爱她的婢女,时常会利用午休的借口,帮着章素儿偷出府去。因此,儿时的章素儿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午睡,自午食后睡到申初,好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恰好是章家给章择请的西席先生给章择上课的时辰,因而章择也不会来打搅。
自与李玄在大相国寺门口相识后,章素儿几乎每天都会偷出府去,找她的花糕哥哥学绘画。
此过程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不曾被章择发现。但也因李玄的不告而别而不得不终止。与此同时,章择也终于察觉到了妹妹偷偷往外跑的事。他大了章素儿十多岁,彼时已然及冠谈婚,成为了家中的话事人。章素儿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就此告结,章择开始变本加厉地对她进行束缚。
每日他都会紧紧将章素儿锁在身边,目光片刻不离。章素儿不得不在他的注视下战战兢兢地度日,不得任何隐私与自由。
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努力克制他内心的欲念,与章素儿保持距离,但克制不住时,还是会忍不住对章素儿拉手、搂抱、抚摸,章素儿害怕极了,不得不每时每刻与阿罗待在一处,让阿罗贴身保护自己。
这种情况伴随着章素儿逐渐靠近及笄的年纪,变得愈演愈烈。章择甚至不顾下人的目光,在半夜扣响章素儿的房门。若不是仆人们不断周旋,最终使他不得不离开,恐怕惨剧已然要发生。@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章素儿的恐惧与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她当时已然生了心病,每日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
十四岁那年的七月初,太学组织集体讲学,章择要离家几天住到太学里去。这段时日成了章素儿短暂的喘息之机。她终于能相对自由地在宅院里漫步,不必担忧章择突然出现在身侧。
就在这时,文煌真一脚将蹴球踢入章府,就此出现在了她生活中。
章素儿突然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她好希望能借机逃出章家,她恳请阿罗帮帮她,哪怕能够对外发出求援之声,也是好的。但她没有直接向文煌真求援,当时已有十四岁的章素儿已懂事,知晓文煌真年岁尚浅,并不能依靠他来达成逃出去的目的。
她甚至不能将章择对她的觊觎告诉长期在外的父母,她的所有信件都会被检查。
阿罗其实一早就注意到了文府搬到了章府附近,也注意到了文煌真与章素儿亲近,她身为一个地位卑微的奴婢,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她的表兄往文府做工,希望有机会接触到文府的郎主,促成文煌真与章素儿的婚事,让章素儿能早日解脱苦海。
然而这件事还没见到眉目,意外就发生了。自太学归来的章择发现了文煌真与章素儿的往来,盛怒之下开始着手从中作梗,使得刚刚燃起一丝希望的章素儿再次被绝望淹没。
这一回章择当真被刺激到了,他使用了卑劣的手段,伪装章素儿的笔记给文煌真写了绝交信,却没想到这封信被阿罗在文府做工的表兄发现了,他将此事告知了阿罗,很快章素儿也知晓了。
159/200 首页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