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越后被迫基建养人鱼(穿越重生)——灯火瞳明

时间:2024-03-03 10:26:33  作者:灯火瞳明
  年轻人果然没有老油条有眼力劲。
  久不闻下言,赵光义一个大块头怵在门口如坐针毡,反复回忆从进门到回话的行为举止是否合理,到最后纠结于他到底是右脚先进门还是左脚先进门,真是越想越惶恐。
  魏游不在乎他所想,问江盛:“信上提及之事你有什么想法?”
  密密麻麻的古文摆在江盛面前,他睁大眼睛与之面面相觑,字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字,惹得江盛徒生尴尬,但里子换了面子还是要的嘛,他说:“醒的早了,眼睛酸得跟橙皮似的,你给我说说呗。”
  头回听说用橙皮形容眼睛酸的,魏游失笑:“我尝尝。”
  江盛一把从椅子上跳起,一脸嫌弃:“走开走开。”
  许是看出魏游面容凝重,江盛插科打诨一番。
  信件里的字认不全,但皇帝的年号江盛认识,知道肯定与皇帝有关:“坏事?”
  “算不上好事,皇上在钱塘推行新政了,退林还田。”
  江盛不解:“为何如此突然?”
  一朝律法,当朝议分析利弊后再行定夺,否则金口想一出是一出,整个朝廷上百人退老还乡得了。
  魏游大致概括钱塘传来的消息:“钱塘有官绅为收拢更多良田于市中与一农户争吵,恰巧被皇上碰见,一问才知是为种树养森*晚*整*理花。皇上本就为西北粮食一事烦心,此人多行不义撞枪口,惹得皇上大发雷霆,当即金口玉言,推行新政。”
  北面与大莱国战得水生火热,军队与粮仓几度不见米粒,而钱塘肥硕的田地却被用于种桑养花。
  苏杭一带惹人眼,途径钱塘时,魏游便知过犹不及。
  南下后皇帝果然勃然大怒,当即撸了好几个官,亲自下旨命令钱塘东线所有土地退林还田,一律不得私改他用。周边省份官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整日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唯恐这颗不定时炸弹掀了乌纱帽。
  魏游没料到的是一刀切,一转身他们受牵累成为城中鱼池里的鱼。
  “责令官绅退林还田,消灭奢靡风气,多种些粮食而百姓也能混口饭吃,岂不是勤政爱民的好事?”江盛不确定道。
  魏游摇头。
  勤不勤政不知道,爱民肯定参加了水分。
  满满两页纸,书写者写到末处字迹逐渐潦草。魏游打发侍侯的人,点燃油灯,上蹿的火苗一点点吞噬信件,只剩下一小堆灰色残渣。
  魏游问:“可知钱塘因和多商贾?”
  “美……美人?”
  下一秒,魏游收起筷子,而江盛捂着脑袋直呼疼:“丝绸、丝绸还不行嘛。”
  “聪明,钱塘以丝扬名,以丝养人,可事丝者必先养蚕,养蚕者必先种桑。江南苏杭一带以丝绸著名,众人皆知是富硕之地,可谁知江苏行省平原广阔,去桑种稻又有何妨。而浙江行省却唯有钱塘一带多平原,是浙江行省产丝重地,去桑种田等于遏人命脉。临近春日养蚕之际,现在,皇上却下旨钱塘以东退耕还田。”
  江盛顾不得脑袋,倒吸一口冷气。
  魏游轻叹:“且,今年秋收后各省增收粮食十万石上缴朝廷,钱塘数量翻倍。”
  江盛一愣:“包括东岭?”
  对钱塘来说,裤兜里挤一挤总能漏出点水分,但东岭不行。
  这片土地太穷了。
  “东岭土质不及江南肥沃,多是无人开垦的荒地和引水灌溉不易的丘陵,别说增收十万石,每年下派给东岭粮税的硬性指标,次次达不到要求。”
  况且,举国上下有多少个东岭一样的地方,下达层层指标后被剥削的到底是谁,每个当官发财的心知肚明。
  江盛不免有些着急:“那该如何是好?”
  “父皇抵达东岭前,我们尚有时间商量对策。”但魏游没提的是,他这个王爷有名头却无实权,若想插手政务,恐怕没那么简单。
  灰烬被收拾干净,桌面上残留的水渍倒影出魏游看不清神情的暗影,江盛突然觉得嘴里的臭豆腐突然不香了。
  十万石粮食,要的是百姓的命啊。
  还是大荆皇朝的命?
  等两人吃饱喝足出门,天已经大亮了。
  路上嬉闹声时有传来,每个人脸上神采飞扬、不见忧愁,对一年一度的祭海日充满期待。
  相较之下,哭丧着脸的小鱼在人群中闲的十分突兀,魏游蹂躏一把他的脑袋,道:“别想了,今日玩得尽兴点,明日启程回建州。”
  “可……”
  “保住所有人的脑袋有难度,但保住你的小脑袋瓜对本王来说轻而易举。”
  听听说的什么话,江盛气鼓鼓地瞪了他一眼,心情最多轻松半个点。
  天空放晴,海面上一望无垠,往日冷清的海岸变得热闹起来,船只成一字连片排开,像是一条整装待发的巨龙,蜿蜒腾飞。
  海岸最高处伫着一座殿宇和一座白石雕像,雕像背对两人,正对东面大海,江盛想着海龙王的正面是何相貌,突然,一个极速的残影掠过余光。
  眼看着即将将他撞翻。
  这时,一只遒劲有力的臂膀横跨过后背,拢住他的肩头,向内一使劲。
  江盛踉跄几步,挂在魏游身上,险险避开背后脚程快而不小心撞上来的渔民。
  魏游顺势调换位置:“人多眼杂,走近点。”
  “好热闹啊,家家户户都出来了吧。”
  魏游嗯了一句:“村中几百口人,除了实在走不动的,都在这儿了。”
  许是被欢快的气氛感染,江盛垂落的眼睛渐渐灵动:“跟过年似的,年初我前往寺庙烧香,也穿的新衣服。”
  庙宇周边人群攒动,穿着亮丽,在蔚蓝的天空下,像是一团团随风摇曳的锦簇,格外抓人眼球。
  身后走来一人,听到江盛所言,笑着摇头:“非也,咱们呐是怕海上起雾。”
  “何解?”
  “几位爷是从鲤州府城来的吧?”
  远处传来催促声:“强子哥别磨磨蹭蹭的,赶不上了!”
  不等两人回答,强子加快脚步越过两人,语速飞快:“出海着艳衣显眼,几位爷快去换一身衣物吧。”
  说完头也不回的跑了,魏游愣在原地,随后朝他离开的方向点头致谢。
  他和江盛身着月白色常服,近于白又近于蓝,与这海天一色融为一体,平日游玩尚可,出海较为凶险。
  和灰色汽车在高速上行驶的事故率高一个道理。
  在没有救生圈和定位仪的古代,谨慎是最容易保命的手段。
  想到这,魏游垂眸看向身旁。
  江盛一脸茫然,不明白他无缘无故乐呵什么,于是问:“可是那人说的有好笑之处?”
  魏游摇头。
  至东渔村以来,魏游早将海上危机抛之脑后,归根究底,是身边这条神秘的美男鱼,给了他有恃无恐的底气。
  是时候寻个机会好好坦诚一番了。
  “走,海祭开始了。”
  “所以那渔夫是什么意思?诶,你慢点儿,腿长了不起啊!”
  说着快步跟上,魏游慢下脚步,两人在人群洪流中并肩而行:“渔民穿艳色衣裳是怕落水后无人注意到吧?魏游,咱不回去换一身?”
  浅色的衣服一点都不好看,亮晶晶的才漂亮。一会儿回去选红色!一定要选红色!还必须是亮闪闪镶嵌着宝石的红色衣裳,在水里遨游才够拉风!
  一盆冷水浇下来:“不碍事。”
  江盛一脸不赞同:“万一落水了可没人顾着你。”
  魏游眼睑垂下,视线扫过江盛的双腿,用淡淡的语气说出意味深长的话:“反正有你在。”
  嗯……啊?哈?!
  不是,
  江盛十分抓狂,魏游这话到底几个意思啊?
 
 
第67章 
  祭海与想象中的区别不大, 与电视剧里的祭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游对嗯嗯啊啊念咒似的开场白兴趣不大,反倒是早起的后遗症姗姗来迟,他捂着嘴哈欠连连, 对比精力旺盛的江盛, 魏游内心感叹一句岁月不饶人。
  二十来岁, 是老了。
  “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魏游把打到一半的哈欠沉默地咽回去, 四下搜索,最终定格在左前方一对穿着质朴的爷孙上。
  怎么有人抢他台词。
  老渔民揽过男娃娃的肩膀,为他摇摇欲坠的脑袋提供一个支撑点,铁人也扛不住站立一个时辰一动不动,更何况是小孩:“海祭八项, 供天、敬神、缚灯、点福、征海、会灯、回銮、报灯, 现在你陈爷爷在缚灯,等为你赐了福, 保佑我们家阿生啊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就能出海玩了。”
  “还有多少时辰?”
  小孩整个人迷迷糊糊,早起的劲儿几乎消失殆尽,老渔民为了让他保持清醒,尽量交流小孩感兴趣的东西, 避开回答。
  “你昨个儿睡前不是一直念叨着要见海神爷爷吗?”
  小孩应和了一句,过几秒才真正入脑,尾调急转:“崖东的海神爷爷吗?要坐船去的那个?”
  东渔村可不只一座海神像,岸边的神庙里供奉了一座,另一座更大更雄伟的在崖东。
  需要乘船前往。
  如果神像也需要按资排辈的话, 崖东的海神像就是所有东渔村海神像的祖宗。
  外乡人一般不知道。
  “瞌睡醒了?”
  顾忌着庄重的祭海仪式, 小孩没敢大声惊呼,但眼底哪还有一丝困意:“出发了吗?”
  “悠着点, 还没开始。”
  “见了海神爷爷我要许愿,保阿生病痛飞飞,每天都能吃到肉!”
  “知道了知道了,志向浅短,我看你啊,是嘴巴馋了。”
  爷孙俩没聊上两句,主持点福的祭师喊人上去接受赐福,魏游没来得及拦人细问。
  刘民家将名额给了魏游,一家人站在人群后,只能垫着脚眼巴巴看着,羡慕的不行。江盛前去凑了个热闹,没一会儿脸红扑扑地跑回来,喳喳不停,诉说沐浴“圣水”的过程。
  魏游只问了一句:“身上可有不适?”
  江盛摇头。
  刚急着跑回来心跳得有点快,不过他没放在心上。
  “行,那准备一下,一会儿就随东渔村的村民一齐出海,去见识见识海神原像。”
  “走走走。”
  玩最重要,尾巴想现原形什么的,在听完魏游的话后,江盛仅剩的一点迟疑也被遗忘到九霄云外了。
  心想着只是一条离家已久的深海鱼嗅到大海气息后的真情流露,没什么问题。
  嗯,应该没问题。
  一路顺风顺水。
  唯一巧的是出海坐船时他们又碰上了刚才那对嘀嘀咕咕的爷孙,魏游正愁需要个正宗导游呢,这不是雪中送炭来了。
  那小孩是个不怕生的,热情招呼:“几位爷看着面生。”
  “来鲤州探亲,听鲤州的姑母言东渔村是个好去处。”
  魏游说起谎来眼不眨心不跳,小孩却当真了。
  “鲤州的爷爱吃咱东渔村的鱼,每回赶集,咱东渔村的鱼卖的最好,可把下渔村的人羡慕的不行。”
  魏游应和:“小住时食过,确实如小友所言,后味无穷。”
  谁不爱听夸自己家乡的话,老渔民心里舒坦,也乐意开口了:“几位爷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别看老朽脸上皱纹比浪还厚,可要说海上的见识,我称第二,东渔村没人敢称第一。”
  说的挺像那么一回事,结果被自己孙子一句“尽吹牛,天都快被你吹破了”无情揭露,惹得一船人忍俊不禁。
  氛围热闹起来,魏游也得知了两活宝的名字,老的唤刘安,小的唤刘冬生。
  “初来乍到,我等对祭海知之甚少,不知道这海神有何来历使得东渔村年年祭拜。”
  “海神对我们有恩呐。”
  传说龙王受伤后流落到东渔村,被善良的村民救助,见此地百姓穷苦无依,便传授了捕鱼和制船之技,又化作龙身护佑渔民出海平安,东渔村百姓感念恩德,后每年开春组织祭典以谢神明。
  静静听着的江盛探出头,来了兴致:“那有人见过海神吗?”
  “哪能啊,如今海神的来历还是听先祖口口相传得知的,不过据说崖东岛的水下有海神宫殿,记载着失落的海神历史,不知真假。”
  说到这他不知道想到什么,压低嗓音神神秘秘地说:“据说啊,这海神大有来历!各位可以猜猜看。”
  什么海祭仪式刘冬生不关心,一说起轶闻趣事,他可就不困了。
  江盛同样两眼放光:“我来我来,我猜……海神大概不是人类。”
  刘老先是一愣,点点头:“小哥儿如何得知?”
  江盛又问:“他是不是头上有犄角?”
  “……是。”
  “是不是身后有尾巴?”
  海神庙的海神是人形,崖东的海神像确实不是人样,一般人看不出什么来,可小哥儿是怎么猜到的?难道有人和他说起过?
  看他表情就知道猜对了,江盛赶忙蹦回魏游身旁,甩着他的衣袖,斩钉截铁:“我知道海神是谁了。”
  魏游捧哏:“谁?”
  “一条小青龙!对不对,老伯?”
  刘老利落点头,几乎没过脑:“是是……是?”又察觉不对,第三声“是”在高空极速转弯,听着十分滑稽。
  根据他家曾曾曾……曾祖父手札记载,那是一位长相与人颇为相似的海神,双腿为一鱼尾,头生龙角,形貌昳丽,其声更是悠远空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没有明确记载是青龙,真要说颜色……大概是一条蓝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