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合道的最终结局只会是逐渐被天道同化,他自然也不会介意帮上自己一把,削弱乃至磨灭天道的意识。如此,既能获得合道带来的好处,又不用担心诞生了灵智的天道会成为他的威胁。
只是……帝俊本以为这件事通天永远都不会同他挑破。
因为他来寻他,也是真心想要来助他一臂之力的。
“但我所做的一切,全都出自自己的本心。”
通天并不担心帝俊会因为此事对他心生芥蒂,因为他知道,帝俊对这一切早已心知肚明。然而哪怕他当真对此全无所闻,通天也相信以帝俊的心性绝不会因此介怀。
否则,如何又配得上令他倾心?
只是,此时此刻,通天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将这一切讲清楚。
“你想做什么,老师想做什么,我并非一无所知。
“元始常说我多情重诺,爽直不羁,总有一天要在这上面吃大亏。这亏,我也不是没有吃过。
“但不撞南墙不回头也好。我不愿自欺欺人,也不愿难得糊涂。不愿的就是不愿。我从不妥协,也从不以利益得失去衡量值不值得去做。
“你坦言相告,若事有不协,我自会与你争辩,不须你斟酌再三,恐我介怀;也不须你假言试探,徒惹烦忧。
“只要你我两不相负,旁的又有何惧呢?待门下弟子,我尚能有教无类,难道还会介意与你有一二观点不同?
“还是说,帝俊,同为盘古后裔,你对洪荒大地心怀恶意,不恤父神心血?”
通天此时仍是自称“尚青”时的一身青衣,甚至发冠未束,全无珠饰。
然而,被他注视着的帝俊却仿佛看到了当年万仙来朝的通天教主,华服加身,肆意张扬。
“我自不是。”
于是他朗笑出声,一夕间,好像回到了昔年妖族叱咤天地的上古。
“君以此心待我,我自不负。”
“是我着相了。”
被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的身份束缚千年,竟忘了他既为帝俊,又何须束手束脚?何须顾忌人言?
“秦国有公子二十,公主近十数,不愁日后后继无人。”
便是在乎人间王朝又如何?能够成就帝王道的凡人,难道还不够资格被他们放在眼里吗?
于他而言,秦王政既是后继者,更是这世间唯一与他踏上过同一条道途的人。纵使至今未曾谋面,却也合该是他惺惺相惜的挚友与知己。
“我只恐天道……故技重施。”
他昔年,又何尝没有足以承继天庭的十只小金乌?
纵使他们是在天道的逼迫下才诞生的,但仍是他们妖族的金乌太子。
只可惜,先是十去其九,沦为天道挑起巫妖大战的工具。
而唯一剩下的那只,在失去庇护后,也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本该绝对安全的娲皇宫外,被不知什么人暗算,三魂七魄俱散,化作十只伪金乌,托生于瑶池腹中,成了不愿意和昊天一样入轮回历劫的瑶池坐稳天庭王母之位的依仗之一。
不然,妖族中那些仍愿意拥立金乌为王的大妖们,若是当年接回了小十,也不至于令妖族如此之快地分崩离析,最后在天灾面前毫无自保之力。
第19章
“你是说……”
通天此番既然祭出了青萍剑,便索性掐指一算,却见原本应该清晰的未来在此刻变成了一片混沌。
然而无须明确的结果,这片混沌已经昭示了一点——帝俊所担忧的未来,极有可能成真。
因为一旦事情如帝俊所想的那样发展,那他定不可能袖手旁观。在未来的他插手其中后,此时的他自然也就算不到与之相关的一切。
“天道……”
在世人心中,天道应为万物之规则、万事之道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至公,天道至妙。
然而,若天道诞生了自己的意识,有了属于自己的好恶,那又该如何?
人之精华寄于两目,盘古之精神藏于日月。
日者,为光明,为秩序。
彼时即将陨落的盘古或许是将太阳星当做了他意志的延展与承继,所以赋予了太阳星最多的心血和混沌。
当太阳星上第一个生灵诞生时,他第一时间感悟到了帝王之道的气息,仿佛也一并握住了未来洪荒之主的权柄。
然而,却也只是仿佛。
血脉相连的弟弟与他好似有着相同的心跳,在帝俊因为这陌生的情感犹疑时,伴生法宝已经一分为二,河图洛书落于他手,而东皇钟则选择了尚还在蛋中的太一。
因为同样受到盘古陨落遗泽而生出灵智的洪荒天道不愿意有凌驾于天道之上,不需要遵守天地规则的圣人出现在祂的世界。
于天道而言,这是对规则的破坏,是在天道之外,再确立新的秩序。
所以祂宁愿选择让修行太上忘情的混沌魔神与天道合一,允许外来者活在祂的世界里,也要扼制帝俊成圣的道路。
何为妖?
洪荒大能均有不同的跟脚,龙、凤、麒麟、巫等皆自成一族,为何又要聚天下飞禽走兽、山石草木统称妖族?
不过是天道神来一笔,非要昭告洪荒,帝俊为天命妖皇。
自此,这世间才有了妖,也才有了后来身为妖皇所需要背负的重重因果。
可在太阳星上,凭借盘古所保留的混沌之气感悟的帝王之道,又如何仅限于统御洪荒之中的一个族群?
通天此前不过感到异样,毕竟比起三清初期的狼狈逃亡,巫族所有的致命缺陷,伴生两大极品先天灵宝、又生来就有太阳星这等得天独厚道场的帝俊和太一实在显得过于受盘古父神偏爱。以至于每每兄长们自诩三清为盘古正宗时,通天都忍不住私下里觉得若真是这样的话,那盘古父神怕不是属于那种觉得自家孩子要穷养、要多磨砺的严厉家长。
——虽然他们三清也并不是没有伴生法宝,但是……在那个有着龙凤两族称霸洪荒的时代,要不是他们足够机智,仅凭势单力薄的三人,手握极品先天灵宝,简直就如同稚子怀千金于闹市,一不小心就苟不到成圣了好嘛?哪里比得上帝俊和太一可以一直在攻守兼备的太阳星道场闭关,既不用担心外人闯入,还不怕错过洪荒各处的异样。
直到通天成圣,他才明白太阳星上寄托了盘古怎样的心愿。
父神希望能够一直注视着洪荒,希望能够一直守护着他们这些因他而生的洪荒生灵。虽然陨落,但那一刻确实触摸到了大道之下的圣人境界的盘古一念意动,也就有了太阳星上金乌的诞生,还有留于太阳星上的那缕道意。
而帝俊如父神所愿于其上悟出了帝王道,被天道横插了一脚诞生的太一则因此走上了和父神一样的道路。
这是新生出意识的天道对这片在祂心中属于祂的世界所做的第一次干预。
虽然出了一些意外,但大体上一切还是如天道所希望的那样发展了。
所以祂再次出手,挑起了洪荒世界的第一次大劫,抹杀了在祂心中的洪荒异数——那些在开天时逃过一劫从而进入了洪荒世界的混沌魔神。祖龙、盘凤皆陨,鸿钧杀死了罗睺,向天道投诚,换来了以身合道的机会。
待到后来,当天道发现因盘古而生的生灵都太过于强大,动辄填山移海,吐纳间天地之间的灵气聚拢而去,却因其寿岁极长而轻易不会反哺天地后,智慧逐渐增长的天道便借女娲之手创造了属于祂的种族——人。
而后掀起巫妖大劫,令盘古之民渐渐让出了这片天地。
所以说人族为天道所钟,倒也不算错。毕竟或许在天道心中,只有人族才算是祂的造物。
而圣人,他们这些得到了鸿蒙紫气所以成圣的圣人,则是天道所选择的,按照祂的心意代为发展洪荒世界的管理者。
在通天成圣以后,他便逐渐明白了这一切。
荒谬吗?
通天不知道。
因为天道本意确实是为了洪荒世界好。
而他也不知道,若事情当真如盘古父神陨落前的那一念所想,若世间真没有太一降生,那么落地即为大罗金仙,感悟至高大道的帝俊,是否会给洪荒带来更好的未来。
扪心自问,仅凭此时此刻的对比,他觉得是不会的。
因为哪怕诞生了意识的天道,其运转仍有其固有的规律。可那样的帝俊会如何做,他们却不得而知。
然而,自龙凤大劫、鸿钧合道,及至巫妖大战、天庭封神,即使不是被舍弃的一方,难道就不会觉得悲哀吗?
就像他不觉得资质差者就该被封神,资质更劣者就该身死道消,他同样也不觉得因为龙凤来自混沌,因为盘古之民过于强大就合该去死,去为这个世界让路。
而在天道为了建立秩序的过程中,又有多少无辜者牺牲?
帝俊不是凡人,不会轻易死去,妖族天庭其实并不需要继承者。
然而天道却定要金乌诞下下一代。
这世间金乌只有帝俊和太一。而唯一有能力孕育金乌的,则只有以太阴星为道场的羲和和常羲两姐妹。
虽然她们根脚不及帝俊、太一,但有太阴星气息护佑,足以平安度过对于女修而言最艰难的孕育期。
不是自己,就是太一。
已经看出天道对他们心怀恶意的帝俊自然不会让此事落到太一头上。
而有盘凤前车之鉴,为了不让自己突然来一个感天有孕,帝俊也只能仓促求娶羲和,与她达成协议,阴阳相合,生下十只金乌。
至于后来传出的关于太一爱上常羲,而帝俊想要横刀夺爱,羲和则对妹妹心生嫉妒并将常羲幽禁于太阴星的消息……说到底,不过是帝俊和羲和为了不让明白过来的太一和同样担心姐姐的常羲胡闹,绝了他们想要以同样的方式孕育金乌,分担风险的念头。
天道为此事还特意降下天婚的功德,只可惜转眼间,便将如祂之意诞生的小金乌送上死路,使之成为掀开巫妖大战序幕的关键。
而如今,帝俊欲助凡人成就帝王道之圣位。虽然是天道算计之外的圣人,但人族因天道而生,如今世间又再无混沌,仍在天道规则之下的圣人,竟还需要天道故技重施吗?
纵使他的王朝千秋万代又如何,人族再强,也磨灭不了身上属于洪荒天道的烙印。
而一个圣人,受限于洪荒世界的规则,即使因累世王朝而变得强大无匹,但天道之下尚有圣人七位,难道还怕他妄动吗?
仅仅因为这般渺茫的可能,就对凡人小儿下手……如此天道……
“你我此番,总有插手的机会。”
通天能掐算出这样的将来,帝俊自然也能。
他按住通天的手背,玄衣与青袍相叠,俱是与往昔不同的颜色。但这变化,也不全然是坏的。
“当初……”
通天想起了大羿射落十日时,被兄长劝了几句,最终还是袖手了的自己。
“我明白。”
被人引诱着出了汤谷的小金乌或许无辜。但当他们在天上嬉戏打闹,不见大地上的惨烈痛苦时,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便并非全然无辜了。
纵使那时受创最深的是人族,但妖族受此波及的也不是没有。
不过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已经将人族视作己物,又与妖族有怨的巫族才会弯弓射落九日;而本该同样为之所苦的妖族才会不追究小金乌的任性,反而仇恨巫族,恨不能杀大羿而后快。
正如那日,莫名窥见了女娲真容的帝辛不无辜吗?女娲庙中人塑的圣像,为何会突然间音容相貌皆与圣人无异?
可等到他提下那首诗,那么无论帝辛是否被人算计,对于女娲遣轩辕坟三妖惑乱君王一事,天上地下便也就再没有人会出面劝阻了。
只有妲己一妖,为帝辛不平,对女娲的敬意一朝颠覆,甚至妄图在圣人的眼皮子底下瞒天过海。
不需要更多的言语,通天反手与帝俊相握,两人对视一眼,而后青萍剑化作流光,重新变回青玉簪,被尚青交到了东华手中。
东华轻笑低头,挽起尚青垂落的长发,将之束起。
碧绿和鸦黑辉映,一如两人被风吹起的衣袍。
一只雪白的狐狸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钻出,轻巧地跳上游廊的栏杆,九尾舒展在身后,宛若绰约的美人。
而池中,斜照的金乌洒下万点光影。有一条通体璨金的锦鲤突然自水中一跃而出,若隐若现的七彩霓桥被它跨过。于是锦鲤的鳞片恍若经过了日光的洗礼,变得越发耀眼夺目了起来。
第20章
公元前222年,玉帝因妖猴反天,兵发花果山。人间东南天起黑云,异响阵阵。儒生以兵戈不祥,非议秦王。秦王置若罔闻。次年,兴兵灭齐。自此,六国悉并于秦也。
——《仙铭轶事·人间卷·秦篇》
※※※
十月正,大典祭天。
这是自六国覆灭后的第一个岁首,秦国百姓们几乎是翘首以盼着这一天的到来。而有资格参与大典的众臣们更是一早便打理好衣冠,随着谒者们的引导依序列于高台之下。
不是没有心怀异心者想要在今日生乱,但是大秦的将士绝不会容许任何人破坏这一天的庄严与安宁。
御撵自宫城方向缓缓而来。有宫人掀开帘幔,一只骨节修长的手自车中伸出。于是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低下了头,向车中人表示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身着玄衣纁裳的君王自车上走出,一步一个台阶,朝着祭台的最高处走去。
他的脚步并不如何沉重或是急促,姿态优雅,却连咸阳的风都好似因他而沉凝了下来,不愿意破坏此时此刻的肃穆神圣。
而天外,不请自来的客人也同样屏息以待,静候着这位人间的君王走到天地正中。
奉常拈香,将之双手递与秦王。
嬴政接过燃香,在万众瞩目下将第一支香插入香炉。
香烟袅袅,直上青天。
而他的心声也随着升腾的烟气传入天地。
——自此,天下之民皆我大秦之百姓。朕为始皇帝,自朕而始,二世、三世,以至于百千万世,秦必传之而无穷。
“古有三皇五帝,功德在乎夏商周三王之上。而今我大秦平天下,威四夷,德兼三皇,功迈五帝,遂兼二号而称皇帝。”
13/103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