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女皇只取一瓢(GL百合)——云书致远

时间:2024-03-20 09:44:58  作者:云书致远
  步千雪侃侃而谈的样子,让石忞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心想:这就是她喜欢的人啊,不错不错,就因为和自己相爱就从此不得干政,实在是浪费了,我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你说的有道理,我也觉得副五品为最高太低了,不仅胥吏,就是现在宫中的内官和太医的最高品级,我也觉得低了”石忞一直觉得光让人干活,不给人粮草,太过无道,毕竟工作的作用是让人更好的生活下去,让社会得到发展,是双赢的,不是压榨和阻碍。
  步千雪没想到石忞会这么说,有点意外,“那在你心里他们的最高品阶应该是几品?”,毕竟从古以来为君者皆担心给勋贵士族们的权利太大待遇太好,从来不会担心不够,但事实上低阶官员因为收入低都过得不好,尤其是在繁都任职的,可能俸禄还不够日常所需,有的过得可能比胥吏都还惨。
  石忞想了一下才道:“和你想的差不多,至少应该是正四品。关于如何录用胥吏方面,你有什么看法?”,她也不看了,干脆把自己有疑虑的地方直接问出来。
  “初稿上写的建议是管事的胥吏必须有秀才功名的才录用,衙役类偏重武力的必须当过兵,且会识字,才录用,我觉得不错,但有一点不足,来源太少,应该把有举人功名的也算在里面,可以让他们在起点低但高点高的官途和起点高高点低的吏途中自己选择”这个问题步千雪还真想过,而且还想到了其他方面,“针对这套制度,教育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修改,专业人才也应该有一席之地,武将不能光靠从底层提拔”。
  自从和石忞在一起后,步千雪想的事情和东西,比她之前二十几年来想的事情都多,说出来的都是她深思熟虑过的,还不包括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那你的具体想法是?”石忞开始期待步千雪接下来会说什么了,教育这一块,她其实也发现了有些问题,但胥吏这块心病都没搞定,旁枝末节,她也就暂时顾不上了。
  “还没想好”这次步千雪回答的比以往都快,她是真的还没想好,因为光想胥吏的事去了。
  两人就胥吏制度的事一直讨论了大半个时辰,快到午时饭点都没发现,直到路关初来报说有军报传来,才发觉时间已经过了那么久,当即让人把军报拿来,终于等来了。
 
 
第一百五十章 
  军报呈上来后, 不等路关初慢慢来,石忞就迫不及待的直接拿了过来,快速拆开。步千雪知道她这几天都在等义云关的军报, 虽然她也很想立即知道, 但明显石忞比她更急。
  在义云关边军都督的运筹指挥和易统梵、邢博恩等众将领齐心协力下,进行了有部署、有安排地反攻,大破敌军, 云处安见大事不妙,当机立断带着自己的亲信和一队人马仓皇逃回康国境内, 剩余将士群龙无首, 溃不成军, 不是被斩首, 就是被俘虏, 还有小部分被幸运之神眷顾的则逃回了康国。
  信上虽然才寥寥数语, 但实际情况肯定比这惨烈千百倍。邢博恩被安排在易统梵麾下,反攻当日, 凌晨就起身,直到出发前她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领五百禁军埋伏阻击, 尽力活捉云处安。
  结果天快亮时打响的战争, 她一直等到中午都没等到大规模的敌军撤退, 都是些零零散散的逃兵,她也没放过,全俘虏了。事后才知道云处安从另一条道逃走了, 虽然没抓住, 但他带的人也折损大半。
  九死一生才逃回康国境内的云处安立马就把建议他养精蓄锐静待时机的谋士杀了,第一时间发布了一份《告百姓书》,言辞恳切, 声情并茂,还总结了一下战败的原因,不是谋士乱出主意就是将领指挥不得力,反正都不是他的原因。
  当初云处安之所以有勇气攻打华朝,靠的就是安插在义云关内和繁都内的教徒,也算是他的底牌,没想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底牌成了名牌,大部分还被拔了。
  义云关本身就城高池厚易守难攻,偷袭没成功,里应外合也失败,最后总攻还被对方的新武器吓破了胆,人生从来没如此挫败过的云处安就已经萌生退意,准备撤回康国,可他手下的谋臣却建议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心腹也担心他此次如此大动干戈,最后却灰溜溜的回去,不利于月理教的整体形象和发展,也对他教皇的形象十分不利,又犹豫起来。
  云处安犹豫不决,下面的人也没个定性,有个心腹算是比较了解云处安的秉性,知道他犹豫的原因是担忧会被义云关反攻,便找了个机会进言,言明义云关内守军有限,远不及他们的兵力,肯定只会坚守,不会轻易出战。
  还说他们的将士被吓到只是战时的,只要缓过来,到时候来个声东击西,就算那不下义云关,也能拿下长顺关,而且谋士坚信华朝的新式武器并不多,否则就不是只响几次了。
  云处安觉得心腹说的有道理,便安心养精蓄锐,让将士休养生息,原本他也是打算这几日再次发动进攻的,没想到心腹说的不会轻易出战的义云关都督竟比他先一步发起了攻击,又刻意选的要亮未亮之时,真的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进言的心腹已经死于战乱中,不然他一定执行康国最严的万箭穿心,让对方体会一下他现在的心情。
  可在他属下心里却又是另一个版本,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不是云处安非要亲临前线,还带着一帮谋臣,又听信谋臣的一通胡乱指挥,根本就不会打成这个样子,若是像华朝那样全权由他们统领指挥,谁胜谁败还不一定。
  不得不承认,云处安或许特别擅长政治权谋和蛊惑人心,否则也不会才知天命之年就把月理教从零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尤其还是以一个异国人身份在康国混到了实权一把手。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金子都没有百分之百的,何况完人乎!此次大败既是云处安此生遇到的最大挫折,也是打破他觉得自己是个全面型领导人的重要一击。
  军报上从头到尾都没提到北郡王山麓,石忞心想:看来山麓应该还在赶往义云关的路上,这一南一北的距离,还真的有点远。看完,就把信递给了步千雪。
  步千雪虽然没看见信的内容,但见石忞神态很平和,并无大起伏,已经猜到一二,接过信,也开始认真看起来,和她想的差不多一样,“既然罪魁祸首已遁逃,对方主力军亦已损失殆尽,他已不足为虑,接下来是否要退兵?”。
  石忞执政以来,给她和天下人的感觉都是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近年来的施政也都是偏向与民休养生息,所以她虽然用的问句,但实际上心里已经就这么认为。
  石忞端起茶抿了一口,眼睛看着前面,眼神却已经飘到义云关,仿佛看到了大战当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场景,心痛不已,半响才回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有些事就算本身不想去做,但基于各种考虑,最后都不得不去做。大军已蓄势待发,粮草已备好,断不会轻易撤退,除非我当初答应宣常乐之事已经做到”。
  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虽然她不想看的刚刚想到的那些场景,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彻底将云处安及其创立的月理教扼杀,也为了华朝宗主国的脸面地位,她不得不这么做。
  否则她也不会将邢博恩和山麓先后调往义云关支援,兵不够可以派,能扛大旗的将不够就是大问题了,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国土沦丧。
  步千雪虽然有点意外,但还是微点头道:“那就做你觉得应该做的吧”,虽然前面两句诗没听过,但意境到是很贴切,而且有些偏狠厉。
  至于石忞答应了宣常乐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交易,她并不想知道,但宣常乐这个人和被封为正统康王的事,却是知道一些的。毕竟在朝为官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政事方面,有些事,她问,石忞不会说,有些事,她不问,石忞也会说,所以她一般不会主动发问,尽量不让石忞为难,也不将自己至于尴尬境地。
  虽然华朝现在看着焕然一新,比先帝时期大好,实则内忧外患皆有。若君主较英明且勤奋,那表面还看得过去,若是再遇到像先帝那样的君主,估计要不了十来年就得分崩离析。
  没和石忞在一起之前,她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当一个好官,而且总觉得皇帝高高在上,享尽荣华富贵,手握生杀大权,什么事都有人做好,最多动动嘴就可以了,肯定很开心很悠闲。
  可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荣华富贵确实是有,但开心却是不见得,反正根据她自己观察来看,石忞基本上每天都很忙,不是忙于政事,就是忙于捣鼓新东西,有时候接见云鼎凡的时间比和她在一起还久。
  虽然石忞从来没说,但是她能感觉到身为皇帝的压力远远比她当官时大的多,因为她要忧心的就小部分公事,可石忞要担心的却是整个华朝的公事,压力之大恐非常人所能理解。
  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尽力多学点,希望有朝一日能帮上忙,然后尽力不在石忞处理政事的时候打扰她,今天来她其实是有要事要说的,没想到全谈胥吏的事了。
  虽然太后对她挺好的,人也好相处,但因为太皇太后薨逝,太后最近心情欠佳,大门紧闭,让她有点担心。
  “启禀陛下、中宫,是否在弘德殿用午膳?”趁着石忞和步千雪没说话的间隙路关初连忙开口询问道。
  石忞起身往书桌走去,“去问一下,太后用膳否?若太后没用膳,就去跟太后禀报一声,我和中宫想过去陪她用膳,若太后已用,那就不要打扰太后,安排在弘德殿用膳。千雪觉得如何?”。
  文昱心情不好,她是知道的,可有些伤痛光靠言语上的安慰是无法消除的,就像现在的她,只要一想起皇奶奶,就会忍不住越想越多,越想越难过。
  “甚好,就按陛下说的办吧”步千雪能理解石忞这么做的意思,没什么意见。
  “是,微臣这就去办”路关初行礼离开。
  石忞则起身坐到书桌前开始提笔写起来,步千雪也跟了过去,在边上帮着磨墨,顺便仔细看了一下石忞桌上的文房四宝等。
  新兰的贡品新墨、朱砂墨,剔透的青白釉山形笔架,竹雕的青菜图笔筒,衡中进贡的衡笔天子万年笔,故章进贡的章砚,齐东进贡的齐纸,除了笔架和笔筒是独一份特贡的外,其余文房四宝皆举世闻名。
  不知道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文房四宝,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无论是笔架还是笔筒等,样式、雕刻都偏简朴大气,若是不识货的,恐怕只以为是个普通物件。
  她住的长福宫也有两套各具风格的文房四宝,感觉都比石忞现在用的华丽的多,虽然材质可能不差上下,但样式、形状、雕刻等可能不太一样,就连纸也有一些是有底纹的,而且各有特色。
  她住入宫中不过月余,光石忞赏赐的东西就有不少,另外还有太皇太后和太后赐下的,原本空荡荡的长福宫库房竟也装了不少。
  听半月说,最近永寿宫忙得很,凡是太皇太后生前挚爱的东西全部陪葬,除了她曾特意交代的兔子和花草不用陪葬外,就只有库房的钱财和珍贵文物能留下,其余日常用到的都会打包好以后,分批送往帝陵。
  至于留下的钱财和文物,除了原本就在永寿宫做摆件不能动的以外,其余的自动归为太后,就像皇帝继承先帝的私库一样,太皇太后的由太后继承,太后的由皇后继承,反正就是晚辈继承长辈的。
  华朝皇室没有单独统一的专用皇家库房,只有个人私库,而且是帝后分开,一代一代继承,一般越到后面私库累积的财富珍贵文物也就越多,除了特别能败家的外,自用和日常赏赐都是完全够用的。
  刚好武宗和穆宗都是不太能存钱,留给石忞的除了那些能看不能动的珠宝珍贵文物比较多以外,钱财真的是少得可怜,当初国库困难求奶奶求母后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太后、皇后等有很大的财政自由,但并不是绝对,怎么花的都必须详细记录在案,每个月还有限额,尤其是大笔支出必须要讲清原由,还会有尚管局的宫侍持续关注,为的就是防止皇后拿着钱财去培养军队造反。
  不是华朝皇帝多心眼,而是前朝就真真实实的发生过这样的事,虽然最后被平息,但损失不可谓不惨重,铁的教训摆在前面,自然会特意提防。
  只要太后、皇后什么的不养军队不造反,额度虽有限额,但日常完全是够用的。而且继承虽然是这样继承,但有一些太后不太放心女媳,都会在去世之前就把钱财等东西赐给自己的孩子,当然也不会做太绝,多少还是会留一些给女媳。
  入宫中越久,步千雪越发现宫中的日常和她想象中的完全是两个样子,虽然宫侍都衣食无忧,但脸上基本没什么笑容,由于主子少,还有不少忙里偷闲的,没她想的所有人都兢兢业业,也没她想的那么美好。
  石忞写完批复的密信,并封印好送走后,去安仁宫询问的宫侍也回来了,太后已经用过午膳。
  两人移到弘德殿相邻而坐,宫侍没一会就把今天午膳的开胃菜先送了上来,这次石忞没让路关初他们布菜,直接自己上手给步千雪夹了一筷。步千雪也没干看着,也给石忞夹了一筷。
  站在不远处的半月心想:又来了,又来了!明明分开吃的时候,两个人都很正常守礼,但只要一在一起吃,两人就会相互帮着夹菜,而且还是乐此不疲那种,真的是过分!
  路关初和卢晏倒是见怪不怪,心里没有半点涟漪,谁让正主是陛下呢,压根就不是个按常规出牌的主,何况帝后恩爱相互夹菜这种小事以前也是有过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开胃菜过后是正菜,红烧的、清蒸的、煮的、煎炸的都有,知道红烧鱼和辣子鸡是步千雪最喜欢吃的,石忞特意让宫侍把这两样摆在她面前,别看步千雪个子不大,却特别爱吃肉食,简直无肉不欢的那种。
  这里没有辣椒,辣子鸡虽然有个辣子,但和辣椒没关系,全靠姜、茱萸、芥末,尤其是花椒来提升辛辣味,石忞一开始很不习惯,现在也吃的挺香的。
  花椒在华朝和珍贵香料一样都是奢侈品,因为不是华朝本地产的,全靠西南官道从国外运进来的,因为成本巨大,所以卖的也贵,一般只有有钱的勋贵士族才用得起,一般百姓大部分都是用茱萸或者姜,芥末比较受独特口味的人喜欢。
  “今天清蒸的鱼是皇商昨天从南江采购来的新鲜鲈鱼,刺很少,你尝尝看”红烧鱼刺多,而且味道辛辣,石忞觉得应该吃点清淡的调和调和。
  “好,你也吃”虽然不太喜欢,但石忞夹的,她都会毫不犹豫的吃完,“之前光顾着说胥吏的事,都快忘了我是为什么来的了”。
  石忞好奇的看着步千雪停下了筷子,“什么事?”,“我想下午守完孝回家住一晚,明早上再回来”步千雪商量似的说道,她是真的有点想祖母和爷爷他们了。
  “可以啊,想回去就回去啊,又不是很远,但个人建议你跟母后说一声”石忞悻然答应,“以后要是想回去,如果我在忙或者在见大臣什么的,你可以让半月或者卢晏来说一声就可以了”思是不必再为了这种小事特意跑一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