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女皇只取一瓢(GL百合)——云书致远

时间:2024-03-20 09:44:58  作者:云书致远
  若遇大赦或者皇室成员去世的话,皇帝一般都会酌情减轻刑罚,那些人可以大赦,那些人不能大赦,都有规定,并不是一下子所有有罪的人就都没罪,自由了。
  “朝审”结束后,完全没有任何疑点,证据确凿,案件事实清楚明白的案子就算彻底拍板定案,刑部按程序整理归类好以后就会呈上奏疏——秋后处决名单。
  今年因为太皇太后薨逝的大事,拖延了一些时日,所以刑部最近才呈上来。
  步千雪批这份奏疏的时候,看到名单上的名字一长串,将近几百人,内阁拟的条子又是准奏,一想到皇奶奶刚薨逝,便想替老家人积点阴德,就建议石忞对并非十恶不赦的犯人减刑。
  石忞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朝审时就已经酌情进行了减刑,能上秋后处决名单的都是些罪不容恕的,比如丁寿之类的,不是背有人命在身,就是徇私枉法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若不严惩,不足以正律法之威严。
  何况朝审都过了,虽然她任有权驳回,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若是一般人也就被鄙视一下,可皇帝不行啊,得金口玉言,石忞便没有答应,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说着,最后还扯到了丁寿。
  石忞觉得步千雪想放丁寿一条生路,因为名单里的人她认识的就只有丁寿一人,可丁寿又是石忞下定主意必须杀的,两人就起了争执。
  其实步千雪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她只是觉得石忞今年已经杀了不少勋贵贪官污吏,就算不为了皇奶奶,也得为她们后代着想,多积点阴德才是,便觉得并非罪大恶极的犯人关一辈子,也比一下杀了好。
  但这件事两人都还是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度,最多就红了脸,真正让她们彻底吵了一架的是第二件事大婚。
  帝后大婚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提前两三年筹备很正常,更隆重奢华的筹备四五年的都有,所以礼部尚书马杰在早朝上禀报获得准许后就按程序拟了章程上奏疏。
  方方面面预估下来,总经费约要两百万两,步千雪觉得实在太过奢华,完全没必要,便建议减少到一百万两。
  步千雪要缩减开支正和石忞心意,可一下降到一百万两,她就有点无法接受了,毕竟定亲都花了一百一十多万两,在她的多次关心问候下整个定亲下来的花费比预算的节约了几万两。
  大婚的规模总不能比定亲还小吧,便觉得一百五十万两内比较合适,步千雪又不高兴了,五十万两花到实处可以为百姓做多少事?
  两人一天内一而再再而三意见不同,前面的事本来就红了脸,后来硬压下去的,现在又意见不合,还怎么说都无法达成一致,便一下子爆发了,最后直接吵了起来。
  经过步千雪失踪一事,石忞也想了很多,尤其是两人大婚的事,不论她弄得多大派场,如果步千雪都不高兴不开心,那再隆重的大婚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两人冰释前嫌,再回想起当初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忍不住相视一笑。
  步千雪认真道:“我当时本来就生气,回了府,你也没要任何表示,就更生气,睡都睡不好,直到再次醒来看见你疲惫的靠着床睡着的样子,我就气不起来了,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你考虑,全都是从我以为这样是为你好,或者为我们好的角度去思考”。
  她也曾在督察院任职,自然知道秋审和朝审,一般过了朝审的几乎就是铁板钉钉了,皇帝就算有权驳回,也极少会这么做,除非有新的证据表明这是一个冤假错案。
  所以秋后处决的事,她也只是尽一份力,没尽到就算了,所以也就红了红脸。而大婚的事,她觉得和自己有关,便多了几分执着,又一心觉得节省好,后来才吵了起来。
  事后想想,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对一般人来说成亲花两百万两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可她们不是一般人啊,皇家事即天下事,如果大婚太寒酸,让天下臣民怎么看?又让藩属国和西南官道的小国怎么看?
  “我也想去找你的,但又担心说服不了你,最后再吵起来,所以才没去,要早知道你会更生气,我一定会去找你”石忞也说了心里话,不找那些蹩脚的借口。
  在这间寒酸得不能再寒酸的偏远茅草屋房间里,两人冰释前嫌互述心肠,恨不得把两天没见的面没说的话全都补回来。
  直到外面传来左旋的禀报声“启禀陛下、中宫,吕院使到了”,左旋知道陛下和中宫在里面说话,但因为关着门,两人又故意压低了声音,所以什么都没听到。
  其他人分批用完饭后,就全部退了出去,继续轮着值守、放马和休息,就连她自己也退到了茅草屋外,直到之前派去请吕院使的人带着吕院使回来,她才进来禀报。
  “快让她进来”听说吕建一到了,石忞连忙大声回道。
  没一会吕建一就提着药箱进来了,正要行礼,石忞就先免了,直接让她先帮步千雪看看身体有无大碍。
  步千雪总觉得石忞有点爱小题大做,她自己的身体,好不好她自己能不知道嘛,虽然想是这样想,但最后还是很配合各项检查和问话。
  吕建一正在太医院和其他御医、大夫讨论编撰医学名著的时候就被请了过来,陛下口谕,她也不敢耽搁,连忙交代一番就拿了药箱跟着来了,好久没骑马了,颠了一路,有点不适应。
  把完脉检查完后,吕建一才起身行礼道:“启禀陛下、中宫,中宫身体康泰无恙,只是有些虚弱,好好补一补,多休息即可”。
  “那为何昏睡如此久?”石忞还是有些不放心,生怕旧疾复发。
  “对方应该是给中宫用了无副作用的迷药,让人昏睡无知觉,药效过了才会自然醒来”吕建一恭敬答道,一边收拾药箱,刚进来的时候看到中宫穿着一身并不太好的短打,很是惊讶,但也不会多问。
  听到吕建一这么说,石忞才放了心,问了几句医学名著编撰进度,又叮嘱了两句,便让她回去了。
  吕建一告退离开,真的是来也匆忙,去也匆忙,唯一苦了她自己和接送她的人。
  吕建一走后没多久,被派去步侯府驱车的人也终于回来了,一个人回来禀报,一个人和马车等在外面路口,石忞这才和步千雪出了茅草屋,开始打道回宫。
  总觉得对方轻易不会善罢甘休,又想看看对方接下来还有什么把戏,所以石忞特意下了封口令,该找的还让继续找,该破案还让破案。
  以至于整个繁都知道中宫丢的人少,知道中宫已经找回来的就更少。
  去取马车的是乔装的内禁军,无论步家的人怎么问,都只说听命行事,其余的事一概不知,侯府的侍卫长本来就不敢得罪他,自然也不敢多问。
  又因为左旋特意交代过,所以在来的路上还特意买了些点心和茶水,见中宫穿着粗布短打,他才想起他好像忘了买套衣服。
  石忞扶步千雪上马车后,小声吩咐了左旋几句才最后上了马车。
  最后,左旋按石忞的吩咐把比较显眼的外禁军先遣回去,只留了乔装打扮的内禁军做护卫,外禁军走了一会后,马车才启程。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两人秘密回到宫中后, 步千雪并没有回长福宫,而是和石忞一起回了凤德宫。
  石忞回宫后的第一件事下令封口和询问清影状况,因为她有意为止, 知道步千雪已经回来的人并不多, 但为了防止信息泄露,还是下了封口令。
  至于清影,石忞是真的有点担心它, 忙碌了那么久,吃也吃不好, 喝也喝不好, 就连睡也睡不足, 生怕它受欺负。
  提心吊胆等了一天一夜的路关初见两人安全回来, 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连忙把陛下问的和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都说了, 退出去后就立马派宫侍去安仁宫通报去了。
  听了路关初的汇报,石忞她们才知道清影早在她们之前就回来了, 一回来就狂吃海喝了一顿,这会正在它自己的狗窝里睡觉。
  自从清影长大后, 之前的小狗窝就略显局促了, 石忞便让尚服局给它另外做了一个大大的软垫, 还特意把端赏房收拾出来给它单独住,还给它分了进食区、休息区、玩具堆放区和如厕区,仿照现代的猫砂盆, 给它做了个专用便盆, 并撒上草木灰沙土。
  石忞本来想去看看清影,但想到它确实该好好休息休息,怕吵醒它就没去。
  文昱得知石忞已经回来, 想让人传她过来,又嫌难得等,就直接自己过来了。
  她到凤德宫的时候,步千雪正在端沐房沐浴,石忞则在书房批阅奏疏和密信,两天积压下来的量够她今天努力加班加点了。
  听路关初禀报太后来了,石忞连忙放下笔出去迎接。本来她准备等步千雪沐浴完,她再沐浴更衣,之后再去文宣殿给皇奶奶上两柱香,感谢她和老祖宗的保佑,最后去给母后请安。
  没想到母后竟然自己过来了,石忞刚走到弘德殿外就遇到了迎面而来的文昱一行人,连忙上前行礼道:“母后万福金安,天寒风冷,母后若想见儿臣,差人说一声,儿臣自来”。
  “我知道,但我不想再等了,进去说吧”进了弘德殿又回头吩咐道:“我和皇帝有话要说,你们都在外面候着”,说完还看了自己的典总管和路关初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路关初和文昱的典总管也都是有眼力劲的人,见两位主子进去后,就把大门关上了,亲自守在门外。
  石忞和文昱一直进到书房内才在罗汉床上一左一右坐了下来,茶水是路关初不久前刚续上的,石忞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文昱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试探性的问道:“没找到千雪吗?”,刚刚一路走来她都没看见步千雪的身影,去通报的宫侍也只说女儿回来了,她以为女儿都回来了,那步千雪肯定也已经找到了,结果不是这么回事?
  石忞小声道:“她正在沐浴.........”。
  听了石忞的话,文昱才知道之所以能找到步千雪,全靠清影带路,而步千雪也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只是睡了很长一觉,这才高兴起来。
  遗憾的是,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在幕后操控这一切,所以石忞为了抓到幕后真凶才特意隐瞒已经找到步千雪的消息,文昱表示理解并支持,又叮嘱了几句就离开了,先后去了文宣殿和明月殿。
  另一边,大理观御承、刑部和督察院也在努力侦破案情,接到巨望县衙役押送来的尸体和人犯后,第一时间叫仵作进行了勘验,并提审了犯人。
  尸体勘验后并无重大发现,提审的犯人脸色苍白,走路一瘸一拐,怎么看都像被用过杖刑的,可交接的文书却并没有写刑讯逼供的过程和结果,以大理观御承多年办案经验,这人十之八九是个硬茬。
  大理观御承猜的没错,巨望县县令为了抓到逃跑之人,趁着没押解之前连夜审问了犯人,结果对方嘴硬得很,陛下又废除了审讯酷刑,只剩鞭笞、仗责和戴枷锁等力度的刑具,折腾到天亮都没得到什么有用信息,所以交接文书里才没写。
  自从石忞一行人离开巨望县后,巨望县县令为了抓到另外两个逃犯,忙得焦头烂额,还进展缓慢。
  大理观御承执掌大理观多年,不论经验、手段,还是城府都不是巨望县县令这种初出茅庐没几年的菜鸟可以比的,几番用刑下,死鸭子再硬的嘴都得招。
  自从陛下下令废除审讯酷刑后,他们就和刑部、督察院互通有无、互相学习,融合整理出了几招不见一点血和外伤,又能让对方生不如死的法子,对待那些死鸭子嘴硬的正合适。
  从犯人口中,大理观御承得到了两个有用消息,一是若他们没被追上,一过代河就分散走,最后到玄川集合;二是被追上或发生意外分散,则到江州集合。
  至于在哪里集合,犯人并不知道确切地点,因为他们以往都是通过特定标记来联系的,而且符号不止一个,级别越高的人知道的越多。
  要是以前,一般亲自动手的事是不用他们这些高层出手的,可自从今年他们内部进行了一次清洗,又莫名其妙死了一些人后,中、下线基本被清除干净,只剩了远在康国遥控指挥的教主、在华朝指挥的少教主和他们这些为数不多的高层。
  说起来,教主他们见过,少教主却比教主还神秘,没见过真容不说,交办事情也都是直接用特殊渠道下命令,就算见面也是带着面具,要做什么,从来不会和他们商量,更不会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方面简直深的教主亲传,所以他们都是听命行事,至于为什么?目的是啥?不知道,也不敢问。
  大理观御承立马就让他把知道的所有符号和意思写了下来,又怕对方故意谎报虚假信息,便拿了些食物奖励对方,实际则在里面加了点料,让对方好好睡了一觉,醒了后立马又让对方再写一份。
  结果证明前后两份有些许出入,大理观御承不得不换一种方法,耗费大半天时间才终于拿到了正确的符号信息,立马就抄送了两份分别给刑部和督察院,并派了一队人拿着符号信息亲自前往玄川和江州实地查看。
  玄川是五川省的省府,江州则是黔山省的省府,除了都是省府这一共同点之外,还都是西南官道华国内的大城市,更是西南诸国、商旅来繁都的必经之地。
  至于和张氏被同时列为嫌疑人的另一个人,是步家大宗的下人,只是来送请帖的,昨晚上替家主出去买点东西就一直没回来,今天早上找到时,人已经死了,正准备去报案,衙役就来了,索性把管家和尸体一起带到了衙门。
  大理观御承得知后,立马就想到了杀人灭口,结果事与愿违,这个下人就是因为平日爱喝酒,年纪又有点大了,突发疾病而死,并非他杀。
  当时,这条线索断了,张氏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大理观御承他们没办法,只能对步侯府的所有人和步家大宗的人进行询问,也没有重大发现,两家虽然有些小摩擦,但毕竟同宗同源,也不至于冒着诛族的风险去绑架中宫。
  幸好后来巨望县押来了包括张氏在内的两具尸体和一个嫌犯,并写了大致经过,这才让他们有了现在的进展。
  大理观御承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嫌犯并没有全部招供,就算招了的,也有些是半真半假的,案子看似有进展,实则有拖延时间的嫌疑。
  天色渐暗,整个繁都即将被夜色笼罩,大理观御承看着这天色,就头痛,因为陛下只给了他们三天时间,现在两天都快过去了,他们却连中宫的影子都没见着,愁啊。
  万般无奈之下,大理观御承等三人合计了一下,便准备整理整理案情,连夜进宫求见陛下,至于陛下回没回宫,他们也不清楚,只能赌一把了。
  凤德宫书房内,蜡烛已经点上,石忞正坐在书桌后批阅密信和奏疏,步千雪也坐在罗汉床上批阅奏疏,时不时交流一下,大部分时间则是安静的你批你的,我批我的。
  步千雪批的都是不太急偏常规的奏疏,所以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只要参照军密处和内阁拟的条子批复即可,万一有问题或者不懂的才会询问石忞。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