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女皇只取一瓢(GL百合)——云书致远

时间:2024-03-20 09:44:58  作者:云书致远
  “皇上英明”不赞成出兵的大臣连忙附和,想出兵的因为皇帝的态度,也只能跟着附和,好在只是暂缓,没有就此一锤定音的否定了。
  最最重要的是皇上说的理由,让他们深以为然,尤其经过这次刺杀一事后,他们都希望陛下尽快大婚诞下子嗣以巩固国本。
  石忞最不想处理的事都处理了,其他的事也就不是事了,但因为她久不上朝,各部各府大臣为了表忠心皆有所汇报,而且汇报得颇为详细,所以这一忙就忙到了中午饭点。
  下了朝,石忞就直接去了文宣殿,用过午膳休息片刻后就开始下一个议程——接见大臣,忙得连和清影玩耍的时间都没有,就更不要说看闲书了,好在想步千雪的时间还是有的。
  和石忞的忙碌相比,回到步侯府的步千雪就轻松多了,大婚之事有家里人在筹备,她最多就打打下手,空闲时间一大把,正好用来准备礼物。
  ......一个月后......
  天福八年九月八日卯时初,尚黑的夜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宫灯灼灼之下如墨如针,路关初拿着燃着的烛台轻轻推开了大殿正门,又过了一道门,一直走到屏风处方才托着烛台停下试探的喊道:“陛下该起身了”。
  “进来吧”就在路关初以为要像往日一般喊上三四遍时却意外的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忙应了声“是”便去点了灯,候在外面的宫侍见里面的灯亮了这才托着托盘按序往里走。
  路关初一边服侍石忞洗漱一边高兴说道:“陛下今日红光满面,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臣在这里提前给陛下贺喜了”。
  刚刷完牙的石忞洗完脸才接道:“眼力劲不错,朕今天确实很高兴,大婚虽是明日,实从今日始,叫人如何能不高兴呢,对了,今天天气如何?”。
  “臣进来前刚下起了小雨,说不定过会就停了”路关初说着将拧干的热帕子递了过去,石忞接过擦起手来,用完又递给了一边候着的宫侍。
  “但愿如此吧”石忞起身坐到了梳妆台前,负责梳头的宫侍上前散了头发仔细梳将起来,看着打磨光洁的连弧螭凤纹镜内清晰的自己,竟又想起一些现代的事来。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相由心生,长着长着,相貌竟越来越像现代的自己,但仔细看细微处又有区别,让她高兴之余,有时候也会忍不住自省——我是谁?我还是我吗?
  没遇到步千雪之前,她是几乎不照镜子的,因为一看见铜镜内自己的脸就会让她忍不住多想,尤其爱想起现代的种种,比如那段失败的感情。
  直到和步千雪在一起之后,她才开始尝试着去照铜镜,去面对自己,并告诫自己,切不可重蹈覆辙!如今,她做到了!
  今天,她终于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开始行大婚之礼了,这在现代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现代时,她曾畅想过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还想为之努力奋斗,结果对方却连说出口的机会都没有给她。这是她曾经从未与人言的痛。
  现在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她可以释怀了,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被一个叫步千雪的人填满,再无缝隙可安他人。一生太短,只够她爱一人。
  今天这样的大日子,不仅石忞起了个大早,宫里忙得热火朝天,就是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告假,早早就起身着朝服准备入宫参加早朝。
  有安排的内官、宫侍和禁军更是早起,石忞起身时,该忙起来的人都已经忙碌起来。
  而另一位主角所在的步侯府,更是从定亲后就开始为明日的大婚做准备,从开始的小动小准备,慢慢变成了全府总动员,上上下下,谁都不能闲着,就是两老也不得清闲,唯有步千雪这个主角之一反倒略微空闲。
  从整修宅院,大搞环境卫生,到置办全家里外三新的行头,再到准备婚礼嫁妆、张灯结彩,张罗之后的喜筵和广发喜帖,全家都忙得够呛。
  虽然房屋建制上他们不能僭越,搞得像皇宫那般辉煌,但是,也得大气、干净整洁、光彩夺目,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尽量让人看着有“门当户对”的感觉。
  就是石忞生死未卜的那几天,宫中这边大婚的准备都没有停滞,反倒是事发地步侯府因此耽搁了几天,因此后面没少赶制。
  天色大亮,皇宫中到处张灯结彩。各主要宫殿,都备足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大蜡烛。喜字更是随处可见,作为婚房的安仁宫更是从里到外装饰一新,就连木制对联都换上了喜庆的新对联。
  石忞身着祭祀大典冠冕服坐御辇离开凤德宫时,小雨已经变成了毛毛雨,宫中地面微湿,抬御辇的宫侍不得不步步谨慎。
  这天气说不得多好,但比起她不喜欢的天气来说还是尚可,若就如此也就罢了,如果下起了大雨,她定要找朱达好好聊聊,天天研究历法天象,就研究成这样?
  御辇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停在承天殿的皇帝专用通道外,而是停在了承天殿正大门外,钦天监监正朱达和礼部尚书已经候在五步开外,其余众大臣则按序分列两边,职位低的已经站到了广场上。
  “吉时已到,请皇上入殿。”朱达上前走两步大声道。
  石忞整理了一下衣服方才下辇,环视一圈,红色随处可见,尤其是大殿门上的搭建的彩棚,红绣球多多,就是朱达等大臣都在朝服外按例罩上了红纱衣。
  今日虽不是大朝会,但参加的大臣却和大朝会相差无二,甚至更多,广场上井然有序的站着皇帝出行祭祀的仪仗队和另一波有不少抬礼的仪仗队,竟把偌大的广场占去了一半。
  就这,都还是石忞缩减后的结果,若是按照道宗的标准,整个广场差不多都站了人,而且所有御道都会铺上上等的红地毯,现在就只有作为婚房的安仁宫和承天殿铺了些红地毯。
  在内官、宫侍、内禁军和众大臣的簇拥下,石忞往殿内走去,不同于平常的是原本空荡荡的中间过道上不仅铺上了红色地毯,还放有两方案桌。
  案桌上俱铺紫色桌布,一桌布上规矩的摆放着两个朱漆描金盒子,即精致又贵气;另一案桌上则放着代表皇帝身份的金节。
  快到案桌处时,石忞停了下来,礼部尚书上前两步在右前方停下道:“请皇上检阅金节、皇后宝、册”。
  早就检查过的石忞还是一一打开检阅了一番,皇后的宝册皆为金质,宝和玉玺是一对,形状有些相似,而且代代相传,只是材质和刻的字不一样,皇后的刻的是皇后之宝四个大字。
  皇后金册则是定制的,每个皇后都有一份,而且不用传下去,可以作为随葬品。
  检查完毕确认没有问题后,石忞说了声“可”,“检阅礼毕,请皇上升座。”礼部尚书接道。
  石忞在凤椅坐下后,身穿朝服按序跟入的众文武大臣才各归各位,按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并在路关初的唱喊下开始行礼。
  皇帝大婚不仅是石忞的喜事,更是普天同庆的大事,除了各藩属国会派遣使团来朝贺以外,各地方官和地方勋贵送来的贺礼也已经登记造册存放于礼部。
  为了不扰民,石忞特意提前一年下旨给地方勋贵和地方官员定了送贺礼的标准,凡勋贵所送贺礼价值不得超过一千五百两银子,二品及以上官员所送贺礼价值不得超过一千两银子,逐渐递减,级别最低的胥吏十二级所送贺礼价值不得超过三十两银子。
  这些标准都是石忞慎重考虑后参照他们俸禄来定的,皆在其承受范围之内,而且特别言明若经济特别困难者上奏疏祝贺即可。
  至于在繁都的勋贵和官员,因为占有地势之便利,明日才会送上贺礼,官阶低的只能送到承天殿外,官阶高的直接送到承天殿外。
  各藩属国最贵重的礼品也是在明日才会呈上。近一个月,石忞还收了两拨藩属国进贡的药材,从暗言处得知宣常乐送的药材最多也最早,只是距离远还需要些时日才到,石忞颇为高兴。
  大婚虽是明日,但从今天起,直到大婚完全结束,官员上朝都不用奏事,皇帝也不用当朝决断,而是按大婚章程举行对应的仪式。
  但该做的事,不参加对应仪式的官员或时间段,还是得回府衙照常办公,只有明后两日不用,因为石忞曾下旨明后两天全国休沐以贺大婚。
 
 
第二百二十七章 
  虽然明后两天皆为休沐日, 但实际上在都勋贵和官员基本上都有差事,根本不可能真正休息,而地方上的勋贵和官员明天也需在吉时设立香案面朝繁都行礼, 之前派到繁都来送礼的不是自己孩子就是近亲。
  因为凡是代替官员本人入都送礼的人, 但凡是四品及以上官职的亲属, 皇帝都会有一定的赏赐, 赏赐不多,而且名誉多过实用, 但好歹能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还能见见市面。
  所以但凡是四品及以上官职的官员都会派自己成年的孩子携礼入都,没孩子或孩子还小的就会派关系较近的弟、妹或侄女、侄子。
  而四品以下的则会派自己的亲信、仆从或请上司吃顿饭委托上司带礼等, 只因四品以下的代送礼人皇帝并不会刻意召见,礼品也只需送到礼部并登记即可。
  赐礼倒是也有,但官阶越小得到的赐礼也就越少,最少的可能只得个小喜盒,礼部官员收礼登记后当场就会拿给送礼者,最小的喜盒里一般只放有喜糖和几枚喜钱。
  其实, 早在今年初就开始有地方勋贵和官员上奏疏请求入都观礼,但都被石忞拒绝了,一来大部分重臣去年刚入都述职, 她都见过;二来来回太折腾时间,大批官员入都,也会造成地方空虚,于稳定不利。
  一些告老还乡的老臣, 石忞倒是准了几位身子硬朗距离不远的,虽然轩辕墨也写了奏疏,但石忞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和路途遥远, 思虑几番后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并特意嘱咐她在家好好修养,还送去了一些珍贵药材。
  外面任下着毛毛雨,站在广场上的官员、宫侍和内禁军却没一个人乱动,拿着的华盖、旗帜等都井然有序的排列着,等候命令。
  承天殿内,文武大臣礼毕,路关初才在石忞的示意下开始宣读诏书,任晏郡王为册立正使,北郡王山麓和武辅侯齐铭为册立副使,礼部左侍书等官员随行,吉时出宫前往步侯府举行妆奁礼和册封礼。
  晏郡王三人行礼领命后恭敬的接过金节和皇后宝、册后,带头退出殿外,凡刚刚被点到名的人都跟着他们退了出去,按钦天监算的离宫吉时是巳时,他们还得在毛毛雨中等上些时辰。
  宴郡王等人一走,一下就少二十几位大臣,却并没觉得人少了,只因前面的官员一走,后面的官员就会及时补位,而且今日官员众多,不过才少了二十多人,看上去真不是特别明显。
  礼部尚书马杰按大婚章程出列奏禀祭祀事宜,石忞准奏后让路关初宣读了亲往郊外祭祀的诏书,众臣再行礼,礼毕,朱达出列禀告出行吉时已到,石忞这才起身往外走,最后带着大部分文武百官和仪仗队浩浩荡荡的顶着毛毛雨从承天门、大承门出了宫往天坛而去。
  石忞和随行文武官员一走,整个广场上的文武官员和仪仗队就走了大半,剩下的就是晏郡王等前往步侯府行册封礼的,只待吉时一到就开拔。
  焕然一新、张灯结彩的步侯府内,不论是随从还是侍卫都身着吉庆新衣,红光满面,来来往往好不忙碌。
  身着朝服的姜丽站在厅堂中问东问西指手画脚,身着大红色秀边华服的两老则坐在主位上时不时帮着补充一二,生怕有什么遗漏。
  “我的小祖宗啊,这都什么时辰了,你怎么还穿着这身衣服?啊?”步千雪抱着小侄女和姐卿一起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正想说什么,姜丽倒先开口了。
  步千雪泰然自若道:“按章程,正使他们巳时才会从宫中出发,现在还早啊,娘不必着急”。
  “早?换衣服,装扮,哪一样不要时间,半月你们还不快把中宫带回去更衣......”姜丽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边说还边把小孙女抱了过来,转手又递给了孩子她妈,催促着步千雪赶紧回去换衣服。
  步千雪求救似的看向爷爷,但一向站在她这边的爷爷这次竟然站到了姜丽那边,而且祖母也是,都让她赶紧回房更衣装扮。
  “好,我这就去”步千雪拗不过,无奈的看了小侄女和姐卿一眼后,才带着半月他们走了,本来是说一起吃早饭的,现在看来只能各自解决了。
  自步朗去世后,步千雪和姜丽都曾私下跟步朗的伴侣谈过,毕竟人很年轻,这里又没有守节的说法,不可能强压着人家在他们家孤老,但孩子还太小离不开娘也是事实。
  所以他们都想知道对方的想法和打算,幸好孩子的娘并没有立马重新找伴侣的打算,准备等孩子大点再说,姜丽很高兴,当即许诺若其再婚,到时定送厚礼。
  就是步千雪也松了口气,若是真让她娘照顾小侄女,只怕用不了几天就得瘦一圈,到时候真正累的肯定还是祖母和爷爷,因为她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若到时候姐卿真的再婚,她肯定也是会赐予厚礼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最后不再婚,步家也能养她一辈子。
  巳时一到,在钦天监官员的唱喊中,宴郡王上马持金节带队出宫,礼乐奏起,华盖旗帜云集,以红紫二色为主色的凤亭有近三十抬。
  其实就是民间婚礼的抬礼,一抬一抬的,只不过皇家的是用紫色为主红色为边的布围盖起来的,像个小亭子,所以也叫凤亭。
  除了三十抬凤亭外,还有一顶精致的八人抬御轿,里面放着皇后的册、宝和册封圣旨,紧跟在正副使之后。
  原本灰蒙一直下着毛毛雨的天空开始明亮起来,本就不大的毛毛雨渐渐消失在空中。
  册立仪仗队要经过的道路和皇帝要经过的道路一样,已经提前由外禁军戒严,不准其他车马过,不准行人商家大声喧哗,车驾经过时还需行鞠躬礼。
  所以仪仗队一路走过去都只有礼乐声、脚步声和马蹄声,并无喧闹,也无人敢大张旗鼓的东张西望,只有些胆子大的敢偷偷观望。
  石忞等人不知道的是,仪仗队一旦过去一会,原本安静的街道就会热闹起来,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就算外禁军连连喝止也不顶用,因为只要他们不闹事,外禁军也不会真的把他们怎么样。
  因为皇帝大婚这场难得盛事,仪仗队会经过的沿途客栈、酒楼和茶楼今天生意爆好,位置好的更是提前一个月就已经被包圆了,而且一连包了好几天。
  在华朝,但凡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前两朝神朝和渠朝的皇室婚礼一般都是在夜间举行,而华朝则正好反过来,婚礼全是在白天举行,导致民间受此影响也改成了白天。
  黑夜到白天的转变,也让老百姓有了一睹皇室婚礼真容的机会,可惜像皇帝大婚这种盛事也是百年难遇,反正整个华朝就道宗和当今两人。
  皇太子或皇太孙的婚礼倒是隔些年头就有,但规模远没有皇帝的盛大,所以此次皇帝大婚,有钱有时间的闲人有不少涌入了繁都,就为一睹盛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