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侃侃而谈的皇帝表姐,文之勉除了崇拜还是崇拜,要是没叫那个小御史过来就更好了,想到这,她偷瞄了一眼,就看到小御史看她皇帝表姐的样子,就好像她爹看母亲的样子一样,顿时心下一惊,她一点也不想这个小御史成为她的表姐卿。
本来在一旁自己玩耍的清影跑到了步千雪和石忞身边,转了几圈啪的一下就趴在了地上,两只前脚弯着放在头下面,感觉到文之勉对步千雪的恶意,瞬间抬起头来,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得文之勉瞬立马跑到了石忞后面。
也不知道是清影和她不对盘,还是因为清影还是狗的时候她对它不好,导致清影从来不会给她好颜色,摸都不让摸,凶得很!她一向都是敬而远之,刚刚看到它在边上玩还暗自高兴了一下,没想到该来的总是会来。
石忞还没解说完,水车就将河水从河里引了上来,瞬间吸引了文之勉的全部注意力,也不怕不远处的清影了,一门心思扑在水车上,在边上看的目不转睛,要是夏天估计就直接跳水里看了。
木匠和工部官员的努力让她很满意,对有功的人,她一向不吝啬,不仅赏了木匠银钱,也赏了所有在场工部官员,推广筒车和水车还需要他们的不懈努力,任务繁重,她也说了不少鼓励的话。
转眼就到了中午,除了木长青以外,其他人都被她遣散了,就连木匠们都得了半天假。
行宫内马路上,几个宫侍在前面开路,石忞和木长青一前一后走在前面,边走边聊,步千雪落后几步跟着,旁边就是清影,文之勉走在最后,刻意离得不远不近,路关初等人紧随其后。
“木爱卿,各地的木匠都到了吗?他们大概需要多久能学会筒车和水车的制作工艺?”石忞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问道。
落后一步的木长青微低头,双手交叉放在面前,想了一下才开口回道:“启奏陛下,已经陆陆续续到了,学得快的十天半个月,不快的需要月余,今年恐难以在全国全部推广”。
“推广不可急于求成,按部就班即可,对了,地方衙门可有按要求为他们提供盘缠?”取消工匠户籍就是为了促进工匠交流和移动,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好的工艺技术,她也很注重保障工匠的利益。
早在下诏令的时候,就特意明文要求由地方衙门给予前来学艺的木匠盘缠,这里的临时作坊和住处虽然也都是临时搭建,但环境尚可,加上回去时能结到一笔工钱,已算是关怀备至。
“是,陛下,臣问过,他们出发前都得了盘缠”木长青想诏令明文要求的事,还是来渡河陛下身边,就算地方衙门胆子再大,贪心十足,也得考量考量,又怎么敢不发?
闻言石忞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些其他关心的事,木长青也汇报了一些自己想汇报的事,一直到了静心宫门外石忞才放木长青离开。
她倒是想留木长青一起用午膳,可现在吃饭又不止她一个人,这会又加了个二勉,而且木长青也不一定想和她这个顶头上司一起吃饭,所以她还是不强人所难了。
看到大臣终于走了之后,文之勉高兴的想跑到皇帝表姐身边跟她说说话,就看到步千雪已经先她一步靠近,还和皇帝表姐聊了起来,跨出去的脚不得不收了回来,嘟着嘴一脸不高兴。
离文之勉最近的路关初看的清清楚楚,虽然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但心里早已哈哈大笑,心里跟明镜似的,她们喜不喜欢不重要,陛下喜不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啊。
今日赵侯府赵家张灯结彩,整个赵府喜气洋洋,门庭若市,就是路过的闲人看到赵府的热闹喜庆都忍不住随口问一句,“没听说赵侯府要成亲啊,什么喜事竟这么热闹?”。
若是有个知道内情的就在不远处,又恰好听到的话,也会高兴的顺口回一句“今日可是赵侯期颐寿辰,怎么可能不热闹”,这可是繁都最近的重大事件之一,居然都不知道,少不了鄙视一下对方的无知。
和赵侯府的热闹不同,忠王府从上到下全都是一脸凝重之色,张良月已经于昨天晚上出城与石爽的真世子汇合,长久以来对张良月的依赖,让他心里并没有面上表现的那么沉稳,反倒有些紧张。
赵侯即是当今太皇太后的哥哥,也是赵家的老家主,百岁虽非凤毛麟角,但能活到百岁也是人生中的大喜事,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满头白发褶皱尽显的赵侯一身华服,精神抖擞,正高兴的坐在屋内主位上接受晚辈的贺拜,寿礼收了一拨一拨又一拨。
赵程凡和伴侣在边上笑容不比老父亲少,就连在地方任职的赵焕英也都赶了回来,加上各地的旁支小宗,也算是人数颇多,人口兴盛的大家族。
就是大宗赵侯这一支倒显得有点单薄了,祖孙三代加起来竟只有四人,爷爷两年前去世,赵程凡和赵焕英都是从旁支过继过来的,所以赵程凡和他父亲差了有五十岁。
赵程凡是昨天才回到繁都的,原本他以为要再次错过父亲的寿辰,没想到陛下却给他放了假,得了陛下口谕,他就马不停蹄高高兴兴的回来了。
赵焕英从小在赵侯府长大,对祖父、父亲和爹的感情很深,爷爷已经去世,对祖父就尤为重视,可想到陛下的信任,他又不想让陛下失望,纠结了一个月,最后还是上司找他聊了聊,知道事情原委后就给他放了半个月的假,也就比他父亲早到半天。
贺拜毕,管家便来报说‘宾客已经来得差不多了’,赵程凡这才跟父亲说了两句先一步去了前院接待客人,赵焕英和他爹则慢一步,陪着赵侯慢悠悠的往外走。
赵焕英扶着祖父到前院设宴处的时候就听到下人在唱报“忠王殿下到,贺礼:夜明珠一对,珊瑚一株…………”,还没听全就被现场的嘈杂声盖了过去,倒是下人一喊“赵侯到”瞬间安静不少,接着就是一片恭贺声。
本来就不高兴的忠王石爽见状,瞬间一股无名火起,心想:要是本王是皇帝,尔等还敢如此小瞧?哼!尔等休猖狂,等一会本王出了手,你们想巴结就得看本王的心情了。
中午用过午膳后二勉就被她打发去找大姨母报道了,估计不到晚上是回不来的,石忞便和步千雪乔装打扮一番,去了渡河城内微服私访,看到猴子杂耍很是开心,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第七十六章
自从天福皇帝移驾皇家园林山庄后, 繁都虽然热闹依旧,但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加上太皇太后和太后轻易不出宫, 上层圈子都冷了几分, 今天倒是个例外。
因为是赵侯的期颐寿辰,传言太皇太后和太后都要来,这在繁都的勋贵和士族也就坐不住了, 能来的都来了,而且相比以往参加宴席还来得早了一些, 就怕错过迎接太皇太后和太后銮驾。
赵环和文昱到赵侯府的时候, 刚好临近开席, 接受众人一番礼节后, 又赏赐了贺礼后, 两人才在赵侯府特意为她们留出的正中间主案桌坐了下来, 太皇太后居中,太后居左, 赵侯居右。
左手边是勋贵士族,右手边是勋贵本家整个主桌除了她们婆媳就只有赵侯府一家四口和文侯夫妇, 比起其他桌十人来说, 显得有些寥寥。
文昱已经不是第一次陪赵环到赵侯府贺寿, 一应流程早已熟记于心,贺礼也已经赏赐下去,且特意比赵环准备的少一点、次一点, 也是惯例, 毕竟母后是主,她是次,不能喧宾夺主。
赵侯身为太皇太后的哥哥居然都还是侯爵, 由此可以看出武宗对太皇太后的尊重和喜爱。因为按照华朝的惯例外戚最多福泽三代,历来都是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获封侯爵的降爵,且以姓氏为侯,以示特别厚待。
太皇太后和太后銮驾的到来,让整个晚宴安静不少,再无之前大声喧哗嘈杂之声,就算其他的人有话说也会俯首耳语,位于左手靠前的忠王石爽心情仿佛很好,笑意一直显在脸上。
坐在左手第一位的是礼亲王石延和她的伴侣亲王妃,无论是爵位之高还是年龄之大,她都当之无愧,要不是女儿石思河跟随圣驾去了皇家园林山庄,她是不会参加这类宴席的,赵侯府得知她要出席的时候都吃了一惊。
自从她辞退宗人令之后,就杜绝了各种宴席,除了宫中宴席,其他宴席她一律都是派石思河代替她出席,可这次石思河不在,太皇太后和太后又都会来,她这才不得不带着伴侣挪了步子过来。
右手边第一案桌坐的是赵程凡和他的伴侣,第二的位置则坐的是文侯及其伴侣,然后才是赵焕英,其余勋贵士族和着急小宗也都按地位尊贵或亲疏按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整个前院从大堂到院子里都摆满了案桌,热闹非凡。
木兰雨身为外禁军统领,身兼保护繁都和两宫太后的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早已将赵侯府前后保护起来,就连侯府内也安排得有自己的人,对忠王石爽尤其重点关注,虽然两人的位置隔得有点远,但不妨碍她让别人监视。
卫启能和另一个原本想当土皇帝的前都督也都来了,一个带了伴侣一个带了孩子,自从两人一同被调入繁都任了闲职后,就成了难兄难弟,经常互相走动,到现在关系已经十分紧密,两人挨得比较近,这会正在小声说着话。
文昱很想和双亲说说话,可位置隔得太远,又在这样的场合,不太适合,但眼神却时不时会飘向双亲那边,要是她大姐没有去渡河,十有八九出席的事也就不用劳烦双亲,哎,她也有点想忞儿了。
在场众人,除了少部分人心里打着小九九以外,大部分人都沉侵在赵侯府的喜悦和繁华中,不愧是太皇太后本家,就是不一样啊。
压轴的主角都已经落座,身为此次寿宴主角的赵侯这才持酒杯大声说了些场面话,请示太皇太后和太后后才宣布宴席开始,原本安静的宴席瞬间又热闹起来。
虽然赵侯已经百岁,但精神抖擞,说话也中气十足,笑意盈盈的时候更像一个出尘道人,仿佛不是俗世中人。
宴席过半酒过三巡,赵侯府早就准备的歌舞表演方才开始,瞬间将宴会气氛推向沸点,有的人已经有了醉意,有的人已经吃饱,石爽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招来随从低声吩咐道:“开始吧”,随从立即领命离开,脸色凝重。
被木兰雨派来盯着忠王的人乔装成了下人,隔得有点远听不见石爽他们说了什么,在那个随从离开的时候,他想一探究竟就跟了上去。
坐在对面后方的那个想当土皇帝的前都督看到忠王和随从低语后也小声跟自己的儿子说了一句,儿子便借口如厕离开了宴席。
随时关注着宴席的木兰雨只看到了石爽和随从交谈,见自己的人已经跟上去任然不太放心,也叫来随从让她传话下去,务必盯紧赵侯府各个出入口。
赵侯府不是一般的官员也不是那些一般的勋贵,就算木兰雨有心把外禁军都调过来,也不敢明目张胆,因为她出手就代表皇帝的命令,而陛下又并无此意,所以此次被她安排过来的外禁军都是乔装过的。
守在外面的都是平民打扮,在赵侯府内的都是通过临时招工混进来的,也都是干一些粗活杂活,当初接到陛下那封密信的时候,她就有预感赵侯寿辰这天是个“好日子”,后来陛下又来了密信,和她猜想不谋而合,所以提前做了准备。
但乔装人数有限,不过百来人,只能挡一时,真正的后手还是要靠外禁军和内禁军,除了被陛下带走的一千内禁军和两千外禁军,她手上可用兵力还有两万。
看了一会歌舞,赵环和文昱便准备回宫了,日落时分就到的赵侯府,现在都已夜幕降临,她们想回去了,何况有她们在,大家也放不开。
“太皇太后、太后起驾回宫”
“恭送太皇太后、太后”
赵侯看着妹妹銮驾离开的背影久久移不开眼,虽然内心很舍不得,但他也没有办法开口留下,因为妹妹也有自己的家和家人。
就在众人恭送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时候,趁着众人注意力都在她们身上,石爽离开了,比起来时的高调,走的时候低调的不成样子。
太皇太后和太后前脚一走,木兰雨后脚就跟了出去。
随着两宫太后的离开,没过多久,就有人告辞离开,第一位就是礼亲王石延,“再次恭贺赵侯期颐寿辰之喜,然府中有事,本王不得不先走一步,告辞”。
“谢殿下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老朽的寿宴,既然您府中有事,那老朽也就不留了,殿下慢走”他本来想自己送的,但正好看到赵焕英,“焕英送殿下出去一下”,就把这个任务给了他。
礼亲王和伴侣对晚辈都很和善,看到赵焕英有些紧张便开口问道:“在地方任职肯定很辛苦吧,想不想回来?”,赵焕英闻言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中,石延知道他反应有点慢有一点直便加了一句“想到什么说什么,出你之口入我们之耳,再无他人知道”。
石延说话声音不大,刚好够他们三人听到,落后几步跟在后面的随从完全听不清楚,不过身为随从他们也很自觉,被说没听见,就是听见了也最好装作没听见。
赵焕英经过战场和地方任职的洗礼,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傻气慢半拍的毛头小子,知道自己反应慢,他特意养成了说话前想一想的习惯,就是怕傻里傻气的什么都说了,为此,当初和邢博恩他们一起西征的时候可没少挨骂。
再加上父亲和爹的耳提面命,他也明白了,话不要说得太直白,不然很容易得罪人,而且还不自知,不过他很喜欢身边这个和蔼可亲一点也没有亲王架子的长辈,但他还是不想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想了一下才回道:“只是偶尔会想祖父他们,繁都的话还好,我虽然只是在一个小县城,但繁都有的,县城大部分也都有,吃穿也都不缺,就是有时候挺想陛下的,也想邢博恩他们”,说到这里赵焕英脸上多了几丝愁容。
“孩子,想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们是很正常,你们早晚会相聚的,不要太难过”亲王妃出言安慰道。
“是啊,如果本王没预算错的话,陛下大婚之时,说不定就是你们相聚之日,左右不过大半年,高兴点”石延也是这样过来的,比起想念好友,更让她难过的是为好友哀悼,有得盼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三人之间的谈话就是长辈和晚辈的谈话,有长辈的晚辈的关怀和宽慰,也有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快要到门口时,都还有很多话想说却已经来不及说。
“孩子,就送到这里吧,难得回来一趟,好好陪陪你祖父和父亲他们”走到门口后石延停下转过身说道,被拉着手的王妃也同步转了过来,王府马车随从已经得到支会提前等候在门口。
能跟随主子前往参加宴席的一般都是贴身伺候的,人数一般两至四人,所以大部分都是留守在府外。
华国虽然也很保守,轻易不露肉,包括夏天,但牵手却是可以的,而且只限关系很亲密的人,比如伴侣,比如双亲和孩子,长辈对晚辈拍肩拍手等也可,至于其余的,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若非必要,则轻易不得有肢体接触,叫隐私大防。
52/192 首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