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女皇只取一瓢(GL百合)——云书致远

时间:2024-03-20 09:44:58  作者:云书致远
  “殿下就这么避着臣吗?殿下若不喜欢臣,大可罢免臣的职务,臣即刻离开康国,绝无二话”云处安耐性好,但不代表他没有脾气,他真的受够了,今天符尧要事不说出个子丑寅卯,他绝不会轻易离开。
  云处安的话让符尧十分惊讶,她现在是有点不喜欢云处安,但她有表现的这么明显吗?有,而且就是这么明显。
  “国师误会了,没有的事,孤能坐拥康国国师居功至伟,喜欢都来不及,只是最近国事繁忙,国师别多想”符尧满脸笑意好像说的是真心话一样,可与她相处较久的云处安却明白她越是笑的高兴,心里就越不是这么想。
  符尧的心里确实不是这样想的,本来她确实很感激云处安,毕竟要不是他,她都没造反的这个念头,想的最多的也不过是弄死世子,然后让世孙登位,自己当个权倾康国的辅臣。
  登基为王的时候,她是真的很高兴,也很享受,还想着大干一番,把康国建设得更好,可深受华朝文化影响的康国读书人根本不受她控制,根本不承认她这个王,还在私下大肆诋毁。
  她抓了一波杀了一波都没用,总不能把康国的读书人都杀完,要是真的都杀完了,那他们康国的文化以及国家也就差不多毁了,不用等领国攻打就已经和脱离了水的鱼一样,早晚都是死。
  而她安抚百姓故意按礼安葬王室,成了惺惺作态,让她原本高大的形象,现在成了百姓口中的大坏蛋、逆臣,结交领国,开始不算很成功,也还过得去。
  可自从华朝皇帝下令将她定为逆臣,并下旨其余藩属国,对康国实行经济封锁后,就连已经被他们说服的狼国都没了消息,其他本就可有可无的领国就更不用说了。
  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华朝皇帝封宣氏遗孤世孙为康王的消息她明明就已经下令封锁了,却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虽然没人敢明面上说,但私底下已是人尽皆知。
  一个杀人如麻的乱臣,一个正统出生的世孙还是华朝皇帝亲封的,不用想都知道下面的官员、读书人和百姓会怎么选,尤其是下面这些墙头草一样的官员,一点也靠不住。
  最后的一点希望就是她派出去的秘密使团,结果是不久后就会被遣返回来,让她深感绝望,以前她觉得康国啥都有,现在一天高过一天的物价,就是□□的打脸。
  现在的康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她倒宁愿华朝直接派兵来打上一打,因为经济这一块,他们一个小小的康国,又怎么可能和庞然大物的华朝比得了!
  所以她后悔了,她后悔当初听了云处安的,要是没云处安,她现在的处境肯定比现在好,百姓也不用受她牵连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所以她现在有点故意疏离云处安。
  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让人生算顺遂又骄傲的符尧看不到希望又深深自我怀疑和后悔,以至于性格大变,现在只想醉生梦死,能快活一天就快活一天。
  云处安不知道符尧的内心想法,但她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堪忧,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本来是想给符尧出谋划策的,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皆是殿下坚毅果敢,臣不敢居功,既然陛下国事繁忙,那臣先行告退”
  “国师慢走”云处安一转身走出去后,符尧笑着的脸就垮了下来。
  云处安一回去就立马写了一封信让亲信送了出去,当晚秘密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到书房密谈。
  接下来两天云处安称病休息,再没有出过国师府,国师府看上去也一切如常。
  石忞出宫后先是去了一趟明道学院看宣常乐,小大人似的宣常乐一点也不可爱,宣常乐也没想到石忞会来看她,很是意外。
  原忠王谋反那天晚上她睡的很沉,加上学生宿舍不挨着街道,听见什么的人都少,就不用说看见了,所以第二天他们都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后来有谣传,她也没信,最后朝廷出了告示,他们才知道前因后果。
  那个告示她也去看过,而且看了好久,要是康国的制度有这么完善,父亲又有陛下的一半才能话,他们王室也不会被屠杀殆尽,只剩她一个人。
  本来她只是想来明道学院多学些知识,外加躲避追杀,因为渡河替身的掩护和吸引注意力,她回繁都的路上和之后都没再遇到过刺杀。
  但现在她想学更多,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华朝的行政制度她也想都学一遍,为以后复国做准备,所以最近都挺努力的,有人来找她的时候她都有点蒙。
  直到看到陛下,她才想起陛下是回来了,而且才回来没几天,还以为有什么大事,结果陛下只是顺道来看看她的学习情况,呆了一会就走了。
  石忞确实是顺道的,既然已经和她做了交易,力所能及范围内关心一二的事,她很乐意。
  离开明道学院后,石忞直接去了赵侯府,守门的有个见过她,上前就要行礼,她没想到会有人认得自己,不得不先声夺人道:“我是赵侯的远房亲戚,有事求见,麻烦通报一下”。
  能守门的都是有几分机灵劲的,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马不停蹄的跑去通报了。
  站在一边的乙春看的叹为观止,就跟刚刚他们在明道学院门口扮成家属找人一样,陛下真的是一点架子都没有,无论说话的语气还是言行举止都和在宫中不一样,就好像真的是个一般人一样。
  左旋倒是早已经见怪不怪,她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可以了,其余的陛下没点头,她是不会乱出手的。
  石忞本来是想扮成赵焕英的好友只见他一个人的,没想到守门的人里居然有人见过她,上次她来的那么大张旗鼓,被认出来也不奇怪,不过这样一来,她就不得不先去看一下赵侯了。
  等她见到赵焕英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以后,经过这些日子的休息调养,赵焕英现在已经能下床活动了,脸色也恢复如常。
  赵侯知道她微服私访肯定是有事吩咐孙儿,所以特意给他们遣散了下人,现在整个偌大的大厅就只有他们两个,一个坐在主位,一个坐在下手方首位。
  “现在的康国不太平,说不定那天就会打起来,你要是不愿意去可以换个地方”对于曾经的侍读,石忞不会说那些空话套话,倘若赵焕英真的不想去,她绝不勉强。
  “微臣愿意,一直都想去看看边境的风光,正好合意”一贯有点慢半拍的赵焕英压根就不会去想陛下说话字面以外的意思,但其他人现在他还是会想一想的。
  他不怕上战场,既然以后要打仗,那他更要去了。
  “如此甚好,上任后,你要多留意康国动向,一有异动及时向朕汇报,上谷首的大致情形事无巨细也可以写密信给朕”石忞
  “微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赵焕英站起身来郑重承诺道。
  石忞看着赵焕英抬起手往下压了一下,示意他坐下不用紧张,“朕知道你们一直有联系,而且有的还见过,他们比起以前可有变化?”。
  赵焕英的变化也挺大的,虽然还是有点慢半拍,但大部分情况下已经跟上节奏,就连小时候脸上的傻气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见得有多好看,但也算过得去。
  周围同僚对他的评价也还过得去,最重要的是没人告密,看来还算规矩,可另外五人,却是有差有好,她也不想偏听偏信,知道他们六人私下一直都有书信来往,就特意过来问问。
 
 
第九十六章 
  石忞说话的语气和动作与当年他们在一起读书时很像, 让赵焕英瞬间放松不少,上次石忞来慰问的时候,主要是探望他祖父, 他卧病在床无法起身, 本以为十有八九是见不到陛下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陛下亲自来探望了他,虽然陛下只呆了一会, 虽然只说了几句话,虽然边上有很多人, 但都无法压抑他那颗激动的心, 就算用受宠若惊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和陛下, 还有邢博恩他们从小一起长大, 又一起上过战场, 情谊之深厚非一般同窗可比, 自从天福二年初分散各地后再没有聚齐过,他也因为家中长辈管教严厉和殷殷期盼, 一直没回过家,直到前不久祖父百岁寿辰才赶回来。
  这样一算, 他也已经快三年没见过陛下了, 之前的见面, 他被激动冲昏了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今天陛下特意乔装下榻府中召见, 让他有些忐忑, 也有点点紧张。
  毕竟那么久没见了,再加上历史上有不少皇帝登位后性格大变的例子在哪里摆着,他是真的有点紧张。虽然两人是表兄妹的关系, 但从小到大他都没敢以表哥的身份自居,这会就更不敢了,唯一庆幸的是,文之远也和他一样。
  幸好陛下还是原来的殿下,无论言行举止还是着装都像他记忆中的那样平易近人,就是眼神好像比以前更深邃了,他也一如既往的从来就没看懂过。
  “因为公务原因,微臣和阳□□曾在年初遇到过……………”忠君爱国早已被刻在骨子里,陛下问,他就事无巨细尽答。
  说来也巧,他和阳□□虽然都被派到南方,但毕竟不是在一个省,而且中间还隔了一个省,就因为两人同是县丞,同样协助县令管理县政,又恰好一个县是案子的事发地,一个县是犯人户籍所在地,所以才短暂聚了几天,案子一结也就再次分开了。
  他们六个加上当今陛下七人,年龄差距都不大,外貌都没有太大变化,以前怎么样现在估计也差不多,就是神态可能又有点点变化,就拿阳□□来说,以前多开朗、多大大咧咧的一人,现在居然都粗中有细了,进步还是挺大的。
  就是心直口快的性格变化不大,但好歹也知道收敛一二,不像以前当侍读的时候想什么说什么,说到这里的时候,赵焕英笑意浓浓。
  其他人他就没遇到过了,都是通过信件联系,没有石忞想象的那么频繁,一年半载的才会写一两封信,内容还多是问候等空套话,所以其他人变没变,具体情况如何,他是真的不知道,也不敢乱说。
  知道他没有隐秘,石忞也不会为难他,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茶香久久不散,恩,是上好的御贡茶,泡茶的水和手法也很不错,这已经是第二杯。
  放下茶杯后,口齿留香,光自己喝还不够,还让赵焕英也试了一下,赵焕英一试就有点想哭了,这茶他是知道的,据说是从一颗有几百年历史的茶树上摘下来的,炒作工艺讲究,一年也就一、两斤的产量,他祖父都是好不容易才弄到几两。
  所以以前他求了祖父好久都没得喝,没想到这次沾了陛下的光竟然喝到了,让他有点感触颇深,“沾陛下的光,微臣今天终于又喝到了御贡茶”。
  把赵焕英的表情和想法看在眼里的石忞了然般的没有嘲笑,这个绿茶确实很有名气,从前朝末到现在都享誉茶界,当太子的时候,皇祖母在还每年能得一两,皇祖母不在后是一片叶子都别想,最多去皇奶奶和母后哪里喝喝。
  就是现在,她每年也只得半斤的贡茶,除去给皇奶奶和母后各一两五钱后,她自己也只剩了二两,不仅是茶叶,就是其他的贡品她也是这么分的,从不独占。
  看了看不远处茶几上还冒着热气的茶壶,石忞高兴道:“慢慢品,今天应该能喝个尽兴,细算起来,我们竟已经三年没见了,到地方任职这三年可还适应?”。
  “确已三年,托陛下洪福一切都挺好的”赵焕英压根没领会到石忞问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答得很就事论事,要不是早就习惯了他这样的性格,或者换了个人,石忞早就摆脸色了。
  “颁布下去的新政可有落到实处?百姓可有述求?”还是想问什么就直接问吧,她也不绕圈子了。对于新政,她是真的很想知道实施情况,因为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可不少。
  突然反应过来的赵焕英有点点尴尬,他怎么就这么笨,居然真的以为陛下就问他好不好,真是该反省,可现在不是时候,只得连忙调整心态好好思考后回答道:“陛下创建的标点符号很受读书人欢迎,加上公文、行文必须使用,已经深入人心。
  活字印刷拓印的书本更是大受读书人欢迎,价钱比以前便宜很多,字迹也清晰,以前只有省府才有书店,现在县里也有了书店,购书方便很多,游记诗词等个人书本也开始多了起来。行文制度的改革也方便了我们处理公务,撰写文书,不用担心写错文体。
  废除严刑峻法一事更是深得民心,就微臣所知,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很喜闻乐见,还有避讳做了调整后,大大方便了官员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家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变成了现在的习以为常。”赵焕英越说越兴奋,好像这些事都是他做的一样。
  “润润喉,慢慢说,不着急”怕赵焕英口干又不好意思停下喝茶,石忞不得不趁着他停顿的间隙开口道。
  “谢陛下”陛下这么一说,赵焕英还真有点口渴了,喝了口茶又开始继续说,完全忘了品茗之事,纯粹就被他当成了解渴的水。
  “新的徭役赋税制度实施后,百姓很高兴,因为朝廷不仅重新丈量了土地,还将田土按品质优劣分五个等级登记在册,还颁发了新的地契,交的税也比以前少了,以前无论田土质量优劣,全都交一样的税。
  现在按田土的土质优劣分了五个等级,平均下来每亩也就缴纳粟米、米或小麦(三选一)80斤,饲草20斤,禾秆15斤,这还是五等田土都有又一样的亩数才这么多,要是第五等就更少,对田土不好的百姓来说压力少了很多。
  听说,以前每年要服徭役三个月,还是由地方官自行定时间,一个不好就和农忙凑在一块,没少被百姓诟病,现在一年只用服徭役一个月,还都规定了必须在农闲季节,很受百姓欢迎。
  兵役的话,虽然是强制的,但是不用像以前那样自己出兵器、铠甲、马匹和粮食,还有津贴拿,年龄不符合的都恨不得自己再年轻点。最近实施的《串告令》效果不错,最近整个县衙都快忙不过来了。”赵焕英洋洋洒洒把想起来的好的都说了,不好的他不敢说。
  看来还是基层锻炼人啊,赵焕英还真是有点变了,以前都不会留话的人,这会居然会欲言又止了,石忞皱了皱眉终是不忍苛责,语气如常道:“这里就你我二人,尽可畅所欲言,就算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
  陛下都这么说了,赵焕英哪里还敢藏着掖着,任命般的开口道:“官员管理法颁布后,同僚们有些不满,束缚着他们的觉得条条框框太多,还有人………”想到接下来要说的终是有些大逆不道,赵焕英没敢继续再说。
  “继续说”石忞的语气如此,赵焕英却觉得有点冷,咽了下口水,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还有人说陛下只爱百姓,不爱勋贵士族,更不待见帮她治天下的官员,这也改,那也改,简直把祖宗之言视为无物,要是高祖知道可能都得被她气活过来。”赵焕英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几不可闻,也不敢再看向陛下那边,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就怕被陛下牵连。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