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府书房。
“师父!”李青海撩袍跪下,“久不尽孝,徒弟给您磕头!”
程中筠忙过来扶起李青海:“你为国尽忠,就是孝道!起来!”
程中筠拍了拍李青海的肩膀,端详着他的面容叹道:“消瘦了!”
李青海笑了笑道:“是时间赶得紧,路上瘦的。”
程中筠背过身坐下道:“我听说了,一月前的滁州之战,损失惨重,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李青海坐下,面露愁容道:“此事说来话长。育州一直是滁州的粮仓,是滁州连通京都的关卡。育州前刺史白岩是个励精图治的好官,他在位时,育州粮产丰富,百姓安居乐业,与滁州互协互助,友好往来。
但今年官员考核调动,白岩被调回老家,胡庆屏被调到育州担任刺史。他在位后,贪图享乐,四处敛财,欺压百姓,甚至克扣我戍军军饷,今年商国偷袭,打了一次持久战,粮草不足,胡庆屏却说今年收成不够,粮食只够京都的份,军粮还需我自己筹备!
克扣军饷我暂时无法顾及,没有粮食那就是要人命啊!那还如何打仗?!我不得已拿刀逼到刺史府,胡庆屏才答应送粮,结果送来的都是掺着麦麸的粮食!战事逼近,我抽不出身,士兵们只能将就吃这些!粮食不够,还要省着吃,大都饿着肚子上场!
且不说这些,后面军中谣言四起,传言粮食已经没有,又传言商国派来的是十二万大军!数量远远高于我们!而我晋国准备舍弃滁州,退兵到育州……粮草不济是事实,军饷不足也是事实,军心一乱,就出了茬子,还有不少新兵当了逃兵,引得军队人心惶惶,我只能拿我的人头保证,滁州不会失守,粮食还在路上……师父说实话,我也差点死在那里……”
程中筠眉头紧锁:“吏部尚书齐闵山是阉党一派,他把人调到育州,就是为了制衡你。天高皇帝远,反而比京都好活动,东华街规礼一事后,赵祥忠他们把重心放在了京都外,再荒唐的事,他们也敢做,也不怕传到陛下耳朵里,就是一群占地成王的混账!”
李青海握紧了拳头:“师父,我已写好奏折,明日上朝时揭发胡庆屏的劣迹!我必须为了我死去的士兵们报仇!胡庆屏不离开育州,我滁州恐怕无法存活!”
程中筠抬眸道:“没有那么简单。赵忠祥既知你回京述职,必然猜到你要为滁州一战申讨胡庆屏,胡庆屏是他敛财扩势的重要一方,精心安排,又怎会轻易让你成功?”
李青海抬高了声音怒道:“那就拼一把!我李青海不怕死,若无法根除祸害,我宁愿死在京都!”
程中筠拍了拍桌子,蹙眉看着李青海:“你这倔脾气怎么还是没改?!和安儿一个模样!若死容易,那天下受苦百姓都不活了!”
李青海立即垂了眉,噤声不语。
“如今商国国君主战,不肯讲和,那你滁州就是重中之重,你死了,首先就是滁州百姓丧命!别说气话!明日上朝先看形式,说话留三分,看陛下的脸色行事,别搭上自己!实在不行,回来我与你商谈滁州一事,只要人在,就还有转机,换条路并不是不行。”
李青海平了平自己激愤的心绪,应了一声:“师父我知道了,我明日一定谨慎行事。对了,师父,还有一件事……”
门外响起敲门声,而后直接被推开。
“师哥!你真的回来了!”程也安忙上前道。
李青海起身摸了摸程也安的头发,笑着说:“多久没见了?”
程也安“啧”了一声,“三年!你们这些师哥,没一个留在京都,父亲日日思念也见不到人!说吧,这次待几天?”
李青海尴尬地笑了笑:“三日,滁州还有事,我得赶紧回去。”
程也安白了他一眼道:“每次都是这样,你们滁州是少了你不行吗?”
程中筠插话道:“滁州事杂,你耍什么脾气?你师哥日夜不歇地赶了三天路,先让他休息休息,明天除夕,你下厨给你师哥摆一桌!”
程也安嘴角上扬,得意地看向李青海:“行吧,我万年不下一回厨,明天你有口福了。”
李青海“哟”了一声,抱臂道:“那我可等着呢!”
第39章 他只是个“女子”
第二日早朝,明德殿上。
李青海述完职,掏出袖中奏折道:“另臣有要事要奏!请陛下过目。”
晋灵帝眼眸一暗,只道:“拿上来!”
赵祥忠迈步过来,将奏折递到晋灵帝面前。
晋灵帝打开翻看,李青海道:“一月前的滁州之战,育州刺史胡庆屏拖延军粮,且在军粮里掺入猪羊吃的麦麸,克扣军饷,导致滁州守军损失惨重!望陛下调查,以悼死去的将士们!”
晋灵帝抬眸,语气低沉:“你确保奏折上所写属实?”
李青海立即跪下道:“陛下,臣拿项上人头担保!”
晋灵帝脸彻底黑了,把手边一个奏折狠狠摔到李青海面前:“那你看看这是什么?!”
李青海一愣,拿起地上的折子一看,是半月前胡庆屏写的奏折,上面状告自己私吞军饷,买卖军粮,被他暗中调查发现后,自己拿刀威胁他。
同时状告自己与商国言官方化慈私通书信,交往过深,并多次谈及国事军情,有叛国之嫌。经证人核实,自己确有向往商国之心,并与言官方化慈达成协议,以滁州大败为投诚之礼,以要求更丰厚的待遇。
……
“私吞军粮,通敌叛国!李青海,你好大的胆子!”
此言一出,殿下大臣皆面面相觑,震惊不已。
李青海满目震惊,惊喊道:“陛下,满篇荒唐啊!臣虽与方化慈有私交,但绝无二心,也一直恪尽职守,是胡庆屏倒打一耙!”
晋灵帝蹙眉扶额,闭眼不闻。
吏部尚书齐闵山站了出来:“李总督还在嘴硬吗?胡大人千辛万苦把这密折送到我手中,并预料到李总督会故意先发制人,栽赃嫁祸!果然如此,真是居心叵测!半月前陛下就得了密折,但一直没有发作,就是信任李总督,想给李总督一个机会!但李总督还是不知悔改啊!”
李青海的暴脾气上来了,指着齐闵山怒呵道:“住口!血口喷人的是你们!在我忙于战事的时候算计我!我李青海没有做过这些事,只希望陛下能够查明真相,还臣一个清白!”
兵部尚书霍涛,与齐闵山是好友,暗中也为赵祥忠做事,此时立即站出来应和:“算计?我兵部早就察觉不对了,你们滁州守军总借着战争的名义要军饷粮草,我们兵部从不敢推脱亏欠一点,但你们滁州却还是各种喊穷,是何缘故?我看就是李总督贪多了吧!”
李青海气得脸发红,可他向来不善言辞,无法与这些常年在官场酒水里逢迎的大臣相比,他们巧言令色,逢场作戏,是非皆在口舌中转变。
“战场上皆是用度,生死瞬息万变!若后方储备不足,便影响前方胜负。霍大人也是从军营里磨炼而来,应该明白!陛下,臣对天发誓!臣从未贪过一点!”
御史台监察御史陆建林站出来道:“霍大人不必火上添油!若霍大人早就察觉不对,怎么不早说呢?!何必等到今日开口指责,霍大人不如安生闭嘴,否则难保不被他人误解是落井下石,别有用心!”
“你!”霍涛被陆建林说的哑口无言,他即使再会说,也比不过御史台的人,更比不过这个处处找茬的陆建林。
陆建林又看着齐闵山横眉直言道:“齐尚书与胡大人可真是关系密切啊!此状告折不送到我们御史台,偏偏送到齐尚书手中!又是何意啊?”
陆建林不顾齐闵山黑了脸,转身看向晋灵帝道:“陛下,李总督守护滁州十余年,从无败绩,勤勤恳恳,若说他叛国,那为何偏偏不是昨日,不是明日,而是今日呢?所以还请陛下彻查此事!不要让有心人残害忠良!”
晋灵帝沉默地看着殿下几人,终道:“齐闵山,你不是说有证人吗?带过来!”
齐闵山勾起一抹笑,应了一声,转身站到大殿中央,喊道:“证人入殿!”
一魁梧青年入殿,在李青海身后跪下,道:“陛下,臣乃滁州守军副使白默,自李总督任职便一直跟随他。”
听见熟悉的声音和名字,李青海惊诧回头,见跪着那人正是自己的副使白默,顿时如雷劈当头,而白默垂着头,却不敢抬头看李青海。
“李总督不满常年戍边,苦战无果,常向臣抱怨俸禄不足,生活贫苦,才有了叛国之心。与方化慈书信皆在这里,字字属实。”
齐闵山接过一沓信,把信递给前来的赵祥忠。
“滁州一战,伤亡惨重,臣既知内情,不忍将士们尸骨难眠!所以特来揭发李总督行迹!请陛下明鉴!”
晋灵帝打开翻看,第一份就是方化慈的劝导李青海辞官投靠商国……
拍桌一怒,晋灵帝没有再往下看。
“人证物证俱在,李青海,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青海捏拳放在膝上,直起脊背,一字一句道:“臣与方化慈五年前偶然相识,一见如故,便以为友!他回商国后,我们常书信来往,从不谈政事,只一次,他劝我辞官投靠商国,我回信拒绝,并与其商讨两国和解之事。
他正有此意,但劝诫商国国君无果,便只能作罢。
滁州一战,我李青海问心无愧,与挚友方化慈也清清白白!既有小人背叛陷害,十二年情意,付之如烬!臣只求陛下彻查,不要让臣冤死!臣可以死在战场上,但绝不能死于叛国之罪!”
李青海深深叩拜晋灵帝,良久不起。
白默终于抬眸看了眼李青海弓起的脊背,眼眸暗淡无光,随即垂下。
晋灵帝忍了忍怒意道:“朕再给你一个机会!此案由刑部、大理寺与东厂合案彻查,十五日内给朕一个交代!”
刑部尚书、大理寺少卿与东厂督主赵楷上前应声。
自李青海上朝后,程中筠便隐隐有些担心,到了午时,李青海还没有回来。
程也安也有些着急,派月儿出去打探消息。
不料月儿迎面碰见急匆匆赶来的林子书,看神色便知道有事发生了。
林子书拱手行礼:“拜见侯爷!”
程也安直接起身道:“你是来说我师哥的事吗?”
林子书道:“正是,今日上朝,李总督被陷害叛国通敌,现被关押在刑部大牢,东厂大理寺刑部并案合查,陛下说要十五日内出结果。我哥得到消息后,便赶紧让我来告诉你们。”
程也安惊道:“叛国?”
程中筠瞳孔一缩,怒目拍案道:“他们竟猖狂到如此地步了!这是要置他于死地啊!”
程也安担心又慌乱,他起身要往外走:“我要进宫!我去找陛下!我师哥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叛国!”
“回来!”程中筠呵道,“你现在去有什么用?!空口无凭!你的话管什么用?!”
程也安是担心地慌了神,叛国可是死罪,是遗臭万年的恶名,他师哥十二年拿命守护滁州,怎么能忍受这样的栽赃?
“东厂是赵祥忠的爪牙!三部合查,听着清白,有东厂在,岂有刑部和大理寺的事情?东厂狠厉残酷,他们岂能放过我师哥?父亲,我必须进宫面圣!或者我去求皇祖母!”程也安急道。
程中筠坐在椅子上沉着脸道:“我知道,但这件事不用你插手!你一个姑娘家把手伸到朝堂上,让陛下怎么看我们程家?又该怎么想你师哥?又有谁会听你的话?!”
程也安一愣,“姑娘家”……的确,他只是个“女子”,即使有着郡主的身份,但也不能妄议朝政,也没有能力说得上话。
父亲是提醒他,别忘了自己的身份,给程家和师哥惹事。
林子书也是立刻明白了程也安的沉默,他想抬手拍拍程也安的肩膀,但在武安候面前不敢动作,还是忍了忍,劝道:“也安,别急,我们静下心来才能想出好办法。”
武安候抬眸道:“月儿,带郡主回去。子书你多劝劝他,别让他冲动。”
林子书应了一声,刚要转身离开。
武安候又喊了他一声:“子书,拜托子义多照顾一下青海,有什么事告知一声。”
林子义,他的哥哥,在刑部担任五品郎中,官职虽不大,案件上插不了什么手,但如今李青海关押在刑部大牢,他方便走动,还能有个照应。
林子书忙道:“侯爷,你放心,家兄一定尽其所能。”
武安候面露疲惫,点了点头,挥手让林子书退去。
成王府。
卓文青坐在魏元景对面。
“情况就是如此。赵祥忠他们是早就谋划了,李总督挡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便要下死手。”
魏元景蹙眉道:“不止于此,滁州守军强备,常年听命李青海,而李青海又是武安候的门生,赵祥忠他们是担心将来太子登基,程家会支持太子,滁州守军会把矛头对向自己。”
卓文青点头道:“忠良被残害!他们真是丧心病狂!但如今这件事的确难办,牵连晋国言官,无法对质明了,又有物证人证,证据确凿,东厂他们走个过场,便能把罪坐实了!”
十五日,问题太棘手了。
魏元景思索道:“容我想想。”
除夕夜,各家欢乐,程府却一片寂静。
程中筠坐在中堂,一声不吭,程老夫人劝道:“不能不吃饭吧?啊?侯爷,今天可是除夕夜。”
程中筠叹道:“人都不团圆,还过什么除夕?”
程老夫人红了眼,搭上程中筠的肩膀:“青海会没事的……”
程中筠不忍夫人难过,陪着他一起饿肚子,他轻轻拍了拍老夫人的手,道:“让后厨备菜吧,先喊安儿过来。”
老夫人犹豫了一下,才道:“侯爷,安儿去看青海了,你别生气,安儿他放心不下他师哥。”
31/98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