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美食]——林小酒

时间:2024-04-06 10:09:22  作者:林小酒
  “嚯,”这一顿饭下来,满足的很。吃完饭宁澜就开始犯困,摊在火堆边的躺椅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撸五福和四喜的脑袋,还有小九和泡泡儿的,总之雨露均沾。
  “少爷,小心着凉,”阿北贴心的拿来一个毯子给他盖上。
  “谢谢,”宁澜怕宁磊和阿北吃多了肉晚上不舒服,轻声提醒道,“吃不下就别吃了,小心夜里难受。”
  “还有这么多,不吃太浪费了,”盘子里还剩十来块儿肉,宁磊拿菜叶子包着,又顺下去几块儿。
  宁磊和阿北好不容易把肉吃完,都撑的不行。宁澜挣扎着起身带着他们和猫猫狗狗出门散步消食。外边天已经黑透了,但家家户户门前都点了灯笼,红盈盈的灯光照着,给寒冷的夜晚添了一层暖意。
  四喜和五福吃的胖乎乎的,迈着小短腿跑在前面,小黑和阿黄紧紧的护着。宁澜和宁磊肩上分别趴着一只小九和泡泡儿,阿北旁边打着灯,毕竟像河边这样的地方还是乌漆麻黑的。一行人也没有目的,四喜五福去哪儿他们就去哪儿。
  这一遛就溜去了李大夫家,宁澜瞅屋中还亮着灯,敲门进去了。
  “喵,”小九儿许久不见小白,才进李大夫家中就跳下去窜没影了。泡泡儿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胆子又点小,脑袋窝在宁磊怀里一动不敢动。
  “没打扰你们吧?”宁澜兄弟二人进门先和李大夫打了招呼。
  “说的傻话,就盼着你们来呢,”李大夫拿来点心热茶。
  “怎么没见小墨的叔叔婶婶,今年没回来吗?”走了一路有些渴,宁澜喝下一口热茶润完嗓子,才发现气氛有点奇怪。平日叽叽喳喳的李小书这会儿没精打采的,笑笑和李小墨笑的也有点牵强。
  “他们去州城了,”李大夫叹息一声。
  “那是好事儿呀,”宁澜隐隐能猜到点儿什么,“怎么你们一个个不太高兴的样子。”
  “叔叔婶婶来叫爷爷一同去州城,爷爷放心不下我和小书拒绝了,惹得他们不高兴,这过年也没来,”李小墨出声解释,“原来爷爷一直留在村里照顾我们,他们就心有不满。”
  “那你是如何打算的?”宁澜又问。
  “我原本是想等小书考上秀才再去州城,”李小墨也愁,叔婶搬去州城太突然了,把他的计划都打乱了。他在州城人生地不熟,贸然过去生计都是问题,“过几天先把爷爷送过去吧,我们等等再去。”
  别人的家事宁澜也不好多说什么,虽然舍不得笑笑,闲聊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我舍不得笑笑姐,”宁磊出了李大夫的家门脸就垮下来了,情绪低落。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宁澜只能劝自己想开点,劝完自己又开导宁磊,“等你考上秀才我也打算送你去州城的,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又能常见面了。”
  “那哥哥呢?”
  “我么,不知道,”宁澜是真的不知道,他想把洞溪村发展好,又想和九哥在一起,“一切都是注定好的。”
  人就是不经想,昨儿个才念叨完张就如,张九如就来了。他和小满骑马过来,下了马整个人都是凉的,宁澜熬了姜汤叫两个人驱寒。
  “就这几日的假,你不好好歇歇跑来做什么,”州城到洞溪村快马来回需要四日,张九如一共就七天的假期,路上用掉一大半,宁澜心疼他。
  “想你。”
  “我也想你,”两人在屋中腻腻歪歪的说话。宁磊早拉着阿北和小满躲作坊去了,可有眼色,非常值得他哥夸一夸。
  宁澜想起京中送来的东西,说道,“京里送了两回东西来了,不知道是谁,元白元青也不告诉我。”
  张九如拿起那枚长命锁看,和小时候母亲给他的一模一样,“应该是我母亲。”
  “你母亲知道我了,她能接受了?”宁澜有点惊喜,他当然希望和张九如的感情能得到认可,“那你家里其他人呢?”
  “怕是只有我母亲接受了,”张九如苦笑,若是父亲和祖父接受了,也不会在朝堂上弹劾他。
  “没关系,”宁澜出生安慰,“你母亲是什么样的,你给我讲讲,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改明儿我好讨好她。”
  张九如拉过宁澜的手,在他手背上印了一个吻,“我母亲是将门出身,早年和外祖一家生活在西北边陲,和其他大家小姐不同,她性子格外爽利。嫁给我父亲之后,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了,你知道后宅有些事比之朝堂争斗有过之无不及,但她都处理的妥妥帖帖的,让人敬服,连长远京里的生意,都有她在背后出谋划策。”
  “好厉害!”宁澜惊叹,这放现代妥妥的女强人呀。
  “是呀,困于后宅是委屈她了,”张九如叹道,他还记得和母亲去外祖家探亲时,她换上一身戎装,别提多英姿飒爽了。
  “你外祖一家都还在西北?”
  “嗯,他们奉命镇守边陲,无诏轻易不得回京。”
  宁澜心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便也没提,“那张长远是你亲弟弟?”
  “不是,他是姨娘所生,在家行三,”张九如摇头,“我一母同胞两个弟弟,二弟和我相差两岁,小时爱黏我,自打我被家里赶出来后就疏远了,五弟年龄小,我离家后没再见过自然也不亲近。”
  “那你怎么就和张长远这么亲了,连白糖的生意都交给他,”宁澜想起初次见张长远那一张臭脸,忍不住抱怨,“你不知道他头一回来脸臭的,一句多的话都没有,我还以为我欠他钱呢。”
  张九如没忍住笑出了声,“他就那别扭性子,越是在乎的越不会表达,他要真对你很亲昵,那才是要倒霉了呢。他生母家里没钱没势,打小没少挨欺负,我帮过两回,他就记在心里了。”
  “原来是个知恩图报的,那我就不和他计较了。”
 
 
第51章 
  过完年天略微暖和了一点, 方元成带了几个人,知达知礼带着宁原李恒等七八个人又去跑商了。
  作坊人手肉眼可见的紧张,阿南重新布置好分工,又招过来一批人。宁澜也把宁守信提为了代理管事, 让阿南带着他。
  宁澜这边则买了些猪肉, 打算做成做风干猪肉干,看看能保存多久, 若能保存的时间长便可以以张九如的名义送到西北军中。他魂穿古代, 能过着安稳的生活, 与这些苦守边陲军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这时军队之中虽有肉干,但是是在战时或者年节才会发放的补给, 平时兵士是吃不到的。
  猪肉干需要取瘦肉切成条,加姜、米酒、盐、五香粉、茱萸粉、花椒调味,少许白糖提鲜抓捏半个小时,再静制六个小时腌入味, 逐个摆在竹筐中风干至完全脱水, 拿在手里是硬邦邦的,上锅蒸熟即可。
  天气不同风干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怎么着都得好几天, 若气温过高,风干肉还容易坏。
  蒸好的猪肉干和牛肉干差不多, 劲道拉丝,微麻微辣, 越嚼越香。剩下的就是看猪肉干能存多久了。
  饶是现在天冷, 宁澜想尽各种办法, 最多也只能保存一个月, 根本不足以运到西北, 宁澜暂时将此事搁下,以后再慢慢打算。
  张叔过来了一趟,说种下的梨树后年就可以结果了,得为梨树授粉做打算,开始物色养蜂人了。
  因为梨花粉多蜜少,蜜蜂授粉积极性不高,所以现代种梨树一般是选择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两种方式。但是蜜蜂授粉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靠天性能根据每一朵花开的时间去选择最佳的授粉时期。
  再说在这里宁澜也没有条件进行人工授粉,只能全部依靠蜜蜂。好在现代已经有了几项改进技术去提高蜜蜂授粉的积极性:
  一是加装脱粉器,脱粉器可以让蜜蜂回巢的时候脱掉约80%的花粉,且不会影响到蜂群繁殖。
  二是因气温低梨花不泌蜜或蜜量少的时候,奖励糖水饲喂。
  三是保持幼虫数量,幼虫数量增加,工蜂采粉量也会增加。
  宁澜空有理论,实践就得找一个养蜂经验丰富的人来了。古人养蜂技术不容小觑,我国早在东汉就出现了养蜂第一人,那人还把养蜂的技术教了三百多人,而且他们的养蜂手法比现代的土法养蜂还要高明很多。
  原以为找养蜂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想到折腾了好久。宁澜最初是让知达知礼跑商路上留意着,后来又托刘承秦正找,不是找不到人,而是人家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宁澜想花银子学技术吧,也不同意,最后实在无法写了信给张九如寻求帮助。
  这期间笑笑把她镇里的点心铺连几个方子一同卖了,她要和李小墨李小书一同去州城了。李大夫惦念他们的很,实在不好再往后拖着了。
  李小墨种的药材已成了气候,不过黄芪生长周期只有两三年,收了最后一波,地里就全种成枸杞了。枸杞树寿命可达百年,拔了实在可惜,专门雇了个懂行的人看着。
  即将要离开,笑笑心中满是不舍,“哥哥,你平日要多注意身体,磊弟也是,别光顾着读书,不知饥冷。”
  “知道,知道,有事写信,等有时间了我就和宁磊去看你们,”宁澜很怕分别,怕这种浓郁的情绪。
  李小墨站在笑笑身后,宽慰她,“想回来我们随时回来就是了,几日的路程,不远。”
  “姐姐,姐夫,小书,你们路上注意安全,”眼看天色不早,须得赶路了,宁磊嘱咐完和哥哥一起看着他们离开。
  李小墨租了三辆车,满满的装着家当。赵叔一家也随他们过去,他提前在州城寻了个铺子,打算和笑笑开个药膳坊。
  张九如找的养蜂人终于到了,叫罗四宝,四十多的年纪,祖祖辈辈都是养蜜蜂的。张冬至亲自把他带了过来,连带卖身契一起给了宁澜。
  宁澜请麻婶儿带着罗四宝先去安置下来,“四叔,你长途跋涉应该累了,先歇一歇,过两日我再来找你。”
  罗四宝话不多,点点头就跟麻婶儿去了。
  张冬至走的时候带走了一些软糖和棉花糖,死活要留下银子,宁澜好笑地问他,“当真要给钱?”
  “当真,少爷一再交代过的,”张冬至表情认真。
  “成吧,”宁澜把帐给他算清楚,然后打了个五折,“告诉你家少爷,这时自家人的折扣价。”
  随后宁澜带着罗四宝在梨树林中转了转,告诉他自己为何要养蜜蜂。罗四宝做事特别牢靠,花了几天时间就选定了一处适合放置蜂诱箱的位置。他原来养的蜂都在京城,是不可能迁移这么远的,只能先诱野蜂。
  放置蜂诱箱需要开阔,被风向阳的安静地方,有野蜂群又不能有蜜蜂的天敌胡蜂,这都好找,最主要的是附近要有丰富的蜜源。
  一年四季中春季蜜源最多,也是蜜蜂最弱的时候,是诱蜂最佳的时间。幸亏提前找了养蜂人,能让宁澜做足充足准备,要不然光蜜源就够他头疼的。赶在九月快结束他招呼了几个人在梨树林中套种了油菜花,来年春天开花正好做蜜源。
  油菜打碎后,还可以做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梨子的品质。以后还能吃到油菜花蜜,可谓一举多得。
  按照罗四叔的要求,宁澜花了一些时间把养蜂需要用的东西置办齐。距诱野蜂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宁澜便把脱粉器的想法说了,并画出一个大概的图形,剩下的交由罗四叔自己研究去了。
  罗四叔人是有些孤僻的,依着他的意宁澜在蜂箱不远处建了个屋子给他住,远离人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寒暄,也就吃饭的时候得和方伯几人一起。有时忙的忘了时间,麻婶儿会把饭给他送来。
  这大半年知达知礼带着宁原李恒几人总共在作坊没呆几天,周边府县糖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的。其实他们每次出去跑宁澜心里都不踏实,不过每次都平安回来了他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一点。可这才刚放松,几人就带着一身伤回来了。
  作坊里众人正忙着时,知达搀着知礼先进来了,后面跟着几个人都一瘸一拐的。麻婶儿眼尖先瞅见了,被他们衣衫上的血渍吓眼前一黑,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呀,怎么了这是,人有没有事?”
  “没事,遇见打劫的了,”知达脸黑沉沉的,低声道道。
  宁澜闻声过来,先叫阿南赶车去镇上接孙大夫,又搭着手把几人扶进了屋,“怎么没找个大夫先瞧瞧伤?”
  “钱都被抢了,货也没了。”
  “没就没了,最重要人回来了,一会儿叫孙大夫先给你们瞧瞧伤。”
  宁澜此话一出,除了知达知礼,宁原李恒等五人情绪都控制不住掉了泪,他们担心了一路,就怕回来东家还要问责。
  孙大夫过来挨个检查了,知礼和宁原伤的最重,一个腿折了,一个胳膊折了。其他几个人都是皮外伤和挫伤,按时敷药,十来日就好了。
  “你们先好好养伤,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出,”宁澜把几人送走,按照伤势轻重又给了不同的补助银子。
  伤筋动骨一百天,知礼得躺着好好修养一段日子了,宁澜叫麻婶儿每天都熬了补汤,多给他补补。
  知达的伤在腰侧,大片青紫看着惊心,宁澜帮着敷好药才问他,“确定是劫匪么?”
  知达摇头,“应是在沐阳城惹人眼红了,我感觉像是假扮的山匪。”
  “能确定是哪家出的手吗?”
  “不能,沐阳城人都排外,我们的糖没能进铺子,都是在外面零散着卖的,出来沐阳城一两日劫匪才找上我们。怪我,是我大意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事不用放在心上。”
  这一趟里里外外赔了将近两百两银子,宁澜只能先吃下这个哑巴亏。方元成这次和知达他们分开走的,躲过了一劫,不过年前也不敢再出去了,正好拿起去年的家伙事,重新卖糖炒栗子了。
  进了腊月,作坊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刘承带着张泽睿和赵耀过来了。
  “宁澜,好久不见,”赵耀还是谦谦君子的模样,除了看宁澜的眼神儿发着光,
  宁澜这一年里和张泽睿混的熟了一些,和赵耀还是第三回见,摸不清他们突然过来是为了什么,“哪里,只是我这儿穷乡僻壤的,怕是没什么好东西能招待你。”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