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美食]——林小酒

时间:2024-04-06 10:09:22  作者:林小酒
  过了年没几天, 王先生就搬走了,村长在村子里为他拾掇出一间房子。因为洞溪村的救命之恩,他打算免费义诊一段时间,之后再说别的。在糖作坊的吃住村长折了钱给宁澜, 宁澜收下全塞给王先生了。
  天气回暖, 冰雪融化,路上堪堪能行, 宁澜、知礼和张叔一家已经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 梨子成熟前太多事情要做了。
  首先要疏花疏果, 这部分活计从冬剪就开始了。俗话说,“疏果不如疏花, 疏花不如疏芽,迟疏不如早疏”,冬天落叶后要剪去弱枝和病枝,次年春现花蕾时要疏花芽和花序, 谢花后15天左右要疏果。
  到梨树的生长旺盛季, 仍要对枝叶进行修剪,一是为了保证果子有充足的阳光照耀, 二是保证果子吸足养分。
  6月之后梨树开始结果, 这时对水分要求高,要及时浇水。若遇到阴雨天气, 要及时排出积水,避免烂根。
  7月梨开始生长, 需要施一些鳞钾肥, 磷肥的主要来源是鱼鳞、鱼肠和动物的骨头, 骨头作肥要浸泡或煮出盐分, 晾干后打成粉末状。钾肥则主要来源于草木灰。
  8月梨快熟时, 有条件可以再施一次肥,让梨长的更大更饱满。
  另外就是防治病虫害,这时虽没有农药,但方法不少,如利用天敌灭虫,人工捕杀,当然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界赋予的各种宝藏,如嘉草、莽草、蜃灰、鱼腥水、盐、硫磺、石灰、□□等。使用方法有混入种子收藏、伴同种子种植、浸汁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等。好在今年这部分活计省心很多,人们常说瑞雪照丰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冬雪消融时会冻死地中大部分的虫卵。
  以上种种事情说起来就很繁琐了,更不用说去做了。今年结果子的地有十五亩,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
  罗四叔那边蜜蜂已经成功分出来,脱粉器也制作好了,就等着梨花授粉期分批往里面放蜜蜂了。
  “东家,这边是已经疏好的树,”张叔带着宁澜查看林子,“你看呀,这每一花序中不能留太多花,花序与花序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疏花讲究,不懂得人难以上手。一夜春风,梨花说开就开,梨花花期又短,只有约20天,张叔提前招了一些人先教了,他一家子也齐齐上阵,连张振新娶的媳妇都过来帮忙了。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等到梨花开放,雪似的花瓣团团簇簇,如云锦似的铺了半山,整个村子都沾染了幽香。
  梨花开后5-7天内要授粉,最好是3天内完成为佳。于是一箱箱的蜜蜂就就被放出来了,一个个小精灵般地穿梭在林间,才半天时间,脱粉箱中的花粉就厚厚一层了。
  好在天气和煦,没有料峭的春寒,授粉顺利结束,宁澜熬了一锅糖水奖给这些小东西喝。花期过了,他还得了两小罐梨花蜜,白如凝脂,极难得。
  梨树挂果子之后,就该浇水了,大面积浇水可以借助于筒车和翻车,前者于隋朝发明,后者于东汉发明,两者都是可以借助水力去转动的。前两年宁澜扩宽河流的时候引起了村里一部分人的不满,山脚下河流附近的地他是准备买下来的,县衙原也允了,可等他动了工,虞官又拖拖拉拉的不给办手续。
  施肥用的草木灰和骨肥也准备好了,草木灰糖作坊烧火剩下的就够用,骨肥是收的村里人家和肉摊上的骨头,在原来沤肥的大坑里浸泡过几日,晒干后拿木锤反复捶碎。
  梨子长的喜人,每棵树都挂满沉甸甸的果子,引的许多鸟雀来啄食。这就需要在梨子树上挂红布条和用药汁涂抹树干树叶了,另外辅助以点炮竹、熏烟等方法都是可以吓退鸟雀的。
  接着就要准备做秋梨膏要用的东西了,灶、大锅、小罐子等零零碎碎的,还要找药材供应商。
  做秋梨膏要用到川贝、罗汉果、百合、金银花、干薄荷、红枣和老姜,常见的几样都交给罗舅舅在十里八村的收购,川贝、罗汉果和百合则是通过孙大夫引荐和一个药商签了契约。
  ......
  “东家,我想来新作坊做工,”新作坊放出要招人的消息不久,宁玉主动找了过来。
  宁澜很是意外,“你在糖作坊已经是组长了,来这边一切要从头开始的。”
  “都听东家安排,”宁玉现在一个人过的很好,许多年轻小娘子嘴上不说,心里都羡慕她有钱花,又没有人累掯。还有不少来说亲的,她都拒绝了。她一直对宁澜心存感激,这次听说新作坊想找个信的过的人带着卖身契就过来了。
  “你怎么还没去县衙变更身份,快去办了,那东西丢了麻烦,再说我要用你自然是信你的,”宁澜迟迟定不下来人是害怕配方泄漏,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一旦选中一个人就会给予百分白的信任。
  定下了宁玉,主要的活计有她和知礼帮手就够了,剩下些切切洗洗的事招人就容易了,冬季正是赋闲在家的时候。
  九月初,定做的工具和各种药材都陆陆续续送来了,万事俱备,只等梨子成熟。
  九月下旬,已经开始有梨子可以采摘了。梨子不是同时熟的,所以一般要分三批采摘,第一批先采树冠上部、外围着色好、果个大的果实;第二批在5~7天后进行,同样采下着色好、果个大的果实;再过5~7天,全部采下树上所剩果实。一般前两批果要占全树的70%~80%,最后一批果占20%~30%。
  新结的梨子宁澜招呼来知礼、张叔一家先尝了,今年梨树林大丰收,少不了这些人的功劳。
  “东家,我还是头一次吃这么甜的梨,”张叔拿着梨子在衣裳上擦了擦就咬下一口,脆生生的,果肉细腻,核小,汁水清甜。他们这边的七八种梨子中,宁澜的可以排在前面几名了。
  “好吃,”知礼吃完一个就去干活了,林中不少短工在采摘,他得看着点儿。
  人工采摘,少不了磕磕碰碰的,一篓子里有几个算是正常,若损伤过多,则要扣钱。一开始还有人不当一回事,扣了钱又不依不饶的,“黑了心的,谁篓子里没有磕碰的,你凭什么扣我的钱?”
  “大家伙都来看看,他这一篓里面三分之一都是坏的,”知礼把损坏的果子一个个摆在桌子上,有些很明显是手指篡出的洞,他都拿起来让后面排队验果子的人看了,“这些明显是故意为之,你还有什么说的?”
  “谁叫你们七天才结一回工钱,人家短工都是一天一结,”众目睽睽之下,那人也没什么好分辨的,只能强词夺理。
  “七天结一回招人之前就说了,你不愿意可以不来,”知礼冷冷道,扣了那人一天半的工钱把人撵走了。
  平日里林子里招短工也是日结工钱,这次为了防止有人故意使坏,才改为了七天一结,果然防人之心是不可无的。
  林子里热火朝天的忙着,宁澜的好人缘这时也显了出来,三奶奶带着她的两个孙媳妇、建民婶、秦大嫂还有几个小学徒的家人结伴过来了,“宁澜,我们来帮忙了,可别嫌弃我们笨手笨脚的。”
  “哪里敢,”宁澜笑道,“劳动你们来忙活,是我几辈子攒下的福气。”
  “哎呦,嘴真甜。”
  ......
  头一批采下的梨子宁澜先做出了三百罐秋梨膏,其中两百罐并两车梨一并送去了糖水铺子。张长远、王夫人、笑笑、张九如各送去二十罐,刘承、张泽睿和赵耀各十罐,糖作坊的老主顾则各送了三罐。
  秋梨膏价格不便宜,针对的自然不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的反馈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现下能做的只有等了。作坊虽开着工,宁澜暂时也不敢多做,后两回采摘的梨子都陆陆续续送入了地窖。
  地窖当初就是为存放梨子挖的,窖深有三米,底部砌了土砖,顶上架檩条、秸秆、铺上厚土,再用泥抹过,以保证不会漏水。
  窖顶留有天窗,窖底中间为走道,两边为储梨室。储梨室下面每隔一尺摆一溜土砖,砖高三行,上面铺有竹帘,靠走道的一端竹帘吊高1米,需得用木桩固定。
  没有损伤的梨要隔一夜才能放入地窖,放的时候梨柄平放,放好后就不能再翻动了,以免梨子有损伤。宁澜还放进去一些白萝卜同贮,据明《农政全书》记载,白萝可以延长梨的保存期限。
  梨的适宜保存温度为0-2摄氏度,温度高时要及时打开天窗通风降温,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冷,天窗也得由半关到全关,最冷时甚至要用厚土堵严实。
  如果窖内太干,可定期洒水保持湿度。这样梨子保存到春节或来年三四月都是没有问题的。
  三奶奶她们说是过来帮忙,就真是过来帮忙的,给钱不要,给梨也不要。这有时间了,宁澜把这些人邀请过来,设了个梨子宴。
  《本草纲木》中有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鲜梨取汁,可与生姜或放凉的茉莉花茶做成浆饮,清甜可口,适合春夏饮用;若做成烤梨或炖汤来喝,最合适秋冬滋补。
  光有梨是吃不饱的,宁澜叫麻婶儿炖上一锅肉,自己去做小吊梨汤和各种烤梨。
  小吊梨汤相传始于清乾隆年间的李氏梨汤,乾隆帝下江南途径赵州时,口渴难耐,咽痛沙哑。一行人行至赵州桥附近,在在一路边茶摊坐下,一人要了一碗茶水。入口,乾隆帝顿感清心润肺,咽喉舒服很多,便把方子带入宫中,后来广为流传。
  做梨汤要选砂锅,沸水下入梨块、银耳、红枣、枸杞煮沸后转小火慢熬一个半小时,再加冰糖、黑糖、一撮盐熬一个小时即可。甜汤喝多了容易腻,用盐可解。
  梨汤熬制的时间可以来做烤梨,梨子去核去皮,先放入冰糖中连皮小火炖三十分钟,这样汤汁滋味足,也可节省烤制时间。
  煮好的梨和梨汤分装到小碗里,每碗加入去核的红枣,再分别加入黑糖、生姜,陈皮、山楂,酒酿、干桂花做成不同口味,然后放入烤炉里烤四十分钟。
  “今天可是有口福了,”三奶奶等人过来,也没空着手,拿来了炒的山中捡拾的干果,众人一边吃一遍聊天。
  “可不是,早就听说宁澜手艺好,我来偷偷师。”
  “你个懒货,人家都做好了你才来,偷哪儿的师。”
  “嗨,偷不了师,当回甩手掌柜,只等吃也顶好不是!”
  秋日里秋风下,热腾腾的炖肉和烤梨刚一上桌,白气就被吹散了。众人再顾不上说话,端起一小碗烤梨吃起来了。
 
 
第58章 
  等着的日子太难熬, 时间仿佛是放慢成了0.75倍速。京里、州城、县里久久没有信传来,宁澜也只得安慰自己,秋梨膏做法再繁复、耗时再长,到底是药食同源的, 不能常吃, 自然不像糖和酱油那般容易推广。
  做秋梨膏需先将鸭梨洗净切丝,加老姜丝、罗汉果先煎五个小时, 取出头一道汤汁。锅内原料不扔, 加清水、红枣丝、百合再煎三个小时, 取出第二道汤汁;最后加清水,金银花、干薄荷再煎一个小时, 取出第三道汤汁。
  第三遍时把汤汁滤干净,所有残渣就可弃之不用了。最后三道汤汁混合,加入冰糖、川贝粉上锅熬煮至汁液粘稠,能滴落成珠就算熬成了。
  做一锅秋梨膏要费一天的功夫, 原以为十斤梨可以做出一斤秋梨膏, 实际上做出来只有四百克。宁澜额外做出五罐没加冰糖的,放凉拿梨花蜜拌了, 收起来自己喝。
  “你忙活了几年种的梨树为的就是做这东西?”宁致文休沐时, 难得的带着管家来了作坊。
  “是呀,正好我带你们瞧瞧, ”宁澜领着两人从配料间到清洗间、火炉房、灌装房挨个转了一圈,问道, “怎么样, 文伯?”
  “还不错。”
  宁澜撇嘴, “文伯好就是好, 不好就是不好, 您老人家好好夸我一句,这可费了我好几年的功夫,光研究怎么种梨树我的眼都要瞎了。”
  宁致文吐字如金,“很好。”
  “多谢文伯,”宁澜招呼二人坐下,用温开水冲了两杯秋梨膏。黏黏稠稠的膏体,舀一勺放在清水里,稍刻便化开了,焦褐的颜色化为澄净的琥珀色,浓郁的滋味也化为了清甜,“文伯,管家伯伯你们快尝尝。”
  宁致文先拿起来闻了一闻,没有刺鼻的药味,只有淡淡的香气。喝一口,甜味儿中带点儿梨本身的酸,很清润,“是好东西,功夫没有白费。”
  听到头一个正面反馈,宁兰高兴道,“可不,秋梨膏最适合秋冬服用,不仅可止咳、祛痰、生津,还能滋肺阴、护胃气。”
  宁致文听完若有所思。
  “这要旁人说这是药我可不信,酸酸甜甜的比药好喝百倍,”管家见宁致文不出声,开口打趣,“我要是再年轻十几岁,为了这东西,病都愿意多生两回。”
  “承蒙管家伯伯看的起,”宁澜拿出五罐秋梨膏装了递过去,“正要去给你们送呢,可巧你们就过来了,省我跑了一趟。”
  “多谢你了,总惦记着我们。”
  两人正在寒暄,宁致文咳了两声,“我进门时瞅见你收起来了几罐,我要那个,你给我换换。”
  宁澜表情一滞,保持微笑,“文伯,都是一样的。”
  宁致文原是诈他的,见他表情有异,便知自己诈对了,“既是一样的,换了有什么妨碍?”
  “没有妨碍,我去拿,”宁澜本想使个虚招,谁知宁致文紧紧跟着他,只好说了实话,“那是拿梨花蜜做的,一共只有五罐,给你一罐总可以吧!”
  宁致文盯了他一会儿,确定这回说的是实话,便点头应下了。回到家就叫管家磨了墨,提笔写了几封信。
  “老爷,你久不理会俗事,这次怎么肯为这秋梨膏给学生写信了?”
  “吃了他这么些东西总不能白吃,”宁致文写完一封信要再检查一遍才会封起来,“也就在学生面前还有些脸面,再说未必能帮的上忙,这事在宁澜面前先不要声张。”
  “是,”管家知道宁致文必不会为了这么直白的原因,也不再追问。
  又过了十来天,刘承过来了,把他爹刚得的两块茶饼塞给宁澜问他,“你前几年说要和我做的大生意就是这秋梨膏?”
  “正是。”
  “费了不少功夫吧,那单子上写的益处和禁忌看的我眼花。”
  宁澜在每罐秋梨膏上都拿麻绳系了一张单子,详细写明了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秋梨膏一罐才400克,单子自然不会太大,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付钱请李修远等人写的。
  “自然,十年磨一剑,别看那小小一罐,是我多年心血,”宁澜一脸淡定地吹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