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古代养猫遛狗的日子[美食]——林小酒

时间:2024-04-06 10:09:22  作者:林小酒
  锅壁上贴几个杂粮饼子,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浓浓的白菜汤,吃完身体立马就暖了。
  知礼年前最后一趟去州城,回来时捎了一封张九如写的厚厚的信,宁澜拿到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
  看完信宁澜脸红一阵,又傻呵呵地笑一阵,简直是要疯了,宁磊看不过去,把他哥从屋外的冷风中拉到屋内,随他想怎么乐。
  随信捎来的还有一车年货,其中有给宁致文准备的一份,宁澜把自己给宁致文的准备的也拿出来,叫知礼一并送去。
  再冷一些作坊中一大片的池塘结了冰,河边有枯黄的芦苇,冰上冻着干枯的荷叶和莲蓬头,冰下有许多荷茎和乱草,偶尔还能看见小鱼游动的身影,远远看着好似一幅清冷色调的油画。
  猫猫狗狗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游乐场,每日在冰上滑来滑去玩的乐不思蜀,三元过来玩过一次便不愿意回家了,文伯只得把它留在作坊,等它什么时候玩够什么时候再来接它。
  泡泡和小九儿的傻气也显了出来,乐此不疲的隔着冰面抓鱼,每每抓不到把自己气的炸了毛。
  “傻猫。”
  眼下作坊的工人都放了年假,宁澜来去作坊就自由很多,这日一个没注意,小九儿的爪子不知怎么被粘到冰面上了。
  几只狗狗此起彼伏地吼,宁澜赶忙跑过来看到小九儿被粘的动弹不得,急的一直在低吼,心疼的不行,大声喊知礼送过来一壶温水,慢慢帮小九儿把爪子浇开了。
  能动作的小九儿立马跑离了冰面,可远远看着另外几只在冰上玩又羡慕的紧,便试了几下跳到小黑背上,让小黑驮着跑。
  ……
  原以为张九如说的得了空是托词,没想到他竟真的来洞溪村过年了。
  其实地方官每年是有探亲假的,今年张九如和京里的气氛剑拔弩张,便没往京里去,而是将假期与年假调到了一块儿,带着张长瑜一同过来了。
  张长瑜没来过这样的小村庄,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每日拉着宁磊出去,不怎么沾家。
  庄子里林子里玩腻了,还央着秦大哥带着他去了山上一趟,冬日里哪有什么猎物好抓,秦大哥凭着经验在石头下翻出两只冬眠的山田鸡,才没叫张长瑜太过失望。
  下了山张长瑜仍一副没玩尽兴的样子,秦大哥又在一处空旷地支起了箩筐,筐下撒了一把稻米,守了大半日,抓住十几只麻雀。
  秦大哥久不打猎,抓了这些东西,别说张长瑜开心了,春山和春水都兴奋的不行,看大家都高兴,秦大哥便就地把野物处理干净,生火烤了。
  烤的时候只撒了盐巴,简单粗暴,叫几个小孩吃出了大侠的气势。
  宁澜这边,张九如把文伯请到家里,三个人聚在一起商议寺庙该如何修建。守孝一年,总不能真的什么也不做,这几年,宁澜也攒下了万两银子,建寺庙的事情是该提上日程了。
  宁澜原来设想的寺庙是很恢宏壮观的,听文伯和张九如说过,才知道这里很多人会把自己的宅邸捐出来改为寺庙。
  还是受交通限制的缘故,寺庙的存在是为了与人方便,因此在规模和便利上人们自然倾向选择后者。想通这点,宁澜对于规模也没那么看重了。
  再者桃花路虽能吸引过来不少人,但毕竟还是在村中,寺庙规模确实不用太大。三人合计过后,觉着6亩地也就是4000平、几乎是十个篮球场那么大足够了。
  为官者可以修家庙,文伯和张九如对修庙上的事情都有大致了解,两人算了一下,用砖木结构去修建寺庙,加上装修每平米造价2两银子绰绰有余了。
  这样光基础的建造费用就需要8000两银子,除此之外,最大头的开支还有大雄宝殿的三座佛像,不管是石刻还是铜刻,价格都不菲。
  按照官府定下的规制,建造寺庙七种建筑必不可少,也就是常说的“迦蓝七堂”:
  一是主佛殿,即大雄宝殿,殿内需供奉三世佛:迦牟尼佛、弥勒佛以及迦叶佛;
  二是讲堂,用以讲佛说经;
  三是禅堂,供寺中僧人坐禅、起居休息;
  四是库房,存放僧众生活和举办佛事的必需品,如粮食、法器、香烛等物;
  五是山门,山门又称“三门”,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为空门,东边小门为无相门,西边小门为无愿门,空、无相、无愿三门就是常说的“三解脱门”;
  再有就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斋堂和浴室。
  除以上七种,宁澜要建的还有钟鼓楼,晨钟暮鼓,少了钟鼓声,总觉寺庙不完整;乐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高台选建一个,兼并四种功能来使用;还有就是山门前要设一个放生池,往来的香客可将购来的鱼放入水中,以示佛家有好生之德,最重要的它可贮大量的水,若遇突发火情能当大用。
  另有像天王殿、东西四殿是规模大的寺庙才有,宁澜这里并不需要,也就不考虑建造;其他的诸如方丈院、监院、群房、碑亭、藏经楼可以等有钱了再慢慢扩建起来。
  三人商议完,宁澜着知礼去给村长和族长通了个气。
  “九哥忙了一整年,好不容易能喘口气还要为我的事操劳,”宁澜家里没有火墙,在火炉边坐了许久腿脚有些发凉,等文伯走了便脱了鞋盘坐到炕上。
  张九如帮他把盖在腿上的被子拢紧,“哪有你的事、我的事,不都是咱们的事。”
  “是了,我被冻傻了,是咱们的事。”
  ……
  大地回暖,宁澜沿着村里的路往官道上走了一遍,他第一回修的路没这么长,路两边栽种桃树之前又修了一段。修过的路宽阔好走,并行两辆马车中间还有宽宽的空隙。
  路两边桃树笔挺,已长出嫩芽,那样嫩绿的颜色,叫人打从这路上走过都觉的充满了希望。
  年后县衙开了印,宁澜便拜托村长和族长往县衙走了一趟。
  如今时局平稳,一个地方若修建寺庙能体现出官员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对其政绩是大有帮助的,因此村长和族长去衙门说明来意时,新任知县不但不阻拦,反而大开方便之门。
  为免以后的麻烦事,宁澜主动提出寺院建成后直接隶属县衙,知县投桃报李,把建庙用地的费用全部免去了。
  知县还亲自出面请了一位风水先生,那风水先生花了不少时间把洞溪村附近的山头都看了一遍,最后选中了离村子最近的一处半山腰。
  这里村民常经过,踩出了几条小路,因此上山的路不用太费心修建,也省去许多事情。
  新任的虞官也批下了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木石材料都可就地取材,费用都有相应减免,等一应文书下来,选个好日子,就可以破土动工,安排工人进山了。
 
 
第78章 
  建寺庙是个大事, 破土前举行祭祀仪式时,引得周边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观看。仪式无非是传统破土的仪式,不同的是这次案桌上供了三尊佛像,用果品香花、净水杨枝代替荤腥食物。
  寺庙开始修建, 宁澜才知道他们原来的估价还是太理想化了, 光是砍伐林木,清出六亩空地就费了许多功夫, 再加上每日上下山耗费的时间, 工期也比预想的慢。
  头一片空地清出来后, 宁澜便安排人搭建了棚子,如此工人吃饭休息都在山上, 工期就能往前赶赶。
  有一些善男信女家中有多的菜粮都会送来一些,还有几位婶婶伯娘闲着会来帮忙做饭打扫,虽说是杯水车薪,至少叫宁澜看到了信众, 不怕寺庙以后没人来。
  张九如走后不久着小满送来几张大额银票, 任宁澜取用,宁澜再没有钱接不上的后顾之忧, 便放开手让工人去干了。
  后来寺庙快快建成时, 王夫人送来了一尊佛像,宁澜送去西北军中的耐饥丸, 这几年挡了大用,耐饥丸的方子在军中已经推广开了。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过, 蒙古大将军慧元发明了奶粉, 能帮助兵士快速补充体力, 在长途行军和沙漠作战缺少粮草时, 作用尤其显著, 以至助成吉思汗开辟了大业,“元”的国号也是由慧元之名而来。
  宁澜当然没想过这一小丸东西能改变历史的车轮,只要能叫将士们不饿着肚子他就满足了,也幸亏王夫人镇守边关的父亲兄弟把耐饥丸当了一回事。
  宁澜后面还送过一个不畏寒的方子,是用天门冬、茯苓两样研末,用水或酒调服后喝下,时间长了冬季着单衣出门也不会怕冷。
  寺庙这边的事,因为宁澜还在孝期,许多事情不能直接出面与人商谈,多亏了刘承和张泽睿帮忙,两人介绍了许多人脉关系给他,像监工的人就是张泽睿介绍来的,帮助宁澜把控进度和花费。
  宁澜虽不常出门,每日来找他的人倒不少,这样忙忙碌碌的,寺庙地基初见雏形,转眼就来到了立夏。
  立夏开始,天气慢慢炎热,很多人一时抵抗不住热气,会出现四肢乏力、体弱气虚、食欲不振等疰夏症状,因此便有了“吃立夏蛋,热天不疰夏”的习俗。
  立夏蛋常用核桃壳或茶叶碎末来煮,宁澜煮时多加了一味分心木,分心木就是核桃中两瓣桃仁之间薄薄的那一片,有健脾固肾、改善失眠的功效。
  分心木、核桃壳、桑叶、八角、陈皮、桂皮、姜、盐、酱油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至汤汁浓稠。
  鸡蛋先在清水中煮熟,挨个敲出裂缝方便入味,放入料水中同煮5分钟,再泡一夜就可以吃了。
  建寺庙的工人干的都是出力气的活,尤其容易出现疰夏的症状,宁澜早就叫张婶儿把栗子林中鸡下的蛋攒下了,立夏前一日和麻婶儿一起做了几大锅立夏蛋,留出自己人吃的,剩下的都给山上的工人送去了。
  放饭时工人瞧见摆出的鸡蛋,乐呵呵道,“今儿个好日子,还有鸡蛋吃,”
  “今儿个立夏,东家特意叫添的,”发饭的婶子及时维持着秩序,“后面的人不用急,鸡蛋多着呢,每个人都有。”
  “那感情好,”后面的工人原怕分不到鸡蛋有些相往前边挤,听了婶子们的话又都耐下心来排队了。
  立夏时,除了吃立夏蛋,还要吃立夏粥,立夏粥也叫“七家粥”,是用左邻右舍七汇集的米,加上各色豆子和黑糖煮成的,这粥要熬的绵软,必得要早早熬上,中午正好吃。
  有咸香入味的立夏蛋,还有软糯绵甜的豆米粥,宁澜又拌了一个酸爽可口的莴笋丝。
  莴笋切细丝,用盐腌十分钟后杀出水分,再清洗一遍,加蒜末、芥末、盐、少许白糖和米醋调味即可。
  简简单单的菜色,宁澜宁磊两人把盘子吃了干净,一点没有浪费。
  五六月正是放鱼苗的时候,荷塘里虽有野生的鱼,但不多,宁澜让知礼买了一些草鱼和鲤鱼的鱼苗放了进去,又买了几只小鸭子养着。
  鱼可以吃掉水里的浮游生物和淤泥里的植物,鸭子可以吃掉水面的水草和水苔,这两者都是可以净化水质环境的,另外鸭粪还可以作为鱼的饲料,一举多得。
  端午节时,荷花就开了,这些荷花是去年分藕栽植的,今年长的更茂盛了些,池水清澈,大片大片碧绿的叶子中,缀着朵朵粉色荷花,怡人心神。
  宁澜想起之前刘承说过在荷花中饮酒作乐的话,便亲自准备了几样菜品,邀请他和张泽睿过来小聚。
  小聚那日宁澜早早就开始准备了,端午节少不了粽子,他前一晚把糯米泡上,熬了草木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做了枧水粽。
  枧水粽蘸白糖或蜂蜜最好吃,因此不用再准备什么馅料,只把粽子包好微火慢煮就可以了。
  又就地取材做了一道荷叶粉蒸肉,五花肉切薄片,加醪糟、料酒、面酱、豆酱、酱油、黑糖、青花椒末、姜末、少于油和米粉拌匀,腌制十五分钟。
  米粉吸水,肉有些干,宁澜又加了一些水,这样蒸出来口感会更好。
  摘几片新鲜荷叶在开水中焯软,放冷水中冰一下,切成三角形。
  荷叶蒸肉最传统的做饭就是用一块荷叶包一片肉,每片肉上可以放两三颗青豌豆一同包进去,水开后放入蒸笼大火蒸一个小时。
  在火候和时间的加持下,荷叶的清香完完全全的渗入肉中,肉嫩滑软糯、香而不腻。
  除去几样家常小菜,宁澜又捞了一条鱼做了一道酥骨鱼,酥骨鱼容易做,把鱼清理干净后,加黄豆酱上层的清汁、米酒、一大把紫苏叶,几颗甘草炖煮半日就可以了。
  菜都做好后,宁澜撑着小船,把菜运到荷塘中的小亭子里,三人坐在荷花中间,和风习习,十分愉悦。
  只可惜宁澜还不能喝酒,便以菊花、玫瑰花和三七花煮了一道清心安神的三通花茶用来代酒。
  所谓“三通”,是因为三七花通血、玫瑰花通气、菊花通毛孔,故有此名。饮此茶可解闷热,养肝消暑。
  刘承呷了一口茶,“你瞧瞧这又是荷塘,又是十里桃花路,寺庙再一建成,越发显的这地方清雅了。”
  张泽睿则轻摇纸扇,“只怕到时人来人往的吵闹。”
  “吵闹就对了,你瞧这处与寺庙相对,春天站在那边山上能看见几十亩梨花白,夏天有大片荷花香,会不会叫人产生好奇想来瞧瞧,那这里的生意是不是不用叫卖就有人自动上门了!”
  宁澜笑着骂刘承,“那寺庙是风水先生选的址,知县大人全程在场,我是一点没运作,你别说的是我处心积虑似的。”
  “我自然没这个意思,不过这正是你的福报了,若不是你,那些个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谁愿意来这地方呢!”
  “你少捧杀我,若是今日有酒,必得多罚你几杯!”
  张泽睿道,“是得罚,今日罚不成,记下来来日加倍还上,不能叫他这么口无遮拦。”
  刘承赔笑,“别别,饶我一回,这话我也只在咱们兄弟三人面前说说,别处绝对是不讲的。”
  ……
  才过了端午,接连下了几场雨,为了安全,宁澜就让工人暂时都停工了。
  然而防得了一万,防不了万一,复工后,一处低洼积了水,两名工人搬运木头时,不小心踩进去滑倒了,从山坡上滚了下来。
  宁澜听了这个消息,也顾不上什么忌讳,忙去了王先生那里看望两人的情况。
  “王先生,方大哥和刘大哥的伤势如何,严重吗?”
  王先生已做了初步诊断,此时正捣了药泥给二人敷,“方大伤势较轻,扭伤了脚踝,休养一个月就可以了。刘大有些严重,且看能不能熬过今晚吧!”
  这个季节植物茂盛,两个人滚下来时有厚厚的杂草垫在下面,减缓了不少冲击力,只是刘大运气不太好,被滚下的木头砸到了胸口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