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闻斋顿了顿,然后道:“可以点外卖。”
胡葵一举爪,语调感叹,“啊!有智慧的年轻人!”
陶知爻:……
“行吧,你要是到了后我给你点外卖。”
胡葵点点头,又给陶知爻留下一揪揪自己尾巴尖上的狐狸毛,让有事就把狐毛点燃给她传讯。
做完这一切,她又问了一下时间,然后边叫着“啊啊快到站了”边一溜烟钻进了灌木丛。
林中一股蓝紫色的雾气升起,等雾散,那只白狐已不见踪影。
“我们先回去吧?”陶知爻问。
萧闻斋点了点头,两人踏着古怪的猩红月色,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小路往回走。
夜露霜重,石板上还有积年的青苔,陶知爻一不小心就滑了一下。
萧闻斋赶紧伸手把人一捞。
他也没多想,下意识地就单手环住了陶知爻的腰,把人稳稳地捞了回来,手掌覆在陶知爻腰侧的时候还寻思是不是又瘦了点。
陶知爻轻轻“嘶”了一声。
萧闻斋一愣,手上力道下意识卸了几分,他应该也没用多少力啊?
但他再望去时,就见陶知爻撩着衣摆,扭着脖子在看自己的腰侧。
“受伤了?”
陶知爻转过头看萧闻斋,恰好这个角度,萧闻斋能看到陶知爻的腰上有一块深红色的痕迹。
光线朦胧,夜已深了,本来气氛就有些旖旎,何况萧闻斋刚刚才在幻境里看到了些不可告人的东西,心潮本来就比平时要澎湃许多。
此时一看那痕迹,他就觉得有些眼熟。
怎么有点像刚刚幻境里,自己咬的那种?
陶知爻腰上怎么会有那种痕迹,难道是他的幻觉里有什么奇怪的鬼?
那种鬼该叫什么来着?魅魔?还是色·鬼?下·流·鬼?
正当萧闻斋脑子里开始乱想,并且心情因为自己不受控制的胡思乱想而越来越差的时候,就听陶知爻开口,语调懊恼。
“早知道就不对自己下手那么狠了!”
萧闻斋心口的大石一轻。
“什么?”
“这个啊,我刚刚在幻境里想让自己清醒一点,就掐了一把。”陶知爻不高兴地道。
萧闻斋听了,便将陶知爻幻境里的情况猜了个大致,而心情也从刚刚的烦躁变成了担心,“回去上点药吧,之前的药膏还有吗?”
陶知爻点点头,“有的。”
两人打车回到了酒店,陶知爻进门前,突然起了好奇心。
“萧老师,你在幻觉里看到了什么啊?”
萧闻斋刚刚也进入了幻境,但表面上看不出来恐惧或者别的什么反应来。
陶知爻还蛮好奇的,萧闻斋会有什么害怕的东西吗?
可让陶知爻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个看上去十分容易回答的问题,萧闻斋的反应却十分踌躇和犹豫。
“是不太方便说吗?”陶知爻善解人意地来了一句。
萧闻斋脑子里正浮现出方才幻境里的场景,此时被问得心头一虚,下意识地道:“没有!”
陶知爻眨眨眼。
萧闻斋说完就后悔了。
他紧张地摸了摸脖子,视线往另一侧方向移,不是很敢和陶知爻对视。
陶知爻观察着萧闻斋的动作,看到他的手指搭着颈侧轻轻摸着,就猜测道:“哦!是黑纹的事情吗?”
“难道是黑纹变成了蛇?还是什么,听起来好吓人!”
萧闻斋轻轻啊了一声,含糊不清地道:“嗯……差不多吧。”
“喔!那确实挺吓人的,不过没关系,我在这儿呢!”陶知爻拍拍胸脯,“我会尽力让它不发作的!”
因为今天晚上的事情太多,陶知爻的神经格外兴奋,他继续絮絮叨叨,萧闻斋有一句回应一句和他一起走着,心里则是松了口气。
还好,瞒过去了。
☆
自打那天的行尸cosplay、黑衣人夜闯燃灯阁和放火事件后,南岳庙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
胡葵很久没有回来了,山河社稷图也没再感受到那黑衣人的气息、
至于燃灯阁,自那天晚上的着火事件后,南岳庙就把燃灯阁附近的一大片地方用警戒线围了起来,对外的说辞是例行检修,暂不对游客开放。
与此同时,《鬼壶》的拍摄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陶知爻和萧闻斋也越来越在角色的状态里了。
很快,南岳庙或者说佛教最重要的法会节日之一,上灯节就到了。
大量佛教古籍曾记载,上灯节之时,佛寺之中众僧信众云集,观舍利放光,燃灯十里有余。
这足以见得上灯节法会的隆重,南岳庙也是如此,一个星期前,庙里就已经忙开了。
面点刘也开始夜以继日地捏面人,做面雕塑,为南岳庙的上灯节法会做物资准备。
作为南岳庙的客人,《鬼壶》剧组也收到了南岳庙的邀请,请他们去上灯节法会一同观礼。
而且,吴敬与本来就和慧济方丈有一点点私交,娱乐圈嘛,对宗教信仰还是比较尊崇的,佛寺道观也需要他们的香油钱,以维持寺庙日常的运转。
恰巧,和荷在重新检查后续的部分剧情的时候,发现对于陆悬壶这个角色的人设还有一点点不太清楚的地方,想要在南岳庙里散散心,看看些法会科仪等类似的意识去找找灵感。
吴导又是那种信“缘分”,讲究“福至心灵”的人,索性给组里放了个假,大伙也去凑凑南岳庙这上灯节法会的热闹。
正月十五当日,陶知爻早起迷迷糊糊地来到南岳庙,等一下车的时候,就见到了寺庙大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
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脑袋里接二连三地开始往外跳,但都不足以去形容此时南岳庙上灯节法会的人流盛况。
真要说的话……陶知爻感觉香火鼎盛,烟云缭绕的南岳庙主建筑群像是一口长方形的大锅,而其中的每个游客都像一只饺子,又同时是一根筷子。
他们被旁边的人夹着往前走,同时也夹着自己旁边的人往前走。
也幸好,他们是受慧济方丈的邀请来观礼的,前来接引的人也换了,不是上次那个不知姓名的小僧,而变成了方丈的大徒弟,那个二十来岁叫做悟慧的年轻和尚,他也是□□小沙弥的师父。
悟慧带着《鬼壶》剧组的一行人,从南岳庙的侧门绕了进去,也就是他们上次走的那条回廊路。
陶知爻和萧闻斋一起往前走,他从高处往下望,看着比起过年期间的人流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上灯节法会现场,忍不住在心中嘀咕。
这人群密集度,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可大发了。
只是陶知爻没想到,他平时不轻易胡思乱想,偏偏今天随便一想,还就灵验了。
而且是非常经典的情况:所谓乌鸦嘴,便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第88章
上灯节法会在南岳庙里是十分盛大隆重。
而盛大隆重的代名词, 就是复杂和忙碌。
最大的大雄宝殿里,众僧正坐在长桌两侧,殿中四周还摆了无数的蒲团, 按照寺中地位和修行的年份排好了座位, 众僧持庄严势诵读经文。
陶知爻对佛经并不熟悉, 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但在那整齐回荡于庙中的诵读声和四周各种法器钟声的加持下,都有一种头皮发麻, 灵魂轻颤的感觉。
而殿前,来参加上灯节法会的民众们正俯身贴地,连连叩拜,他们口中高声说着什么。
陶知爻侧耳细听了一下,就听他们似乎是在说:活佛。
陶知爻顿住了脚步, 伸长了脖子往殿里看。
就见此时慧济方丈坐着的地方,正是大雄宝殿里三座佛像正中的释迦牟尼佛金身前方的宝座上, 而他的身后和佛像金身的前方, 还临时添加了一尊只有那金身一半高的白玉释迦牟尼佛像。
这和他们来的那天在观音殿看到的场景有些像。
但也不完全像。
大雄宝殿正中轴线自前到后, 分别是慧济方丈、白玉佛像、金身佛像,从大殿正正前方仰头看去时, 就会惊讶地发现,慧济方丈的五官和身后的佛像已有了七八分的相似。
抬目而望, 殿中燃烧的千盏海灯像是满屋的金光,耳畔重重的诵经与钟声震撼心灵,还有四周飘饶的烟云与香火,殿中端坐如同罗汉与菩萨的众僧, 一时间南岳庙里的众人景分不清自己是在人世还是恍惚间来到了西方极乐,因而失控跪拜, 惊呼活佛。
陶知爻停下脚步,也让别人注意到了殿里的情况。
但大家也只是惊叹了一下方丈的修为高深,而后便继续往前走了,陶知爻不知不觉间就被人群落在了后头,只有萧闻斋在相隔几步之处,一直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在看什么?”萧闻斋的声音从耳畔传来,伴随着靠近的温暖体温。
陶知爻回过头,轻轻啊了一声,伸手示意萧闻斋往大殿前方东南角的人群处看。
萧闻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就见那处的一块蒲团上,一个头发花白的婆婆刚刚跪着拜完,正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想要起来。
但她年纪大了,腿脚显然不是很利索,撑着拐杖的手也在发抖。
四周人流涌动,人人各有各的忙,也没什么人注意她。
可这时候,一只棕色的袖袍伸了过来。
年轻僧侣的手隔着棕色的僧袍扶住了老人家的胳膊,让婆婆借着力道站了起来。
老人家拄着拐杖,睁着已经昏花的眼睛,抓着僧人的手不住道谢,而僧人只表情平和地双手合十,说了句阿弥陀佛。
萧闻斋轻轻啊了一声,似有所感,可陶知爻却让他继续看。
只见那年轻僧人将老人家带到一旁人少的地方,又给她倒了杯热茶,确定老人家情况无虞之后,便从大雄宝殿的侧方又回到了殿中,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而这时高座上的慧济方丈则在此时微微偏过头,看了那刚坐下的僧人的一眼,后者微微点头后,方丈才收回目光。
念经之声缓缓平息,是《般若多罗密多心经》到了尾声。
慧济方丈从身旁的米碗中捏起一把米粒洒在前方,意为将无法佛法的恩惠福泽施于万民,四周的僧人随着他的动作,开始齐声讽诵《大悲咒》。
看到这里,萧闻斋的眉头也微微蹙起,他似乎明白陶知爻在想什么了。
那殿中不断有年轻的僧人走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游客和信众,然后又回到殿中继续诵读经书。
“萧老师。”陶知爻缓缓吐出一口气,望着大殿正中,与身后的释迦牟尼佛像看上去七·八分相似的慧济方丈,“你觉得这样一个面目慈悲,心有苍生的高僧,真的会在燃灯阁里藏什么不可告人的祸患吗?”
他们是不是真的想错了什么?
萧闻斋抿着唇。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小陶,哥,你俩干嘛呢?”
前方传来秦相珉的喊声,陶知爻回过神来,挥了挥手应道:“哦!来啦!”
他拉上萧闻斋,快步追上了大部队,心情再次变得轻松起来。
没关系,如果想错了改正就是了,大不了再给方丈道个歉。
上灯节法会科仪繁琐,光陶知爻粗略看下来的一圈,就有供海灯、供水、供鲜花、供瓜果米面、绕佛塔等等,在南岳庙东侧的藏经阁一层,还设立了讲坛,有专门的僧人为信众讲解佛法。
而最为壮观的,就是南岳庙观音殿前的莲花池。
半个月过去了,花苞已然全部盛开。
墨绿的是荷叶,粉红的是荷花,四周白的是大理石栏杆,上面摆满了燃烧正旺的油灯,就连荷花池中·央也零散地分布着高脚灯,陶知爻定睛一看,才发现那池中的高脚油灯居然隐约组成了一朵莲花的形状。
现在还只是白天,若是入了夜,这场景恐怕更为震撼吧。
从回廊走下来,陶知爻他们就到了大雄宝殿前,此时法会科仪规定的经文讽诵已经快要达到了,慧济方丈拄着禅杖从高处的宝座上站了起来。
悟慧把他们带到这里后,就也进了殿中,陶知爻他们一行人十分低调地带着口罩和帽子,在殿旁的树下远远看着里面的法会仪式。
他们只是从旁边的路绕过来,但下来后还是和游客人群在一块儿观礼的。
于是,陶知爻就听到不远处应该是本地人的游客激动地道:“要来了要来了!”
他好奇地问那说话的两个小姑娘。
“你好,请问下你们说的是什么呀?”
131/218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