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受气,昭义公主便在底下给他做打手出气,颤颤巍巍的老头子她碰不得,那些个权贵后代她还惹得起,一个一个去查总有屁股不干净的,严重的直接挂去大理寺,没什么好由头的就把人家乖孙儿套头打一顿。
那些老头子给景贞帝告状,景贞帝表面斥责,却总是轻拿轻放。
如今,这京中谁人不知道景贞帝疼爱女儿呢?
谁人又不知道这昭义公主不堪教化,跋扈嚣张,恶名远扬呢?
第133章 古代宫廷33
边疆之战一直绵延了小半年, 北地天寒,临近阳春三月,积厚了一整个漫长冬季的冰雪才开始融化, 大军铁蹄一过,整个草原被践踏成巨大的泥潭, 宛若沼泽。
边军大将冯长仞拿下曲西三城的捷报传回京城,景贞帝惊喜过望——曲西三城在先帝时以求和为由割地赔出, 如今在他手里抢回来, 岂不是彰显自己治下国力强盛的最好证明?
同时,随着捷报传回来的还有请战令, 曲西三城以北还有六城,都是曾经燕国的城池, 这些年或因征战或因和谈而被迫割让。
而如今燕国占了先手,一朝翻身打的对方措手不及, 若能一鼓作气势如虎,继续向北挺进, 说不定现在就是百年来开疆拓土的最好时候。
朝中主和、主战的声音继续打响, 双方各执一词, 沸反盈天。
皇帝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胆怯的意识占据了上风。
不打了, 反正这些战功已经能堵住那些文官的嘴, 足够封禅泰山。
朝廷之中京兆尹兼兵部尚书郭熙眼看景贞帝又要龟缩, 不忍错过这大好时机, 连夜拜访昭义公主,想让这位最受皇帝信任的公主从旁说和。
秦宸章却清楚景贞帝贪生怕死的本性, 别看现在打了胜仗,其实皇帝心里唯恐突厥被激怒后会跟燕国生死纠缠。
他今日愿意支持打仗, 乃是为了封禅不得已而为之,现在目的达成,还不知此次和谈要付出多少银钱去安抚。
相比于继续劝皇帝北征,不如想想怎么劝阻他此次和谈少赔点钱。
郭熙闻言一脸凝重,可又不得不否认,这确实是景贞帝能干出来的事。
果然,不过几日,捷报的呼声还没有落下,朝中就因为和谈的内容吵得不可开交。
景贞帝意兴阑珊,满心只期待泰山之行,文武百官对封禅却态度消极,响应寥寥。
秦宸章让人编了支对景贞帝歌功颂德的小曲,传唱于京内,以此来表明对皇帝的支持。同时又联合郭熙和户部吴仁裕向皇帝进言,砍了一半和谈的赔银用于军费,另一半用于封禅。
景贞帝二选其一,自然是去泰山重要。
礼部刚把日期敲定,各种方士之辈便涌入京城,役夫被抽调去修整山道,垒砌方石,好在如今春耕结束,倒没有引起民间太多动荡。
而皇帝虔诚于心,早早便开始斋戒坐禅,连朝会都要为此让步。
孟远知作为国师,被景贞帝召在身边侍奉,极少再出现在各家权贵宴席之中。
如今鸿文阁修书只分了两类,一类是帝王亲自下旨要修撰的医经,主要在杏林苑,孟远知不在,所有事宜便均由青黎负责。另一类则是秦宸章之前以修《汉书》为由发起的经史一道,主要在崇林苑,由公主府书史柳若林负责。
短短半年,鸿文阁修书一事就已经收拢文人近百,如今翰林院上下也不过一百二十多人,不免有人认为其越矩。
昭义公主便将一本署名为《景贞字典》的纲要递给皇帝,景贞帝观之大悦,而后便送出不少宫中珍藏的孤本古籍,身体力行地为公主的修书之事予以支持。
但实际鸿文阁中诸人,其才华质量远远比不上翰林院,昭义公主并没有打算光明正大设出一个小翰林,所以对招人没做太过严苛的要求,无论性别、年龄和籍贯,只要读过书,会写字,便可以前来求职。
修书是当世之大雅,又是为皇家做事,即便只尽微末,说出去也比做些小私塾夫子、教书先生来得光鲜。
所以源源不断的,每日都会有人上门,经考校后留下的有毫无功名的读书人,寒门学士,也有秀才之流,或者寥寥几个没落的举人、贡士。
当然也有女子,比如杏林苑中有清阳观的素济道长,青黎曾经请教过的民间医婆,宫里擅长养颜生息的医女;
再比如崇林苑中的张娴安,她是先皇后周佑荣的母亲,出身罗川张家,幼时习遍诗词歌赋,文采斐然。后来成家生女,周筑和周佑荣死后,张娴安一人寡居将军府,却并没有常人以为的凄惨自苦,反而将心思都扑在了读书纪文上,还因常年颂道抄经,练得一手绝妙的好字。
此外,还有都察院左督御史家的主母及其女儿,甚至之前从平乐府带出来的齐锦瑟也被柳若林带在了身边,作为原考功侍郎之女,齐锦瑟自幼耳濡目染,四书五经比一般读书人都要精通。
昭义公主时常进宫侍奉皇帝,平日生活也奢靡而丰富,时不时举办宴会招待大臣,隔月便设马球、蹴鞠赛会邀各方权贵,每三日再去趟鸿文阁查看修书进度,同时召见一些在其中脱颖而出的文人,文藻卓越的,智识周正的,机敏伶俐的……
如此到六月,文武百官即将开拔去泰山,朝上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提起了秦元良。
满打满算,太子被禁足东宫已经一年,其间向皇帝忏悔祈饶的骈文散出来无数,景贞帝一概不理。
只是如今皇帝离京,骊京城总要人守,太子虽有错,但总归没有引起大祸,东宫旧人连其党羽纷纷上书,请皇帝宽恕太子。
此言一出,昭义公主还没有着急,反而是后宫的尹贵妃先急了,秦元良和袁果儿被禁,这位贵妃和她膝下的四皇子便是宫中之首,可秦元良若出来,哪里会有四皇子的位置。
因为景贞帝打压外戚之事,所以尹贵妃的母族在京中并不算显赫,她在宫多年,亲眼目睹周家、袁家的倒台,委实不敢把尹家拉下水,所以只能暗中结交昭义公主,还再三叮嘱儿子要多与阿姐亲近。
四皇子今年不满十七,身体还在抽条,看起来极瘦,像竹竿一样,脸上还有痘痘,俯身作揖的时候勉强算得上恭敬。
昭义公主每回却只抬抬手,面上不冷不热,让人看不出喜怒。
宫里景贞帝为自己的大儿子费心想了两天,最终决定把他放出来,但并不留守骊京,而是随行带去泰山。
朝堂上下没人觉得这是荣耀,反而都看出此举是因为忌惮。
秦宸章自然也一同前往。
临行前几日,秦宸章却与青黎吵了一架。
其实这些时候,秦宸章在外的情绪已经逐渐收敛,就连郑意也很少再看见她动不动发脾气,可面对青黎时却总是忍不住。
吵架的起因追究起来都荒唐,或许是宫中太子复出一事令人恼怒、四皇子拙劣的示好让人烦躁、外间事情繁忙零零碎碎惹人心烦意乱,甚至夏暑天热、天地间一刻都不得停的蝉鸣——都被秦宸章拉出来做理由,可归根结底,点燃她的还是因为青黎的一句话。
“我不想做。”青黎说。
秦宸章不依不饶,衣衫都已经蹭乱了,手伸进青黎的衣服里,抚摸她的腰。
内室宽大,半透明的明瓦窗牖开着,冰盆上的冷气换出来,室外热流送来檐下花香。
青黎握住她的肩膀,微微用力,又重复了一遍:“现在不想做。”
求/欢状态的秦宸章毫无在外时的高贵冷艳,黏黏糊糊的不成样子,单手抚摸青黎的脸,调/情一样用唇碰她脸上的皮肤,问她:“为什么?”
青黎说:“我约了柳若林,等会儿要同去鸿文阁。”
秦宸章哦了声,然后继续亲她,断断续续地说:“没事,让她,在,外等等……”
屋内摆放的是紫檀交椅,青黎坐在椅子上,秦宸章坐在她身上,青黎一只手环着她的腰。
上次在这椅子中胡闹时,还是秦宸章在下,青黎记得当时对方整个人都在抖,抓着扶手的手指几乎痉/挛,泣不成声。
如今却这般不长记性。
二人行亲密之事已经近两年,彼此都十分熟悉对方的身体,秦宸章轻轻吻她,手指在她身上点火。
青黎有些意动,但还是保持一点清醒,拍了拍她的背,说:“别闹了。”
秦宸章说:“不要,再闹一会儿……”
秦宸章情/动时跟平常判若两人,最爱痴缠,又挑剔霸道,总要她说好了才算好,往常白日宣淫,至少都一个时辰打底。
青黎仰了下脖颈,握着腰把人往后推,说:“秦宸章。”
秦宸章终于停下,抬起头,盯着她的脸。
就算青黎看不见,也能感受到对方一瞬间的变化,如同柔情骤然褪去,露出底色的阴沉——也许她在青黎第一次拒绝时就已经不开心了,之后撩拨都只是在作态。
两人都因为这刹那的情绪转变而沉默。
半晌,秦宸章说:“柳若林今天要待在府上整理昭义郡志书,不去鸿文阁,所以你也可以不去。”
秦宸章问:“还有事吗。”
她声音平平,语气如同陈述,毫无波澜。
青黎没有说话。
停了一会儿,秦宸章伸出手,指尖落在青黎红润的唇上,轻轻一碰,又要俯身。
青黎推开她。
“我不想做。”
秦宸章被推出交椅,双脚站回地上,神情莫测。
此后一连五日,秦宸章都没找青黎说话,一直到皇家仪仗要出京的当天,她才匆匆让人把青黎带出来。
公主銮驾宽敞舒适,青黎上了车,秦宸章一切如常,笑意盈盈地给她倒茶水,轻轻推到她面前。
“还是要把你带在身边,要不然,总担心会看不见你了。”
青黎捧着杯子抿了口茶。
出行在外,周围的一切都极嘈杂,即便是隔着帘子,青黎还是能听见外面时不时传来的呼喝声。
封禅车绵延百里,从前到后需要骑兵来回流窜指挥,以此来保证整个王驾队伍的安全不会因其间断节而减弱。
皇帝,太子,公主,即便是在国内最平稳的心腹之地,依旧需要万分谨慎。
场合很不对,所以青黎没说别的,只是喝了茶,算作和好。
秦宸章笑了下,撩开一点窗帘看向外面,此时阳光正盛,光线如曝,路上沙土被来往的马车激起,烟尘漫天。
“出门在外不方便,你眼睛看不见,所以不要乱跑,”秦宸章说,“这几天你就待在我这辆车附近,我再安排两个人照顾你。”
青黎点头:“好。”
秦宸章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伸手碰她的脸。
青黎“看”向她。
秦宸章动了动唇,最终还是没说什么,只是又叮嘱了一遍:“千万不要乱跑。”
骊京距离泰山近六百里,按马车路程,至少需要走十天,王驾又不同平常,随行辎重杂多,即便不在路上逗留,礼部也都是按照二十天至一个月来估量的。
所幸景贞帝也没打算游山玩水,第八天的时候,队伍已经行至丰汰,只是不巧午时天色骤阴,众人寻了处高地,搭了雨棚和简易房躲雨。
夏季一般是急雨,这场雨却下了近一个时辰,即便之后雨停,路上也泥泞不堪。
整条队伍不得不停在路上。
青黎白天避雨时就在銮车里,雨停了她才下来走了两圈,后来直到天黑,她都按照秦宸章的嘱咐只在附近逗留。
酉时刚过,外面突然传来吵闹声,马蹄声若隐若现,应小禾原本还打算去前方瞧瞧,被青黎一手按下。
又过半个时辰,终于有消息传过来,却是说太子欲谋杀皇帝,意图造反,被人当场抓获。
骚乱一直至亥时,终于消停,秦宸章得空,被人护着回来。
“没事吧?”
刚一碰上,反而是对方先问了句。
即便知道此事有秦宸章从中筹划,青黎也担心会发生偏差,如今听她语气轻快,便知一切如故,所以只摇了下头。
“没事……”
却不想,话音未落,远处一道尖锐的啸声就破空而来。
是一支箭。
第134章 古代宫廷34
电光石火的一瞬间, 青黎有些恍惚。
就像这支箭是跨越时空而来的,来自多年后射向秦宸章的那一箭。
还是出现了偏差。
是谁?
她心中千头万绪,动作却比这周围任何一个人都要敏捷。
那箭来得极快, 势如破竹一般,青黎都来不及发出声音, 只能在遥遥听到破空声时骤然抬手一握——
110/121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