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导师在上(近代现代)——苏亓2019

时间:2024-05-12 08:20:31  作者:苏亓2019

   导师在上

  作者:苏亓2019
  简介:
  一直暗恋的导师原来暗恋我很多年。
  万人迷男神教授 vs 美少年天才博士生
  开始双向暗恋,之后一明一暗
  现实向,HE,前虐后甜
  他,作为博士生,明明从小是直男,却偏偏爱上了同为男人的导师。
  他,作为教授,明明是一见钟情,却抵死不肯承认拒人于千里之外。
  十年相识,十年错过,直到一个没有被删除的指纹,打开心灵深处的秘密。
  虐并幸福着。
  “惜惜,我是天生的,你不一样,真的不会觉得讨厌么?”
  “会啊,所以,我要年下。”
  “……你还知道这个?”
  “当然了,做好功课才交论文是博士生的本分。”
  “别忘了,你交上来的论文都是要经过导师批改才能过关的。”
  “那是之前,现在……”
  “现在也一样,只要你还叫我一声导师。”
  所以……导师在上。
  日更3000+到完结,所以,放心跳坑吧^O^
 
 
第1章 问题
  他叫周裴尧,是我老师。高挺,英俊,一派从容大气的学者风范。无论哪里一站,所有人都成了他的背景。人流如潮的街道上随意走过,能有一打回头来看的人撞上电线杆。
  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是在一个很大的阶梯教室,一个年级两百来号学生都要上的一门基础课。教室里鸦雀无声,两百来双眼睛都盯着台上的人看,好像粉丝遇到了偶像,讲台成了舞台。他口才好,举例生动且贴近生活,多媒体素材运用得活泼别致。最要命的还是举手投足间的翩翩风度,几乎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一场演讲大秀,所有人都被迷住了。
  女生们对他的议论从大一到毕业,他不仅是学校里无人不知的明星教授,更是女孩子心目中真正的yyds。老师是全校最年轻的正教授,著作等身,国内外顶刊的常驻作者,行内知名专家。因为研究涉及商用,他经常应邀接受采访和做公益讲座。镜头前的人微笑儒雅,谈吐温文,深奥的理论在他讲来浅白如水,一席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金句频出。学校的公关部专门为他做了公众号,据说粉丝快破百万了,我想了想还是没有加。
  我从小就不爱追星,热门的电视剧都是过了半年后才打开来看一眼,什么新闻上了热搜从不在我的关心范围。
  世界热热闹闹的时候,我喜欢泡在冷冷清清的图书馆。我并不特立独行,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我们只是更喜欢能长久的东西而已。
  在大一上过老师的课之后,我又选修了他的两门专业课。他的课难度不低,挂科率也不低,可选修的人却仍超乎寻常的多。总是夹在一群追星的女生中间凑到老师面前去问问题,这让我十分尴尬和无奈。一般情况下大班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能像一二十人的小班一样可以随意交流和深入探讨,与任课老师一对一的互动就更少,所以一般超过六十人的专业课我都会敬而远之,可他的课我还是选了又选。没办法,我从一入学就在想读研究生的事,到了大二基本已经确立了能力范围内的方向,非常凑巧的正是老师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不听他的课,我是无法完成研究生入门提案的。
  我跟老师真正的接触是在大三的下学期。他在最后一堂课安排了半小时课堂答疑。围在他身边的女生还是很多,我耐心的坐在教室后排等。
  下课铃响已经是十分钟之前的事了,我看了下表,如果再不走,可能会赶不上下一节需要做期末报告的课。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从高处看下去,讲台后的老师似乎向上抬了抬眸。我感觉他看了我一眼,但是应该只是错觉。
  他对剩下的两个女生说:“对不起同学,我还有事,如果你们没有关于课业的问题,今天就到这里吧。”
  我顺着台阶往下走,看见那两个女孩红着脸跟他挥手,恋恋不舍。他转过头来看向我,问:“你是不是有问题要问?”我点了点头,说:“可是我现在要赶去下一节课。”他看了下表说:“六点半之前我都在办公室,你可以过来。我会跟助理打招呼,你报名字进来就可以了。”
  因为经常在媒体上露面,慕名而至的人很多,学校为他的办公室安排了门禁,见面需要预约,普通学生咨询只会在上课期间进行。我点了点头。窗外传来了上课铃的催促声,我小跑出了教室。
  走到他的办公室门口,我才想起来他似乎并不知道我的名字。他的助理让我做了登记,就把我引到会客厅。
  这是一间套房,他真正的办公室就在一道墙后面。门开着,我坐在沙发上听见他的声音,似乎在跟什么人通电话,确定下个月出国访问的事。他的助理等他挂了电话,才敲了敲门说:“教授,周惜到了。”
  “这门课一共十三周,每次课后你都给我发了电邮,所以我记得你。”他坐在对面的沙发上,递给我一杯茶,示意我不用站起来。
  “你上周的问题很好,看得出来读了不少文献,是不是有在这方面开题做研究生的打算?”
  我张了张嘴,发现没什么可说的,就只是点了点头。我有想过做他的研究生,但是竞争太激烈,我的成绩不算差,但也不是一骑绝尘的好,想要拔他这份头筹等如痴人说梦。
  他问我:“如果我邀请你来我的研究组,你会考虑吗?”
  从他不经意的那一眼开始,我就隐隐有了预感,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令我过分意外。我于是又点了点头。
  他说:“周惜,你好像不太高兴,如果你已经有了心仪的导师……”
  我结结巴巴地说:“不、不是的,老师,我很、很高兴,做、做梦似的。”
  他笑了,手臂越过茶几伸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好像他是看着我长大的师长。他说:“你不是有问题要问么?我给你十分钟。”
 
 
第2章 组会
  大四前的那个暑假,我进入了老师的研究组。这个事情我没有跟任何人说起,包括关系最好的一个室友。但是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许多人都对我十分羡慕,甚至有议论说我是老师的亲戚。理由很简单粗暴,因为虽然我家在外省的乡镇,但我们都姓周,有可能是来自远房的某一脉。同样的,我也没跟任何人解释什么。
  清者自清,做好自己就已经很好了。
  第一次参加研究组的讨论组会,我特别紧张。办公楼的顶层高不可攀,曾经是我做梦都无法抵达的华山之巅。然而现在,我竟然也有了资格坐进这里的会议室中,听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探讨那些即便用浅白的语言也无法让门外汉一窥唐奥的课题。
  所有人都知道,老师的团队门槛极高,成绩好根本连敲门砖都算不上,每年递交上来的申请表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而那被淘汰的九十九个都在申请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否则在学院的海选中就会被分流到其他导师那边。
  我走过办公楼顶层的走廊,看见各个实验室里一排排隔间分明的办公桌和一个个埋头苦干的研究生,感觉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一点点的拉开了帷幕,缓缓地向我展露出它气象万千的神秘真容。
  对于像我这样毫无基础的穷学生来说,尽最大的努力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也无非就是考上这间名校的研究生,跟在一个不算多知名的导师身后完成几个拿得出手的项目,然后和所有同期的学生一起为那几个稀有的留校名额挣得头破血流,失败了的话就只能去一个不知名的三线小院校做一名一个月拿固定工资没什么前途和钱途的小教员。
  泯于平凡和在岁月中蹉跎理想,才是我们最正常的那条人生路。
  而现在,我的人生似乎有了另一个选项。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老师慷慨赐予的,我一定要好好抓牢。
  我的目光在实验室透明的落地玻璃上久久停留,也许一年后,这里的某一个角落就会有了我的一席之地。我的梦会在这里起飞,飞到我现在的目光无法企及的高度。
  “周惜?”有人在远处唤了我一声。
  因为到得太早,会议室的门还没有开,我靠着墙在门口已经站了十五分钟。听见这个熟悉的声音,我立刻站直了,向着走廊那边停在办公室门口的人鞠了个躬:“老师好。”
  老师看了下表,招手道:“还有十分钟才开会,你进来坐吧。”
  我知道他很忙,刚刚路过办公室的时候,会客厅里已经有两三个学生在等着,本想说“我就在门口等就好”,但他脚步匆匆已经进了门。
  我犹豫了会儿,还是走了过去。在门口听见里面的学生在道谢,他们拿着资料兴高采烈的出来,脸上那种幸福满足的神情竟让我有些不舒服。
  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这么小器,大家都是本科生,都被老师特殊对待了不是很正常么,倒是酸溜溜个什么劲?
  老师看我只是站在门口,又招了招手让我进去。他的助理不在,他指了下饮水机和沙发矮几上的茶包,说:“看你一头汗,跑过来的?喜欢什么,自己冲来喝。”
  见我不动,他顿住要回办公室的脚步,返身回来亲手接了水递给我:“别这么拘谨,我又没让你来考试。”
  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莫名有些脸红。
  除了上次问问题的十分钟,这还是我第二次跟老师靠得这么近。虽然一直都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看的人,但再一次被他含笑的眸子注视着眼睛,我心里竟然生出些异样的感觉,终于明白了女生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凑到他面前,哪怕被不经意的看一眼都会欣喜雀跃。
  我接过他递来的水杯,不由自主的就低下了头,紧张得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老师说了句“你在这里坐会儿”就进门去拿起了话筒。
  我大大松了口气。
  怎么搞的,紧张得连声“谢谢”都没说。唉……难不成也得了所谓的“男神综合症”?心慌、失语、脸红,三件套一个不少,要多傻有多傻!
  一个电话将近十分钟,我尽量忽略门里传来的那个醇厚磁性的嗓音,努力调整好了心态和表情。
  等他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我也喝完了一杯水,镇定的站了起来,说:“谢谢老师。”
  他一笑,没说什么,示意我跟着他出门。
  会议室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已经坐满了一圈人,老师领着我进去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就像捕捉到敌机的雷达一样齐刷刷的扫了过来。
  “介绍一下,这就是周惜,你们都知道了。”
  老师简单的说完,指了一下会议桌旁的一个空位,我赶忙过去坐下。
  “开始吧。”老师说。
  这三个字解救了被目光围剿的我,所有人掉转了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站在投影仪前面的一个学长身上。
  今天是比较重要的小结组会,各人报告工作进度,接受相关课题的同学的提问和反馈。我打开笔记本,一面听一面做记录。
  在场的一共八位学长,有硕士生,也有博士生,课题看起来基本接近,但又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本质区别。
  开组会的目的是集思广益,也是用“表达”促进“思维”。老师对每个人的要求都是十分钟之内说明白所有自己的想法、问题、策略以及具体解决方案和步骤。这种训练能逼着人聚焦主线,厘清思路。他还要求每个提问的人都要说明问题的根源和他们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互动不仅效率高,效果也非常好,往往不用导师提点,下面的学生已经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获得了单兵作战时无法得到的灵感,团队的讨论成了1+1>2的高效头脑风暴现场。
  整个组会两个小时,其信息量和激荡的程度不亚于一场好莱坞大片,我的脑子转得仿似陀螺,感觉只要一秒钟的分心就会被所有人远远抛在脑后,再想追连方向都不知哪里去找了。
  简直太有趣太刺激了!
  “周惜,你对这个算法有什么意见?”老师突然转过脸来问我。
  我愣了一下,站在台上的冯学长也愣了一下。他是今天组会里表现最好的一个,不仅给其他人提出了一针见血的尖锐问题,更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说得头头是道,把所有人的质疑和不同见解都天衣无缝的回击了回去。
  他听见老师这么问,也把目光隔着宽大的会议桌投了过来,微微扬了扬眉梢,露出一个要笑不笑的表情。
  冯学长是博三的学长,已经发过国际会议论文,而我才大三,研究经验值等于零。
  我摇了摇头:“我……没有意见。”
  老师对冯学长说:“PPT的第6页。”
  冯学长立刻操作电脑翻到刚刚阐明的算法理论基础的那一版。
  我的心突突直跳,因为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一版的两个问题,刚刚在听的时候我确实紧皱了眉头,直觉上感到哪里不对,之后就把想到的疑惑随手记录了下来。
  老师再次看向我,微笑着说:“虽然是第一次参会,但不代表你只需要旁听。你还没有开题,报告和提问都不是硬性要求,但如果有问题的话,就要说出来,这样参会才有意义。”
  他向我点了点头:“不用紧张,组会本就是跟学长和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地方。”
  我又一次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能坐到这里的都是尖子里的尖子,怎么会不知道他的意思?
  冯学长已经目露惊讶,大概是想不出来自己那么完美的论证竟然会真的有什么问题。
  我被老师的目光鼓励着,微红了脸把自己的两个问题简单扼要的说了一遍。
  冯学长听得很认真,皱眉思索了一下,而后扬眉笑了。他用了一个我还没有学过的理论回答了我的问题,虽然已经很注意了措辞,但是口气里仍不自觉的带了点不屑和嘲讽。
  我的脸更红了,那个理论应该在座的所有人都烂熟于心,也就只有我还没学过,因为懂得太少,才会问了那么愚蠢的问题。
  有一两个学长回头来看看我,也有人互看了一眼,含笑不语。本是无形而透明的目光如有实质般压在了我的身上,让我更加坐立不安。
  在冯学长回答完我的问题之后,老师再次开口,做了整场组会以来的第一次指导。我猜这是因为冯学长的报告再没有人能提出任何挑战性的意见,也因此无法在同辈讨论中得到提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