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九声音微颤:“都依你。”分明只是一句话,可她的呼吸很烫,烫到霍桐儿品出了这三个字的另外一层意思。
霍桐儿的视线往下,落在了花九红润的唇上,呼吸微促,她并不知自己此时的目光是怎样的灼热。
花九虽说是她心中的“小呆子”,却并不是真正的呆子。她觉察了霍桐儿的意图,知道这一下触碰意味着什么。那是她一直渴求的荒唐,也是她一直的期盼。
“慕言,我与你说个小秘密。”
“嗯……”
霍桐儿的唇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轻,几是气声:“我其实……亲过你的。”
花九眸光一紧,还没来得及反应,霍桐儿的唇便凑了上来,将她的思绪碾碎、撕破,最终在脑海里化为一片虚无,空荡荡的什么也不记得。
这个吻,她会记一辈子。
妙娘,她也会喜欢一辈子。
她在妙娘缠住她的舌尖时,轻笑着捧住了妙娘的后脑,将所有的热烈都回应给她。妙娘要什么,她都给她!
喵!
玳瑁害羞地蹿到了坐榻深处,蜷起身子,长尾不偏不倚地遮住了眼。
第二十八章 好
今夜一点也不冷。
沐浴之后, 花九换好内裳,先上了床。她盖着被子,忍不住拉着被角掩住兀自通红的脸, 还陷在方才的余韵之中。
听着霍桐儿沐浴的水声, 她这次是真的没办法再说服自己规矩,浮想联翩, 想的都是话本上看过的那些春词。
不知羞!
花九越想越羞,竟是埋首被下, 将自己蜷缩起来, 活像一只被烫熟了的虾米。真是羞死人了!
她读过万卷圣贤书,此时此刻竟忘得干干净净, 只剩下那些妖冶的春图与白词, 在脑海中翻涌来翻涌去, 烧得她的身子越来越烫,直至霍桐儿掀开了被子, 透入一丝寒意, 她终是回过神来。
“妙娘!”花九绷紧身子看她, 胡乱解释, “我只是……只是觉得冷。”
“冷?”霍桐儿的手落在她的额上,分明花九的脑袋比她的掌心还烫。她瞥见了花九心虚的神色,恍然这小呆子适才在被子里面蠕动到底是为何, 不由得忍笑道:“这里不成。”
“啊?”花九怔了怔。
霍桐儿张了张口,只觉有几分不好意思,声音比先前更低了些:“这里不成。”说着,她看看这客栈的陈设, 虽说还算干净,却不是什么风花雪月的好地方。
梅来镇那家客栈远比这家客栈好多了。
花九瞧她脸上多了一丝羞涩, 很快恍然:“我、我们还是早些休息吧。”她赶紧换了话题,生怕这话题再聊下去,两人都会羞得无地自容。
霍桐儿心照不宣地点了下头,在花九边上躺下后,只贴上花九的身子,便觉得脊柱里似有什么痒痒地挠了一下。两人连忙分开,各自翻身背对彼此,中间留了一条不宽不窄的缝。
冷静冷静,可不能在这种地方度她们的春宵。
“明日,我想与你一起赶车。”
“好。”
“那……睡吧。”
“嗯。”
分明已经做过亲密的事,却忽然疏离了起来。花九觉得不自在,霍桐儿也觉得不自在,就这种绷着理智睡了半晌,最后双双压麻了身子,索性翻身过来,与平日一样,贴在一起暖暖地入了眠。
原来,两人早已习惯冬夜里彼此的温暖。
第二日清晨,两人梳洗完毕后,便收拾好行囊上了马车。
花九神清气爽地拍了拍枣红马:“小红,今日可要走慢些。”
霍桐儿惑然看她:“这是何道理?”
“赶车可不能撒手缰绳,小红若是走快了,你得一直拉扯,手会疼的。”
“平日你就不疼么?”
花九笑道:“我习惯了。”
“习惯吃苦?”霍桐儿扬了扬眉角。
花九连忙哄道:“不是习惯吃苦,是习惯赶车了。”说着,便将手递了过去,“你瞧,我虎口这里都有茧子,所以拉扯缰绳不会疼的。”
霍桐儿也曾摸到过,先前也没有多想什么,如今听来,牵了她的手柔声叹道:“是我疏忽了你。”
花九摇头,得意道:“我起茧子的时候才十四岁,那时候妙娘又不认得我,疏忽也正常。”
“十四岁?”
“嗯,阿娘从我十岁起,就开始教我六艺。”花九每次提到母亲,总是掩不住的骄傲,“她说,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男子可学,女子也可学。”
霍桐儿听得感慨:“等跟着你走完大燕的山水,我们就去寻你阿娘吧。”
“好呀!”花九激动地点头,算起来,她也有近两年没有瞧见母亲了。说到这个,她还想到一事:“我这阿娘,神龙见首不见尾,平日都是她与我来信,却从不告知我该往哪里回信,所以寻她可不容易。”
霍桐儿还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的母亲:“她最近一次来信,你可知是从何处寄来的?”
“不知。”花九摇头。
“送信的也不知是哪里的人?”霍桐儿再问。
花九蹙眉继续摇头:“送信的就不是人。”
霍桐儿震惊:“不是人?”
“阿娘养了只隼儿,每过三个月便会给我来一封信。”花九算了算日子,“我们到临淮的时候,差不多是阿娘来信的时候。”
这位夫人真的神秘极了。
霍桐儿却是个不服输的,越是这般神秘,她越想帮花九寻到她,好好见识一下这位奇女子。
“临淮有不少蛊医,兴许我们可以问问他们,可有什么蛊虫有追踪之用?”
“如此大好!”
霍桐儿紧了紧她的手,认真道:“你我成婚,于情于理也该让她知晓。”
花九也认真道:“放心,阿娘不是那种迂腐之人,她不会为难你的。况且,有我在,我也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霍桐儿不禁笑出声来:“我知道的。”
两人相视一笑,眼波里都是甜腻的温情。若说先前两人只算是名义夫妻,那今日两人便是初尝情味的相悦之人,眉梢里都是藏不住的笑意。
两人坐上马车后,一人携了一边缰绳。花九轻斥了一声“驾”,枣红马便迈开了蹄子,载着马车沿着长街往城门的方向去了。
玳瑁在车厢里趴得无聊,索性钻出车帘,爬上了花九的肩头,撒娇似的舔了舔花九的脸。
“玳瑁,厚此薄彼。”霍桐儿故作不悦。
玳瑁似是听懂了,跳下了花九的肩头,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在霍桐儿手背上舔了一口,然后又缩了回来。
它可是记得的,霍桐儿提溜过它的后颈呢!
花九窃笑,霍桐儿轻抚玳瑁的脑袋:“别怕,晚上给你买鱼干。”
玳瑁的眸光大亮。
霍桐儿笑笑,看向花九:“等我们路过楚州州府的时候,我们多留一日。”
“妙娘想去访友?”
“不,楚州多画楼,我想你的画卖个好价钱。”
花九一瞬不瞬地看着她:“我并非什么大家,一幅画能卖一两银子,已经很好了。”
“那些画在我心里,本是无价之宝,就算是贱卖,也不应如此便宜。”霍桐儿顺势打趣她,“连灞陵城的尚书都喜欢的字画,岂能只卖一两银子?”
花九听的暖心,傻傻地笑了笑。
霍桐儿温声道:“慕言养家糊口不易,我自当也尽一份力。”说着,她望向前路,“我这一辈子就学了一个经商之道,总要让我有点用武之地不是?”
花九点点头。
霍桐儿继续说:“我的阿娘走得早,爹爹也是个赌徒,当初我也被他当成了赌注,险些输给了燕京城的太守当小老婆。所以,什么出嫁随夫一类的话,在我这里都是蠢话。”她真诚地看向她,“你养我,我反倒会忐忑。”也是她对花九的剖白。当初,若不是她鼓足勇气跑来苏年家中,只怕她早就成了后宅的小妾,从那时候起,她便开始学习经商,哪怕开始很难,她也半点不怕,只因她知道,那是她日后安身立命的底气。
花九听得心疼,覆上她的手,正色道:“那从今日开始,我们每日存上几钱,等哪天走累了,不想走了,便找个喜欢的地方盘个铺子,我们一起打理,过小日子?”
霍桐儿鼻腔微酸:“慕言,谢谢。”
“我还要谢谢妙娘呢。”花九的语气里透着感激,“若不是你,我不知还要漂泊多少年,才能有个落脚的家。”
“胡说。”霍桐儿撞了一下她的肩,“家可不仅仅是落脚的地方。”
花九赶紧纠正:“有妙娘在,远远不只!是我说错话,该罚,该罚!”说到这个“罚”字,脑海里忽地浮起昨夜的那个香吻来,她的脸腾地一下就红润了起来。
“也不是所有事都有罚的。”霍桐儿端着架子,昨夜确实是自己孟浪了,她才不要总是“罚”她,免得让花九觉得她不正经。
花九哑笑,没有戳破霍桐儿的羞意。
霍桐儿微微斜倒,靠上了花九的肩膀,偶尔靠一靠花九,也不是不成。
花九微微侧脸,脸颊贴上了她的额头:“若是累了,就进去歇会儿,这儿有我。”语声轻柔,像是温暖的羽毛,在霍桐儿心房上温柔地抚慰着。
“慕言。”
“嗯。”
“等我赚大钱了,便将你卖出去的字画都买回来。”霍桐儿忽然有了一个大志向。
花九的声音依旧温温柔柔的:“不必这样的,你若喜欢,我每日都给你画。”
“我自是喜欢的。”霍桐儿坐直了身子,郑重其事地道,“正因为喜欢,才舍不得那些字画随随便便地挂在大堂里。”正如她喜欢花九这个人,所以也想对花九如珍似宝。
花九听出了她“借物喻人”的意思,她感动于霍桐儿待她的真心,更心动于霍桐儿这个举动里隐藏的小小独占欲。
那些感激的话,那些情深的话,都化成了花九应她的一个“好”字。
好,女子也。
她与她就是这天造地设的一个“好”字。
谁说女子相悦是荒唐?花九只道是世人偏见,她不仅要好好珍之重之,还要过好独属于她们两个的“好”日子。
待这一程风雪退却,她们定能迎来一个灿烂的春色满途。
若真到了走倦的那一日,霍桐儿开她的酒楼,她做她的掌柜的,在后院里再救养几只小猫与小狗,温暖温馨,岁月静好。
真好。
第二十九章 有间酥糖
霍桐儿与花九在楚州州府多逗留了一日, 将花九的两幅字画卖了一笔好价后,便又辗转走回商道,于腊月二十九日这日抵达了临淮。
都说临淮山水如画, 从不下雪, 果真如是。虽说尚未入春,可只要入了临淮, 便能瞧见临淮的苍翠,沿街的烟柳已经发了嫩芽, 想必再过半月, 便会满街翠柳如烟。
如果说大燕的北都灞陵是北地最繁盛的城市,那南都临淮便是最郁郁苍苍的山水之京。马车沿着长街哒哒而行, 沿街的叫卖声络绎不绝。
“公子, 公子, 买糖果么?”一名小姑娘捧着糖果篮子,追着马车跑了几步, 一张小脸红扑扑的, 颇是可爱。
花九勒停了马儿, 轻笑着给小姑娘递去了三文钱:“给。”
“谢谢公子!”小姑娘高兴极了, 在糖果篮子里挑了两颗最甜的拿裁小的油纸包着,给花九送了过来。
花九接下后,掀帘给霍桐儿送了进去:“尝尝。”
霍桐儿接下打开, 拿了一颗细细品尝。这糖混杂了许多果子的鲜甜,起初是蜜桃的香甜,融化最外层后,便有橘子的酸甜, 再往里面些,竟是一枚蜜枣。如此混杂的口感, 又新鲜,又好吃,岂能她一个人独享?想到这里,霍桐儿掀起车帘,本想将剩下那颗喂给花九,哪知花九已沿着街边的小石桥走至铺子边上。她抬眼看向铺子的招牌,正是“有间酥糖”四个大字。
这名字取得颇是有意思。
花九入了店,买了两种口味的酥糖出来,瞧见霍桐儿正在看她,便笑吟吟地走了回来。她将酥糖递给霍桐儿:“先前我云游时听人说过,来临淮必须尝尝这家‘有间酥糖’。”
“有什么讲究?”霍桐儿将酥糖盒子打开,香酥的甜味便扑鼻而来。
“原先我也不知道,所以方才特意问了老板。”她一边说着,一边坐到了马车上,从酥糖盒子里拿起一块,“他说,许多年前,临淮有位小郡主身染痼疾多年,险些死在了临淮。后来,来了位大陵女医,妙手回春,医好了这位小郡主。”
霍桐儿笑道:“那这事与酥糖有何关系?”
花九也笑了:“老板说,小郡主每次喝药,佐的可不是蜜饯,而是这酥糖。所以,他这酥糖也算是一味良药。买一盒酥糖,便沾一份喜气,从此百病全消,安乐平安。”说着,便一口吃掉了手里的酥糖。
这酥糖是龙井味的,虽然甜,却并不腻味。
霍桐儿瞧她嘴角沾染了酥糖的糖粉,忍不住给她擦了擦:“又没人与你抢,一块酥糖分两次吃便好。”
“不成,天色快暗了,我还得赶车找客栈呢。”花九拍了拍手,重新牵起缰绳,“妙娘,坐好了,我继续赶车。”
“不急的。”霍桐儿按住她的手,“吃完再走也不迟。”
“我只怕好一点的客栈,没有房了。”花九担心的是这个,这一路行来,这种事已经遇上好几回。虽说出外不比在家,可总归两人都是姑娘家,能住好一点总是好的。
21/42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