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王侯(古代架空)——梁州

时间:2024-05-16 07:24:50  作者:梁州
  可简临风对如此种种却也始终一副谦逊姿态, 面对人前人后的指手画脚,从来如充耳不闻, 时而遭人刁难遭人责骂,他也只是一笑了之, 仍旧竭尽全力完成分内之事。
  祁缘虽不及朝廷之事, 但行走在街头巷尾时, 仍是难免听得他人议论。
  他对此等事情本就嗤之以鼻,只是多少又从闲碎之间闻得谢宁王桓等字眼,忍不住也留了心眼。
  但这些言论之中谈及的事情,自己却又比他人更要清楚,对于局外人添油加醋的议论,自己听起却觉得可笑。
  只是如今在街上又多见各色人种,祁缘总是想起一年前那惊心动魄的好戏。
  此时想起来宛如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惊险,但如此回首才道,原来一年已去。
  有时候他一人迎月沉思时,也会想起,这是一年过去了。
  这也是又一年过去了。
  今日祁缘一早天微亮便出诊,直到傍晚才得空归家。
  刚回到柒月斋,便瞧见那只脏兮兮的鸽子停在自己房间门口正左右摆头等待。
  祁缘连忙上前,将其脚上拴着的小信笺取下,然后又将鸽子送走。
  正急急忙忙要走进屋中,却在门前停了下来,回头远眺那鸽子一眼,忍不住抿了抿唇,心疼无奈地说道:“白遗真的从来不给你洗身子的吗?”
  回到桌前将信笺打开,上面字迹潦草不整,虽只是寥寥数字,但祁缘却是反复看了几次才能看懂其意。
  只是祁缘反复阅读当中,更多是他对信笺上所表之意的意外和难以相信。
  许久后他才将信笺随着手沉重落在桌面时,他定定地注视着桌上灯苗,忽然才撑着桌面站起,走到里间架上取下一长形锦盒。
  他沉重地合眼片刻,才将沉重将锦盒打开,青丝诏安然平躺其中。
  但祁缘却只是看了两眼,便骤然将盒子重新合上放回架子上,回头边走边低声咒骂:“王桓你他娘的就是个疯子!疯子!”
  始至八月,京城中无惊无喜,从京城传入淮南的消息也张张如一。
  二月间,谢宁也在王桓韩英等人的参谋合策之下,逐渐清晰淮南府中朝廷眼线为何人。
  只是在清楚时却难免惊讶,小小一淮南幕府之中,陈圳安插的眼线竟多有三分之一,此事最后尘埃完落时,是连王桓也微有诧异。
  按照谢宁本来之意,便是将此等人安排前往潘州地带,去查清当地官员背后的勾当,以及协助安置处理当地流民。
  但此时却是因为被查出的人数远超他们所料,便只好仍留部分在淮南,却多作监察。
  又练兵一事,一切皆相对顺利。
  谢稻之此人虽看似城府不深,却竟是口才了得之人。
  在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游说劝说之下,不少在当年四境混乱时,曾恩受谢家的乡绅豪强地主等,听得如此事情亦是义愤填膺,不多说便捐献了大量财物。
  对于那些自愿参军的家庭,后来免除其一半税赋之外更加有添以补助,南安府兵建成一事不过短间。
  而练兵操程,多留于晚上城郊处,更是分批分日进行操练,以减少每次聚众人数而掩人耳目,又对已查明查清的习作进行监视,如此一来敌明我暗,练兵此事也算进展顺利。
  早前谢宁也曾有所担忧,虽说朝廷派下来之人已被他们尽数查清,却难以保证此些豪强地主会走漏风声,甚至上报朝廷。
  王桓那时正枕在谢宁腿上看书,听得他一晚上喋喋不休地顾虑,他最后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你有点小看了谢稻之此人了。”
  谢宁不解地垂头看着王桓,王桓才把书往自己身前一落,说道:“游说之人,靠的绝对不紧紧是动晓以情理,更需要有的是手腕和筹码,简单来说,便是我从前与你说过的牵制。”
  此两月间,除去一开始王桓稍有水土不服,之后却也在任镜堂的照料下很快恢复,又这些时日间少了从前日夜顾虑,中间便只有小感小寒,甚至连心痛的发作也有所减少。
  谢宁见王桓气色逐渐要比之前好上许多,心中自然也是欢喜,却仍是难以释怀早前任镜堂那句“只剩一年”。
  渐到八月十五前两日,任镜堂方从王桓屋中而出,谢宁却紧跟其后说要相送。
  因谢宁从来只会让琳琅相送,便今日至门前这短短一路,任镜堂是如芒在背。
  直到行至门口,他才满脸痛苦地回头哀求谢宁:“殿下,您有事还是直说吧...”
  谢宁似乎也是紧张,二人僵持半晌,谢宁才问:“他的病,真的没有可解之法?”
  任镜堂当下怔了怔,他是从未想过,谢宁一副难以启齿之状而问的话,却只是如此。
  任镜堂从来对人世间缠绵嗔痴不屑一顾,身边所见所闻多少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情爱,他总是笑其俗气。
  却如今才见,所谓深情,到最后竟是这般胆怯懦弱。
  那日对谢宁无所顾忌地说出“只剩一年”的坦率,不过两月,任镜堂此时是再也找不回来。
  他微微苦笑,才道:“无解。”
  任镜堂说完便转身离开,只是离开之际,他却忍不住皱眉,脑中一直沉思不断。
  直到回到水月堂关上门,便立刻冲入书房,翻箱倒柜地寻找着什么。
  八月十四,争秋夺暑,风干物燥。
  一日前谢宁才因见王桓身体有所好转而起了丝毫希望,望会有所谓转机落在他身上,却没想今日王桓便因大意而又感风寒。
  晨间谢宁微醒时便觉身边之人浑身滚烫,心中顿觉有异。
  回头才见王桓的手是死死地抓在被褥上不停颤抖,脸色苍白如尸,双唇发紫,额间不停冒出冷汗,他神色痛苦却始终紧咬双唇而不作声。
  谢宁顿时惊醒,他马上爬起来边对外喊着让琳琅去唤任镜堂,边走去取来针卷,却手碰到针卷时,一旁的小铜盉投入眼中。
  他皱眉回头看了王桓一眼,咬咬牙,还是拿起了铜盉连忙走回王桓身边。
  谢宁方将王桓扶起搂在怀中,又将铜盉打开送到王桓手上,王桓整个人都因心痛如绞而剧烈颤抖,可他朦着眼看着面前的铜盉,却迟迟没有伸手去接。
  没过多久,任镜堂衣衫都没理好便急急忙忙走进来,一番施针诊治后,王桓终于稍微缓和下来而昏沉入睡,可任镜堂也早已满头大汗。
  那日下午,谢宁见王桓安然入睡,吩咐了琳琅一番后,便独自一人往城外伯荆山方向纵马而去,直到伯荆山脚已尽黄昏。
  伯荆山南面半山处,有一座隐于丛林之中罕有人至的寺塔,名唤靖析寺。
  此塔所在乃谢宁与王桓来淮南一路无意发现,当时二人还有进塔中上香。
  谢宁到寺外时天色已沉,林中晚风吹拂,枝叶沙沙作响,寒鸦从天而过,呼啸呱呱鸣叫。
  谢宁从小不信神佛之说,此时他却跪在那陈旧积尘的蒲团上,双手合十举至额前,双眼合上。
  直到寺中的铜钟震耳敲响,他才将双手落在地上,却没有着急站起。
  他抬头看着面前巨大的金漆释伽牟尼像,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其诉说,最后却也只是变成三下虔诚叩拜。
  他从寺中走出时,天边早已只剩下最后一抹斜阳。
  斜阳之下,却站着一位青衣男子,正背对着他,垂着头在原地来回踱步。
  谢宁不由皱了皱眉,牵着马走到其人身旁,沉声问道:“你等我?”
  任镜堂双手抱在身前,垂头踢着脚下砂石。
  谢宁话罢许久,他才下定决心般抬头看着谢宁,却又越显为难一般,谢宁见他如此也是越发没耐心,牵着马便要继续往前走。
  谁知任镜堂却又猛地上前抓住谢宁的手臂。
  谢宁终究是忍不住皱眉厌烦地回头瞪着他,任镜堂骤然松手,眨了眨眼,才一本正经地说:“两件事,一,在下觉得您家公子的病,或许还有办法...”
  谢宁一听,心中卒然一顿,只是他故作镇定又冷声说:“其二呢?”
  “其二...”任镜堂此时极不自信地挠了挠头,才接着道,“其二便是,在下觉得,这位能救您家公子之人,可能此时就在潘州。”
  谢宁连忙又紧张道:“详细说来。”
  任镜堂偷偷瞄了谢宁一眼,见他神色异常紧张,他却越发自鸣得意地又将双手抱在胸前,边往前走边故作神秘地说:“殿下也是知道,在下在您入城之前,就一直有跟我那师兄联系,所以才清楚您家公子的病情,还有一直以来的用药习惯。但是呢,在下自问也是尽心尽力的人,自打您家公子治于在下手中起,以防万一,在下还是有与师兄汇报,以确保用药无异,只是...”
  “快说重点!”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谢宁忍不住他的啰里啰嗦,便冷声打断道。
  任镜堂吓了一跳,回头睨了他一眼,见他神色着急不耐烦,便只好说道:“在下一直是按照师兄给的药方用药的,只是在下觉得,师兄给的药方,有所隐瞒。”
  作者有话说:
  靖析寺,梁靖,周析,戳专栏,看《败类》(《败类》会改名的)。
  之后还会有《庙堂》《败类》的梦幻联动。
  插个广告,《败类》会是一篇比较长的权谋文。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预收一波,在开始写大纲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子得妙手回春,却叹医者难医心◎
  寒鸦从林间扑腾起飞, 一路带着凄厉叫声卷上云霄。斜阳带金,却只余熹微,斜挂天边, 恋落人间。
  谢宁顿了顿,又问:“什么意思?”
  任镜堂撇了撇嘴, 又懒懒散散地说:“祁师兄每次信中的药方都会有改变,本来吧, 一开始我还以为就是对症下药,我也是检查过后, 自己又做了些小修改, 也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妥。”
  “直到我近来却才发现,师兄每次修改的地方, 压根儿就不是直接解决我信中所描述的公子近来病症, 而是给人一种...怎么说...”
  “就是...在下这么说吧, ”任镜堂说着又偏了偏头拧了拧眼角,思考了半天,干脆停在谢宁面前, 才接着道, “祁师兄是知道根治的法子的, 可是他…这么说可能很奇怪…但就是, 他给我的感觉, 他根本就不愿意救你家公子,但是呢, 他又更加不愿意你家公子现在就...就...就没了...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任镜堂说完,见谢宁一直无言, 本欲悄悄地凑前想看清谢宁脸上表情。
  却谢宁冰冷目光骤然扫在他鬼祟脸上, 他只好装作却若无其事般看天望地。
  谢宁无奈又问:“第二件事呢?”
  “唔, 至于这个,这个我其实自己也不太确定,”任镜堂这时也略显心虚,“早前我去给潘州进来的难民诊治的时候,无意中听得他们提起,央江下游因洪涝死了不少人,然后又处理不当,最后还闹起了瘟疫,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本来这事儿是闹得人心惶惶的,结果就在这会儿,说什么天上下凡来了个神医,还带着个天女什么,就给他们把疫症给治好了...”
  任镜堂一边走一边说,说到这里忍不住偷偷斜睨了谢宁一眼,见谢宁一直沉着脸认真细听,他便只好继续说道:“你也知道,这话能骗人,脉相是骗不了人的,我给他们看过,也确实是得过疫症然后给治好的,只是他们得的这瘟疫绝非简单,中原四境之内,只有一人能解...”
  “杜月潜。”谢宁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紧张地看着任镜堂。
  任镜堂也不再玩笑,认真地点点头,又说:“您家公子之症,绝非传统医书上有所记载的,而且他在京中患病这么些年,如果老师或者祁师兄要真能想出解救办法,早就想出来了,根本不用等到今日。”
  “你的意思是,”谢宁紧接着说道,“杜月潜在南行一路上找到了救治办法,本有传信告知祁缘,可祁缘却从未提及。”
  “这也就是我的推测,至于此事真假,我也不敢说个绝对...”任镜堂这时却难为情地说。
  怎料任镜堂还未说完,谢宁却又忽然坚决沉声道:“你立刻帮本王做一件事。”
  次日中秋,天晴云淡。
  早前王桓本与谢宁说好,今年中秋佳节会一同到街上赏灯游玩,却因王桓前日之病仍未大好,谢宁也只能一直陪伴在榻侧照顾。
  两日用药施针,王桓虽疼痛已去也清醒过来,但明眼人便能看出,他此病之过,身体却是更甚不如前,琳琅可见,谢宁亦是可见。
  而王桓心中更是自知,却众人对此却各有心事而只字未提,王桓更是一如既往地故作轻松。
  入夜后玉盘高挂,月光澄澈。
  王桓见身子稍微利落,便赖着说想要到屋外赏月。
  谢宁也是无奈,只好命琳琅在院中置一躺椅,让王桓靠在其上,身上盖着薄毯。
  谢宁坐在他身边,目光始终难以离开他那张苍白凉薄,却不减分毫清俊的脸庞。
  王桓遥遥看向天幕,但其视野之中只剩漆黑一片,而中间有一明亮白团。
  王桓本伸手指着玉盘,笑着回头想与谢宁说话,却才发现谢宁一直忧伤地看着自己,他先是怔了怔,缓缓将手放下,谢宁此时也才回过神来,暗淡地想要转开视线。
  谁知王桓却忽然伸手勾在谢宁后脑,将他带到自己面前轻轻吻下。
  晚风轻吹,少顷后谢宁才不舍地移开,王桓却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他,说道:“我说过,不会离你太远的。”
  谢宁也挤出一微笑,点点头,将王桓的手落在自己脸上,说道:“嗯,我记着。”
  中秋过去,便至深秋,深秋后又是一年初雪,初雪兆寒冬,寒冬了终年。
  从中秋之后,王桓的病便一直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因城中布置也渐上正道,谢宁虽从未言之,但谢稻之等人多少也闻得王桓之病渐入膏盲,又见每次议事时谢宁强撑精神却难掩倦态忧愁。
  谢稻之终是承众人之意,前去与谢宁说府上之事若是放心,大可先交由他们处理。
  谢宁虽未言表,感激之情却不言而喻,余下时间则一直陪伴在王桓身边。
  王桓此人擅长掩饰,是能将苦中作乐之法,演绎得淋漓尽致。
  谢宁虽一直配合,但其交代任镜堂之事迟迟未有回应,他的心思仍是一直难以安定。
  此四月间,王桓身体每逢稍有好转,便拉扯着谢宁一同外出赏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