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合理的价格?如果太高了,国库也没有那么多银子。”
总不能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就提高其他方面的税收吧。
修改税率会牵扯到很多事情,任何一项不合理的税收,都有可能会积攒民怨。
萧明允:“价格不用比现在高多少,只要让农民的年收入,和我厂子里工人的年收入,上下相差不大就行。”
“那个时候,百姓们择业,就不用考虑收入的差距了,只需要考虑自己想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苏文景终于笑了,幼时,大人总是喜欢问他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驰骋沙场,入朝为官,行走江湖,开店赚钱,理想五花八门,但是都充斥着热情和希望。
萧明允特别认真地想了想,他们还以为是什么宏图大志呢,结果他说,他想在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获得了一番嘲笑,并且被教导做人要有理想,有目标,不可以虚度光阴。
长大以后才明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实现的愿望了。
没有叫刘婶热菜,他们就温着吃了几口,叫谢年把菜撤了,萧明允给他们沏了壶茶。
萧明允的计划全都写在了信里,并且让五皇子去说服皇帝,皇帝已经点头了,京城的那座粮仓已经快建好了。
保证整个大庆的粮食安全,只靠京城一座粮仓是远远不够的,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出意外。
萧明允计划在每个州府都修建一座粮仓,每个县城也都修建一座,粮仓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粮仓计划靠萧明允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他不得不与五皇子合作。
萧明允:“粮仓是官府用来救急和救灾的,是保证民生的最后防线,平时不需要对外开放,所以把控是一方面,但是也不能完全地遏制市场。”
“除了丰年和荒年,还有很多产量不多也不少的年份,所以我想,最好可以实现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粮仓。”
“除去税收,农民自己决定卖出去多少,存放多少,粮食不怕坏了,他们就可以大胆的存放在家里,等价钱高一些的时候再卖。”
“这样一来,粮商就不能囤货居奇了,只能赚他们该赚的利润。”
严格来说,这也不算是抬高粮食的价格,只是把高价年的银子,往低价年匀了匀,让农民的收入更加稳定了而已。
只是近两年的粮价比较低,所以听上去,像是故意在抬高。
说句不讨好的话,粮食跟冬暖箱和夏凉箱不一样,它本来就不该是个高利润的产业。
王公贵族、财主地主、和富商巨贾,他们的家里永远不缺粮食,粮商的利润都是从没有田地的百姓手里挣来的。
萧明允:“我打算售卖这样的小粮仓。”
之前,没有让神奇食盒问世,是因为他想憋着这个大招,跟皇帝谈判,可是没有想到,皇帝并不怎么偏袒赵昂。
赵昂的仇报得很顺利,皇帝也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依靠萧明允。
粮食确实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第一大事,所以粮仓计划推进得非常顺利。
既如此,萧明允便要开始出售神奇食盒了,李秉文早就想要了,同样先赚有钱人的钱,然后层层向下普及。
平时用来储存瓜果蔬菜的,像他们自己用的神奇食盒,就摆几个样品放在店里,再大的尺寸就定制。
经常走南闯北的游商们,也很需要小号的神奇食盒来保存食物,所以再小的尺寸,也可以定制。
说起这样的事情,萧明允的眼睛里总是冒光,不仅让人感到踏实,还让沉寂了多年的干大事的热血,重新沸腾。
苏文景:“没想到你考虑得这么周全,原来不做官,也可以为百姓做这么多事情,有出息。”
萧明允:“机缘巧合罢了,多亏了师哥苦口婆心地教我,不要死读书,要多听多看。”
苏时景:“哎呀呀呀呀,咋还恭维上了。”
萧明允面带着微笑,拧了一下他的大腿,疼的苏时景嗷嗷叫。
苏时景流着生理性眼泪,捂着大腿说:“好一个心系天下的萧老板,就是不系他的掌柜!天下万民都是他的宝贝,就我是个多余的!”
萧明允:“我瞒着李秉文留了一台夏凉箱,明天送到铺子里。”
苏时景擦了擦眼泪,说:“这还差不多。”
苏时景:“可是刚才说的城市里的穷苦百姓,他们买不起粮食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总不能都去你的厂子里做工吧,一个木工厂能吸纳多少人?”
萧明允:……
苏文景:……
这一部分百姓,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他们是在县城或者府城里有一小间宅子,或是祖上留的,或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买的。
可是等他们定居了以后才发现,原来府城也找不到什么好营生。
大户人家雇佣下人,铺子里面雇佣伙计,人数都是有限的,如果遇到好东家,那么他们就不算辛苦,也不算艰难。
真正艰难的,是那些没有稳定的活计,也没有本钱做生意的,他们只能卸货,搬砖,每天守在牙行的门口,希望能够多接一点零活儿。
炎热的七月向来难熬,不过他们有夏凉箱,自然的冷空气让人感到舒适,萧明允和苏文景默默地喝起了茶。
苏时景摊着两条胳膊,趴在桌子上,一个人就占了半张桌子。
都说达则兼济天下,可是天下之大,好像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有些人的贫苦是环境造成的,或者意外造成的,但也有些人的贫苦是自己造成的,好像也不能责怪往前走的人。
萧明允:“师哥,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苏文景:“你说。”
萧明允:“虽然现在读书的人多了,但是大部分人读书,都是为了考取功名,年龄也小。”
“实际上,有些已经成家立业了的人,比如我糕点铺的师傅王信开,他小时候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没有读书,现在他有钱了,也想读。”
“他也不需要读四书五经,只需要会写字,能记账就够了,他一直跟着店里的伙计学呢。”
“所以我想,你们鹿鸣书院能不能开一个,针对这些人的班?就叫做掌柜班,只教作为一个掌柜需要掌握的知识,行吗?”
苏时景在心里默默地吸了一口凉气,这个萧明允,怕不是要把他师哥累死吧。
他爹在国子监教书,叔叔们也都去各府的书院当夫子了。
书院的大事小事,全都是他一个人在操心,他爷爷还成天催着他成亲,哎呀,这当老大的就是不容易。
苏文景:“就算开了,他们有时间来吗?每天打烊就天黑了。”
萧明允:“如果是半个月一堂课呢?一堂课一个时辰,想学的人自然可以挤出时间。”
苏时景:……
市面上可没有专门讲如何做掌柜的书,想开这样的班,还得自己整理为掌柜之道。
记账倒是好说,但是一个合格的掌柜,还得懂得怎么察言观色,推销的话术也得精通。
如何处理各种突发的状况,如何解决和顾客、和同行之间的冲突,供货商常见的坑也得知道怎么避开……
苏时景悄悄地往边上挪了挪,降低着身子,也降低着他的存在感。
萧明允:“师哥~,你就开一个掌柜班吧,我以后还要开很多铺子呢,找不到放心的掌柜可怎么办啊?师哥~”
项元齐已经充分地了解了他的想法,以后再开分厂,就让项元齐带着分厂的掌柜一起去。
他就不用全国各地到处跑了,只在他们把方案发过来的时候,挑一挑毛病,或者说可以,然后给他们钱。
苏文景:“明允说的对,只要愿意做,总能挤出时间来,书院可以提供教室,就让时景来做掌柜班的夫子吧。”
萧明允:“好啊。”
苏·不可置信·时景差点跳起来:“喂!”
萧明允:“你刚才不是还在担心自己多余吗?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很有参与感了?”
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却说不出口,苏时景攥着拳头,转过头,闭着眼睛默默地疗伤。
第151章 萧明允参加考试,谢澄安失踪
萧明允想让苏文景帮忙的事情不止一件,他设计了一套搜索系统。
承载系统的硬件,跟通信木牌差不多,也是一块方便携带的小木牌,系统的显示屏,同样投影在虚空之中。
在这个系统里,不论是字词还是语句,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事件或是历史上的名人。
只要输入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弹出相关的答案。
萧明允在搜索框里输入“决明子”三个字,名为神奇宝典的系统,就把决明子的图片、生长过程、用法功效等信息,全部显示在了苏文景和苏时景的面前。
植物的部分,谢澄安已经录入的差不多了,萧明允在给他们做演示。
苏时景:“系统?”
萧明允:“可以理解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机关,这个机关使用起来特别简单,就是填充里面的内容,是一项大工程。”
苏文景和苏时景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通信木牌了,所以他们很快就接受了这样的系统。
他们的爷爷苏保衡正在编纂字典,正好让他别编纸质版的了,直接录在神奇系统里面。
其他的内容,苏文景需要安排专人一一填充,还要多次校对,确保系统里的信息准确无误。
这个项目,不是一时半儿可以完成的,等系统里面的内容填充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进行售卖了。
有什么需要更新的信息,苏文景的团队也可以在后台及时地进行更新。
萧明允一直想做飞船,他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在各个州府的府城,修建一座大的客运中心,县城建小的客运中心。
客运中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柱子,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分别设置三个站台,让飞船停靠,乘客通过云梯上下。
最高层的飞船为直达船,体积小,速度快,服务好,价格高,载客量少,可以包船。
中间层的飞船为经停船,路过的每个府城,飞船都会停靠,释放一部分乘客,再吸纳一部分。
体积大,速度慢,载客量大,只提供安保服务,价格便宜。
最低层的飞船,只来往于县城和府城之间,体积小,载客量也少。
飞船的各项功能,都由法术联动控制,但是同样需要司机,按下比如前进、停靠、上升、下降,开门、关门等等按钮。
除了司机,船上还需要服务人员和大夫,客运中心同样需要服务人员,这样一来,又可以给很多人提供岗位。
除了大夫,其他的岗位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苏时景担心的城中的贫苦人家,就多了个选择的机会。
但是萧明允马上就要参加乡试了,乡试通过以后,就是举人了,也就可以做县令了。
皇帝想让他解决一些小县城里的顽疾,说明那些问题都挺严重的,说不定需要三年五载才能够解决。
客运体系和飞船,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开展,所以就先不跟苏文景和苏时景说了。
苏时景:“哥,你还不知道吧,他把宁山县的县令拐去做掌柜了。”
苏文景:“什么?”
苏时景:“你真不知道啊?你说你,连他开的那么多分厂都听说了,怎么不顺便打听点有意思的事?”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做了一方父母官,结果被人忽悠着辞了官,跑去糕点铺里做掌柜了,真是闻所未闻,苏文景摇了摇头。
苏文景:“再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吗?”
萧明允:“我是不忍心看一位好官带着一群刁民,最终一事无成。”
一想到他们跟他要十两银子的工钱,萧明允就觉得委屈。
一个洗衣箱卖才卖三十,原材料不要钱?盖厂子不要钱?开铺子不要钱?
说完了正事,三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苏时景用胳膊撑着头,靠在桌子上,戳了戳他哥:“这儿又没别人,别端着了,累不累啊。”
苏文景活动了活动肩膀,说:“习惯了。”
萧明允:“宣景参加今年的乡试吗?”
他还等着苏宣景考进工部以后,大力发展大庆的军事呢。
苏文景叹了口气,说:“参加啊,他要是考上了官,就更没有人帮我了。”
当然了,他也不是希望苏宣景落榜。
萧明允喝了一口茶,说:“赶紧培养昌景。”
苏时景:“我知道了!你是怕他沉迷在百工图里耽误考试,所以才一直没有送给他。”
苏文景预感不太好:“什么百工图?”
萧明允:“瞎说,我怎么会把自己的点子给别人呢,我都是自己做。”
苏时景:“上面画了一些特别厉害的武器,特别精密,很难组装,枪啊大炮啊,宣景看见了一定爱不释手。”
萧明允:“误会,我只研究生活类的法器,我是坚决反对打仗的。”
苏文景:“原来你早就惦记上宣景了?”
萧明允:“没有师哥,你听我说,呃……”
向来秉节持重的苏文景,用两只手掐着萧明允的脖子,使劲地摇他。
等他摇够了,他也两条胳膊往桌子上一趴,脑袋枕在桌子上面,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还从未见过苏大公子这副模样呢,萧明允和苏时景心照不宣地用通信木牌拍了下来,还发给了苏宣景和苏昌景。
临近乡试,苏文景还有很多事情要忙,苏时景也得赶紧回杂货铺了。
今天没在店里,销量和收入都得赶紧跟伙计核对一下,把账记清楚,时间久了就记不清了。
晚风不像白天那样燥热,吃过晚饭,萧明允和谢澄安挤在一张躺椅上面乘凉,萧明允施了个术,让躺椅自己摇。
谢澄安:“为什么我也读了四书五经,但还是想不到苏大哥他们能想到的问题呢?”
150/184 首页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