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公接触过几次,这小孩儿虽然年纪不大,但脑子确实是好使,所以自然是对他有几分怀疑的,不过陛下也年事已高。
不过,晏承安才十岁出头,如果陛下非要立晏承安做太子,其他的皇子,怕是会不服气的吧。
而且,这晏承安背后也是武将,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就不怕战家会在晏承安即位之后,拿捏小孩儿吗?
不管李国公此刻如何头脑风暴,军事演练都正式开始了。
演练的方式很简单,是随机从李家军抽取了一千人出来,然后分成了两个阵营,红队和蓝队。
这些都是晏云澈从祁秋年口诉中,整理过后的方式。
而他们的任务,便是攻占边境外的一座山头,这座山头还在大晋的境内,而山头上埋着炸药包呢。
哪一队优先引燃炸药包,哪一队就算胜利。
将士们如今还不知道那炸药包是什么东西呢。
在正式出发对抗之前,张力也认真严肃的叮嘱过了。
“一旦炸药包的引线点燃,三十息之内,方圆十米内,都不可以有人。”
将士们起初还不当一回事,张力也不废话,直接派人去空地投递了一个小炸药包,砰地一声,炸出一个土坑。
看着没多大威力,但,这就足以让大家认真严肃对待了,地上都是炸出坑,他们毫不怀疑,自己如果离得近了,怕是会被炸飞,就算不死,也得重伤。
张力又再三叮嘱,将士们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不敢再忽视。
李国公还有些傻眼,那炸药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从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过?
他已经看出了这炸。药在战场上的威力,但还不算忌惮,不就是个土坑嘛。
他是不知道,刚才这个炸药。包,相当于放了一串鞭炮的能量,这杀伤力确实一般。
参与的将士们,佩戴好自己的队伍的领巾,在演练结束前,不可以取下,取下就算认输或退出,然后他们依次出发了。
这次,张力出发来北方,还带了陛下钦赐的望远镜。
他和李国公站在烽火台上,眺望着山丘。
张力拿着望远镜,看着红蓝两队的进程。
军事演习也是有规矩的,对抗中不可伤及对方的性命,打可以,受伤也可以,但是杀人不行,虽然他们现在是对手,但又不是真正的敌人。
将士们也有分寸。
至于如如何判定这个将士是否牺牲,失去了战斗力,他们提前做出了一种红色的颜料,是一只膏体,只要抹在了对方的脖子胸口,太阳穴等要害地方,对方就自动判定为牺牲,并且退出这场赛事。
绝对不可以死了还继续战斗,这就是违抗军令了。
军令如山的道理,将士们还是懂的,也都在自愿遵守。
不过,这才刚开始,将士们大概也是想苟久一点,还没遭遇到对方。
两方小队是分组行动的。
从攻占的这个山头的东南和西北分别出发。
一方的路径,路程要远一些,但是路况会好一些。
另外一方,路途要近一些,但路况确实比不上另外一边。
所以总体来说,双方还算是公平。
红蓝两队,各只有500人,分散到山头里,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甚至,他们还可以进行再分组,各自行动,这也需要考验一下将士们的军事能力了。
也幸好,这北方的春天来的晚,山林里的树木几乎都还光秃秃的,有望远镜在,倒也不影响张力观战。
那李国光的视力不错,但也看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于是就有些好奇张力手中的东西。
“张将军,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千里镜?”
之前那黑人阿普,在陛下生辰宴上送出了一只镶满宝石的千里镜,这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而陛下随手就将他赏赐给了祁秋年,当时的祁秋年也说了,他从前做了几只出来,已经上交给陛下了。
不过这技术还是保密的。
他们李家自然也想要的,无论怎么看,这望远镜都是战争利器。
他从前屡次上书给陛下,但是都被陛下给驳回了,说是这千里镜的制作条件十分艰难苛刻,目前数量还不够,而北方如今还算是比较安稳,没有战争,暂时就用不上这个千里目。
所以这李国公,即便是个国公爷,到现在还不知道这望远镜到底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此刻他问起,张力也没小气,他是陛下的亲兵,自然知晓陛下的用意,除了要震慑北方关外的蛮夷之外,同样也是要震慑这个不老实的李国公。
像望远镜这样的军事利器,同样也能成为一种震慑,于是他大大方方的把望远镜递给了李国公。
“国公爷,这望远镜虽然达不到千里眼的效果,但是从咱们这烽火台望出去,降将士们演习的山丘收入眼里,还是能办到的,而且十分清晰的,国公爷尽管试试看。”
李国公有些狐疑的接过了望远镜,举到眼睛下方,往山丘那边一看,顿时便惊诧在了原地。
还有一些难以置信的,把眼睛从望远镜上挪开,然后用肉眼的视力去看他刚才看到的画面,那完全就像是站在二楼看地上的蚂蚁。
可是这望远镜懂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几乎能看得见的,望远镜里那蚂蚁的行动。
也就是参与演练的将士们,只是抬胳膊举手,他都能清晰的看见。
如果能拥有这样的战争利器,战场上绝对是如虎添翼。
他有些意动,“张将军,这望远镜,不知陛下手中可有多余的?”
张力笑了笑,“这望远镜的工艺,属实是十分复杂困难,这次下官虽然带了三百精兵过来,但是望远镜,却只有下官手中才有这么一只,听说去其他边境演练的兄弟们,都未必拿到了这望远镜。”
主要是突出一个这望远镜的稀有程度。
但实际上,张力这些亲兵是知晓的,有那位小侯爷提供的制作方式,这望远镜,几乎是要多少有多少。
陛下如今只是不想将这种东西交给李国公罢了。
除非李国公识时务,主动上交兵权,那么这种望远望远镜,给李国公送一箩筐都不成问题。
张力都如此说了,李国公也不好强求。
不过,他手里握着的望远镜,却一直不撒手。
张力催促过两回,那李国光都说他要观察战局,希望张将军能理解一下云云。
就是找借口不肯归还。
毕竟派出去的一千士兵,都是李家军的人呢,他担心将士们,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张力这状态,本就是做个样子,这李国公既然要如此,他也就不强求他还回来。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这场演练。
即便是这山头不大,第1场演练,却也花了三天的时间。
在第3天的天刚黑的时候,那山丘上砰的一声,发出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那火光冲天,缓缓升起一朵蘑菇云。
随时注意战局的李国公,手中握着的望远镜都拿不稳了,直接落在了地上。
他惊骇不已,这跟演练开始的那个样品,完全不一样啊。
他眼神中也带着几分颤抖,望着旁边的张力,“张将军,这,这是什么?”
张力脸上的表情恰到好处,“这就是之前跟国公爷说过的炸药包啊,这次演练,陛下的意思也是为了试验一下这炸药包的效果,当然了也是为了震慑周边这些小国。”
这次炸药的威力其实是比正常情况下要大很多的。
李国公听完,脸色有些灰败。
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陛下这次演练,没有将炸。药包交给他这个国公,反而是交给自己的亲兵,不但是为了震慑境外的蛮夷,同样也是为了震慑他这个国公爷,看他是否有不臣之心。
张力也没有解释什么。
这军事演练并不是一场。
开什么玩笑,要让蛮夷知道这里的情况,就炸了那么一场,那些蛮夷恐怕还会以为只是打雷了呢。
当然了,他们在边境线上,千人的小队进行联合对抗,蛮夷那边肯定也是收到风声了。
张力毫不怀疑李家军里有蛮夷的奸细。
所以,还得要给蛮夷去探查真相的时间。
不怕查,就是要让他们去查,引着他们去查。
山丘上爆炸的痕迹,张力并没有让人进行掩盖。
然后,在三天之后,又再次进行了演练。
这次,将士们吸取上次的教训,演练的时间足足花了五天,才将那炸药包点燃。
紧接着又是第三次演练。
在不短的时间内,一座山丘上,接连发生了好几次爆炸声,蛮夷那边也派人去查看了,那不是什么天灾,那是人为的。
这一发现,直接让蛮夷的王庭乱成了一锅稀粥。
大晋拥有了如此强大的武器,可他们从前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是了,尽管那山丘上只是被炸出了土坑,但他们心里也明白,爆炸波及的范围那么广泛。若是用在战场上将那个不知名的东西,抛入敌方阵营,几乎瞬间就可以将一个阵营的士兵团灭。
他们毫不怀疑这样的威力。
与此同时,大晋所有边境军,都在重复上演着,同样的剧情。
这下那些周边小国都坐不住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轻举妄动。
他们知晓这是大晋皇帝给他们的震慑,但是他们没想明白,大晋皇帝突然间震慑他们干什么?
是有要攻打他们的想法了?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纷纷派出自己的细作暗探,前往大晋。
那些小国的国主,大王头疼不已。
但同为一个国家的主人,大晋的皇帝,这会儿可一点都不头疼。
军事演练的成功,发回来的报道,直接让老皇帝龙颜大悦。
参与演练的士兵都得到了犒赏。
而陛下的亲兵,也功成身退。
至于那些周边小国会派探子过来,这是他们提前就预料到的情况。
大晋完全也不慌。
就是要让这些小国来看看大晋江山如今的繁荣昌盛,让他们不敢轻易冒犯。
除此之外,京城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在搅动风云。
先前陛下给小承安出的难题,便是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
小承安有祁秋年这个军师,自然给了一张满分答卷。
接下来,必然是会混乱一场的。
像是战国公,便提前进宫找陛下报备过了他那些庄子。
有其他那些权贵世家收到风声的,聪明一些的,便舍弃了一部分土地。
因为他们知晓,既然陛下的命令已经下来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别看陛下年事已高,可是有不少世家都还记得,陛下年轻时整顿世家的雷霆手段。
若是识时务,他们还能是这片土地的世家,无非就是舍弃一些田地罢了。
若是负隅顽抗,那等待他们的后果将会是什么,他们简直不敢想象。
他们之前也商量过要反抗一下,毕竟他们这些世家联合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能量的。
可先是战国公,这个武将之首,站出来主动上交了田地,紧接着又是傅正卿这个内阁首辅,站出来清点了自己的土地。
后来皇后娘娘也出面清点自己嫁妆里的田地。
一个武将之首,一个文臣之首,还有一个后宫之首,他们这种身份都站出来了。
这三人几乎是除了陛下之外,都可以被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了。
这样的身份,出来做了表率。
文臣武将,哪怕是后宫的妃子,稍微聪明一点的,都顺了陛下的意思。
多余的部分,先全部充公,而充公之后,又全部等待分配给百姓。
这事情本来在春耕之前就应该定下来的。
但陛下也是个鸡贼的,拖到春耕之后,才将这件事情落实。
毕竟春耕需要用到的种子农具,都是世家粗的。
那些佃户是不用出资这部分的。
他们本身就已经被剥削的很严重了,世家心里知道那些佃户能不被饿死,就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拿得出种子呢。
还有那什么曲猿犁,那些普通的村子,一整个村子可能才两三架曲猿犁呢。
都已经沦落成佃户了,哪里还用得起?
所以这些世家为了不耽误农事,不得不自己出资购买。
这下好了,田地收回来了,陛下就直接依法将那些土地分了出去。
第138章 承安
百姓们分到的土地,都是已经播种了的。
虽然,这下地的活儿,多半也是他们这些曾经的佃户出的力气,但这地里的粮食,成熟之后,就全部归他们了。
只要一想到这里,他们连做梦都要笑醒。
他们从前也是有地的,可能因为家里人生病,或者因为别的原因,把家里的地卖给地主世家了,只能沦落成佃户。
每年,地里的收成,他们能足量拿到三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辛辛苦苦一年,家里人只能混一个水饱。
想要多留点儿粮食,就得多佃几亩田,他们这些佃户就得起早贪黑,否则根本不够侍弄的时间。
若是没种好,没达到主家的产量要求,他们可能又白忙活一场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
他们有一个好皇帝,皇帝即便是年迈体弱了,大家心里也有数,这位陛下在位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估摸着,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
他们虽然没有政治敏感,但也是知道的,一般的帝王,在老年时,能够不昏庸,哪怕变得平庸一点,都是万民的福气了。
哪里会像现在这位帝王那般,到老年了,还给他们这些百姓谋了这么多的福祉。
能有这样的帝王,真的是天下人的福气。
百姓们不由得想,下一任的皇帝会是谁。
不求能像这位老皇帝那般英明神武,能保住如今的繁荣昌盛,还有他们底层百姓的饭碗,就足够了。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关心起了关于立太子的问题。
民间算是渐渐地有了风声。
百姓们从前不关心,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脑子。
如今,所有的皇子都被派出去做太守了,听说有好有坏,反正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做得最好的,就是七王爷的北宜州府了。
188/236 首页 上一页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