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鉴罪者2(推理悬疑)——吕吉吉

时间:2024-09-04 14:58:05  作者:吕吉吉
  柳弈向对方道了谢,熟门熟路地来到3号会议室门口,推门进去。
  果然桌旁已坐满了人,剩下的那个空位想必就是留给他的。
  戚山雨坐在正对会议室大门的那侧,看到自家恋人推门进来,轻轻朝他点头示意,他旁边的林郁清则给了他一个很热情的笑容,还朝他招了招手。
  柳弈与众人打过招呼,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主持会议的照例是沈遵沈大队长。
  “柳主任,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沈遵看柳弈手里揣着个牛皮袋文件夹,心知八成有戏,于是很干脆地直接开口找他要线索。
  “嗯,还真有。”
  柳弈坐到了沈遵旁边,将文件袋里的几页纸拿了出来,“我们已经确定‘那块塑料’是什么了。”
  “很好!”
  沈遵闻言大喜,要不是在开会,搞不好就要顺手往他肩上拍了,“行啊,我就知道你厉害!”
  柳弈笑了笑,很谦逊地回答:“这次主要是我们物证科的功劳。”
  “都一样、都一样!”
  沈遵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既然如此,先让柳主任来跟我们说说你们尸检的收获。”
  他朝柳弈点了点头,“请吧。”
  ###
  “……我们在杜鹃的遗体上发现了四肢被缚的痕迹。”
  柳弈控制着电脑鼠标,让每个与会的警官都能看到江晓原精心拍摄下来的尸检照片。
  在黑色背景的强烈之下,死者的皮肤显得格外苍白,使得那些朦胧且边界欠清晰的淤痕也在色差的对比中得以突显。
  “我们做过镜检了,淤痕处可见不规则的浅表皮损,应该是摩擦所致的。”
  他说着,鼠标一点,翻到了镜下切片图。
  大体伤痕警官们肉眼尚能看得明白,而那些一层又一层的红紫蓝交错的细胞大家就实在没辙了。
  不过他们只需要知道个结论就行了。
  “考虑到四肢都有这样的浅表擦挫伤,我们初步判断凶手在受害者手腕和脚踝处以布料包裹,再用绳索之类的物品加以束缚固定。”
  听柳弈说到这里,有个警官摸了摸下巴,“这么说来,凶手反侦查意识很强啊,为了不留下明显的束缚痕迹,还知道要先用布垫着点儿。”
  所有人都同意他这个想法。
  沈遵转头问坐在旁边的柳弈:“柳主任,知道凶手垫的是什么布吗?”
  “嗯。”
  柳弈笑着点了点头。
  在确定了杜鹃的死因有可疑后,他们这两日将杜鹃的所有遗留物包括衣服鞋袜以及手提包仔仔细细、里里外外检查了个彻底,终于在她的凉鞋带扣里发现了一根可疑的白色纤维。
  “就是这个。”
  柳弈快速点了几下鼠标,将一张放大的照片打在了投影屏上。
  透明的物证袋贴着标签,里面有一根白色的线,大约三厘米长。
  柳弈道出了这根线的材质:“它是一根棉纱。”
  棉纱质地的纺织品柔软而疏松,不容易在皮肤上留下痕迹,确实很合适用来当“垫子”。
  只不过纯色的棉纱十分常见且缺乏特征性,上网随便一搜到处都能买到,而母婴用品店或是药店里多的是棉纱面料的织物,想从一根线上锁定嫌疑人,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不过,这至少说明凶手不是冲动作案的。”
  刚才开口的警官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人肯定是早就想好了怎么绑住杜鹃才不会留下痕迹,提前买好了棉纱织品和束缚工具的。”
  “没错。”
  柳弈笑着点了点头,“而且不止如此,那人还连怎么给杜鹃‘灌酒’都想好了。”
  除了前天晚上就听柳弈说过推测的戚山雨之外,在场的警官有一个算一个,都露出了疑惑又好奇的神色。
  “尸检时,我们发现杜鹃的左侧鼻腔有新鲜的粘膜损伤,还有会厌部、咽喉部也有擦伤。”
  柳弈继续操作鼠标,一张一张展示他们拍下的证据。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死者的肠道里发现了一小块塑料片……”
  他的手指轻轻地一点,屏幕里就出现了一片被放大了的透明塑料碎片:“这东西,是一小截断掉的16Fr鼻饲管。”
  众人:“!!!”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低哗。
  所有人都对这个结论表示出了恰如其分的惊讶。
  “……哎呀……”
  终于,有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代表诸位警官说出了大家的想法:“居然是用鼻饲管灌进去的……这还真是完全没想到啊!”
 
 
第124章 5.Mulholland Dr.-31
  “这么说,凶手是个医生?”
  有个警官提问道。
  这位警官年过不惑,家里老人上了年纪,因此他很有照顾病人的经验,一听鼻饲管,脑子里就立刻有了很具体的想象。
  “倒也不一定。”
  柳弈摇了摇头。
  所谓鼻饲管,是胃管的一种,是将一根细塑料软管从单侧鼻腔插进去,经过喉部和咽部进入食道,再一直插入到胃里。
  这种鼻饲管可以用注射器将流质或者半流质直接推送进患者胃里,给昏迷、进食困难或者营养不良的人进水进食,当然也可以反向操作,帮助禁食患者排空胃部,算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留置管。
  然而事实上,除非消化科一类的特定科目,不然其实医生亲手插胃管的机会远远不如护士甚至是护理员多。
  “不过我觉得这个人插胃管的技术并不熟练,他插管时弄伤了杜鹃的鼻腔和咽喉。”
  在提出了别的可能性后,柳弈又补充道:“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杜鹃并不配合他的操作,激烈反抗过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患者清醒时插胃管会让患者配合做吞咽动作,犹是如此,咽反射也会让人感觉难受得够呛。
  而杜鹃是在被限制了手脚的状态下插的鼻饲管,肯定不愿意乖乖配合,挣扎得一定相当厉害,所以犯人弄伤她的鼻腔和咽喉,倒也不一定是技术不熟练的关系。
  “对了,还有一件事。”
  柳弈用鼠标当指针,在屏幕的小塑料片上划拉了两下,“物证科检测过了,这胃管的材料有明显的老化迹象,分子键断裂和降解都很明显。”
  他顿了顿,“我想除了插管的动作过于粗暴之外,塑料老化也是这根胃管顶部为什么会断掉一小节的原因。”
  有警官面露好奇:“塑料老化?”
  “对。”
  柳弈点了点头。
  他向众人解释道:“像鼻饲管这类的一次性医疗器材都是有‘寿命’的,不管使没使用,一般保质期最多不会超过两年。一旦逾期,不止意味着无菌外包装失效,可能受微生物污染,器材本身也容易受潮、变质或者老化,没法子保证使用安全了。”
  沈遵沈大队长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那人拿过了保质期的不合格鼻饲管给杜鹃用?”
  柳弈微笑颔首,“没错。”
  “……唔,有些意思。”
  沈遵摸了摸下巴,“那人如果真是医生护士什么的,随手拿一条两条胃管应该很容易吧?犯不着用过期的旧货……”
  他微微眯起眼,双瞳中有锐光一闪而过,“或者他其实也没那么容易搞到胃管?”
  “说不准,可能性太多了。”
  柳弈朝沈遵摊了摊手,笑道:“这就要交给你们来查了。”
  ###
  会议仍在继续。
  接下来轮到戚山雨发言了。
  他先简单地向在座的与会者们介绍了王乐娟和杜鹃的姨甥关系,然后拿出了王乐娟的手机、闹钟的照片,“这手机是王女士生前使用过的,闹钟则是放在她床头柜上的。”
  朱箐箐的效率很高,在柳弈拜托她寻找这两样东西后,她便取得了杜鹃表姨一家的许可,拿着钥匙进了杜鹃家,一通翻找后,在王乐娟女士生前住过的房间里找到了这两样东西。
  戚山雨说道:“手机的主板烧坏了,闹钟也是一样。”
  有警官蹙眉,“这俩是一起坏掉的?”
  戚山雨回答:“准确的损坏时间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但根据证人提供的证词,在王乐娟女士身亡之后,这两样物品就都坏掉了。”
  他稍稍做了个停顿,随即补了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电子鉴定中心已经调查过了,二者损坏的原因都是多个元件出现了磁化,且因为手机主板损坏得很彻底,里面的数据已经无法恢复了。”
  有警官面露疑惑:“什么意思?”
  戚山雨解释道:“中心那边说,是有人用强磁故意弄坏的。”
  林郁清在电子鉴定中心里有关系好的熟人,虽然鉴定书里没写得那么详细,但对方告诉他,要造成这种情况的方法其实并不少,比如他们就见过用电磁线圈报废硬盘的,假如手机和闹钟一起坏掉,鉴定中心的小哥觉得对方九成目标是破坏手机,只是在附近的闹钟被强磁给殃及到了。
  “这么说来,不止是杜鹃,她姨妈王乐娟的死也很可疑啊!”
  沈遵神色凝重。
  可惜王乐娟是在今年6月份身亡的,遗体早就火化了,实在没法子再通过尸检确定是否当真是自然死亡了。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
  戚山雨拿出了先前他们私下调查到的几个案子的资料。
  “杏滘村在199○年到200×年的七年间,一共出现了两起意外事故和一起人口失踪案,死者以及失踪者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女孩,且名字都带一个‘娟’字。”
  小戚警官顿了顿,接着补充道:“而王乐娟恰好是杏滘中专9○届的毕业生,还在杏滘村工作了两年的时间。”
  诸位警官都面露惊诧之色。
  时间、地点和名字都如此具有规律性,要说这是巧合,真是骗鬼都不信。
  “卧槽……”
  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看来这次我们是碰上大案子了,还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九年的连环杀人案!”
  ###
  9月28日,星期三。
  因为案情过于复杂,要讨论和梳理的细节实在太多了,早上的会开到将近一点半,散会时一群警官全都饿得饥肠辘辘,一哄而散吃饭去了。
  柳弈跟着戚山雨到他们食堂蹭了一顿。
  虽然因为去得太晚了几乎没什么可以吃的了,不过有道是秀色可餐,只要他家英俊帅气的小戚警官作陪,柳主任还当真不很介意吃的是什么。
  “柳哥,你下午有什么安排?”
  吃饭时,戚山雨看柳弈时不时看一眼手机,就知道对方八成还惦记着什么活儿没干完,于是顺口问了一句。
  “哦,说起这个。”
  柳弈扒拉着碗里清汤寡水的面条,虽觉得味道很不咋样,但还是勉强自己多吃几口,“我今天早上让小江去跑电泳了,看看能不能检出那个‘江知哲’的DNA。”
  戚山雨:“‘江知哲’的DNA?”
  “对。”
  柳弈点了点头,“就是给失踪的程娟娟寄信的那位。”
  同样是吃面,戚山雨往碗里加了好几勺辣酱,面汤红彤彤的,汤里捞起来的面条上挂着一层红油,面不改色地往嘴里塞,柳弈看着就觉得辣。
  咽下一大口红油挂面,戚山雨才开口:“可那几封信保存得很随意吧?也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了,上面的DNA信息难道不会被污染吗?”
  “信封、信纸表面的DNA信息当然是没多少价值的。”
  柳弈笑了笑,“不过我忽然想到,有一个地方或许可能会留下只属于‘江知哲’一个人的DNA。”
  戚山雨眨了眨眼:“在哪里?”
  “在邮票上。”
  柳弈没有故意卖关子,很干脆地就回答了,“因为我忽然想起,邮票的背面,是沾水就会有粘性的。”
  戚山雨轻轻地“哎呀”了一声。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习惯了快递,已经很少有人会用信封平邮寄信了,连明信片也成了少部分人的喜好,自然也就想不起来邮票的背面其实有一层胶,沾水就会有粘性。
  因为这个设计,许多人贴邮票时为了图个方便,会直接用舌头舔湿,于是口腔的上皮组织就会随着唾液一起留在了邮票背后,粘在了信封上。
  二十多年前DNA的检验技术跟现在完全不能比。
  就算犯人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也可能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而忽略了这一点,说不准就真舔过邮票了。
  “那地方除非把邮票撕下来,不然其他人是碰不到的,假如真能在上面提取到DNA,那大概率就是那个‘江知哲’的了。”
  柳弈夹起碗里一块因为煮过了火而口感干硬的肉片,塞进嘴里咀嚼了几下,又咽了下去,尽量不要让自己露出“好难吃”的表情。
  “不过都过了二十多年了,鑫海市这边的天气你也知道的,潮湿闷热得要命,能不能检出来还真不好说。”
  他又往手机上瞅了一眼。
  微信里,兢兢业业的江晓原同学正在实时给他汇报工作进度,“不管行不行吧,应该今天下午就能出结果了。”
  ###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
  柳弈回到法研所,刚进科室,就看到江晓原同学兴奋地扑过来,献宝一样将几张单子怼到了他的眼前。
  “做出来了!还真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