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二臣贼子(古代架空)——张参差

时间:2024-09-26 08:56:54  作者:张参差
  李爻认真想过对方此类行径的初衷,可以理解男人在控制中“征服”爱人的快乐,更何况景平自幼视他作英雄,一路追着他的背影,如今终于抱得英雄在怀,成就感爆炸,可想而知有多魔怔。
  无奈想通归想通。
  诚如景平所断:太师叔的情场风流多是假把式。
  李爻不痴迷此道,最初糊弄毛小子还行,待到对方开窍了,便渐渐敌不过人家的魔高一丈。
  所以他反而成了被动落下风的那个——所谓爱之所至可以滋养天赋,所向无敌,不服不行。
  至于喜不喜欢……平心而论,李爻无所谓。
  因为景平喜欢,又算不得毫无顾忌地过分,李爻便随他开心。
  王爷一时迟疑不回答,不过是在考量不同答案导致的后果:
  说“喜欢”吧,小混账肯定尾巴掀上天,二人一言难尽的床笫之乐更要翻出新花了;
  若说“不喜欢”呢,看景平真诚的表情,只怕是要跟他讨论到底哪个步骤、哪种做法让他不喜欢,讨论之后……还得实践。
  得吧,李爻绕明白了,怎么都躲不过去。
  没想到景平见他愣神紧张起来,拉过他的手诊脉:“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在想入宫的事?”
  “你觉得他想干什么?”李爻赶快顺坡下。
  景平冷笑着没答。
  “你知道为何?”李爻诧异看他。
  景平笑容更高深了,颇有李爻糊弄人时的风采:“掐指一算,或许有人要倒血霉。”
  未至立秋,日子过出一把子秋来的寒意。
  景平解开外氅,给李爻披上,撑伞下马车,回身迎他。
  傍晚的天已经黑得像夜里。
  御道两旁的花朵被打落满地,气死风灯的幽幽火苗在雨里飘忽,扑烁了群臣脚下的路。潮雨味一路随着众人,弥漫到太和殿,才被恰到好处的香味冲淡,混出一种说不出让人醒神,还是迷糊的味道。
  晚膳时间一到,赵晟便登殿了,说过几句有的没的开始端杯敬酒。他言辞中没单独提到谁,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些无关紧要的事。
  酒过五六巡,有不胜酒力的官员微醺,赵晟示意樊星静场,朗声道:“朴爱卿,今日午后的话,你再与诸位爱卿说一说。”
  “朴爱卿”叫朴淼,位居太常寺卿。
  晋朝设有礼部,也设有太常寺。礼部主管往来接待、修典奉宴、庙堂祭典;而太常寺呢,则多是负责观星占事等虚幻缥缈的门道。
  是以礼部总是看不上太常寺,觉得他们怪力乱神,搬弄是非。
  朴淼没想到皇上突然叫他,慌忙起身行礼。
  他不太有量,起得猛了人一栽歪,朝服险些刮翻杯盘。
  “回陛下,太常寺丞彭大人师从端一道,他接连三日夜观星象,见荧惑入东井,恐国将大丧,坊间有谶说‘南出小人,贾言乱政’,是以微臣恳请陛下明断,以避谶语。”
  赵晟笑了笑,看向景平:“贺爱卿,你家乡在南方,如今刚掌管侍政阁,阁中不乏商贾名流,这谶言怎么听都像说你是个那个乱政之人啊……”
 
 
第137章 解谶
  景平波澜不惊站起来, 躬身道:“微臣惶恐。”
  他带了李爻一眼,笑意深藏眼底,目光转给赵晟:“既然天象如此, 陛下不可不防。微臣入朝为官, 可恨心思不在庙堂, 费尽心力苦苦支撑, 只因自省是山野无能小民,不可丢太师叔的脸、辜负陛下的器重。今日朴大人既然提出此事,微臣正好借机卸下担子, 往后为太师叔养花种菜、看顾身体, 隐患便随之除了。”
  眼下不是上朝,众臣又不乏喝高了的,景平说完,开始有人窃窃低语, 有劝的、有提醒他无礼的、还有摇头叹气评头论足的。
  赵晟把酒杯撂下,假嗔指着景平:“你简直跟你太师叔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你说说你,你俩几回了?三天两头跟朕使小性儿、闹脾气,动辄撂挑子不干, 朕说什么了?朕又没怪你, ”他向樊星点手示意, “而且‘国将大丧’, 甚是好解。”
  樊星领命宣召。
  言之大意是太常寺卿多年来通过占卜、谶语为晋朝避祸, 朴淼功不可没, 即刻封为太傅, 还因“朴”姓源于南蛮,故赐国姓“赵”, 同泽三族。
  晋朝三族所指是“父、兄、子”,也就是说朴淼的男性宗族此后全改姓赵了。
  朴淼满脸惊愕,没想到一段“劝政”谶言让自己飞升太傅。
  但他的开心只持续了分毫光景,听到赐姓时,脸色沉衰,最后连连叩头,口称“微臣德不配位”,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晟溜达到朴淼跟前,笑问:“朴爱卿怎会德不配位呢?朕给你高官厚禄,恩荣无限,你为何不开心?”
  朴淼哆嗦成一团,心里爆开的可怕猜测没办法挑明说,只得不断念叨:“陛下饶命,臣知罪!”
  “赵爱卿这么说,朕更糊涂了,说说,你何罪之有啊?”
  朴淼俯首贴地,压根不敢仰面视君,飞快编排罪名:“臣谶言乱政,险些以捕风捉影之辞左右社稷……若非陛下圣明,贺大人栋梁之材,便……”
  “也就是说,你是针对贺爱卿了?”赵晟问。
  “臣不敢针对,”朴淼还知道有的能认,有的得狡辩,“微臣的兄长虽不在朝,却饱览群书,提点微臣贺大人掌管侍政阁意图……啊不,前途不可估量,微臣担心贺大人把持朝纲,这才道出无实证之言,万幸陛下英明自然不会迁怒贺大人。”
  这话依旧只说了一半。
  朴淼家里兄弟三人,他走仕途、余下二人做士绅,那二位在坊间看似名流清高,其实没少勾结商贾,前几天老大因为利益攀扯,诬告行商,让景平找了个理由踢出侍政阁了。
  “嗯,这么说倒也有理,朕早听闻你私下做了很多事,”赵晟慢悠悠地接话,语调中透出股怨毒,“但这不是最让朕生气的。”
  这都不是?
  朴淼不敢说话了,想不出比“官商勾结牟取利益、编造谶言离间君臣”更大的罪名了,趴在地上涕泪齐下地认怂道:“请,请陛下教诲明示……请陛下宽恕……”
  赵晟冷笑一声,突然拔剑,当着群臣贯力向朴淼后背猛扎下去,剑从其后心穿透胸膛,竟“咔嚓”一声钉碎了金砖,戳进地里。
  朴淼哀嚎扑倒,暂未咽气,趴在地上抽搐,耳畔传来赵晟鬼气森森的声音:“朕不喜欢看你们跪,总让朕想起些不愉快的事情。”
  变故只在星火间,群臣惊慌,又不敢擅自混乱。
  大殿上几声低呼后,除了朴淼越发低弱的倒气声,寂静一片。
  李爻和景平也都惊了。
  朴淼以谶言谏君的事情,景平是知道的。他也做了准备,朴淼兄弟三人的罪证已由侍政阁递呈三法司。
  本打算新官上任烧其不识三昧真火,和三司搭好台……
  结果不待粉墨登场,突然被赵晟截胡,唱了一出震慑人心的解谶大戏。
  “‘赵卿’依仗职务便利,官商勾结、污染圣听,长此以往,才是国有大丧,‘赵淼’之罪,三族之祸,灭族示众,”赵晟说到这,甩了景平一眼,“言论可杀人,也可左右社稷,朕将舆言谶论的权柄交予信任之人掌握,是希望有人清澈君听,无奈‘赵卿’委实让朕失望。”
  看似全在说朴淼。
  但怎么想都是敲打景平。
  景平没拾茬,低眉顺眼地坐着。
  朴淼像被钉在地上的蚯蚓,扭曲得筋疲力尽,终于断气不动了。
  大殿外的潮雨气伴着殿内的香,掩盖住血腥味。
  侍人将朴淼尸身搭敛下去时,苏禾起身:“陛下……”
  赵晟扬手打断他:“朕知道国丈要说什么,但事情必要循规蹈矩,才能排布方圆。凡为‘赵淼’三族讲情者,通通赐‘赵’姓、以同罪论,国丈也不例外,”他笑着,“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赵卿’上奏‘国将大丧’的谶言,朕便让他终结谶言,这样皇后能平安,苏卿更放心,是不是。”
  从前皇上是糊涂,现在是疯,疯里透着时多时少的精明。
  话说到这份上,再没人敢为朴淼的三族求情。
  筵席后半程,群臣噤若寒蝉。
  大雨如擂鼓般敲打着殿檐、窗棂,落雨声的深远处,仿佛有惨呼传来,是朴家三族声嘶力竭的哀哭。
  回府的马车上,李爻没多言,他知道景平心里明镜儿似的,便不唠叨。
  景平安静坐了片刻,终归略有心慌,握住李爻一只手,摩挲着他指骨关节,像不经意间的亲昵,也像是安抚:“无需你多虑,我会小心,也会探探是否有人推波助澜。”
  是说给李爻听,更是说给自己。
  他总去太医院,听小太监传话,隐约知道李爻向皇上请辞那回御书房发生的事。
  事到临头,他反而成了晏初的软肋么?
  赵晟誓要把李爻栓在身边,消磨、损耗没有尽头,他如何能让晏初陪那昏君枯萎。
  想到这,他下意识紧握李爻的手,如同昏暗中觅一方坚定的信仰。
  李爻正看着车外的风景神游,被景平的言语动作将心思扯回来了。他偏头看人,舔了舔嘴唇,反手扣住景平的手裹进掌心,随着一扯,把人带在怀里搂了。
  “朴大人曾经做过以谶解谶之事。”
  看似漫不经心一句话,在景平心里划出狭闪,劈开一道亮光——对啊,那谶言会不会还有后手?
  景平猛然抬头看李爻:晏初他……原来真的只是懒得算计而已。
  李爻垂眸,环着景平的腰身安抚似的轻轻拍几下,眼睛眯起来像道弯月亮,笑出点温柔,享受着臭小子仰视的目光。
  几天后,常健抵达都城邺阳,入宫见驾紧跟着到王府交符令。
  李爻知道老人家舟车劳顿,没言正事,只嘱咐常怀陪老父回家,休整两天再请二位常将军来府上吃便饭。
  万没想到,常健拒绝了。
  老将军客气道谢,说在路上收到犬子来信,得知王爷多有照拂,感念不已。本该由他做东才对,无奈上岁数实在不中用,冒着暑热一路回都城,像丢了半条命。
  李爻旋即让景平帮老将军诊脉,开过平安方,把人送走了。
  “他怎么样?”李爻目送常健的背影。
  老将骑在马上身型依旧挺拔,只是让人看出股力不从心的强撑,有点心酸。
  景平也顺着李爻目光的方向看,幽幽地打断太师叔的惆怅,且没给留面子:“他该只是不想跟你吃这顿饭。”
  李爻被他的直白呛得咳嗽:……我这么招人厌么。
  当然,他自嘲似的腹诽仅限自娱自乐,他明白常健是刻意疏离。
  辰王薨逝之后,皇上如同变了一个人,常健多半是听说了昏君的乖张行径,心有忧虑。
  他将常怀托付于李爻,尚能说得过去,毕竟小常将军是在康南王麾下冲锋陷阵,重伤致残,但若因此与李爻交往过密,鬼知道赵晟满脑袋的浆糊里又会孕育出什么糟粕。
  李爻叹口气,他不喜欢活在算计和防备里,吃顿饭都要“避嫌”太没意思,无奈他风口浪尖,常健为儿子打算,暗中盼他长命百岁,明面上非得把他当个“嫌”避开。
  这一刻,他陡而想通了心底莫名的酸楚——烽火硝烟压不折英雄骨,最蹉跎莫过人间亲情。
  他是透过那道背影看见了爷爷,细想却不过是同病相怜的矫情。
  行啊,好饭不怕晚,不吃就不吃吧。
  景平没想那么多,他家逢巨变时年纪太小,现在有李爻足够了。
  如果说李爻喜欢可控的、烟火家常的热闹,那么景平则只喜欢“晏初喜欢”的。
  抛开如赵晟这种见面就想抡圆了大嘴巴子伺候的主儿,谁来谁不来,于景平而言没所谓。
  来了就陪晏初热闹,不来正好独占心上人嘛。
  “行啦,”景平拥着李爻回府,“闷得慌我陪你出去听戏喝茶。不烟熏火燎地张罗饭菜多好,你不心疼自己,我还心疼呢。”
  话是这么说,李爻还真没闲工夫。
  从他第一天恢复上大朝开始,军务的大事小情就铺天盖地砸过来了。
  立秋这天,李爻说好中午回家吃饭,因为景平要给他行针。
  可眼看到饭点,跟景平前后脚进门的只有李爻的口信——北面来了军务急报。
  “王爷说,咳咳,”传话小侍拿捏着李爻的腔调,“‘你去告诉他,要是到了饭点我没回,就替我尝尝冯师傅今儿炒菜打死卖盐的没,嘶……这他娘的是军报还是鬼画符,老子还没升天呢,怎么不干脆烧给我!哦,对,让他放心,我按点儿吃饭’。”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束,一摆手。
  别说,还真有模有样。
  小侍学完立刻变回自己,乖顺得不行。
  景平无奈苦笑,只得等人,兼去书房见缝插针。
  他接手侍政阁后,也忙得脚打后脑勺。前两天第一次主持政议员们开表意会,而后将各行业的代表集议在坊间实名公示。
  提议有限期落实的、有等待朝议的、也有驳回的,分门别类、清楚明白地列出,引起了不小的声论。
  他现在闷头干活儿,将有待朝议的奉言整理好,才撂笔打着哈欠抻懒腰。
  后背的筋没彻底舒展开,门外传来阵杂声。
  隐约听见有人呼喝,腔调挺急。
  晏初回来了?
  要么是有急事,要么……就是他出事了!
  这念头可不得了。
  景平“腾”地弹射起来,把自己发射出去,闪到前院,但见来人是花信风。
  花长史风尘仆仆,怀里还抱着一个,那人精神涣散拾不起个儿。
  “快,就是找你!他一直高热不退,我没办法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