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三国]香草门庭(三国同人)——青山见晓

时间:2024-10-17 20:33:43  作者:青山见晓
  荀攸也立即道了一声是。
  荀柔再次环顾,发现最后还少安排一人,“元常兄,如今退出河南,你这河南尹,有些不便,不如转入军职?拜君为军司马,参议军政如何?”
  钟繇愣了一愣,心念一转,明白日后恐怕再难涉文政,而武职又前途未卜,但此话却也非自己所能拒绝,只能上前一拜受命。
  “军令无情,违误当斩,还望诸君谨慎行事散帐!”
 
 
第263章 所惜佳士
  晚霞渐暗,营寨中炊烟四起。
  各自受命的众将,轰然一应,都各归营寨,谨慎按照军令行事。
  自今日起,全军将只有一个声音,只听一人号令,一切骄兵悍将,将只是数万大军中的一部分而已。
  数年充沛的粮草、公平的赏罚、平等的升迁、体贴关怀,及时的俸禄与抚恤,任何一个统帅能做到其中之一,就够得士卒之心,更何况扫荡关中、平定陇右、收复益州的功勋,再见曹性这般,贾诩、钟繇这般,更见了魏续这般,各自都心怀一凛,各自警醒。
  只有受了棒伤的魏续还留在主寨之中。
  倒不是他几位下属无情至此,只是散帐之时,其两位下属相互拉扯下,上前询问,就被荀柔难看的脸色与一句话逼退
  “难道二位以为我要借此杀他?我若要杀,魏续如今焉存性命?”
  二将顿时惊惧不敢言语。
  “你等自回去,大战在即,约束士卒,磨砺兵马,不要懈怠,万不可延误军机。”荀柔缓了缓神色,“魏将军在此,自有太医院医工照管,随中军迁动,何须担忧此战若平,并州南北无阻,你等难道不想回家乡看看?”
  他言语温存,神色和悦,切切真情,一语落入几人心底。
  纵使并州男儿一向志愿跃马中原,可又有几人心中不依恋故乡?
  二人顿时露出感怀之色,荀柔少不得又言辞温切的宽慰激励了一番,这才将心潮澎湃,将主将也忘记脑后的二人送走。
  这一走,帐中一空,只剩荀柔、荀攸与几名亲军。
  贾诩、钟繇二人早各自回帐治疗棒疮去了。
  “小叔父?”荀攸凑近,关切一问。
  他比那两个偏将明白,知道荀柔脸色难看不是针对他们。
  只是,到底也不好问得太明白,影响军心。
  荀柔在原地站了一站,这才缓缓呼出一口气,“无事。”接着却又轻轻道,“这两日军务,要辛苦公达了,若是做不完,也多分给贾文和与钟君,我看今日那二十杖,打得轻。”
  这一话,不免引得刺监紧张,连忙请罪。
  荀柔却只摆了摆手,并无计较之意,让其人自去,自己也携同荀攸走出大帐。
  西面天空还有一抹淡白,东面夜幕上已挂起一弯新月。
  归帐也不过几步,荀柔其间停下来,关怀慰问附近几个围着篝火的兵士,然而一步入小帐,他就支持不住,脚下一软,若非荀攸扶持已跌倒在地。
  至扶至榻上躺倒,却神情怔忡,脸色灰淡,已然人事不知。
  张机再次被急忙请来,直摆弄了半日,方才苏醒。
  先感疼痛,继而忽觉听到蛙鸣虫喓大放,灯火昏黄,荀柔垂头见两臂上灸瘢点点,恍惚间舒了口气,“我方才昏过去了?”
  “是。”荀攸答了一声,却隔了一段距离。
  荀柔抬头,却见他没有先前闲适,桌案上堆满文书,几乎遮挡得只剩一个头悬在文书堆上,此时却弃了笔,走过来,“叔父现在如何?”
  “还好,”荀柔想坐起身,一时间却酸软眩晕难持,只得继续躺平,“我只是先前过于紧张。”
  几万大军,不由得他不紧张。
  他自己清楚身体状况,故得当堂拿捏一番,不止要验证自己在军中威严,还必须让众人亲眼见证,如今自然知道结果是好的,但事前谁又敢保证?
  那毕竟是十几个手握军队将领,是人,不是十几个木偶,几个月中,甚至就是突然,心思想法变化,并非不可能发生。
  要是之前,他自然可以从容处置,但如今不是身体未复,精神体力俱不如从前,也是没办法。
  思即此处,他不免为身体不佳失去控制力,进而心生烦躁,却又强自按捺下去。
  “张君也如此说,道叔父舟船劳顿,又兼劳心,才致忽然昏厥,只是毕竟依旧身体未复,不可操劳。”
  “我明白,所以才想速战速决。”荀柔道。
  “小叔父之意,果然要在此与袁氏一决胜负?”荀攸再次问了大帐议事前同一个问题。
  “公达以为不妥罢。”荀柔轻呼了一口气。
  “中条山颠軨道虽则峻险,然毕竟山窄路径短,不如王屋山坚厚。”荀攸直言道。
  “是啊,否则袁氏怎会入瓮?”荀柔轻轻一笑。
  与连接太行山脉的王屋山比,中条山脉虽然高峰处也够高,山势也险,但整个山脉却如其名,只有一条而已,东西延伸有数百里,但南北宽处不过是二十余里,窄处不过十余里。
  纵使形胜,但十余里的小径,靠着兵士勇猛,未必不能凿穿。
  这才是袁氏敢于追击至此的原因。
  否则,袁绍手下谋士,难道真的白白名扬天下?
  “其实,我与钟、贾二公之意,并无不同,只是先将袁军主力迟滞河东。”只是钟繇二人是想对峙拖延,他却是想直接物理消灭,但意思却一样,袁氏的根基在冀州,河内、弘农亦有人马,且不说此战战场胜负,要覆灭袁氏,没那么简单。
  “袁军的确一战可定,但除非袁绍于战场上被流矢击中,否则一战而定处,并不在此,不过多些杀伤,终究要兵出河北。”
  “正是如此。”荀攸颔首,继而起身,“小叔父且安歇。”
  说完即回转案后,捉起方才弃下的毛笔。
  荀柔见此,愣了一愣,继而失笑摇头,到底承了他的好意,只是嘱咐亲卫,又添了两盏油灯,将案头照亮些,自己则向隅阖眼睡去。
  次日,他免不了先巡视了城寨,再往颠軨坂内观察。
  河东郡他曾滞留许久,也算熟悉地理,但颠軨道却还是第一次仔细观察。
  细论起来,这还是他打的第一场硬仗。
  过去那些所谓百战百胜中有多少水分,他自己非常清楚,若非大汉一张大旗在上,哪能这么容易收复陇右四郡。
  但袁绍与过去的对手显然不同,过去的对手,开战前见了大汉旗帜,心已先怯,存下战败投降之念,几乎都是一战不成,倒旗投降。
  袁军却不会如此容易。
  袁绍在冀州耕耘数年,起兵之时必已心意坚定。
  所携之兵力,即使处处分兵驻守维持,至眼前仍有超过五万,这还不算往来运送粮草的民夫。
  不过,既然终究要短兵相接,想这些也无用,只想如何破敌,如何增加己方优势,而降低敌方优势。
  “骑兵在山间机行动不便,终究要靠步卒厮杀。”次日,陪同登山观望时,贾诩如此道,“不过以此道狭窄,敌军人数虽众,却也无用了。”
  “是,不过,我等不惧厮杀,只是此处山地陡峭,虽布伏兵,然为引袁军至,山上不能筑墙阻拦,兵势又不厚,恐为之冲破。”偏将罗胜亦道。
  “也怕袁氏抗着大盾,直接冲突出谷吧。”荀柔轻笑道。
  罗胜、宋盂二人当即不敢言语。
  贾诩却一点头,“正是,还需一军当道堵住袁氏兵马,三面围攻,方可奏效。”
  至于堵不住有如何,也不需废话了。
  “这便是文和与钟公,不敢与袁氏交战,只想依山固守的缘故?”
  “不错。”贾诩坦然,“我等俱无此等猛将。”
  “我知道了。”荀柔点点头,“今日午后,贾公归营协助公达、钟公处理军务。”又向随行几将道,“你等就带兵卒在山上寻找安置弓弩射击位置,收集滚木巨石,准备伏击诸事。”
  几人俱应命。
  “不知太尉何往?”亲卫问道。
  “去大阳,找能在狭道中阻拦敌军的猛将。”
  大阳县的城防正在更换,虽还未整备,但各处也显得井井有条。
  高顺听闻传讯,自胄甲整齐,出城门相迎。
  彼此相见,荀柔固然已一路回忆当初自己想将高顺分出吕布帐下,却遭其本人拒绝之事,高顺却也未免想起当年秋雨中遇见的名门公子与眼前国之太尉的异同。
  一路都未想出如何说服对方,荀柔干脆向高顺邀请道,“高将军可愿同我往河道一巡?”
  “……敢不从命。”高顺埋头拱手。
  虽未至秋汛,虽然是干旱之年,但滔滔大河,依旧奔腾澎湃,飞溅如滚雪。
  骑行数里,荀柔下马将高顺唤至面前,将坂道围堵计划直接告知其人。
  “此任艰难,我左思右想只有将军与所领陷阵军可以当之。”
  高顺沉默片刻,忽而问道,“吕将军果真病殁么?”
  河水声在身旁咆哮如雷,荀柔亦沉默片刻,“我不愿欺骗将军。”
  高顺点了点头,“此战若胜,我不需功劳,只请太尉许我为吕将军报仇。”
  “不行。”荀柔摇头。
  “太尉竟惜一女?”高顺含怒拔高声音。
  “家妹不得已行此事,皆是为我,按说将军若要报仇,该杀我才是。”荀柔望着他,叹了口气,“可我不可能将性命赔给吕奉先。”
  “我可以优容魏续,可以照顾其女,亦可以让吕氏族中为他过继嗣子,继承其爵位。”出于战前安抚其人,他做出如此承诺,“高将军以为如何?”
  高顺沉默点头。
  荀柔自然看出其并未心平。
  高顺这样的人,心志坚定,且自有主意,认定某事时,要说服实在有些艰难。
  他沿河道走了几步,终究转过身来。
  “吕奉先总总行事,高将军早已心知肚明,依然如是,我原本也无话可说,但却不能眼看麾下大将,有骨鲠在喉时,上阵厮杀,心怀愤懑中,与敌对决,故而还想多说两句。”
  “其一,吕奉先之死,不是私情,是左右天下的大事,而事关天下,其个人便无足轻重。我汉族得以自远古流传至今,血脉不断,俱在于此。”
  “其二,我不止惜身,惜舍妹,亦惜关中百姓,天下百姓,惜将军。幼时学《论语》,我一向不服,常于心中反驳其语,但有一论却赞同。”
  “子贡问孔子,齐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与召忽同为其谋士,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相桓公,如此行径,是否不仁?
  “孔子答曰: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非其人,我等俱为胡虏。如此之仁,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人知。”[1]
  “如其仁,如其仁!高将军,何为仁,何为义,欲守其道,当识其本。”
  作者有话要说:
  [1]:改自《论语》
 
 
第264章 狭路相逢
  能说该说可说的,都说尽了,丢下高顺站在黄河岸边,继续怔怔对着滔滔江水,荀柔上马转身回营。
  “从各军抽调铁甲三十具,盾十枚,今日未时前送去下阳。”
  已至六月中旬,天气依旧炎热,清早的军帐,即使敞开所有门窗,也难攫一丝清风。
  前一天运动超标的荀柔,精神有些萎靡,勉强振作起来与荀攸,并钟、贾三人,进行战前会议。
  需要讨论的问题还很多,关于前一天说服高顺的后续,作为最简单的部分,放在前面迅速过掉。
  战争中,后勤武器永不会满足。
  短至刀剑,长至铍戟,甚至盾牌盔甲都是损耗品。
  射出的箭头,死去的兵士身披的战甲,哪怕破损只剩残片,也会回收,这才是打扫战场的主要意义所在。
  所以胜利还好,若是败绩,一路的损伤都是巨大数目。
  幸而关中与河东郡都有铁矿,这几年也一直尽力改进技术,损失尚在可接受范围。
  “各营都要抽调?”钟繇再次确认道。
  各营物资之中,除了粮草,自然是武器铠甲最为珍贵,每每分配,都是彼此相争甚至结仇的重心之处。
  “对。”荀柔仰头望着帐顶,“告诉各军将校,此战若胜,我自当补偿,若谁不服,就去与高顺交换,去道中阻拦敌军。”
  他当然知道各个将领心思,何处都有争执,军需入了库,就看成自家东西,拿出来就像割肉一般,但问题是这次不是全军协同的大战么,高顺的任务不是最重么,要在当面阻拦敌军,受到最猛烈的冲击,没有足够的护身甲,不止是直接送死,还会破坏整体战略,是己方阵营直接崩溃。
  这道理但凡不是傻瓜都能明白,他也没精神费时费力再讲。
  钟繇应了一声是,提笔将命令记在简牍上。
  “将我那具御制犀制儒铠并兜鍪找出来,一并送给高将军,让他贴身穿着在里,再披外甲。”
  犀铠坚硬柔韧,比金属甲显轻便灵活,做得也精细,仿佛是以前东南的贡品,他先前出征时穿戴防护,无论怎么说,也足够彰显他的态度。
  陷阵营铁甲三成,皮甲四成,七成披甲率,固然是高顺本人品德清白高尚,节俭却不吝惜于士卒,但与军队平均四成,不到半数的总披甲率相比,吕奉先对高顺,似乎也不可谓不厚了。
  只是厚待背后,不过是要对方冲锋在前,赴汤蹈火。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明知其心中垒块,自己昨日一言未必能消,却还是用这种施彰恩惠的方式来胁迫对方。
  他也是和吕布一样,不过欺负老实人。
  一念闪过,消无踪影。
  荀柔将手指在案上一叩,推进到下一个话题。
  料事料前,虽说临场应变,但现下的通讯基本靠喉,交通基本靠走,这一战又不同往常,他自觉倒时候难以把握,总要将战后几种可能先作个估量,商议个大概。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