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三国]香草门庭(三国同人)——青山见晓

时间:2024-10-17 20:33:43  作者:青山见晓
  荀柔愣了一愣,这才注意到院中众人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显然消息一来,县令便让人传令全城,鼓舞士气。
  “的确是好消息。”他点点头。
  颍川全境此时已战事糜烂,朝廷的军队前来,的确可以给所有临近崩溃边缘的县城,一些心理安慰。
  “朝廷来得真快,算起来,今年还来得及种上一回豆。”一个妇人带着欢喜的烦恼着,轻快的算计着,“家里的地也不知被那帮恶贼糟蹋成什么样子,大热天翻地可折腾人。”
  荀柔神情一晃。
  对,其实才四月,刚刚入夏。
  仅仅两个月时间,原来这样漫长。
  让人习惯了挥剑出血,习惯了残肢断臂,习惯了腥臭的空气,习惯了疲惫躺下一秒入睡,习惯了在战斗间隙,争分夺秒做着准备,但永远永远都不够。
  “文若的信在伯父家中,”荀采一笑,“你忙完手中事,就早些回家,也换一身衣服。”
  “……是。”荀柔连忙回过神来。
  “另有,按你之前所言之法,豆子果然发芽。但此物能吃吗?田嫂可不敢做。”
  “果真?当然可以吃!”荀柔振作精神,积极道,“我来,晚上我来做吧阿贤,晚上哺食添菜,你记得到我家来取。”
  从去年冬天,几乎都没吃过几次鲜菜,每天都腌菜、腌菜、腌菜,就很痛苦。
  “阿叔要亲手做菜?”荀颢立即捧场得表示高兴期待,“多谢阿叔。”
  “你说如何做就行。”荀采嫌弃得明明白白,“别把田嫂这几日辛苦都糟践了。”
  不,他明明不是厨房杀手,只是以前不会使用道具而已。
  “……那我可以同田婶一道。”荀柔怂怂的坚持。
  “好,快回去吧。”荀采无奈点头,不是很明白弟弟对厨房的执着,书里不是明明白白君子远庖厨吗?
  有了动力,荀柔立即精神许多。
  因为先前他向县令阐述过,环境可能产生疫病的严重性,城中道路除了有些血污,有些不明液体,还不算很脏。走过一户户人家都在忙碌着,看见他纷纷停手,向他问好,都挂着喜气洋洋的表情,仿佛下一刻,大军就会出现,让颍阴重新恢复安宁。
  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还未开门,先听见读书。
  荀柔脚步一顿,心由是一静。
  他在门口站了站,让许多虚浮的想法沉静下来,这才推门而入。
  庭中树下铺着席,父亲向门跪坐,正教族中小童念书。
  诸荀都在外忙碌,往日各家自教小儿,如今也没有功夫。
  但不读书不行,于是父亲荀爽便肩负起园丁之责,将荀家这许多小花,都移栽到家里来了。
  “父亲。”荀柔趋前问好。
  一只只小白团子,都规规矩矩正坐端庄,扬起稚嫩小脸,睁着乌亮眼睛向他望来,有些学过礼仪,便一本正经拱手长揖
  “叔父。”“叔祖。”
  就很可爱,缺门牙也缺得很可爱。
  荀柔向他们展颜一笑,一个小团子突然抬起手来,遮住熟透的脸。
  “好。”荀爽认真看了儿子一眼,也无虚话,“清洗一番,换身衣服再走。”
  荀柔垂头应诺,退到后院,谢过田婶帮忙,自己从井中打上一桶水来盥洗,换过衣裳,径直往伯父家去。
  堂兄荀衍协助荀衢城防,不在家中,只有大概也同他一般,接到消息回来的荀谌。
  “伯父,友若兄。”
  荀柔上前施礼。
  荀绲缓缓点点头,荀谌开口,“你也听到消息了?”
  “是。”
  “文若说,府君有意要再招族中兄弟入府,你可想去?”
 
 
第49章 府君阴脩
  啊?
  荀柔茫然眨眨眼睛。
  “是我未说明白,”荀谌道,“文太守已去职,新任太守是随朱儁同来的南阳阴脩。”
  南阳阴氏?
  荀柔忍不住皱眉。
  他知道阴家并非都是阴母那样的人,但若可以,还是不想同这家再有来往。
  “阴府君至,仍以文若为主簿,又欲举公达为孝廉,数次向文若说与我族姻亲相近,想提携我族子弟。”
  孝廉?
  他不由低了低头。
  比起财货,这的确更难以拒绝。
  如今党锢方解,颍川等着出仕的士人如过江之鲤,均翘首以盼,阴脩说出这话,与他家结交诚意可谓十足了。
  “但是,阿姊已同阴瑜义绝,不能还算阴家人吧?”荀柔抿了抿唇,还是忍不住问道,“文若阿兄的意思呢?”
  家中真要为出仕,与阴氏重修旧好,他可以理解,况且阴脩本人也无错,就是心里有点别扭,就像,被……背叛了一样。
  “文若同阴府君说,如今就说这为时尚早,贼寇未靖,就算上举也是秋后之事,况且采姊的确不算阴家人了。”荀谌忍不住拊掌而笑,“哎呀,好了好了,可算笑了。”
  “友若兄你”荀柔嘴角一抿,瞪起眼睛。
  这么逗他有意思吗?
  他忍不住看伯父,伯父维持着荀家长辈惯有的态度,作壁上观,吃瓜看戏,就很悠闲。
  所以,真要严肃认真谈话,伯父哪会让友若兄来,他这也实在关心则乱。
  “莫气,莫气,采姊在阴家之事,族中未尝不含义愤,既然大归,再与阴氏无关,岂能再认作阴家妇。”荀谌抬手摸摸他的头,被荀柔一掌拍开,还笑得很开心的样子,“嗯,就凭他让阿善这般生气,也不会答应。”
  “不是生气,”荀柔压住翘起的唇角,一本正经道,“如今婆母虐待新妇之事屡见不鲜,但这绝非礼法应当,乃是不慈,我族行为世范,当崇礼以纠此不正之风。”
  荀谌忍不住痛苦面具,“别学文若说话。”
  “阿兄认为,我所说哪里不对?”荀柔坐姿端正,一脸乖巧。
  “……这是文若来信,”荀谌甘拜下风,将信纸递给他。
  雪白的竹纸上,果然是荀彧端正挺秀的字迹。
  和没正经的荀友若相比,信如其人,温温彧彧,宽和亲切,还在信中宽慰他,让他不用担心。
  可以说是兄长典范了。
  不过,荀柔看了信,也明白为何要让他去阳翟。
  之前阿姊的事,可以说全然与阴脩无关,如此示好,他家若是直白拒绝,未免失礼人前。
  不过,似乎兄长不是很欣赏这位府君的样子。
  “你近来每日辛苦,正好出去走走。”荀谌道,“不是一直想去阳翟见文若吗?”
  对啊,他去阳翟就能见到阿兄了!
  “这样就欢喜?”荀谌调侃他,“方才还不高兴呢。”
  “伯父,我这就下去准备,明日一早出发。”荀柔蔑他一眼,向荀绲俯首行礼道别。
  “去吧,”荀绲声音低哑吃力,“路途当心,请典君护你同去。”
  他眼瞳有些浑浊,但眼神仍然庄严有力。
  荀柔再拜离开,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
  有仆从端着汤药往堂中送去,经过他身边,低头行礼。
  荀柔颔首致意,心中总有些担忧,伯父这段时日操心,一日比一日显出老态,但伯父为荀氏一族费尽心力,并不是希望他们只安守宅院,而是盼望他们建功立业,为门楣添彩。
  所以,伯父哪怕生病,也决不许两位堂兄唤文若阿兄回来。
  这其中,并无对错,只是取舍,只要是取舍,便终究有遗憾之处。
  阳翟同颍阴相距几十里,就算一路顺利,也要近一天时间,荀柔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就起来,带上一队护卫出城。
  此时本时春耕正忙时,往日遍野麦苗豆苗葱葱郁郁,却都不见,沿途全是田地荒芜,村郭破败,人烟稀少。
  他们在路途中遇见一个里落,停下饮食,却发现整个里中,只剩零星几个老年男子苟得性命,一看见外来有人,就害怕得发抖。
  甚至白日天光,路途中竟遇一小伙盗匪上来打劫。
  这不是荀柔从前见过的颍阴。
  他至今还记得,初醒之日,那蔓延至天边的青翠麦田,如此丰饶富足,让他心魂俱震。
  但如今却都没有了。
  当他到达阳翟城,日头已经偏西。
  门口守卫全没有他上次来时,那样自得悠闲而漫不经心,利箭的锋刃随时对着城外,护城河上的吊桥收起来,也不见当初行人来往的热闹之景。。
  守城的小将,他没有见过,先一脸严肃问过他们身份,但还是谨慎的等到荀彧匆匆赶来确认过后,才将桥放下,让他们一行入城。
  “久等了吧?”荀彧歉然道,“是我考虑不周,该早些出来等你。”
  “这两个月,阿兄一个人在阳翟,一定十分辛苦。”
  虽然兄长玄衣长冠,玉润冰清,笑容温煦,荀柔看见他,还是忍不住脑补兄长这一个月吃的许多苦。
  他哥怎么会考虑不周,肯定是工作实在太繁重,脱不了身嘛。
  哎,他哥身上都没有之前香了。
  “我从家中还带了兄长常用的香料来。”
  “你这是将家搬来了啊。”清爽的声音由远及近,郭嘉绕过他,走到车前,啧啧摇头,“你嫌我家苛待文若啊。”
  “府君没有为兄长安排官舍吗?”荀柔顿时眉头一皱。
  郡主簿虽只是三百石史,但位卑权重,按现代算,就是郡府办公室主任,负责一切杂项事务,乃是郡君副手,怎么也该安排一处二三进大院官舍,以及官婢下吏服侍。
  “太守当然安排,”郭嘉扬起下巴轻蔑一笑,“阴太守恨不得让文若住到太守府里呢。”
  果然奇怪。
  荀柔抬眸目向兄长。
  荀彧浅浅一笑,“是郭公怜惜,让彧借住,阿善先随我去安置休息,我还有一些公务尚未处理,晚些我们再叙,如何?”
  “何必这样麻烦,”郭嘉道,“我带他去放行李,还怕走错地方吗?”
  “是啊,是啊,兄长既然公务繁忙,就不必再为我费心了,郭家我去过许多次,自己都能找到地方。”他也来阳翟好多次了啊。
  大概真的事情非常多,荀彧稍稍犹豫,便点头匆匆告辞。
  荀柔望着他玄衣清瘦的背影,再次确认,阴脩不是人,是压榨劳动力的周扒皮,他哥这也太辛苦了。
  “行啦,都走了还看,”郭嘉抬手在他面前挥挥,“都看十几年还不腻啊。”
  “这位阴府君,到底是什么人啊?”到底是不是人啊?
  一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郭嘉,这会儿却突然神秘一笑,卖起关子,“明日你去拜见,自然就知道。”
  ……
  “贤侄果然俊彩风流,让人一见忘俗,有凤凰之姿。”
  被阴脩热情握手的荀柔,强按住嘴角抽搐,“府君过誉,过誉。”
  “我先前在洛阳述职,便听大将军说起贤侄,只可惜你我两家有姻亲之交,却始终未见过贤侄一面,甚是遗憾啊。”
  所以是因为他认识大将军何进?
  荀柔悄然看向兄长。
  两兄弟自有默契,荀彧几不可闻垂了垂眸,肯定他的想法。
  其实聊起天来,阴脩倒比前太守让人愉快得多,显然是个有多年治理地方经验的能吏,但荀柔昨天就听说,阴脩将兄长的主簿,和公达的孝廉作为结交荀氏的筹码。
  却直接任张让族弟张礼为主记,举张仲为方正。
  至于整个郡府大吏,宛如分猪肉,如辛氏兄弟这般,门第稍微差一点的,都没分上。
  只有钟、荀、杜、郭、韩等郡中第一等著姓,和张氏。
  按待遇,他家分了两块,还得谢谢明府提拔。
  只是,阴脩一口提到何进,荀柔当即明白,对方为何举公达为孝廉。
  先前何进为太守时,就十分欣赏公达,常请他参赞郡中事务,如今党锢全解,何进又成了大将军,阴脩估计是认为公达迟早要被何进征辟,青云直上,这才想先卖这个人情。
  “阿善所言不错。”宴席之后,荀柔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荀彧,果然得到赞同。
  所以,荀柔今天委婉表示,自家姐姐大归,他们同阴家只一般朋友关系,并不会影响荀氏的前途。
  只是,这位太守一边想拉拢士族,一边又提拔张氏,想两头都占,未免想得太好些。
  况且,此次太平道起事,有宦官内应,如今党锢解除,天子又要依靠士族替他守卫江山,正是士族向宦官发起攻击的时机,荀柔相信,能看到这点的不只自己。
  “由此可见,洛阳之中,形势未明。”荀彧沉吟片刻,轻叹一声,“天子之意,实难预料。”
  “其实,天子从来姿态分明,不是吗?”灵帝到死,都打压士人,依赖宦官,这还有什么可说,“阿兄,你不如给我讲讲,如今朝廷军队和黄巾之间,战事如何吧?”
  荀彧轻轻一点头。
  方来颍川,由右中郎将朱儁带领的军队,不时地理,与黄巾之间,只能说互有往来,并无胜负,不过,堂兄却对朝廷军队很有信心。
  这种信心绝不是盲目的,而是因为他曾亲见黄巾攻城,又见过朝廷军锋锐,才作下的判断。
  而事实的确如此,不久之后,左中郎将皇甫嵩至,与朱儁合兵一处,定下火攻之计,在长社,也就是钟繇老家,大败波才。
  这一场胜利,是整个黄巾起义被镇压的转折点。
 
 
第50章 两难之择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