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过来就被他们给拦下了,想走还走不了,方兰草点头,“不碍事,走吧,他们都是李家和方家人,心里肯定没憋着好屁,走吧别耽误了功夫。”
“好。”
把活儿分开两边来,再加上方兰草那边也在帮忙,紧赶慢赶之下还是把要做的豆制品全部做出来了。
朱达和贺旭走后,贺晏他们把角落的几个坛子也给拾掇进竹筏上,还好前些时日抽空把竹筏给加大了,不然眼下竹筏也没地方落脚了。
一人撑着竹篙,俩人坐两边有节奏地划着船桨,竹筏在水面上快速掠过,群山逐渐远去,引入眼帘的是巍峨高大的阳东县。
拾阶而上,几人满满当当地挑着箩筐出现。
这日到的不算早,约莫是素鸡的缘故,还未到时就已经有些许人等候在前面。
众人催促下,贺晏便没有离开,而是先把油布伞打开,东西都摆放出来。
“小余老板,小贺老板,你们真的不考虑在县里开一个铺子吗?人家县里的店铺早就开店了,你们来得迟走得快,这得少赚了多少银钱啊!”
贺晏应下说,“是有这个打算,要是有合适的铺面你们记得和我们说一下,带后院的最好,不带的也成。”
“真的假的,我可当真了啊!”
“自是真的,难道还能和你们寻开心不成!”
熟客点头,往常这么说他们摆手说没这个打算,看来这回是来真的了,他说,“那我去帮你问问,我有个侄子是干牙行的。”
“那就先感谢你了!”贺晏笑着说。
说笑完贺晏凑到余满的耳边说,“小满,我去送货了。”
余满不好在客人面前亲昵,便侧过脸轻轻贴了一下,发丝儿撩过耳畔,贺晏漾出淡笑来。
最近太忙了,他们已经好些时日没有亲近了,眼下挨挨蹭蹭一下子引得两个人都有些蠢蠢欲动了。
贺晏将他的头发丝别在耳后,一脸正色地嘱托起余庆礼,“等下我回来的会有些晚,我们的摊子就拜托你了小礼,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啊!”
余庆礼顿感自己责任重大,拍着胸膛就要发誓。
怕了怕了。
贺晏见状,脚底抹油,跑了。
“哎——!”余庆礼一脸懵逼,他誓言都没说呢,怎么就跑了呢!
第64章
立秋的天儿依旧不改暑热高温,太阳出来一段时间,贺晏只觉得额角晒出了汗。
路上多是带着草帽走过的行人,好一些衣着光鲜靓丽的哥儿妇人则带着帷帽,轻纱飘逸,一个转身就掀起一角来。
贺晏挑着箩筐从后厨进去了惠如楼,钱小山眼尖儿就瞧见了他,“小贺,今日怎地是你这个大老板来送货!”
“小山哥,你可别取笑我了,我们就是个卖豆腐的,哪里称得上什么大老板,”贺晏笑道,等以后真当上了大老板再来恭贺也不迟啊!
贺晏一边将惠如楼订好的豆制品摆出来,让钱小山清点一下。
钱小山点完好,看到旁边还有两坛子腐乳在,“齐了,我这不是见你听高兴的吗?”
“嗐,那就等我们余记豆腐摊发扬光大了啊。”贺晏和他开玩笑。
钱小山给他比个大拇指,这小子的脸皮确实不一般啊,“你是这个……”
贺晏非常不谦虚地接下了这个表扬,俩人走去账房那把剩下的银钱拿走。
“咳咳——你小子送完货还在这干嘛?”钱掌柜见贺晏站在柜台前迟迟不走,问道。
“掌柜的,看你这话,我就不能是许久未见和你说说话嘛。”
“呵——”钱升没好气地翻个白眼,“你自己说呢?有什么话快放!”
贺晏大义凛然道,“钱叔,瞧这话,我这不是想着最近又多了豆泡和素鸡重新签一下契约比较好吗,听说还有别的豆腐坊在卖一样的东西,大家有个机会选择也是好的?”
钱升斜眼,“你有这么好心?”
贺晏:“……?”
那肯定是没有,但这话放出来了,他必须有啊!
贺晏一脸受伤害地看着钱升,控诉他,钱升冷笑一声,都是千年狐狸了就别整这一出了吧!
“钱叔……”钱升赶紧制止他接下来的废话,抽出两张纸,给他重写了两份契约。
“给,看看吧。”
贺晏认真看了下。
从七月到腊月二十,每天要豆泡、素鸡各二十斤,豆皮十斤,卤干五斤,每个吃食的价格都需要让利一文钱。
若是有一天送的不合格,便需要提前一日说,若没有提前说则需要赔双倍订金;反之,亦然。
订金一月一付,七月的订金只需要补素鸡的二十斤。
契约签好了后,贺晏又把素鸡的订金拿到手,和钱掌柜说了一声会拿去过红契就走了。
“那我就先走了,叔。”
“滚滚……”
钱升气得胡子都歪了,赶紧招手让这惹人烦的走人,迟些时候签不了红契估计还得回来。
钱小山原本还有些看好戏,但越看越觉得自己这心里酸溜溜的,钱升是他叔,凭什么让你一个卖豆腐的喊叔!
他不满道,“小叔,这小贺真的忒不像话了,他们凭什么对我们要求这么多啊,要早知道他是来签契约的,我就把人赶出去了。”
钱升闻声抬头,“你看了这么久就看了这点儿东西?”
“……”钱小山被钱升一瞪,顿时不敢再喊叔了,“掌柜……”
“平日见你和他不聊得挺好的嘛!”
钱小山吞吞吐吐,“我这不是……呃……他们摊子还是多得我们在那订货,这价钱不得便宜一些了去?”
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内心见不得台面的小心思,怕钱升觉得他不堪重托,便寻了个借口说。
钱升按了按额角的青筋。
“做生意签契约本就是常事,契约更是我们这边签订的,也没有不地道的地方,和人家铺子大小有甚关系,怎就要狮子大开口要人家便宜。你若觉得人家摊子小够不上你去,那就别与人家做生意便是,和气生财送人家出去。”
钱小山被说得臊红了一张脸,说了句去干活了就躲到后厨去。
钱升叹气,这侄儿跟在他身边干了两年还是个跑堂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窍,东家那估计是排不上用场了。
贺晏可不知道钱小山“拈酸吃醋”的事情,他送完货后,重新与玉海楼、赵记食肆,以及南街的逍肴楼签下了契约。
因着要过红契,贺晏从记忆翻找了一下,还真让他找出点儿东西出去。
之前在县里卖野味,遇到人买卖店铺,不止需要担保人,还需要双方在场才能过红契。
若是这样的话就麻烦了,这红契可不好去拿去县衙去盖章,毕竟生意太小了,人家酒楼那边可不乐意陪你折腾,再一个就是过红契要交银钱不说,之后听说还得交相应的税银。
他还一直误以为过红契应该和签合同再拿去公证差不多,现在琢磨了一下,就发现自己真是想得太简单了。
好在没有盲目地就去县衙去找主簿。
到底是对时下过红契的事情不大了解,贺晏便决定先回摊子上切两斤素鸡去问一下路过的班头或者先前租借摊位的书吏,打探清楚才说。
日头愈发灼热,余满感觉嗓子冒烟了便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喝下一口清冽的薄荷水,清爽得来又提神醒脑,余满看着不远处归来的身影,晃了晃手里的水囊,“贺大哥……”
他把水囊递给贺晏,贺晏顺势喝了一口。
余满问:“契约签了吗?”
余庆礼竖起耳朵听,其余的精神全部集中在客人身上,“两斤素鸡,好,等一会儿啊。”
“契约签了……”贺晏表情平静,“但没过红契,这事我想简单了,还是得去问问人才行。”
本以为自己能统筹一切,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想到。
贺晏远远没有表面上看着这般平静,只不过也没有显露出来。
余满听他这么说,偷偷用眼神瞄了他的嘴角几眼,抿得紧紧的。
说实话过红契他这么大还真没亲眼见识过。
往日里有村人想要交易田地,也多是由村长和几个族老同时做担保人,担保人起码得有四五个,双方再按个红印,一式四份,这事就算完成了。
也就是之前说的白契,至于红契他们压根就没有这个想法。
余满误以为他是没办成事导致的失落,殊不知,贺晏是在懊恼自己的自大自满。
余满不顾客人揶揄的眼光,侧过身挡住,伸手去握住他的手,“贺大哥……”
余满这会儿好像和别人学一学如何安慰别人的法子,每次他替人心焦想要安慰的时候,这嘴笨得……
最后,他往四周看了下,见大家的注意力都没在他们身上,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往贺晏抿紧的嘴唇上贴了贴。
贴完以后,又做贼心虚一般低着头把用禾草吊着的素鸡挂在贺晏的手指上。
“……你……那你去问问人吧,不成、不成也没事,白契我们村里也能用。”
面前的哥儿双目含着关切,亮晶晶地看着他,为了安慰他竟然做出了平日根本不会做的举动。贺晏心神一动,又觉得内心充盈了面对失败与挫折的勇气,只要还有这个人陪着他就好。
贺晏展露出一抹切实的笑容,“……好。”
贺晏离开后,有熟客问怎么回事,余庆礼刚也没听清楚。
“没事……”余满摇头,“诚惠十四文。”
一斤素鸡加一块儿腐乳。
客人注意力回来,看着碗里的素鸡和腐乳笑着说,“我这才迟了几日,总算是吃上了。小余老板你们这脑瓜子着实灵活,真是活该你们挣钱!”
她吃腻了豆皮豆干,人家推出了卤干熏干,吃腻了卤干熏干,又推出了豆泡,这些时日她又吃腻了豆泡,都已经好些时日不过来了,要不是巷子里有人在说这个,她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了。
哪里知道他们又推出了新的吃食,这次竟然还有一个腐乳。
这腐乳用来沾饼子肯定特想,妇人已经迫不及待了,若真是这样,往后这咸菜可以换成腐乳了。
余庆礼和人说笑,“要不说大家捧场呢!“
书吏所在的位置不在南街,而在西街,这边往来的客商更多,再加上先时的河灯会也在这边,因此整个租借摊子的棚架搭建在西街,而非摊户更多的南街。
贺晏走到西街街头时,只见棚户下有三俩个人在交易,贺晏便没有过去打扰。
”梁哥,“贺晏等租摊子的人走后,坐下去和梁书吏说话。
梁书吏有些惊讶地看向他,问:”小贺啊,今日来是想续租啊?你们不是月初才交了租银么?“
“不是,梁哥,我今日来是有些事情想问。”
贺晏也不卖关子,找人帮忙还卖关子活该别人不帮忙,他快速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
梁书吏沉吟道,“这个啊……契约带来了么,我看看……”
“带了。”贺晏把契约递过去。
梁书吏看了下上面的金额,解释道:“……像这种商户间的小额契约,其实大多不需要过红契……”
大兴朝可不像前朝那般,凡是要过的红契就得经过四五道程序了才能拿到手。
要过红契的一般是商铺、田地之间买卖,又或者大额的商品交易才需要,这种就不仅需要担保人到场签字,还需要双方到场且自愿的前提下,才能填写资料过红契。
像贺晏手里的这种摊户的小额白契其实不盖官印最好,毕竟盖了年后缴税还得根据其中交易的数额缴纳两成的税银。
单想要盖个官印,其实也简单,拿着白契去主簿那交上一钱到五钱不等,就能过红契。
“因着摊户做的都是小生意,拢共加起来一年也挣不到多少,这方面朝里是比较宽松,也不会追着要税银。”
毕竟好一些人家每日也就挣个十来文,摊位费交了几文钱,再收就麻烦了,至于长期的摊位他们也会相应的收贵一些,因此还真没有生意好到要特意让班头记下来的。
梁书吏一一说清楚,又提醒说,“不过我建议你是去过红契。”
多余的梁书吏就没说了,贺晏自己琢磨了一下,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流水每月已经到七八十两?
看来这里面的门门道道确实不少呢,贺晏倒是有些庆幸和人打好关系了。
也就是眼下这般,最好还是过红契,反正也不需要担保人和双方到场,给些银子就是。
贺晏将素鸡挂在架子上,“多谢梁哥告知,要不是有你,我还跟盲头苍蝇一般不知道该怎么做呢。”
梁书吏见状,好心地又提醒了他一句。
“如果你要开铺子,拿去过红契是最好。”
毕竟租了铺子开店,过不过红契年尾查收入他们还是得缴税,还不如花上一点儿钱多个保障。
从租摊位的棚子离开后,贺晏又来到了牙行这边。
一进门牙人便热情地喊:“客人是要租借商铺田地还是要买人?”
贺晏把来意说出来,“寻个卖吃食的铺面,要有水井,带后院的,铺面大不大没关系。”
牙人听了赶忙去翻了一下册子,一拍手掌说。
“还真有几个位置合适的,有一家刚挂出来不久,是个卖豆腐的……”
第65章
牙人正想把这卖豆腐的铺子说一说,贺晏一听问道,“这卖豆腐的主家不会是姓刘吧?”
58/109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