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来往,都不能单只一头出劲儿。
祁北南和萧元宝采买好东西,出城上了牛车。
“师傅,等上一等!”
那师傅正准备赶牛要走,后头又赶着来了人。
循声有些耳熟,抱着春布的萧元宝偏过脑袋,惊奇道:“朝哥儿!”
拎着个竹藤篮子的王朝哥儿跑过来时就先瞧见牛板车上的祁北南和萧元宝了。
时下听见萧元宝的招呼,他秋了人一眼,兀自爬上牛板车,自坐在了另一面儿上。
“你要去哪儿?”
萧元宝有一种见着老熟人的欣喜,纵是王朝哥儿没应他的招呼,他还是又再开口与他搭话。
左右他的印象之中,王朝哥儿就是那般待人爱答不理的。
“自是去庄子上。”
王朝哥儿颇有些不愿理睬萧元宝的得意,下巴扬的高高的。
他掀开了盖着篮子的布帕,显出了里头放着的两把刷牙子。
另又取出个小盒,拨弄着启开,凑上前嗅了嗅。
萧元宝睁大了些眼睛:“朝哥儿也买了牙粉。”
王朝哥儿见状十分满意的将牙粉放回了篮子中,掀起眼皮看向萧元宝:
“是呀,朱庄头拿了三十个铜子与我,教我自上城里逛买的。”
他说要买刷牙子和牙粉,他娘训他烂糟蹋铜子使。
没成想朱庄头儿听见了还直夸他爱洁净,掏了钱唤他给他娘还买上一副刷牙子咧。
如今撞见萧元宝,整好能得意一番。
真是欢喜叠欢喜。
“这牙粉里头入了茉莉,比寻常的牙粉都香,时下最是好卖了,城里许多人都买这般牙粉使呢。”
王朝哥儿说着瞄了萧元宝一眼,见他那一双大眼珠子都在发光,心头舒坦起来。
将布帕子抖了抖,又覆回篮子上,似怕给人多瞧了一眼去。
祁北南没与王朝哥儿招呼,静在一侧听这两个孩子说话。
瞅见萧元宝眼中的羡慕,正欲开口说下回上县城再与他买一盒果香的牙粉,不想萧元宝却先开了口。
“一会儿小宝要一个人去老师家里,把新买的春布送给他。”
祁北南扬起眸子,不知好好说着牙粉,怎说来这头上了:“为何?”
萧元宝认真说道:“朝哥儿都能一个人上城里逛买东西了,我还要哥哥一起才行。小宝要一个人识路了。”
祁北南微怔,这孩子。
不过他转又正色想了想,萧家到蒋家是敞亮的路,且也算不得太远。
春时地间都是熟人,倒没甚么不安生的,他自要独立些是好事,便答应道:
“可以啊。不过路上碰见熟悉的人才能与之说话,若给你东西,拒绝不得也不能立马吃,若是生人,唤不出你名字便不予理会,若能唤出你名字的,你也要隔人远些,不可与人到家中或是与他走。”
萧元宝仔细听着:“嗯,好。”
一头的王朝哥儿听着两人的谈话,挑起些白眼来。
心想着胆小鬼便是胆小鬼,独自一人出个门子还得左右交待。
且他买了这么好的牙粉不眼热,眼热甚么能一个人上城去,真是小家子没见识。
不过他耳朵又灵,听着萧元宝说甚么老师。
他心中好奇萧元宝哪里来的老师,莫不是他还学读书?
想来又觉得不会是,读书那是男子的事儿,哪有小哥儿读书的。
心头虽奇,可他也不想拉下脸问萧元宝,显得他比他晓得的少似的。
于是便把话憋回到了庄子上。
“说是拜了个灶人,跟人学烧菜咧。”
秦娘子病了几日,这会儿子上已然好全了。
只不过躺了些天儿,皮子耍懒了,好了也还歪在一张竹制榻子上,不是唤丫头给她捏腿,就是喊灶上给她弄点碎肉下酒吃。
自打跟了朱庄头,没几日功夫她便学会了吃闲嘴。
以前在农户人家上过日子,一日就那般吃三餐,哪里听过三餐外还有拿薄酒下肉吃闲这种过法。
尝了两回就全然习上了,日子过得好不舒坦。
王朝哥儿听了立马便道:“我也要拜老师学手艺。”
秦娘子闻言坐直了些身子:“你折腾这些作甚,吃力不讨好的活计。”
王朝哥儿把欢喜买回来的篮子丢在了一边,不依:“凭甚么他都能我就不能,瞧着还不如我机灵呢。”
秦娘子道:“我的傻儿,不是娘不愿意你去,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手艺学来有甚意思。手艺学来都是伺候人的,你要有心思出息,合当做那受人伺候的。”
“你瞧瞧娘,便是姿容身段儿好,朱庄头儿就将娘接来过这舒坦日子。”
“娘都与你合计好了,你在庄子上学点规矩,细皮嫩肉的好生养着,到时候娘央朱庄头儿送你去金陵主家那般高门金窝窝里头,日子不比学点儿累死人的手艺强?”
王朝哥儿本是不乐意他娘不肯许他学手艺,可听了她的盘算,心中又飘飘然起来。
想着乡野庄子上日子都过得这般滋润,那进金陵的高门里头,日子不得快活得上了天,于是立把拜师傅学手艺给抛到了脑后去。
萧元宝和祁北南这头回到了家里,自就收拾了春布独自去了蒋夫郎家中。
祁北南到底有些不放心人,平素里便是前去方家,都是他接送,还真不曾教他独自出过门子。
他由着人先去了,随着后脚跟去,在后头远远的跟着。
萧元宝识得蒋家小院儿,他独自出门心里还有些突突的,可春日融融,天光晴朗,好似也没甚么可怕的地方。
他见了地头间的人,识得的就自唤张娘子、李夫郎,叔叔伯伯婶婶,问他上哪儿就回答去蒋夫郎的小院儿,多的都不闲谈,快着步儿就往路上赶。
祁北南放了心,没送着人到蒋家,半道上自回了。
蒋夫郎正在院坝里头洗衣裳,他爱洁净,家里头鸡鸭都不曾养。
衣裳穿过一回便会用皂角搓洗干净。
老远他就瞅着了小道上来了道熟悉的身影,抱着一捆快与自个儿齐高了的布。
跑得还忒块。
“如何一个人过来了?”
蒋夫郎老早前去把院门儿打开,见着萧元宝额头上都出了些汗来。
“小宝给老师拿布来。”
蒋夫郎接过那一匹春布,剥开外头罩着的旧糙布瞅了一眼,是天水碧的颜色。
还挺是让人瞧得进眼。
“谁让你拿来的,不是一早与你爹和哥哥说了甭拿礼的么。”
蒋夫郎凝起眉毛。
“叫他们自给拿回去。”
萧元宝连忙道:“是小宝给老师选的。”
蒋夫郎闻了这话,默了默,语气不知觉的柔了下来。
“恁重的布,瞧你抱来身上都出汗了。”
他从抽出张帕子来给萧元宝揩了揩额头。
“便就先放在我这里吧,省得你再抱回去,个儿都没长多高,还拿这么大块布。”
言罢,牵着萧元宝进屋去喝糖水,又还给他捡了几颗蜜饯来吃。
萧元宝在蒋家顽了些时辰,提着两个肉饼子蹦蹦跳跳回去的时候,瞧见方大哥来了家里,正在与祁北南说话。
“她与我说还不想嫁人,想学……学甚么梳头的手艺。我听都没听过,当真还有人专门与人梳头挣铜子儿的?”
方有粮一脸呆:“我问她哪里知晓的,她也不肯言。想着我识得的人也就你见识大些,来问问。”
祁北南心想方二姐儿嘴巴还挺严,没说出他来。
“不瞒方大哥,是我告诉二姐儿城中有娘子以与人梳头为生的。”
“前些日子我去带话给你,遇了二姐儿,闲谈间说起了这事儿。倒不想她起了这般主意。”
“是你说的!?”方有粮闻言却松了口气:“是你说的,那我便安心了。咱庄稼人泥腿子也没甚见识,我就怕她听人胡说信了去。”
“她想学门手艺,我这做哥哥的很是欢喜,只是这般听都没听说过,怎去与她寻门路。她自来就懂事,甚么事都憋闷在心里,从不与家里人要什麽,这朝难得开口,我却不知当如何。”
方有粮时时觉着自己这个大哥一无是处。
祁北南道:“难得二姐儿这麽上进,要想家中光景好起来,她这般心思是极好的。既是我与她提起的这事儿,我便问问看谁有这般门路吧。”
方有粮感激不已,拿了十斤从深山里辛苦挖的鲜笋来给他吃。
祁北南前去问寻了里正一家,又还找了乔娘子,可却没得到甚么门路。
梳头娘子以农家子的门路实难打听到,寻常人家谁使得起梳头娘子,不说价格高低,是没使得需要。
终日里头不是忙地里的活儿,便是操持一家老小的吃穿,尽可能的都是将自己收拾得越麻利越好,谁还有心思在头发上下功夫。
也就那些富户高门才专请梳发好的为自己拾掇一头漂亮的发髻。
因着富贵闲人,不为衣食所忧,终日里出门参宴,游船,观花,做的都是些雅事,自得将自个儿弄得体面才成。
底层的人户,没接触过贵人,自不晓得还有这一营生。
祁北南也微犯了难,若以前还住在丘县,那便好寻了。
城中巷子挨巷子,稍稍一打听就能晓得哪里有梳头娘子,可在村头上,消息十分不灵通,人脉也难集结。
他把话带给了方有粮,问他在城中可有识得的人。
方有粮思来想去,言只识得个工房做事的刘领头,偶时上城里还与他送些山里的春菜过去,刘家倒还算客气。
祁北南想起这号人来,道:“如此甚好。”
“我听闻你说刘领头住在城中巷子上,且还在县府做事,城巷热闹好打听,他还能接触知县大人那般贵人,如若连他都不知,只怕咱也难寻着人打听上了。你带上些鲜嫩的笋子、春货送去,趁机打听一二。”
方有粮连答应说好,只他又疑惑:“若要在城里打听,花几个铜子儿,那跑闲得说不准也晓得。”
祁北南笑道:“那些百事通自晓得,可晓得了又能如何,他们也单只告诉你哪里住着个梳头娘子,咋能与人搭上关系呢?要紧得是能顺着门路走。”
便如他之前与萧元宝寻手艺师傅一般,乔娘子固然知晓蒋灶郎,却也不能教他拜师,还是走了里正的门路方才成事儿。
方有粮恍然大悟:“那我便按你的办。”
不出两日,方有粮就来回了话。
说与刘领头闲言间,他说交子巷上有个梳头娘子,是专给知县夫人梳头发的,手艺极好。
祁北南问道:“那你且问了他们相识?”
“刘领头的娘子请过这梳头娘子来与她梳头发,虽次数极少,可也算识得。”
祁北南了然,如此就得求走刘家的门路了。
像是方家这般,难帮刘领头那般人家的忙,求人做事,也就只能送礼。
可能撬动人心的厚礼,方家又拿不出来,如此就只能取巧投其所好。
祁北南唤方有粮去打听了刘家有些什么人,娘子相公的爱吃用甚么,家里的孩儿多大了,又可曾在读书一系。
他说得多,也是知晓方有粮能打听到的可能少,多晓得一条,也好多些胜算。
萧元宝得知二姐姐也想拜师傅,心头很高兴,但又替她忧心,拜一个老师很不容易,他的老师也还不全然是老师。
为此方有粮来,他都挨着祁北南,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两人的谈话,好晓得个结果。
一厢周折,四月上,方有粮才带来了消息。
第34章
“这刘领头儿一家子四口人, 一个小子一个姐儿。大小子正在县学里头读书,姐儿年纪与三哥儿差不多大。”
“刘领头的娘子姓费,怪是好颜色的妇人, 素日里头很是爱街铺间逛耍。”
方有粮将打听来的消息一一说与祁北南听:“这些都是我零星送果菜去刘家, 刘领头说谈时晓得的。他还与我说这月上工房要梳理河渠,但是招揽的人不多,与我留了一张揽工帖儿。”
祁北南瞧了一眼揽工帖儿,不作假。
听罢, 做了大致的猜想。
“刘家孩子虽不多,但是大郎在读书,已入了县学, 且刘家娘子又喜爱逛街市, 可见刘家花销不小。刘领头在县府做事, 可也只是工房上的一个领头儿, 俸禄并不高, 若非另有进项, 家里头难周展。”
祁北南在县城中住过, 他爹是秀才先生, 别说是逢年过节,便是平素上宴请都格外多。
今儿个同僚家中幼子生辰摆上三五桌子, 明儿个巷邻铺子开张又请人吃席。
来请了你是好心,便是人不得空前去礼也得到,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能不应邀。
城中人爱好热闹, 寻常人家都爱做些席面请人吃, 何况与府衙上的官吏,更是爱置席, 他做官的时候见得多了。
祁北南从自己箱笼上捡了两本有注义的书来,又拿了一方自也没舍得用的鲁州好墨,倒也不是全然舍不得用,只是如今他没有用的需要,与其放着,不如拿来用在要紧上。
“你把这两样东西包好,与刘家送去。刘家有读书人,又不是甚么手眼通天的人家,约莫这些东西也看得入眼。”
方有粮看着祁北南捧出来的书墨,连道:“我们家办事,已是劳你出主意了,如何好再要你的东西!”
“二姐儿要学手艺是好事情,我如今搭把力,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将来若事成了也有我的好。”
祁北南将书墨塞在他的手里:“幸得刘家有读书人,否则我也不能与你甚么带去求人帮忙的。”
方有粮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惭愧。
“那我且先收着,来时定好好答谢一番。”
“两家往来如此之久,说这些客气话作甚。”
祁北南教方有粮坐下:“我还有话与你说。咱光是准备这点东西是不够的,刘家家境不见得出挑,又还花销大,还得要实打实的礼才好。”
32/140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