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琢磨,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些“榜上有名”的官员,几乎各个都和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太子日渐憔悴,频频出错,更是数次惹得皇帝发怒,这猜测便越发凿实了。
明眼人其实都能猜出来,这一系列的事情是有意针对。皇帝也不傻,一早就看出背后之人是冲着太子来的。
他心里清楚,自家这几个成年的儿子,手里多少都有一些朋党,他倒不至于为了这个就多愤怒。最让他困扰的,反倒是太子近来的表现。
堂堂一国储君,被一个不知名的人拿捏至此,竟是毫无办法。若是一开始也就罢了,过了这么久了,太子既没能稳住局面,也无法平息舆论,更找不出背后之人,每日除了提心吊胆汗流浃背,就是在皇帝面前请罪认错。
面对太子的无能,皇帝如何不失望?
近日,皇帝终于没能按捺住脾气,在又一次斥责了太子之后,点了四皇子跟着自己议政。四皇子如今也已成年,无论是武艺还是功课都很出挑,脾性也颇得皇帝喜欢。
若是从前,皇帝让他学着议政也就罢了,本朝皇子成年后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么一课,就连三皇子当年也被要求去上过一阵子的早朝。
但出了这样的事,太子又被接连斥责,此事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恰在这个当口,北境又传来捷报:
镇北军接连打了胜仗,三皇子还立了战功。
这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
太子是何心情不好说,但江寒之反正高兴不起来。
“这么好的事儿,你怎么一直皱着眉?”成圆不解。
“打了胜仗我当然高兴,可三殿下立了功,就说明他上战场了。”
“我表哥那么惜命,应该不会冒险,我估计他就是做做样子,镇北军主帅给个面子在军报里提那么一嘴,最大的功劳又不是他的。”成圆安慰道。
“没那么简单。”江寒之道:“以祁燃的性子,若为了安全起见,定然会拦着殿下,连样子也不会让他装。”
既然三皇子立了功,那就说明是有意为之。
换句话说,此事八成和祁燃有关。
他想做什么呢?
这个当口太子就像一条急得要跳墙的狗,正为了四皇子议政一事恼羞成怒,北境忽然来这么道捷报,不等于把太子的注意力直接转移到了北境?
战事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持续不了多久,若三皇子继续立功,一旦战事结束回京,就会成为焦点。届时,他给太子带来的压力,将远远超过其他皇子。
太危险了!
江寒之有些着急,却也能猜到祁燃为什么会这样做。
那家伙给他写了几封信劝他收手,他没有理会,所以才会出此下策。这样一来,江寒之反倒被动了,不得不暂时收敛一些,免得把太子逼急了。
这天晚上,他连夜给祁燃写了封信,隐晦地提醒对方不要乱来。
但祁燃会不会听,他就没把握了。
为了不叫人将先前的事情和北境捷报联想到一起,江寒之和成圆又让人张贴过一回“告示”,这才彻底罢手。
太子的情绪却没有因此好转,还在几日后的端午宫宴上喝多了酒,当场和四皇子起了冲突。那日太子阴阳怪气讽刺四皇子会讨皇帝欢心,还问对方要不要搬来东宫住?
甚至还说等老三回来了,让他们兄弟俩一起搬过去。
宫宴上有不少宗亲在场,太子失仪,丢的是皇家颜面。皇帝当场就摔了酒杯,责令太子闭门思过。
这一次皇帝是真动了气,将太子关了近半个月。就在他气消得差不多,正打算把人放出来时,北境传来了急报,说是三皇子受了重伤。
消息传来时恰逢江寒之休沐,他还是在江父口中得知的此事。
“三殿下去北境时,陛下私底下有过口谕,不让他上前线,这道口谕是直接下给了镇北军主帅的,言说殿下武艺粗浅,带兵只会贻误战机,让他跟着学一学便好。”江父道:“所以殿下此番受伤,陛下十分震怒,直接派了亲信带着太医去了北境。”
京城距北境路途遥远,消息快马加鞭传过来也要数日,皇帝派了人去,其实帮不上什么忙,但他此举足以表明对三皇子还是颇为重视的。
江寒之此刻想的却是另一件事:三皇子怎么受的伤?
是意外,还是和他上一世一样?
难道朱森的哥哥又动了手?
不应该啊,他已经提醒过祁燃自己的布置。按理说祁燃应该有所行动,哪怕不收为己用好歹也应该把人防住吧?还是说动手的另有其人?
三皇子受了伤,那祁燃呢?
江寒之心中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去北境看看。
但他现在只能等着消息 ,什么都做不了。
随后的日子里,江寒之一颗心一直揪着。他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把太子刺激得太过了,所以对方才会着急动手?成圆却安慰他,说不定只是个意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几日后又传来消息,说三殿下伤势稳定了。
自那以后,江寒之一直盼着祁燃的信。
出事后祁燃知道他会担心,应该会写信给他。
可不知为何,距离上一封信已经过去了一月之久,祁燃的信却迟迟没有到。
祁燃为什么不给他写信了?
江寒之不敢往坏处想,但一颗心却始终放不下。
直到那日江寒之在宫里当值时,听到了通报,说是三皇子回京了!
这消息来得忽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仔细一想似乎也合情合理,三殿下受了重伤,皇帝派人去将对方接回京城疗养,免得在北境缺医少药。
众人惊讶,只是因为事出突然。
三皇子回京了,祁燃呢?
江寒之一颗心几乎悬到了嗓子眼。
他立在廊下,目光远远看着宫道尽头,不多时便看到三皇子被护卫们簇拥着出现了。江寒之目光在那些人中一一扫过,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祁燃没有回来很正常,这不能代表什么。
江寒之不住安慰自己,却还是忍不住看向三皇子,目光带着询问。
但三皇子路过他身边时,只匆匆瞥了他一眼,像是在有意回避他的目光。江寒之心不由一沉,脑袋嗡嗡作响。
对方为何要回避他的目光?
江寒之不敢再多想,只能强压下情绪。
一直到羽林卫换值,三皇子也没从皇帝的寝殿出来。江寒之拖着步子回到营房,整个人失魂落魄的,甚至在廊下不小心撞到了人。
“抱歉。”江寒之头也不抬地道。
“你这抱歉说得未免太敷衍了吧?”对方开口道。
江寒之闻言一怔,骤然抬头看去,对上了一双熟悉的带着笑意的眼睛。
第六十六章
在看到祁燃的那一刻, 江寒之那颗悬着的心才倏地落了地。
望着眼前的人,他几乎要喜极而泣,所有的担心不安都被喜悦冲散了。可很快, 他心中又漫上了恼意, 怪祁燃为何不提前告诉他一声,令他提心吊胆了这么久。
若是怕被人发现,哪怕在信中暗示他一句也好啊。
“洄儿。”祁燃唤他。
“别叫我。”江寒之抬手在他肩上锤了一下。
祁燃并没有躲闪,等他那一拳落在实处,这才攥住江寒之的手腕,眼底满是不加掩饰的纵容。
“别拉拉扯扯。”江寒之抽回手,心虚地四处扫了一眼, 转身进了营房。
祁燃紧跟在他身后进去,想要关门时却被江寒之瞪了一眼:“跟我一起当值的人很快会回来, 不要关门。”江寒之如今住的营房是两人间。
“关了门也不妨碍他回来啊。”祁燃道。
“让你开着就开着。”
祁燃看出了他的不自在, 故意揶揄道:“你是不是以为我关上门是要与你做些什么?”
“谁以为了?鬼才要跟你做些什么呢!”江寒之情绪大起大洛,却因在营中不敢释放, 整个人就像只小刺猬似的。
不过让他这么别扭的原因, 还有另一个,那就是上次在北境和祁燃分别之前,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咬了祁燃的嘴。当时他来不及窘迫就跑了,时隔许久再见到祁燃,那股子别扭劲儿倒是后知后觉地泛了起来。
江寒之将身上的羽林卫武服脱下, 取了自己的衣服换上。祁燃倚在门口,一双眼睛毫不避讳地看着他换衣服。如今天气渐渐热了,江寒之内里只穿了一袭单薄的中衣, 身上瘦削的线条若隐若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美感。
“你平日里换衣服也这么不避人?”祁燃忽然问。
“我需要避着人?”江寒之反问。
“不需要, 这样挺好。”祁燃目光在他身上扫了一圈,“改日我去求陛下将我调到羽林卫里来,与你住一个屋,届时你……”
他话音未落,门外忽然传来了脚步声,是江寒之同寝的人回来了。
“祁燃?”那人也是从武训营出来的,虽然和祁燃不熟,却也认识,“你是和三殿下一起刚从北境回来的吧?你们在北境这两年可是辛苦了。”
“你们守卫皇城的安全,一样辛苦,都是为陛下尽忠罢了。”
“改日得空,咱们一起聚一聚。”那人客气道。
祁燃点头一笑,算是应下了。
江寒之换好了衣服,又和那人打了个招呼,便带着祁燃离开了营房。
“差点忘了我们家洄儿升官了,如今可以日日出宫了。”祁燃道。
“祁将军大忙人,哪里能记住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给你写的信,你也没仔细看过吧?毕竟连回信都能忘了。”江寒之挖苦道。
祁燃听了这话也不恼,开口道:“昨日是上元节,我娘非要去放河灯,她不让我爹陪着非要让我跟着。我跟着她放了一盏河灯,祈愿国泰民安,你能早日平安回来……”
江寒之一怔:“这是……”
这是他上元节后给祁燃写的信。
“自过了中秋,京城就越来越冷了,小安忘了给我换厚被子,这几日冷得我睡不着觉。我总想起先前有你暖被窝时的日子,想你……”
“别念了!”江寒之一张脸涨得通红。
“你看,你写的信我不止仔细看了,还能背下来。”
江寒之心中熨帖,嘴上却不饶人:“那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
“回了,那次还攒了两封呢,谁知送信的半路遇到暴雨,信都被冲走了。”祁燃无奈一笑:“消息传到北境时,陛下已经派了人过去,我怕他们盯上,就没敢再给你写信。”
江寒之听了这解释,最后一点郁气也消了。
没有什么比祁燃平平安安站在他面前更重要。
“你回过家了吗?”
“没呢,正好送殿下进宫,就想先来见见你。”
“回家看看吧,你爸妈肯定也担心坏了。”
“你陪我一起吧,不想跟你分开。”
江寒之嫌他这话肉麻,没有接茬,却还是跟着他回了祁府。
祁父祁母见到儿子回来喜不自胜,祁燃的弟弟妹妹也十分欢喜。江寒之坐在一旁,一边笑吟吟地看着这一幕,一边吃点心。
当晚,直到在祁府用过晚饭,江寒之便说要回去。他心里自然是希望能和祁燃待在一处,可想到两人如今的关系,他在面对祁父祁母时总觉得有些心虚。
若是晚上两人住在一处,再有了些亲近之举,他就更不知该如何面对祁燃的家人了。
“不住下?”祁燃问他。
“不住,走了。”江寒之朝祁父祁母告了辞。
祁燃并未强留他,而是跟了出去。
“不用送。”江寒之说。
“真不用?”祁燃问他。
“你说呢?”江寒之反问。
祁燃盯着他看了半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两人四目相对着笑了半晌,好不容易才止住了笑。江寒之很想抱抱祁燃,却不大好意思,只能忍住了。不过祁燃却趁着夜色,牵住了他的手。
两人十指交扣,沿着长街朝江府的方向行去。
回到江府之后,祁燃才有机会将事情原原本本地朝江寒之说了一遍。原来三皇子遇刺一事并非偶然,而是两人一同设计的苦肉计。
“本来是想杜撰一个刺客出来,但那日我们去北江城时,正好遇到了一个北羌的刺客朝我们动手。后来我便杀了那个刺客,隐瞒了他的身份,又顺势伪造了殿下遇刺一事。”
“隐瞒他的身份?”
“是,除了我和三殿下,没有人知道他是北羌人。”
反正死无对证,北羌又不可能跑过来认领说这是他们的人。如此刺客的身份就成了谜,这个谜怎么解,就看祁燃和三皇子怎么说了。
“你是想让陛下怀疑刺客是太子派过去的?这恐怕有点难。”
“我在刺客身上放了一张三殿下的画像。”祁燃冲江寒之一笑,“以陛下的聪明,应该能看出那画像的问题所在。”
祁燃从头到尾也没想过把祸水往太子身上引,他只要在皇帝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就够了。此事便如江寒之先前所为一般,真相不重要,只要让皇帝起疑便可。
与此同时,皇帝寝宫。
郑公公在一旁为皇帝打着扇,皇帝则在研究手里的画像。
“陛下,您对着这张画像已经琢磨了半日了,该歇息了。”郑公公道。
“朕今日见着老三这画像,便觉得哪里不太对,方才终于看明白了。”
“哦?这画像哪里不妥?”
“你今日也见着老三了,你看哪里不妥?”
郑公公经他一提醒,恍然大悟:“这画上的三殿下,似乎要年幼一些。殿下在北境历练了两年,人晒黑了不少,也精壮了不少,脸上轮廓更硬朗了。这画像上的殿下,却还有点稚嫩。”
“这是两年前的老三。”皇帝说。
45/53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