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时候,那小贩还跟她保证包甜,没想到她也有被骗走眼的一天。
“不信,你过来尝尝啊。”贺兰君微微皱眉,举起手中的糖葫芦对她道。
那糖葫芦距韩昭还有些距离,她只得起了身,到贺兰君面前,低下头,凑到糖葫芦上。
张开嘴,正要咬,贺兰君忽然把手往回一缩,那糖葫芦就又离远了。
韩昭抬眼看她,贺兰君眼里笑意盈盈。
贺小姐也会逗人了。韩昭一挑眉,遂顺了她心意,追着那糖葫芦而去。
嘴刚咬上一个糖葫芦,忽然脸颊上就印上一双柔软的唇。贺兰君低头,在她脸上落下一个轻轻的吻。
“这下就甜了。”贺兰君在韩昭耳边小声道,声音里带着轻轻的笑意。
韩昭顿了一下,牙咬着糖葫芦,用了点儿力气,从签子上咬掉一颗糖葫芦。
的确是甜。
她抬起头,盯着贺兰君带笑的眼睛,缓慢地把糖葫芦含在嘴里,一点点咬碎。
柔软的口腔里,一时酸的,甜的,软的,硬的混着,她牢牢锁着贺兰君的目光,喉头微动,吞咽下去。
又伸出柔软而红润的舌尖,轻轻舔去嘴唇上沾上的些许红色的糖浆。
贺兰君方才还笑着,此刻已面红耳赤,明明只是吃个糖葫芦,她却被韩昭盯的身上冒出来些热意,心头小鹿乱撞。
忽然就有些渴。
韩昭低下头,凑到贺兰君耳边,小声道:“小姐,房里还有人呢。”
说罢转身落座贺兰君对面,露出后面坐在火盆前的两个丫头来。
晓月和莺儿自然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但此刻恨不得自己是聋子,是瞎子。
方才小姐说糖葫芦酸时,莺儿还想转身告诉小姐,她这个是甜的呢。
幸好还未开口,就被晓月捂住嘴了。
此刻两人像两只鹌鹑似的,背对着榻上两人,缩在火盆前,默不作声地吃着不知是酸还是甜的糖葫芦。
贺兰君方才就是想逗逗韩昭,让她开心下。
这下好了,她倒是心情好了,自己闹了个大红脸,她瞟了一眼笑得狡黠的韩昭,佯装镇静,拿起糖葫芦继续吃。
真可爱呀,韩昭托腮觉得心情都好了。
要是能日日见,就更好了。
静默片刻,韩昭从榻上起身。
“晚饭不用等我了,你们先吃。”
贺兰君忙问道:“你要去哪?”
“我去找一趟真姐姐。”
事情有变,时日不多,还是得尽快找真姐姐商量。
她现在去侍郎府也不合适,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博远斋。
真姐姐应当还在宫里,找博远斋的掌柜联络,或许更合适。
到了博远斋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了,店里也没有什么客人,掌柜的在书架前整理被翻乱的书籍。
转身,看见店里冷不丁的进来个人,倒吓了一跳,而后才冷静问道:“公子要买什么?”
韩昭抱歉地笑笑,道:“掌柜的,在下韩昭,还想麻烦掌柜的,帮我找下李映真李小姐,我有要事和她商量。”
掌柜的细细一打量,这人之前来过,行为有些异常。
不久后小姐就交给她一册话本,让她去找说书先生散播开来。
书中的主角就是她?
“你先坐着,我这就打发人去找小姐。”掌柜的不敢慢待小姐的朋友,把韩昭带到里面的一个隔间,又打发了一个店里的伙计去侍郎府等小姐。
李映真连家门还没进,就被候在府外的伙计给拦住了,说是有个叫韩昭的找小姐。
从前几次都是她去小院找韩昭,如今韩昭来寻自己,必然是有要事商量,她不敢迟疑,吩咐车夫调转车头,就去了博远斋。
掌柜的如常闭了店。李映真赶到店里的时候,天色已黑。
进了隔间,立马问道:“清妹妹,听说你找我?”
韩昭给匆匆赶来的李映真倒了杯茶,才道:“真姐姐,我能见到皇上了。”
“真的?”李映真眼前一亮,为韩昭感到高兴,又不禁问道:“怎么回事?快跟我说说。”
韩昭缓缓道:“今日温尚书到永安府找我,命我给公主做盏灯,要圆我见皇上的梦。”
李映真脸上的笑容定住,慢慢冷下来,“怎么是温家人?此事听起来蹊跷。会不会是个陷进?”
“我起初也是真姐姐这样的想法。可后来听温弘文的意思,是要借我韩家爷孙想见皇上的故事,来表温家父子的忠心。应当不是个陷阱,只是巧合。”韩昭道。
李斯沉思道:“如此,倒也符合温党一派的做法。听说先皇在时,他们就惯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若真是如此,能助清妹妹一臂之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是一件快事。”
韩昭轻轻吐了一口气,来到京城这么长时间,终于有可以见到皇上的机会了。
李映真也松了一口气,又叮嘱道:“此事还得谨慎,清妹妹万万要小心。”
在温党眼皮子底下告御状,她更怕清妹妹有个不测。
韩昭笑笑,道:“真姐姐放心,这一点我自会注意,只是我还有一点放心不下。”
李映真问道:“是什么?清妹妹放心跟我说,我能帮上一定帮。”
韩昭垂眸,道:“若我万一有个不测......”
就如先前很多次设想的那样,这不是一条必胜的道路,她已做好了一去不回的准备,只是还有一点放心不下。
李映真打断她的话,“清妹妹不要说这不吉利的话,你一定会没事的。”
韩昭笑道:“我一定努力让自己平安归来,可是我万一真有不测,也得早做准备,”
她顿了下,“若我回不来,还请真姐姐帮我照顾好贺小姐。”
她在这世上能托付的人没有几个,想来想去,这事儿只能找真姐姐。
这话竟似临终托孤,李映真眉头一跳,心内怪异,犹疑着问道:“你和贺小姐......”
“上京前,我答应贺小姐,若是能平安回到安宁县的话,我会娶她。”小小的隔间内,韩昭的话轻声而坚定。
李映真倒吸一口凉气,从前那些诡异的感觉,在此刻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怪不得。
怪不得贺小姐会这么帮助清妹妹。怪不得两人这么亲密。
可是想到在她流落她乡,艰难度日的时候,还有一个贺小姐帮着她,念着她,清妹妹不是孤苦一个人。
那点震惊又缓缓地变成了一种欣慰。
“真姐姐先前没问,我也就没有特意说。”见李映真一脸震惊,韩昭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李映真缓了缓思绪,郑重承诺:“你放心好了,以后我也把贺小姐当我亲妹妹看。”
又道:“贺小姐必然也是希望你平安回来的。”
韩昭默默点点头,她知道,正因为她知道,所以才要做好万全之策。
第68章 献花灯面圣龙华殿
知道温尚书找韩昭,是要做花灯献给公主,龚令史连每日的定量宫灯也不让韩昭做了,嘱托她安心地帮温尚书做好送公主的灯就行了,其余的他自来安排。
二十天后,韩昭就做好了花灯。
王群隔几日就来永安府看一下进度,自是第一时间就禀告给了温弘文。
温弘文掐着时间一算,正好可以赶在年前献给皇上。
官员们过年有十天的假,在过年前讨个皇上的欢心,这个年过得也舒心。
等韩昭把做好的花灯送到温弘文面前,他见着上面的画,眉毛挑了一下,面上现出一丝不满。
那灯上画了一个扬鞭纵马的红衣女子,着一身骑射服,很是肆意洒脱。
跟他之前要求的富丽堂皇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他刚想说两句,瞥了一眼低头垂手立在一旁的韩昭,看起来很是恭敬。
算了,反正也是送给公主的,做成这样也行,重新做,就得年后才能送了。
况且,父亲说要把那盏神女飞天灯献给皇上,那可比这盏小灯有意思多了。
“知道见到皇上,要说什么?做什么吗?”温弘文放下手中的花灯,意味深长地问韩昭。
“还请大人指教。”韩昭拱手道。
还算是个聪明人,温弘文觉得这个小灯匠还挺上道。就把见到皇上要做什么,说什么都教给韩昭一遍。
说到底,都是一些表忠心的话,韩昭一一听着应下。
“记住了吗?”温弘文端起茶盏,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问道。
“小人记住了,多谢大人指点。”
“行,下去吧,明日本官就圆你这个见皇上的心愿。”温弘文教完了,挥挥手打发人走。
韩昭拱手,低头,“小人在此先谢过大人,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隔日,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韩昭在宫门外候着,等着皇上召见。温阁老和温弘文已进去多时。
龙华殿内,镂空三层鎏金铜质熏炉里,瑞炭烧得正旺,不见火焰却热气逼人。
宫人烧炭时会放上一些香料,此时室内暖香习习。
皇帝萧启坐在宽大的案桌前,听温家父子汇报近期朝廷内外的大事小情。
皇帝虽然是去年才登基的,但已经不年轻了。
他当了太多年的太子了。先皇白发人都送走了许多黑发人。
头上再也没有人压着,整个国家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滋味,他也只刚刚体验不到两年。
房间中站着的两个人,一个是先帝在时就位极人臣的阁老。
一个是六部之一的尚书,年纪轻轻,看着以后大有作为。
萧启目光落在两人身上,等温家父子汇报完,悠悠开口:“还有什么事要说吗?”
温家父子对视一眼,温弘文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最近听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想斗胆说给皇上听听,以博皇上一乐。”
萧启只简短地回了个:“讲。”
“这故事的主角,正是这次上京来为公主办千灯宴的一个小灯匠。”
温弘文后来甚至也亲自去茶馆,听说书先生讲了这个故事。
此刻又删去那些曲折的情节,只捡了韩家爷孙努力想再见圣上的部分说给萧启听。
“哦,竟有这样的故事。”萧启道,听起来也感了兴趣。
温弘文笑道:“正是呢,皇上。我和父亲还特意寻来了这故事里的那一盏神女飞天灯,让安宁县的县令送了过来。如今已经到了,皇上要看一眼吗。”
“既然如此,看一眼也无妨。”萧启抬眼,看温弘文殷勤的模样,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
“皇上,那工匠也为公主做了一盏灯,不若让公主也一块来看一看吧?”温阁老出声提醒。
儿子光顾着向皇上表忠心,显然又忘了今日的主角还有公主。
“既是为公主办的千灯宴,自是得请公主来看一看,”提起他最宠爱的小公主,萧启的脸上露出些真切的喜悦来,吩咐身边的宫人道:“去把嘉熹公主请来。”
小太监得令,很快跑到了公主的寝殿,传达了这个消息。
萧宜岚听完消息,面色如常,吩咐宫女替自己更衣。
李映真心下一紧,清妹妹前日才告诉她,献给公主的花灯做好了,没想到这么快,今日温家父子就来献灯了。
她紧张地直搓手,又忍不住在心内祈祷:老天保佑,清妹妹一定要没事儿!
温暖的龙华殿里,宫女们拉上厚重的帷幔,遮住窗外的天光。
几个小太监抬着一盏一人高的花灯,进了殿里,放在屋子的中间,点燃了灯芯。
被遮住天光的室内,昏暗不明,幽幽灯火,缓缓亮起。
花灯壁上的图画,也渐渐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温弘文仔细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皇上嘴角擒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眼中神情似是欣赏。
公主倒是盯着灯笼看得认真,想必是喜欢的。
萧宜岚盯着灯笼,看的的确是认真。她也学画多年,这样的笔触画的仙女这么飘逸,又有一丝神性,这做灯之人画工倒是极好。
“皇上您再等等,这灯还能动起来呢。”温弘文话音刚落,随着灯内火焰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灯笼外壁缓慢地动了起来。
几幅神女飞天图接连闪过,飘飘若飞。
李映真是头一回见到这盏灯,之前只听清妹妹说她靠这盏灯赢了比赛。如今一见,自己写的话本倒也没有夸张。
她再细看,这画上之人竟似在哪见过?
是贺小姐?她脑中灵光一闪而过,又想起两人的关系,也是,清妹妹能在灯上画上贺小姐,倒也不稀奇。
“倒是有点意思。”皇帝笑了起来。
萧宜岚也觉得,这个工匠倒真的是有些奇思妙想。
“你说朕赏她些什么好呢?”
皇上都要赏她东西了,看来这东西送对了。温弘文忙道:“能为皇上效力,博圣上展颜,是她的荣幸,况且她家爷孙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得一句皇上的赞赏,如今她正在宫外候着,皇上不若圆了她这个愿?”
李映真捏紧了手中的帕子,低头惴惴等着皇帝的答复。
“行,宣她进来吧。”皇上无甚所谓的声音落在龙华殿里,李映真轻轻地松了口气。
殿外候着的小太监得了令,立刻奔向宫门外去领人。
从宫门外到殿里,估摸着得一炷香的功夫。
温阁老给儿子使眼色,温弘文想起还有一盏灯没送呢。
“微臣听了说书先生说了这个故事后,特意找来这个工匠,也为公主做了一盏灯,还望公主喜欢。”
萧宜岚听到小太监说温阁老送了盏灯,父皇招她去,就猜到有这么出。
客客气气地回道:“多谢大人。”
宫女呈上韩昭做的那盏花灯,比神女飞天灯小巧精致许多。
萧宜岚瞥了一眼,目光忽然顿住,落在灯上画的纵马驰骋的红衣女子身上,甚是诧异地看了一眼温弘文。
49/61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