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重回六零之小村医(穿越重生)——油盐不进

时间:2024-12-09 10:48:07  作者:油盐不进
  培训班的首批名额仅开放了三十个,完成短期培训将安排到各公社当卫生员,但褚归为困山村争取到的名额有额外要求,即他们完成培训了不能留在公社,要回到困山村来。
  回到困山村的前途大概率不如留在公社,所以褚归阐明了利弊,任肖小娟自主决定。
  “我愿意!”肖小娟答得异常干脆,几l乎未进行思考,“我愿意的,褚医生。”
  肖小娟重复,她不方便与褚归说自己的心事,只好用坚定的眼神望着褚归。肖小娟今年十九岁,身边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近几l年相继嫁了人,她们有的过得好,有的过得不好。
  从她们身上,肖小娟窥见了嫁人后的生活,满载着鸡毛蒜皮与不自由。
  肖小娟是家中幺女,父母与哥哥姐姐们对她相当疼爱,到了嫁人的年纪,她一句不想嫁,就纵着她多玩了两年。
  但女孩子总要结婚的,上午家里提了相看,肖小娟仍不想嫁结果挨了训,于是跑到外婆家躲她母亲的唠叨。
  为什么女孩子非得十九二十岁结婚呢,别人结婚早是别人,她是她。
  不过肖小娟愿意参加培训班,并非完全是为了躲相看,她由衷地希望自己能获得一技之长,不论是学医或者其他。
  然而村里送出去当学徒学手艺的都是男孩,似乎嫁人生子是女孩唯一的结局。
  凭啥呢?肖小娟不服气,凭啥姑娘家不能像男人那样爱做什么做什么,虽然为了养家糊口,许多男人也是在被生活推着走。
  肖小娟自认不比男孩差,她上一天工至少七个公分,干活麻利,是村里一等一的勤快人。她同样念过书,一直读到了小学毕业,在班里名列前茅,她若是个男孩,说不准能升初中考中专。
  禇归记了肖小娟的名字,当然他的认可不等于肖小娟稳了,培训班的名额珍贵,待上面的通知下发至生产队,她需要跟村里所有报名的人进行竞争。
  肖小娟毫不怯懦,村里符合条件的人里褚归独独问了她,说明啥,说明褚归看好她。此次培训班的名额,她肖小娟势在必得。
  回到家,黄豆炖猪脚的香气四溢,贺岱岳将首乌拴在前院的水井边,趁太阳没落山,把它从头至尾刷洗了一遍。
  首乌表面干净,清水流经它的躯干,浑浊地渗入地面。水流蜿蜒,天仙子试探着碰了下,连连甩爪,一串梅花印延伸向屋檐,随着水汽蒸发慢慢消失。
  炖了一下午的猪脚软糯脱骨,贺岱岳舀了三份,一份自家吃,一份孝敬贺爷爷他们,一份送长栓,作为他下午抓药的奖励。
  沈家的院子空无一人,长栓在厨房帮彭小燕烧火做饭,褚归端着猪脚闻声进了厨房:“燕姐,做饭呢。”
  “褚叔叔。”烧火的长栓顶着一额头汗唤人,灵敏的鼻子闻到肉香,口水不受控制地分泌。
  “褚医生来了,你吃了么?”彭小燕翻炒着锅里的豆芽,零星的几l片肥肉渣掺杂其间。
  “快吃了,今天炖了点猪脚,给你们添个菜。”褚归放了碗替长栓抹汗,“谢谢你下午帮我抓药。”
  长栓小骄傲地笑:“不客气。”
  “这怎么使得?”彭小燕丢了锅铲,一碗豆芽换一碗黄豆炖猪脚,她多亏心呐。
  “长栓帮了我忙,那是我谢他的。”褚归两步迈出厨房,彭小燕追至院门口,一瞅褚归人已到了田对面。
  潘中菊远远朝她招呼:“小燕你们吃吧,碗随便啥时候还。”
  彭小燕领情收下了炖猪脚,长栓的高兴言溢于表,他看看锅里的豆芽炒肉,小声问彭小燕要不要留着它明天吃。
  今天吃炖猪脚,明天吃豆芽炒肉,如此他们就能连着两天有肉吃了。
  长栓的言语令彭小燕眼眶一涩,她偏头眨眼憋泪,换作一副笑脸:“不留,我们今天晚上一起吃。”
  临入夜,砍了一天柴的沈家良收工回家,他背了捆干柴,彭小燕搭力接住。
  长栓举着胳膊递水,母子俩围着沈家良陪他洗手擦脸,暗色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为家人辛苦劳作,累也值得。
  一盏油灯提到堂屋,沈家良看清桌上的菜怔了怔,哪来的炖猪脚?
  “长栓帮褚医生抓药,褚医生答谢他的。”彭小燕分了筷子,“我们今天是沾儿子的光,一顿吃两道荤菜。”
  “我儿子真棒!”沈家良大喜过望,长栓被夸得脸红,害羞地埋了埋脑袋。!
 
 
第217章 
  八月末,培训班的消息传到了各个公社,杨桂平在会上领了张表,回来找褚归商议。青山公社拢共四个名额,困山村占一个,不用想都知道是因为谁的面子。
  为了培训班,县卫生院的院长专门给褚归写过一封信,诚邀他担任培训班的老师,被褚归婉拒了。
  名额给谁,褚归直接指名也好,村里公平竞选也好,杨桂平全权支持他的决定。
  “公平竞争吧。”褚归不偏不倚,按县里的要求,年龄刷掉一批、学历刷掉一批、结了婚的刷掉一批,剩下包含肖小娟在内的,仅剩了六号人。
  肖小娟天天跟她妈念叨培训班的机会多么难得,一堆人想去还去不了,她若是弃权,实在太可惜了。
  况且培训班是速成的,学期四个月,四个月又耽搁不了啥,等她结业转卫生所当褚归的助理,他们全家不跟着长脸么!
  肖小娟的洗脑成功说服了家里人,通过综合考评,她顺利取得了困山村的名额。
  培训班的开学日期与公社小学的开学日一致,但培训班远在县城,肖小娟得早一天到县城报道。
  带着行囊,肖小娟由家里大哥送至县城,离村前她特地上卫生所和褚归道别,表示自己在培训班里一定会努力学习,绝不丢褚归的脸。
  肖小娟热血沸腾的样子令褚归忍俊不禁,他正色勉励了肖小娟一番,她此去为的是自己,肩负的是困山村村民的期望,而非他褚归的脸面。
  县城肖小娟不是第一次来,但她从未如此激动过,肖大哥频频叫她慢些走,小心撞人。
  培训班位于县卫生院附近,一路打听到报道处,肖小娟自随身包里取出村里与公社开具的介绍信与户口页,接待的女同志穿着崭新的白衬衣,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说话声音温柔动听,肖小娟没那么紧张了,问对方培训班有几位女学员。
  “女学员有八位,四人一间房,喏,你的钥匙。”女同志将钥匙与薄薄的学员守则交予肖小娟,转身替她指了宿舍的方向。
  宿舍的面积比肖小娟在家时的房间略大,左右并排放了两张床,中间一条过道,进门是衣柜,设施简单,右边靠后的一张床贴着肖小娟的姓名。
  “行了哥,你回去吧。”独立自主的肖小娟开始往外推人,“等我放假回去看你们。”
  培训班半月放一次假,一次两天,肖小娟恍惚觉得自己成了高中生,体验着梦一般的生活。
  尽管肖小娟能干,肖大哥依然不大放心,叮嘱的话交代了一箩筐,随后把兜里的钱票全掏空了塞给她。
  “一个人照顾好自己,财不露白,跟同学们要友善,互帮互助,受了欺负找老师,别不吭声……”肖大哥操着养闺女的心,他年长肖小娟十来岁,跟半个爸差不多了。
  “哎呀,我不是小孩子了。”肖小娟嗓音闷闷的,肖大哥再说她得掉眼泪啦。
  肖大哥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肖小娟收拾了行李,揣着钥匙去了教室,她本想熟悉下
  环境,一到教室,里面已经有了不少人了。
  类似讲台的位置站着个面容亲和的中年男人,肖小娟拿不准她的身份,拘谨地喊了声老师。
  “嗯,叫什么名字?”中年男人拿着本花名册,在肖小娟的名字后打个钩,“桌上的教材,一样拿一本。”
  挨着讲台的桌子垒了两摞书,封皮分别是红色和白色,红皮白字写的是外伤培训手册,白皮红字写着常见病概述。
  肖小娟拿了教材,找了张空桌子坐下,她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书里的内容,暂时顾不上跟同学们交流。
  教室里的其他人亦然,拿到书无论看不看得懂,先坐下翻一翻。
  肖小娟克制着兴奋,轻轻抚摸封皮上的字迹,看了近一分钟才翻到内页——
  “呀!”肖小娟的声音在相对安静的教室里显得十分响亮,所有人齐刷刷看向她。
  意识到失态,肖小娟红了脸,不好意思地对众人道歉。
  看着编辑栏里的褚归两个字,肖小娟捧着书挪动到讲台:“老师,这上面的褚归,是我们青山公社的褚医生吗?”
  “是。”中年男人脸上的笑意深了几分,他刚忘了注意肖小娟所属的生产队,“你是困山大队的,想必经常见到褚医生吧?”
  “没特别经常。”编写教材的竟然是褚归,肖小娟甭提多自豪了,“褚医生忙得很,一般除了看病,大家不怎么打扰他。”
  两本教材均有褚归参与编撰,自去年到困山村起,褚归便在为今天准备,他融合所学与见闻写了本综合手册,在培训班筹建之际寄给了京市医院的院长。
  原版的手册在院长等人手里传阅,看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综合手册编写得相当全面,有它做教材,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教学难度。
  可以说,医学培训班能够在全国迅速开展,褚归功不可没。
  在信中褚归点明了速成医疗培训班的灵感来自于海城的某个公社,他在海城有同学,了解海城的一些情况并不奇怪,何况这辈子褚归托人求证了,海城的培训班确实存在。
  褚归心安理得地建议院长他们借鉴海城的经验,他只是替海城与京市牵了线,该属于开创者们的荣誉一分不少。
  综合手册经过整理补充分为了两本,褚归的名字位列编辑栏之中,肖小娟恨不能把内页单独裱起来。
  伴随着医学培训班的展开,统一使用的两本教材让褚归的名字正式传遍了全国。
  泽安,孙荣在得知培训班的教材有褚归参与编写后,接受了到培训班做教学老师的邀请,他整日书不离手,开学前仔细读了一遍。拜他宣扬,泽安回春堂的员工全知晓了褚归的丰功伟绩。
  “小师弟太厉害了。”孙荣感叹着教导儿女要向他们小师叔学习,“等回头有空,爸爸带你们去漳怀见你们小师叔。”
  京市,姜自明发现褚正清近日案头多了两本书,红得惹眼,书名是他没听过的。
  褚正清对两本书的爱惜程度远超寻常,更令他诧异的是,那两本书安书兰也在看。
  姜自明的好奇心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会一直惦记,所以当晚他便忍不住了。
  “师傅,你们看的什么书啊?”姜自明眼神往红皮上瞟,“里面写了些啥?”
  “你说它?”褚正清语气淡然,仿佛讨论的今日天气,“你小师弟给培训班编的教材,内容浅显,对你们无用,勉强教教门外汉。”
  安书兰跟褚正清几十年的夫妻,哪看不出他的心思,明明满意得不得了,非装着不在乎,臭德行。
  “小师弟编的教材?”姜自明唰地拿过书翻开,“真是小师弟编的,您怎么不告诉我们啊?”
  见褚正清没不让拿,姜自明一手捞一本书往前面跑:“大师兄,快来看小师弟给医疗培训班编的教材!”
  全国的医疗培训班办得轰轰烈烈,处于医疗体系中的韩永康他们早有耳闻,却未曾预料过褚归竟参与了教材的编写。
  褚归本人同样得到了教材的初版,他跳过自己的部分,着重阅读了节选海城那边的内容。相较于他的纯文字,海城穿插了清晰的图片,不愧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
  上辈子的速成医学培训班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农村医护群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剧烈反响,重活一世,褚归纵身融入了时代洪流,竭力推动巨浪前行。
  他做到了。!
 
 
第218章 
  褚归时不时能通过田勇获得培训班的进度,青山公社的四位学员中,肖小娟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个,虽然天赋逊色了些,但勤能补拙,随堂的小测验里,全班三十个学员,她排前五。
  培训班的老师是从县卫生院抽调的,其中包含了张川,他是公社上来的医生,更了解农村医疗的现状。
  关于肖小娟的消息,田勇便是从张川处得悉的。
  在县城稳定后,张川将老婆孩子接过去安了家,回青山公社的次数逐渐减少,田勇听到了一些闲话,说他没张川运气好,两人同年进卫生所,张川现在混得比他强多了。
  什么狗屁倒灶的言论,田勇表面不以为意背地嗤之以鼻,一群目光短浅的人,他跟着褚归得到的收获,价值远胜张川当下的利益。
  褚归问过田勇想不想进卫生院,以他现在的身份,介绍田勇进卫生院,不是什么难事。
  田勇心态平稳,他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不想进卫生院。此后褚归不再问他,只是教得更尽心了。
  练习针灸练得手抖,田勇一针扎偏,褚归叫停:“休息会儿吧。”
  严肃教学状态中的褚归令田勇大气不敢喘,紧绷头皮全情投入,褚归一声休息,他甩甩胳膊,一屁股坐到板凳上。
  “明知会偏的针,不如不下。”褚归拔出田勇扎偏的针,轻巧地插到正确的穴位。
  田勇点点头:“我记住了。”
  指导完田勇,褚归上外面看长栓做的算数题。
  贺聪他们开学,长栓失了玩伴,沈家良有心送他上学,又担忧他的身体,为此找褚归拿主意。
  长距离的山路确实是个阻碍,万长栓一半道发病,没法指望几个孩子能及时将他送医。
  褚归让沈家良他们缓一年,这一年里长栓和之前那样先跟他学着。
  沈家良以为褚归说的一年,指长栓一年后身体好了去公社小学。褚归由着他理解错误,明年答案自然揭晓。
  贺聪升了二年级,把一年级的教材送给了长栓,他是个爱惜课本的孩子,长栓拿手里像新的一样。
  一年级的知识长栓学了大半,贺聪的小老师当得甚为称职,暑假时彭小燕特意买了支铅笔做谢礼。村里上工的工分得年底结算,沈家良偶尔帮人做工能挣几块现钱贴补家用。
  长栓的算数学到了乘法,他背熟了乘法表,褚归出的题目完全难不倒他。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