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衿短暂沉默。
昔年他同叶舟曾聊起过秦筝。
是时,秦筝刚在江湖上出名不久,对于她的来历江湖中猜测纷纷,萧子衿也不例外。
面对他的好奇,叶舟只昏昏欲睡地斜靠在床头,打着哈欠睡眼朦胧:“那丫头吗?她的身世我也不知道,没问。”
萧子衿愕然:“你什么也不知道给她带在身边?”
他不止一次怀疑起叶舟到底是脑子里哪根筋不好使。
“那怎么了?”叶舟揉着眼睛迷迷糊糊道,“她不想说就不说呗,女孩子家的,有点自己小秘密有什么关系?”
萧子衿将摊在桌上的宣纸揉成一团往他身上丢:“你迟早得在信人上栽一个大跟头。”
叶舟“啧”地笑骂了他一句浪费,站起伸了个懒腰,随手将披散着的头发束起:“放心吧,那丫头做事做人,都比我们可稳健太多了。”
“她是我见过的最为坚韧的女子。”
而此时此刻,便是萧子衿也不得不承认,叶舟当时说的的确是对的,文绮的韧性连他都要为之赞叹。
“好。”萧子衿握紧马缰,不再多想。
他和秦筝互相配合,硬生生从混乱无序的人潮中斩开了一条血路。
数月的蹉磨,十三部落的兵力早已不比初时,多数战力早交代在了穗州和荆州,如今被强提上来的不是些年纪尚小的少年,就是些武器都拿不稳了的老者。
哪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也得能驮得动,还不会被压死。
眼看颓势渐显,容归和几个十三部落的士兵围成一圈护着坎布拉尔且战且退。
坎布拉尔用拇指揩去颈侧被划出来的一小道浅浅伤口,因风吹日晒看不出少时面貌的脸上浮现出难言的复杂。
他记得那日自己和往常一样心怀雀跃地去找新结交的玩伴阿竹,却只看到了冲天而起的红云,年幼的他跌跌撞撞地追在前任狼王的几个心腹后边跑,却因为四肢太短小,人又胖墩墩的,怎么都追不上。
他没能救下曾经的阿竹,所以注定,他们只能是陌路。
坎布拉尔握紧拳,眼神坚定锐利起来,他高举右手,用十三部落的俚语大喊:“杀!”
这场战斗终结在攻城车被点燃的刹那,伴随着爆破似的轰然巨响和萧子衿的一声“趴下”,攻城车顷刻间就被火光吞没了。
操纵攻城车的小士兵已经看不见人行,带着燃烧的火焰从上面跌下来,惨叫着伸手四处拉人。
“救我!救救我!”
“王!救救我!”
寒意未褪的西北依旧冷彻入骨,连覆盖在渡河上的冰层都还没化,一部分人下意识想去搬水浇灭同伴身上不断窜起的火焰,却只能摸到结实光滑的冰面,无论怎么捶打,都没能打开一点缝隙。
整个十三部落的前线都被浓烟罩住,用绳索串在一起的攻城车接二连三地燃起来,事态急转直下太快,谁也没反应过来。
场面宛如炼狱。
身上窜着火的士兵哭嚎着朝着同伴求救爬行,坎布拉尔目眦欲裂,几乎要推开容归冲上去,却又强行按捺住了,咬着后槽牙拉弓搭箭,数箭齐发!
冲着同伴奔逃而来的火人愣怔地顿在了原地,全身被烧灼的剧痛下,短时间竟然没明白是什么东西插入了自己的胸口。
站在坎布拉尔身侧的容归瞪大了眼,不可置信:“大哥?!”
坎布拉尔沉了声:“撤!撤退!”
可他想撤,萧子衿却并不打算让他就这么撤。
方诗的仇、云清的仇、无数将命丢在了西北战场上的将士们的仇……
萧子衿带人追了一段距离,怕有伏兵也没敢追太远。
十三部落殿后的多是年岁颇长的,拼了命地将元军挡在后面,给前面留足了离开的时间,等到终于解决掉他们,十三部落的大部队已经不见了影子。
返城时,沧州大门已经被重新打开,无数忐忑等待的百姓们隔着军营的篱笆热泪盈眶,远远就欢呼了起来,其中又夹杂着几声陆陆续续的低泣。
年幼的孩子抱着母亲的脖子,不大理解地看着无声落泪的母亲,歪着头好奇问:“阿娘,云哥哥呢?小豆子怎么没看到他?”
母亲流着泪摇摇头,哽咽道:“他去了一个很好的地方,不会再回来了。”
孩子懵懵懂懂,用软乎乎的小手擦去母亲的眼泪,天真问:“那不是很好吗,阿娘你为什么要哭呢?”
季远之从城墙上下来走到萧子衿身侧,冲他伸出手。
萧子衿握住他的手,翻身下马,在城下抬起头。
被火光点燃的攻城车上,那张人皮也未能幸免,在烈火的灼烧下和翻腾的浓雾中挣开了细线的束缚带着火焰飞了起来,只须臾就再也看不见影子,什么都没能留下。
他不知道云清当时怎么想的,死的时候又会不会有些许后悔。
毕竟现在这些都太迟了。
温热的掌心贴在了萧子衿的眼前,他听见季远之轻声同自己说:“别看了,阿楠。”
萧子衿抬手覆上他的手背,突然觉得自己何其幸运。
至少今日,他们都还活着。
……
军中重新整顿了一番,也统计了伤亡人数和余下将士的情况,全部安排完毕后,所有人才有时间去安排死伤者的白事。
云清去得匆忙,也没留下什么东西,连唯一的尸骨都落在了十三部落的手里,乞要并不现实。
要说遗物,也只有一把他和秦筝告别时,被他移交给秦筝的沉舟剑。
秦筝曾问云清为什么不带上,他只说不想让叶舟的东西落到十三部落人的手里,被当成废铁熔铸。
这把剑,是叶舟留下的最后的念想了。
叶舟被葬在了岭东,云清原本也该在那,可路途遥远又战局不定,萧子衿一时也拿不下主意。
因云清和其他士兵的殿后而死里逃生的穗州百姓自发给他们举行了白事,立了衣冠冢。
三月初,连渡河的冰层都解开了,西北沧州却下了一场小雪。
街道两侧站满了默哀的人群,目送着无数个空棺椁排着队被送上沧州的坟山。
入土,定碑,一个接着一个。
秦筝带着那把沉舟剑,抬手擦眼泪时,许是来了风,剑穗“刷刷”地飘动,她余光睹间,诧然地“呀”了一声。
“秦二哥,”她不大确定地问萧子衿,“这个,是不是阿清的?”
萧子衿顺着她的目光。
剑穗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块儿小小的椭圆形玉佩,被红色的流苏盖住了,放在阳光下,能看到上头一个“清”字。
萧子衿记得这个,有一年叶舟生辰云清想把自己这块儿贴身佩戴了十几年的玉佩当作礼物,结果被叶舟以太过贵重给拒绝了。
如今兜兜转转,数年过去,叶舟留在了岭东,云清亡于西北,这块玉佩最终却还是留在了叶舟的沉舟剑上。
连他都有些喉咙发堵,心下酸涩。
秦筝哭着哭着又笑起来:“他的心思,也只有阿哥不知道了。”
“等一切安定下来,我就把沉舟剑带回岭东,埋在阿哥的坟边。”
“我还是没法原谅他,他明明知道,为什么一直瞒着呢?”
“只是……”秦筝哽咽不止,抬袖擦去眼泪,“我也没法替阿哥去怪他。”
空中飘着小雪,天边还挂着骄阳,剑穗晃动着,也尘封住了另一个人的一生。
萧子衿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着雪花在他的掌心一下就变成了水,从指缝间流走。
“是啊,”他低声道,“于他们的故事而言,我们也只是过客罢了。”
从天光乍破,到日暮低垂,萧子衿挨个送别了这些亡者,等回到城里,天已经整个黑了。
他们一行人刚下山入城,邱莹就马不停蹄迎了上来。
“王、王爷!”邱莹上起不接下气,呼哧带喘,嘴角却上挑着,盖不住的欣喜和笑意,“方帅、方帅、方帅她醒了!”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叶二:???不是,他怎么在这下面
云小清:狗狗蹭蹭.jpg
某爪:因为他也杀青了。
叶二(试图拉回自己衣服):你给他加戏好吗?我给你钱。
云小清:你怎么介个样子阿舟QAQ
小季:能加点床戏吗导演
小萧(斜眼睨):我也想杀青了,你给我写死吧,我腰疼。
某爪(不可置信):我缺你盒饭了???
第91章
方诗醒了——这怕是这段时间里唯一一个好消息了。
火器的杀伤力并不算大,只比逢年过节用的那种小爆竹强些许,连萧子衿方才使用都是好几个绑在一起,引线相交,又盯准了全木制的攻城车,这才能引发后续的一连串反应。
只是方诗当时离得太近,身上又只有轻便的软甲,火器散落炸开的残片划开了她的腹腔,连带着五脏六腑也在当时的近距离冲击下有了不同的损伤,哪怕季铃他们及时将人转移进去医治,伤口的感染、肺腑的移位也让她在最开始那段时日里,连心跳都没了好几次,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她可能撑不下去了。
即便是后来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季铃和几个军医也说不准人到底什么时候能醒。
也许是明日,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
得到消息的萧子衿连忙带着人回城,下了马连盖在头顶挡雪的斗笠都没来得及摘下,裹着一身的寒气,也没想到换衣裳便直冲安置着方诗的那间偏房。
季远之正坐在床侧,替方诗看过了伤口,萧子衿刚推门进去就和他打了个照面。
“远之,她怎么样?”
不等他说话,方诗已经呲牙咧嘴地开了口,还嘶哑着:“放心吧,死不了。嘶!狗日的狼王,姑奶奶早晚要他变成被拔了毛的野狗。”
她右手撑住床侧就想直起身子,额头都见了汗,离得近些估计都能听见她刚止血不久的腹腔皮肉发出的撕裂声。
军医脸都青了,想骂她又不敢给自己憋成了个王八色。
萧子衿三两步上前一把摁住她的肩,忍不住皱起眉:“你可消停些,再乱来我即刻飞书给伯母让她来看着你。”
方诗天不怕地不怕,是个敢和她亲爹拍桌子瞪眼的勇士,却对她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每次一听她娘假哭就忙不迭滚地道歉,窝成一个没骨气鹌鹑。
听了这话她刚准备骂他没兄弟义气,季远之就让了位置往旁边一站,注视着萧子衿的侧脸,温柔安慰他:“方郡主无甚大碍,只是得再修养挺长一段时日。”
“等伤口愈合后,可以再补补血,会好得更快些。”
“听到了吧!”方诗听完一拍床板,扯动伤口疼得“嘶嘶”吸冷气,面目扭曲。
萧子衿斜她一眼:腩沨“省省,安分点。”
方诗不大服气地躺好:“外头如何了?”
留守的军医松了一口气,同秦筝说了声,才安心地退下去照顾其他伤员,顺带也带上了门。
“此战持续不了多久。”萧子衿替方诗将滑落的被褥拉回上来,“你养你的,不必操心,一切自有我在。”
方诗:“没给你添乱子就行。对了,此事没告诉我爹他们吧?”
萧子衿一顿。
方诗立刻急了:“萧彦哲,你可别多嘴哈。”
“让我爹知道保管要笑死我。”
“这么丢脸的事到你这里就结束,你要是给我传出去兄弟都不和你做。”
萧子衿嘴角抽搐,残忍戳破了她的鸵鸟行为:“别做梦了,这事儿都传到鄢都了,伯父伯母能不知道?”
方诗一僵,抱有最后的一点希冀:“这会儿我连夜去拦信使来得及吗?”
“……”萧子衿拍拍她的肩膀,“还没到深夜呢,别发梦。”
方诗唉声叹气了会儿,瞥见后头的秦筝在抹眼泪,有些纳闷地小声问萧子衿:“你欺负小美人了?还是其实我死了?她在给我哭坟?”
秦筝哽咽声停了下。
萧子衿看她似乎有话想说,让开了位置,和季远之站往了一旁。
季铃看看他俩,把自己的位置挪远了些,也凑到秦筝和方诗那边,撑着脸听她们讲话。
屋里放着几个火盆,炭火不断烧着,整个房间里都暖烘烘的,只在靠书案的窗侧开了个小口方便透气。
小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只有又冷又干的北风吹进来,只被镇纸压住了左上角的宣纸哗啦啦作响,抽搐般抖动着。
三个姑娘在低声说话,季远之就拢住他虎口干裂冻得发白的手,低声问:“还冷吗?”
萧子衿摇摇头:“早就习惯了。”
手掌皲裂自然是疼的,更别说还是反复开裂,但也不算同他说了假话。
这几年在西北,早年又在北境方家,确实对元国鄢都以北彻骨的冷几乎习惯了。
比起繁华喧嚣的鄢都,西北别样冷清,但也正因为这种冷清,反而多数时候并不需要和在鄢都一般每日计较着自己走了哪一步,步子又是否迈大了。
偌大个鄢都,龙蟠虎踞,四境皆敌。
倒是西北,没有争权夺势勾心斗角,多数人想着的都不过是怎么安安静静活下去。
比起鄢都来倒是更像一个安身之处。
季远之将他的手拢在掌心,轻轻哈气,腰间的那半块玉佩下的红穗子被吹得直晃荡,显得萧子衿腰间空落落的——季远之送的那半块被他收在了寝卧的床头木柜里。
并非不喜欢,只是战场凶险,若有个万一,萧子衿不愿让如此重要的信物跟着他马革裹尸。
自来西北之后,只有季远之一直将自己那半块儿随身带着,片刻不离身。
即便知道他怕是并不在意,萧子衿还是感觉甚是愧疚。
若不是他,季远之可以安安心心地当他的药谷谷主,萧俞还得仰仗他,短时间也动不得他,何至于如今同他一起东奔西走,整日刀口舔血,有了今天还不一定能有明天?
59/62 首页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