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就只吃了面啊,有没有磕个蛋?”
“没有。”
“下次记得加。”
“好。”
“......”
谈话间,两条鱼都被古小渔处理干净了,他腿还有些麻了,得赵锦搀扶着才起得来。
他走一步赵锦便跟着走一步,古小渔看得分明,悄悄勾起唇,趁着赵锦不注意一口亲在他脸上:“这样可好了?”
“什么?”赵锦没反应过来。
“你不是想我了么,黏人得紧。”古小渔边走边说。
瞧着赵锦没回话,但是人却不自觉得跟上来,古小渔转头看他:“不想?”
看着夫郎黑亮的双眸,赵锦点头:“想。”
古小渔满意的挑眉,笑着转身,心里却想着,真是个木头。
将鲫鱼姜葱腌上,古小渔开始片豆腐,豆腐软的很,切的时候须得用力均匀。
赵锦帮着添柴烧火,洗菜涮锅,等古小渔片完了豆腐,两人等着鱼腌好,便在灶房中坐着休息会儿。
“午后我又去了老爹那里一趟。”赵锦先开口道。
“怎么了?”古小渔看向他。
“去时江大今正在挑水,瞧着已快挑满两缸了。”赵锦道:“老爹没在,只他跟着河哥儿在家。”
要是做做样子,倒也还真是下功夫,赵锦瞧着那人做事利落,一看便是做惯了的,不像是懒汉。
古小渔却皱眉:“挑水?他身子都还没好......”
他还没说完,赵锦便忽然打断道:“我瞧着这鱼应当腌好了,如此新鲜,想必腥味不重。”
古小渔话被打断,本来想顺着赵锦的话看看鱼,但是忽然想到什么,笑道:“我记着我没放醋啊?”
赵锦不知所以:“什么?”
“我闻着怎么有些酸呢?”古小渔歪头看着赵锦意有所指道。
这回赵锦反应过来了,垂下眼睛不说话了。
古小渔不知赵锦这飞醋从哪儿来,但是为了相公放心还是轻声哄道:“我只是想着怕人累死在我家院里,那我爹得被人说成什么样子,你想什么呢?”
赵锦自然是相信古小渔的,但是瞧着那人梳洗后眉眼清隽的样子,他便不想让古小渔多看那人一眼。
古小渔从来不知道赵锦原也是会在乎这些的人,他拉着赵锦的手:“就是再好看又如何,我古小渔的相公是赵锦,旁人就是再俊关我何事?”
赵锦被夫郎纤长的手拉着,心底的闷气忽然就散了,只怪古小渔太好,赵锦不免忧心。
“好了,待会儿咱们去给老爹送鱼汤的时候,你跟我一起,好不好?”古小渔晃着赵锦的手。
赵锦点头,古小渔便起身去炖汤了。
锅里放入少许油,古小渔将鲫鱼煎的两面焦黄,然后倒入水,等水滚了之后,又放入了豆腐,葱姜,最后撤了些柴,慢炖起来。
想着反正都要送鱼汤过去,顺便就过去吃饭,古小渔用食盒将鱼汤装了,两人往古家去了。
第24章
古小渔跟赵锦到古家的时候,古老爹他们正在摆碗筷。
见古小渔跟赵锦提着食盒过来,古老爹当即就要进灶房里再炒个菜。
将古老爹拦下来,古小渔把食盒里的鲫鱼豆腐汤端出来,足足两海碗,还冒着热气,浓白的鱼汤和豆腐上撒着葱花,看着就让人嘴馋。
“爹何必再忙活,把这些吃完都不错了。”
古小渔又将油纸包打开,里面是酱色的卤肉,虽是冷了,但香味一点儿不少。
古小河早馋的不行,一个劲儿的蹭着古小渔:“哥哥如今是越发能干了。”
白亮晶莹的米饭盛上桌,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桌上除了古小渔带来的鱼汤和卤肉,原还有一碟糖醋里脊和一碟春卷。
古小渔夹了一块儿,一尝便知道不是古老爹做的。
“这菜酸酸甜甜的真好吃,大今哥好厉害。”古小河也吃着那盘糖醋里脊,吃完就开口夸赞道。
江大今话不多,见古小河喜欢,就点点头,说以后再做。
古老爹对此倒是没说什么,这两日,江大今不仅将古家里里外外都打整的井井有条,做饭补衣更是样样都会,古小河更是日日跟在他后面转。
跟从前黏着古小渔的样子一模一样。
“哥哥,大今哥还会用木头雕小兔,可好看了。”古小河一打开话匣子便关不住,什么都要跟古小渔说一嘴。
古小渔听了点点头:“竟有这样的好手艺,确实不错。”
说完,舀了一碗鱼汤给赵锦:“这几日你成天跟着我忙也累了,给你舀碗鱼汤当做补偿,好不好?”
赵锦嗯了声,将鱼汤端到自己面前,也拿碗舀了一碗给古老爹:“爹也多费心了。”
古老爹接过鱼汤,笑着道:“还是儿婿孝顺。”
古小渔故作不满的哼了一声,也不知道谁一坐下就喝了三大碗,还嫌别人不给舀。
古小河碗里还有,环顾了一下众人,就江大今面前还没有鱼汤,且桌上那么多菜他就没伸几下筷子,古小河立时开始忙碌起来。
先是给江大今舀了一碗鱼汤,又哼哧哼哧的给人夹了满满一碗菜,还豪情万丈的拍着人家的肩膀:“今日大今哥也辛苦了,该多补补才是。”
一时间众人大笑起来,古老爹也发话道:“今小子是该多吃些,快些将身子养壮实了,老叔也好带着你练练这杀猪的手艺。”
古小渔一听,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有什么不懂的,看来古老爹是真打算收个义子继承衣钵了。
既是如此,古小渔也再多说什么。
江大今没有户籍,想要在大渔村安家要住满一年,这也事小,只要人真有那心就行,另一个就是要请里正做做见证,也好表明江大今的身份。
古家有后,江大今入不了族谱,往后披麻戴孝之事也不用他,但是古家给了他住处,让他吃饱穿暖,古老爹又要传他手艺,这份情不可谓不重。
江大今从没想过古老爹竟真愿留下他还要给他如此体面的身份,当即放下碗筷就要跪拜。
古老爹伸手阻止:“过几日再拜罢。”
既然真要如此,古老爹自然不会口头说说就敷衍了,这也算是一件大喜事,回了里正之后,还需得摆个家宴,到时让江大今一一认了人,还不知要拜多少。
古小渔也知道古老爹的打算,当日必然要关铺子赶回来。
江大今若是认了古老爹做干爹,往后他可就是古小渔的干哥哥了,如今虽还不亲,但日后必然也能熟起来,这些都可以慢慢来。
古老爹认下的人,古小渔也定然会真心待他。
一家人将事情定下了,也都欢喜起来,明日关一,古老爹高兴,还破例小酌了一杯,赵锦跟江大今自然陪着,古小渔也跟着浅尝了两口。
酒饱饭足之后,古小渔跟着赵锦提着灯笼回家了。
夜风吹面,喝了酒的古小渔浑身都暖暖的,也不觉得冷,两人走在小路上,古小渔忽然抬头看着夜空,转头对赵锦笑道:“好多星星。”
赵锦闻声而望,泼墨一般的空中,细碎璀璨的繁星闪烁,残月散发着柔柔的光,天幕与大地相接,如若没有手中这盏灯,怕是伸手不见五指。
寂静的夜里只有两人还在路上行走,不远处倒也还有几家的窗是亮着的,昏暗的烛光将人影印在窗上,能让夜里的人多几分心安。
“只两日开张,便赚了三百文。”古小渔忽然跟赵锦说起了这两日的生意,先是说了统共赚的钱又道:“你欢喜么?”
赵锦见古小渔扭头看他,怕人崴脚,拉住他的手轻声道:“欢喜。”
古小渔点头,半响没说话。
赵锦觉着古小渔今日有些不对,主动问道:“怎么了?”
古小渔摇摇头,沉默了两秒却又憋不住:“是我厉害还是大今厉害?”
这从何说起,赵锦一时没懂,但也知道这时候该顺着夫郎:“自然是你厉害。”
古小渔停下不动了,转头看着赵锦语气低落:“那为什么老爹还要收个义子,他还是觉得哥儿不比小子。”
知道是一回事,接受是一回事,古小渔虽然没对这件事多说什么,但是心中却还是有些难受。
莫不是古老爹也受了村子里传言的影响,终归觉着没有个小子还是不行?
心里清楚古老爹决不会如此,但是脑子里却时不时冒出这个想法来,古小渔忍不住唾弃自己小气。
终究被村里影响的人还是他罢。
古小渔想着自己出去开铺子时,在镇上也能遇见大渔村的村民,有夸的,自然也有说酸话的。
哥儿在外面抛头露脸,好听一点的说是古小渔能干,不好听一点的直接说赵锦无能,一个汉子还要哥儿出门做事养着。
古小渔听了这些闲言碎语,忽然才想起来,他能听到的,赵锦也能听到,但是赵锦从没跟他说过半分。
也不知道赵锦心里怎么想的。
拉着夫郎的手,赵锦没想到向来大大咧咧的古小渔也会为这样的事儿烦心,暖心的同时也心疼夫郎。
“老爹私下里总夸你能干又聪明,算数是三个里最快的,他怎么会觉得你不如小子,收大今为义子,更多的应当是为着河哥儿考虑。”
赵锦宽慰古小渔。
古小渔不知道古老爹私下里还跟赵锦说这些:“真的?”
“我从不骗你。”赵锦拉着夫郎慢慢走着。
“嘿嘿,”古小渔挠挠头,又笑了。
两口小酒下去,真是昏头了,人都容易胡思乱想了。
“相公,要是你在村子里听着什么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好的,打着灯笼也难找,是整个大渔村最好的汉子。”
“知道了。”
村里那些闲话,赵锦本来也不会放在心上。
任外面的人如何眼红说闲,只要他们一家人把日子过红火就行了,旁的汉子不让家里的娘子夫郎出去,怕丢他们的脸。
赵锦却从不这样想,看着古小渔为着铺子忙前忙后,赚了钱眉眼弯弯的样子,他也跟着高兴。
夫郎这样能干,是他的福气。
八月就要过去了,赵锦从没想过只一月而已,古小渔在他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了,从前只觉得古小渔率真纯良,他一出现,赵锦眼里便看不到旁人。
那时赵锦还暗自想自己原也是那般为皮相所吸引的人,可是越相处,赵锦就发现,古小渔的品行能力远比他的外在更让人觉得心动。
这条路不长,两人很快就走到了家门口,古小渔先推开门,赵锦将灯笼放在墙角。
豆子还没泡,赵锦让古小渔先去烧水洗漱,自己去后院布袋里舀豆子。
古小渔应了一声,去灶房烧水了。
这几日来回跑,回来得泡泡脚才好,否则时间久了,容易磨出水泡来。
赵锦在后院将豆子泡上了,古小渔让他进屋泡脚,家里只有两个人,古小渔提点儿声就觉着满院子的响。
进到了屋里,昏暗的烛光摇曳着,古小渔坐在床上。
赵锦过去跟他坐一块儿,两人一起泡脚。
将脚搭在赵锦的脚上,古小渔仔细看了会儿,笑:“你的脚比我的大。”
古小渔的脚纤长,指甲盖儿圆润,肤色还白,比起赵锦的,倒是一眼就能辨认出哪个是哥儿的,哪个是汉子的。
赵锦没说话,古小渔一双脚晃了晃,下一刻,便被赵锦压下。
以为赵锦要跟他玩闹,古小渔便奋力反抗起来,笑着挣扎出把用脚将赵锦的脚踩在木桶下。
软软的脚心压在脚背上,赵锦全身的热都朝身下去了。
用帕子将古小渔的脚擦干,赵锦出去将水倒了,再回来便看见古小渔已经钻进被窝里了。
吹灭了蜡烛,赵锦刚要掀开被子就被古小渔按下。
黑暗中,哥儿的声音难得带着几分羞涩:“你不准掀被。”
像是想到什么,赵锦的嗓子立时变得干哑起来:“好。”
慢慢的蹭进去,被子只露出了一小个缝隙,古小渔伸手抱住赵锦:“咱们生个胖娃娃罢。”
赵锦低声应了,将夫郎笼罩。
第25章
古老爹第二日便带着江大今去了里正家里,提了几斤猪肉和一篮子鸡蛋。
事情办的顺利,古老爹跟里正关系不错,为人爽快又大方,里正平日里也难免得些古家的好,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里正自然没有为难的。
经里正和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见证了,江大今算是能在大渔村安定下来了,古老爹带着人回去时还嘱咐里正和几个长辈到时来古家吃认亲宴。
三日匆匆,这几日古小渔依旧早起去镇上开铺子,待到午后将卤煮卖的差不多了,就关铺回家了,就是剩点,也自拿回家去吃了。
到了古家家宴这天,古小渔也早早的就回古家跟着忙碌了。
只要在里正那里说了,这消息用不着多久就能传遍全村,名正也体面,用不着古老爹多说。
这也算是古家一件喜事儿,古老爹还有个妹子,嫁的不远,定是能赶过来的,古小渔的爷奶早去了,外公外婆倒是健在,只是离得太远。
老人家年纪大了,也不好颠簸,只派个人去说说便准得了。
桂花已谢了大半,风一吹,落一地金黄。
秋收已过,今年雨水丰沛,地里收成好,大豆饱满,高粱沉甸甸,金黄的麦子一车一车的运回家,农民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古家虽没有地,但是邻里亲戚送来的粮食可不少,将仓里都填的满满当当的,古家自然也没有怠慢人家,该有的礼数一样不少。
办家宴这天,古小渔看着送来的南瓜极好,便蒸了一笼,古小斛看着古小渔蒸了南瓜,便让捡红薯的宋玄慢一步,待明日再洗了蒸。
有了蒸南瓜,古小斛又趁着木耳菜新鲜,也择了一大盆清炒了,这两样菜都是农家极爱吃的,南瓜甜糯,木耳菜鲜脆,很是不错。
18/39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