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飞白冷哼一声:“我看祂却是拎不清。连风伯与雷公都知道……”话音被江宜一指竖在唇边打断。狄飞白吞下后半句话,心中仍是不满,只因天弓打得他太狼狈。
江宜失笑:“天弓千年道行,你还差得远,何必同祂较劲。罢了,时机总会到来,不急于一时。你先把伤养好。”
狄飞白活动胳膊,将褪下的半边衣服穿好,冷静地看着江宜。
“可你还有时间吗?”
因见江宜蹙眉,又改口道:“我是说,万一被白玉京找到……”
江宜半启窗棂,夜风带走屋内的血气,长街上灯笼高照,饭庄酒肆仍在经营,但食客寥寥,情形惨淡。远处鳌山的剪影明暗参差,云梦泽落满星光,如天在水。
此处已是岳州地界。
江宜倚靠窗前俯瞰半城风景,在他这里,岳州城似乎还是那个巨大而迷离的梦境。梦里蛇瘿的巨口吞噬了一切,商恪选择保护那个被赋予天命的孩子,而不是他江宜。未来似乎早已在梦境中得到预言。
在那个颠倒错位的梦境中,天地最终落得个毁灭的下场。
“我的时间还有,”江宜轻叹,“留给人间的时间却不多了。”
岳州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一酒巷,巷中酒家鳞次栉比,两年前,乃是繁华之地,过路之人闻香而醉,四方食客慕名前来。去年旱情以后,此业便甚为萧条,不少店家关门大吉,幸存的几家亦收起幌子,作偃旗息鼓之象。商恪提着荷叶包的卤肉,走进酒肆中,堂上乃剩一个食客,见着商恪笑道:“知君好美酒,千里来相会。”
商恪提肉过去坐,漭滉眼前一亮:“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带的什么好东西?”
漭滉分他一只酒盏,商恪闻见那味儿便没趣道:“醉梦千秋也不是醉梦千秋了。”
漭滉哈哈大笑,也不嫌弃,杯中酒一饮而尽。
堂倌道:“大旱之后,本以为一切好转,岂料又打起仗来,盛世美酒乱世糟烧,二位先将就着吧。”
潦倒酒肆,一壶浊酒,一盘卤肉。
二人对饮一时无话。虽则无话可说,倒也看不出不久前还针锋相对的样子。
这是因为互相都拿彼此没有办法。正如灵晔虽看商恪不顺眼,也不得不忍了。世外天没有尘世法,又回到了以力相君的时候。
须臾,漭滉有感而发,叹口气道:“像如今这般悠闲的时光,也不知还剩几回。”
商恪举杯的手停在半空,攥得指节发白,几乎洒出来两滴。漭滉忙道:“我可没说是他的错。其实,这场大战迟早都要到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间八百年一小劫,四千年一大劫。这是天理。”
“法理是人定的。天理又是谁定的?”
漭滉没想到商恪问出这句话来,目露诧异。
二人喝着酒,颇觉没滋没味儿。漭滉道:“你在发愁些什么呢?如今不过是来到了岔路口,你还在犹豫,而江宜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白玉京与世外天都有各自的说法,你不知道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其实,浮生之梦,唯有自救。还记得那个千秋一梦么?最后,你不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按照你心里的想法去做,既不必管白玉京与世外天的声音,也不必追着江宜。如果有缘,你们最终也会殊途同归的。”
只要想到那画面,商恪就心中一空,不禁想漭滉这酒徒,喝了几百年凡酒倒喝出一颗凡心来了。
入夜的城池萧条冷清,暮云凄凉,寂寞孤山。
漭滉酒兴大发,浮一大白尽兴吟道:“今夕何夕兮,见此良人。今日何日兮,得此邂逅……”一面起身摇摇晃晃走到店门口,祂一挥袖,便雨云四合,顷刻间风雨齐至,城池蒙上一层雨雾。堂倌手忙脚乱关窗掩门,雨仍将地板浸透成更深的颜色。
商恪垂眸看着那片雨渍。
“到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漭滉说。
第176章 生因
东海。
风急天高,海上波涛起伏,海域水色漆黑深不见底,浪花里出没着无数旗鱼似的黑影。王征立于甲板上,抹去脸上水汽,遥望陆地方向。
东郡是中原滨海最大的一座城池,涿水自其以北大浪滔滔汇入东海,近海有两三百座海岛,其中以东极岛为首,海上渔民三四万人。船只往来通航,皆自涿水分流,向北可入云梦泽,岳州据泽而建,护府军屯有战船数百舸,把守着东海进入云梦的唯一途径。岳州再往北便是洛州,襟带京畿拱卫王城。驻守的洛州军旗号乃承自当年的李桓岭,号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听君令只臣服于传世玉璧。只要进入云梦,就能遥见洛州军旗,待攻克了这支王者之师,名都就尽在掌握了。
翌晨,天气阴沉,云层深厚不见晴日。
洞庭湖里无穷碧波,数艘舟船穿梭其间,采摘莲蓬,青铜牛首淹没在莲叶底,行船的人摇橹毫无知觉地从霖宫顶上驶过。
商恪乘坐游船,于船艏闲来吹风。昨日与漭滉谈论过后,心中颇有些思索,一直以来他都想知道江宜是怎么想的: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又不肯相见。可是也许正如漭滉所说,他们只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尽管他的选择还没有到来,而江宜早已经料到。
他现在应当做的,恐怕不是满天下地追逐另一个人,而是问明自己的内心,以及等待那个看清自己内心的时机——那就是他找到属于自己的凡心之时。
熏风宜人,湖心波平浪静,丛丛莲叶移舟水溅,摇曳生香。莲叶底下行船,日光和缓,时间漫长,似乎悠然尘外,令人忘却凡俗。
“……宜江宜山,最宜幽溪……”
商恪心中一动,循声望去,出言者乃是另一艘小船的采莲游人,两船靠得近了,方叫他听见一句。
那一船人吟诗作对挥毫泼墨,看来是闲得没事附庸风雅来了。
见有人打量,倒是毫不矫作,反而道:“疆域有主而山川无主,惟斯美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今与君有缘共赏!”说着扔来一物,正中商恪脚边。
“……”
捡起一看,原来是卷画轴。许是将所作莲池美景,信手赠与陌生人了。
那一船人又说说笑笑地远去。
商恪打开画卷一看,莲池之中一叶扁舟,舟中一侠客仗剑立于船头,一文人握卷倚靠船尾。
他看了一会儿,蓦然起身,舟船猛地随之摇晃。
然而船入莲叶深处,回首四望已不见游人了。
更始二年夏,水匪王征举众叛乱,杀使者宗训,斩其首级送至东郡总督府。总督徐牟大恸,缚其子王慎于阵前劝降,未果,王慎死于开战前夕。
六月八日,狼骑入据图璧关,数日后岳州王府得到一封来自建元宫文华殿的诏书。
庆禧堂。李裕与臣下郑亭等人聚会堂上,商议这封远道而来的旨意。诏书中告知岳州军兵援甘凉,时局烦费,以郢王为陛下宗兄,当挺身而出救败继绝。
凭岳州超然的地位,一向与朝廷分而治之,自从去年旱灾钦差狄静轩来管事后,如今又收到这样的旨意。李裕心中难免起疑。
府中参知道:“岳州若出兵平乱,恐后方空虚,留下隐患,遭人趁虚而入。”
“朝廷此举,意在试探,”通判道,“王爷若有不从,必将引起怀疑。”
“若有心试探,想来是疑心已起。今上怀疑王爷有不臣之心,已非一两日,眼下借狼骑作乱一事骤然发难,难道是去岁狄将军奉命勘灾,被他掌握了什么实证?”参军说道。
李裕随即看眼郑亭。
去年狄静轩抵达岳州明察暗访,一行都是郑亭招待,其时李裕避而不见,王府臣属也不便出面,若有什么细节,只有王府统军郑亭最清楚。
“狄静轩带来的那个小孩,据说有辨别人心的能力,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无法说谎。但那时候王爷在洞玄观,避而不见,从头到尾也没有与那小孩儿说过一句话。我想他们若是想利用那小孩的关系得到什么消息,恐怕是失算了。”
郑亭说罢,也不见众人神色松动。
现如今朝廷的态度,虽则没有做实郢王有反心,种种试探的行为却愈发明显。否则值此多事之秋,怎么会发来这道旨意?
“那时与狄将军在一起的还有个道士。”参知提醒道。
郑亭道:“那道士是和世子殿下一起来的,不是狄静轩的人。”
参知不置可否,郑亭知道他在想什么:世子离家出走六年有余,究竟在外面干了些什么,谁说得清楚?众人一时沉吟,迟疑不决。
李裕一手轻叩琴台,喜怒莫辨,良久后说:“君言既出,岂可有违。自当是我等为国奋战的时候了。”
庆禧堂散会后,李裕叫住郑亭:
“带上你的刀,随本王去个地方。”
夜幕深邃,星斗阑干。李郑二人乘船入湖,郑亭摇橹分开丛丛莲叶,于湖心处觅得一方青铜兽首座,似乎是用以监测水位,去年岳州大旱,牛首整个儿地露在外面,今时则只有一只独角、一双牛眼。
李裕探入水中操作机关,水晶宫出,惊破一湖星月。千条悬泉倒挂而下,珠帘玉瓦,阙庭神丽,云水发银鱼,宫室铿华钟。如仙境天宫,此番情景,无论见过多少次,都令郑亭无法瞬目。
李裕已登岸,郑亭忙舍船跟上。
“最近在霖宫,总感到好似有人窥视,”李裕说,“不知是否我多心了。你在我身边,且留神一些。”
郑亭这才明白李裕要他带上佩刀的缘故,不禁紧张起来,四下张望,这仙宫似的地界,没有丝毫活人的气息。
当年神曜皇帝建此行宫,晚年修行于此,据说是看中岳州风灵毓秀之地,选作皇陵。不过宫殿尚未完工,陛下已得道升天,一脚踏破青石,令整座霖宫都沉入洞庭湖底。留下传说中的登仙圣迹图。
青石板于火烛下散发森然幽冷的气息。
李裕凝视石上皲痕,又在进行他玄而又玄的思考。似乎能从那石头中,得到先祖的教诲。
“狄静轩带来的那个孩子,是凤台谷璧的侍奉者,博士康夫的小弟子。”良久后,李裕说。
郑亭在他身后,初听这句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渐渐的却回过味儿来:“王爷,您不会早就知道了吧?”
李裕冷笑:“大师早已为本王算计这一切,选在恰当的时机,身体遁入洞玄观,神思则潜藏在睡梦之中。本待此事过去,自然神魂归位,可惜却被那个江先生破了局,叫大师为保本王丢了性命。”
郑亭背后直发冷汗。回想年前种种事情,竟然是李裕走的一招险棋。岳州心腹皆知郢王胸怀大志,养兵千日只恨师出无名。可是他常往鳌山洞玄观去做什么,却甚少有人知晓内情。
李裕道:“大师一死,如去我一臂,与洛州的联系也就此中断。你以为皇帝为何突然差遣狄静轩来我岳州,想来是郭恒那处走漏了风声。大师助我以非常之法联络洛州,若非飞白带来的那个道士搅局,狄静轩绝不会有机会查到蛛丝马迹。”
郑亭道:“……王、王爷的意思是……陛下也许、已经知道……”
李裕沉吟片刻:“入梦之法至深至奥,狄静轩又非修道之人,岳州之行究竟让他明白了多少呢……还是说,皇帝身边有能人,从中点破……先祖在上,如今朝堂正统旁落,李裕身负匡正之责,有心整肃超纲奈何前路不明,若先祖体恤不肖子孙李裕拳拳之心,还请能显圣一二,指点迷津。”
李裕朝着圣迹图深深叩拜。
郑亭不敢站着,也在他身后伏地不起,不敢抬头。
只听见玉阶滴水的声音,不知过了多久,方闻李裕失望的一声叹息。
多少年来,霖宫里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走罢……”
二人离开霖宫,回到船上。李裕忽然回头:“有人?”
郑亭正捡起船橹,闻言吓了一跳,忙一手按刀护在李裕身前。宫殿寂静冷清,静夜里如一座巨大而沉默的棺椁。郑亭没由来地打了个抖。
没有人,难道是李裕的错觉?
冷月如霜,穿透霖宫冰莹的飞檐,落在青石板上,好像一种萤火小虫,钻进石板的裂隙里。
它对这些不规则的线条充满好奇,小心翼翼地爬动,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它缓慢地爬行,缓慢地增长,缓慢地交织,终于它的头和尾相遇。
一股浩渺的气息从散发幽光的石板中泌出,直上云霄,到达那天外的仙京,到达玄天大殿。那气息化作一股微风,吹拂壁画,撩动画中之人的衣袂,露出腰盘系挂的一截金刚剑鞘来。
与此相呼应似的,大殿兵阑上的剑鞘震动起来,好像一个饥渴难耐的人在大发雷霆,它的怒火令整座仙京为之惊动,若得不到满足,就要拆了这天街玉楼。
各座仙宫中文武百官纷纷现身,窃窃私语不敢靠近。
武神殿前,灵晔遥望大殿方向,一贯冰冷的眼神中竟然浮现一丝热忱,喃喃自语道:“早该如此。”
而夜色里的洞庭湖,安宁寂静,似乎一切即将震动天下的骚乱皆与他无关。霖宫明堂正脊上,一人于月下独坐,不知他何时坐在这里,也许从李裕升起霖宫那时就已经在了。
他坐在屋脊上看画,画中一个书生,一个剑客。书生手里握着书卷,眼睛却好像看着剑客的背影——好像如此,可惜月色太暗,月下看画总看不分明。
他想撮一朵火苗来,看得更清楚一点,却害怕失手点着那画。
想聚一团月光来,张开了手掌却又迟疑,好像这样似是而非地瞧着倒也还好,若看太清楚了,也许就会发现只是一场误会。
他取下腰畔酒壶摇一摇。
“没酒了。”商恪寂寞地说。
闭上双眼,倾听风里的声音,他的耳力超然卓绝,能听见百里外东海的战船破开风浪,西北大漠金戈铁马鹰飞箭走,南来的风里夹杂着雷霆之怒哀嚎不止,岳州城里铁靴趵击路面,好像一种战鼓。
曾经神曜皇帝收熔天下百兵,只为止息兵戈。然而人本是欲望的产物,欲望仍在,何时才会停止争纷?
百兵之精铸造了阙剑,只有阙剑才可以号令百兵,停止战火。
若为天下故,此身何足辞……
125/143 首页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