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历史同人)——向晚鲤鱼疯

时间:2025-01-18 11:17:12  作者:向晚鲤鱼疯
  他们分明看到了感染,却找不到感染的源头。
  尽管李明夷已经足够熟练且快速,但一个个地探查器官,一层层地分离组织结构,仔细地搜寻下来,也耗费了接近一个时辰。
  而这个手术,到现在为止,可以说连病灶都还没有找到。
  滴答、滴答,甜油仍缓缓地弥漫在病人的鼻息中。
  李明夷放下器械的动作,不得不宣告目前的失败——
  “这个切口下找不到感染源。”
  林慎颓然低下头,看着身前换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器械,不敢相信正面对的事实。
  手术失败了。
  这个从来自负自信,胸有成竹的主刀医生,竟然也有失手的时候。
  可偏偏是今天。
  是在太守身上!
  谢望的目光倏然震动,可在下一秒,这份惊愕便被理智所压制:“所以,你还打算再做切口?”
  李明夷双手抬在胸前,维持着这个姿势,眼神镇静地点点头。
  术前郭纳的病情已经岌岌可危,为图速战速决,也为了减少损伤,他直接选择了以膈下为目标的手术切口。
  但这个切口的位置偏左和上,不能完全探查全腹。
  如果考虑得再远一些,更下方的盆腔感染也不能排除。
  在没有辅助技术时,要真正探查全腹,切口则必须足够大,从胸骨的剑突一直开到骨盆的耻骨,才能无所遗漏地排除所有病灶。
  这个想法一提出,便遭到了林慎的激烈反对。
  “病人已经有两个手术切口了。”他的质疑有理有据,“现在再切这么大的伤口,如果还找不到那个感染源……”
  那无疑是在加速病人的死亡。
  他把这句不太吉利的话咽了下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脓液已经被清理了,说不定这些就是全部,也许之后太守公就能好起来了。”
  林慎以鼓足勇气的眼睛直视自己的主刀医生。
  质疑的勇气,这是李明夷让他站在这里的原因。
  所以,在主刀医生固执己见的时候,他必须说出这句话。
  谢望则陷于沉默中。
  此时关腹,或许病人的确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至少不至于即刻死亡。但若不究其根本,也有可能延误更严重的病情。
  主刀虽然是李明夷,但在场真正有决定权的是作为官医领率的他。
  就在谢望眼神摇摆的一瞬,李明夷已经再次伸出了手——
  “手术刀。”
  林慎条件反射拿起他要的器械,但马上停住了递过去的手,努力保持与他对视的不卑不亢姿态:“你必须给我一个理由!”
  李明夷却并未因为年轻学生的质疑而露出急躁之色。
  保守还是激进,这是手术台上永恒不变的争论。
  他亦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一定可以找到感染灶,可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中断手术就等于让病人听天由命。
  这不是保守,而是放弃。
  “因为任何感染都一定有原因。”他以平静陈述的语气,回答林慎的质问,“感染是客观事实,这就是我的理由。”
  病人的腹腔已经暴露在眼中,即便是先进的B超,CT,核磁共振,都不会比现在更加直观、客观。
  林慎口中的“说不定”未必不是一种可能。但——
  “医学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结论。正因如此,可以让人相信的只有客观事实。”
  如果没有这次开腹,他也许会考虑更为稳妥的治疗方案。但术中的亲眼所见,已经不容身为主刀医生的他抱有侥幸心理。
  李明夷的手仍向自己的器械护士伸着。
  林慎的眼神复杂纠缠了一瞬,在短暂的犹豫后,他将器械递给了对方。
  李明夷说的没错,已经见证的事实不会因为选择而改变。
  或许是第一程手术的失败,让他本来十足的信心被彻底击溃,才想要逃避这个事实。
  他以往总觉得,李明夷的绝对自信是因为手术台上没有过失利。但在这一刻,林慎忽然意识到,对方经历的失败,或许远远比他多得多。
  “艾利斯。”
  李明夷平静的声音将他的思绪带回手术本身。
  他立刻递出器械。
  谢望抬举双手准备协助,目光随着李明夷的手势,落在病人暴露出的整个腹部。还好,事先消毒的范围足够充分。
  郭纳的体型不算肥胖,但因长年累月伏案的工作,腹部仍显出膨隆的形态。
  李明夷手腕压低,加大了力度,刀锋笔直地从腹的正中切开。
  就在林慎和谢望两人都齐刷刷将视线集中在那柄小刀上的时候,李明夷的手却忽然顿住。
  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浮现在他露出的半张脸上。
  “怎么?”谢望紧张地注视他停下的手。
  “脐下。”
  李明夷克制着情绪的声音微微颤抖,而那种激动并不是因为惊愕,而是一种寻到真相的振奋。
  他倏然抬起眼:“感染在脐下的肌肉里。”
  脐下?
  谢望当即以手试探他手术刀停住的部位,当真在肚脐下方的皮肉中触摸到一个隐藏着的、质地坚硬的肿块。
  而因为位置的特殊性,此前从皮肤上触诊时,根本无法检查到这深藏的异样。
  “拉钩。”
  这句话既是向林慎要器械,也对谢望说的。
  两人立即会意,配合李明夷的动作,慢慢将这个意外发现的病灶暴露出来。
  随着手术刀一点点清理周围的组织,这个肿块在视野中更加清晰——
  藏匿在这个特殊位置的,是一个像蜂窝似的脓肿,上面已经穿出一个不起眼的小孔,慢慢渗出着脓液。
  “这也太会藏了。”林慎不得不感慨。
  不在脏器、不在空腹中也就罢了,还挑了个这么刁钻的位置!
  如果不是李明夷执着地要打开全腹,这个脓肿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可为何是此处?”谢望则思考得更加深远。
  毕竟肚脐和脾脏的位置并不毗邻,第一次手术也完全没有触及这里,更何况脓肿还在肌肉中,这种种的不合常理,难道就只是因为巧合?
  李明夷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开始动手切除。
  这种囊性脓肿边界较为清晰,周围又没有大血管神经的伴随,处理起来可比腹腔脓肿简单多了。
  不过一刻,这个隐匿的病灶就被完整地切除了下来。
  他们寻找脓肿腔就花了一个时辰,最关键的一步却在几个眨眼间就完成了。
  在已经打开的腹腔中,李明夷再次检查,确定没有其他遗漏的问题。接着在谢望和林慎的协助下,熟练而快速地冲洗、留置引流,最后关闭腹腔。
  手术的后半程意外的顺利。
  可林慎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成功,是经历了几乎击溃他的失败才得来的。若不是李明夷的判断和坚持,也许现在病人和他、和自己都已经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直到此时,李明夷才在弯盘中将完整切下的脓肿再次切开,向他们展示内里的结构。
  林慎刚刚脱离了波折的心,再次被这一眼震惊得说不出话——
  囊性的包膜被切开后,豆腐渣似的脓一下子挤了出来,而让他真正震撼的,是里面盘曲着的内容物。
  “……头发?”谢望亦震惊了片刻。
  “确切来说,是毛发。”李明夷慢慢地挑弄里面的内容物,不仅丝毫不觉得恶心,眼神反而愈发随之兴奋。
  “毛发偶然进入皮下,在软组织中引起感染和脓肿,就会形成这种病灶。”
  十九世纪的医生发现了这一古怪的疾病,并将其命名为藏毛窦。
  “不过。”他语气之中,也藏不住惊叹,“这种病灶一般在人的骶尾部,出现在脐下的,也是我看到的第一例。”
  李明夷不可谓不兴奋。
  这种罕见的分型,他只在案例报道中见过,而发生在郭纳身上,更是罕见之中的巧合。
  “你的意思是……”谢望惊讶于这种闻所未闻的疾病的同时,真实的病因也在对方的解释中明朗起来。
  他若有所思:“是因为病人脾气衰弱,才引起这种病症急发?”
  “没错,藏毛窦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只是没有出现症状。”李明夷亦不得不叹服于人体的奥妙,就连已经做过上百例开腹手术的自己也险些被骗了过去。
  “病人切除脾脏以后,免疫能力会较之前下降,这种潜伏的慢性感染得到机会发作,最终形成了急腹症。”
  所以真正的病因并不是术区感染。
  严格来说,这也属于腹腔脓肿的一种。
  可即便是经验再丰富的外科医生,除非亲眼见证,也绝不会联想到这种罕见的可能性。甚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脐部藏毛窦引发急腹症的病例也只存在于零散的报道之中。
  也许,人体是一个永远解不完的迷,李明夷想。
  但至少,它从不骗人。
  在跨越了一千年的时间后,它仍指引着他走在医学的道路上,驱开不断包绕而来的迷雾。
  郭纳醒后,急诊手术终于宣布成功。
  术后的当晚,他的高热便控制了下来,随着体温的下降,其他症状也在逐渐好转。
  代价则是肚子上三道骇人的伤口。
  不过比起丧命,这已经是值得庆幸的结果了。
  而这一次术后,郭纳没有再出现之前的并发症,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奇怪。”
  三日后,官医们再次聚在一起。
  太守的病情正在一日日地转好,可令人费解的是,他的体温下降到了一个程度后,便维持在不痛不痒的低热中。
  比起之前的痛苦,这点不适,郭纳本人自觉还可以承受。但有了前车之鉴,官医们绝不敢掉以轻心。
  “可我们已经视验整个腹腔,绝无遗留的脓肿。”林慎十分不解,“怎么还会发热呢?”
  且这次的热症,持续得绵延低缓,不像此前陡然爆发之态,倒更像上次热峰的遗留。
  谢望则似有所思。
  李明夷曾提出过三种可能,而今前两种都不能符合,那就只剩下最后一种,也是最为无解的一种——
  脾热。
  他抬眸看向不语的李明夷,而对方也正思索着,罕见地没有说话。
  脾脏切除后,身体的免疫能力大幅下降。因此而产生的慢性低热,便被称为脾热。
  没有抗生素和激素的时代,对这种不足致命的小小并发症,除了多喝热水,他还真想不出第二种对策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正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已有生徒请了王焘和裴之远来。
  虽因年事已高,他们并未时刻值守,但也始终关心着治疗的进程。
  得知现在病人仍有脾热,王焘颔首沉思,接着缓缓开口。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因脾气亏损而生热,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其热自退。①”
  他顿一顿,没有立即揭晓答案,却将目光长长落在官医们背后、似乎心不在焉的李明夷身上。
  “李郎,你可愿试试老夫的法子?”
 
 
第41章 难产
  郭纳的病本由官医署负责,且王焘更是当今杏林第一人,专门问李明夷这一句,并不是为了征询同意,而是出于对其主刀手术的尊重。
  李明夷站直了身体:“请前辈赐教。”
  王焘收回目光,敛目思量一瞬,泛青的眼中似有识海起伏:“以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炙甘草除烦热。配升麻、柴胡升举清阳、透泄邪热;佐陈皮理气和胃且散诸甘药之滞。再合当归养血活血。”①
  他不需查阅药典便将用药历历数来,开口时已经端量好了配伍,一旁急急拿出纸笔记录的小生徒,手速都险些跟不上他的思路。
  “此方具益中气、甘温除热之效。相信病人服用之后,热症便可以去除。”
  话音落定,在场的官医们不由露出惊叹敬佩之色。
  熟背方剂乃是行医的基本,这些药材的作用更是入行便需牢记的,然而如何对症下药、配伍君臣,才能看得出一个医者的根底与功夫。
  切脾之术世所罕有,这种所谓的脾热他们也是第一回遇上,王公却可运化应对,其阅历之厚、理解之深,令人不得不服。
  “李兄?”李明夷半晌没有说话,林慎推推他的胳膊,示意他答复老师。
  李明夷神情微怔,从沉默中开口:“有劳前辈,就用此方吧。”
  难得他有这么配合的时候,林慎似乎悟到了什么,嘴角挂上若有若无的微笑。
  等众人散去,他搭上李明夷的肩,压低了声音问:“你该不会不懂方剂配伍吧?”
  这人外科功夫厉害,可很少见他用药治病,林慎料想他是短于此道。
  这点短处倒让这人显得可亲了些,林慎拍拍他的胳膊:“放心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若想学,我教你便是。”
  李明夷淡淡瞥他一眼,礼貌地道了句多谢,随后便抽手离开了。
  “别不好意思嘛,你现在进来,还能叫我一声师兄呢!”终于捏住这人弱点,林慎忍不住向他背影调侃。
  李明夷懒得理会这话。
  他并非惊讶于王焘的方案,正相反,这个方剂他早有见闻。
  补中益气汤,中医甘热除温法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在手术崛起的时代被中医医生运用到脾切除术后。
  而在唐朝、甚至可能是现在的世界中第一例全脾切除手术后,在没有经验参照的情况下,王焘提出的方案与之惊人得相似。
  这会是巧合吗?
  或者,这种他尚未理解的古老学科,同样存在足够历经时间检验的真理。
  ……
  王焘的方剂用上三日,郭纳的热症果然有了好转。拔去引流管后,他便可以下地走路了,除了还有些虚乏,根本看不出这位稳重沉着的太守才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转。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