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历史同人)——向晚鲤鱼疯

时间:2025-01-18 11:17:12  作者:向晚鲤鱼疯
  “草乌乃是剧毒,此人亲口承认将其下于汤药中。也许这次他只是失手少用了些,或是用了什么办法遮掩,中原人最是奸诈,不可就这样被他狡辩了去啊!”
  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这位老道的军医眼里划过一抹冷厉的光。
  史朝义敛眸思忖片刻,视线随即落在一旁泰然处之的李明夷身上。
  “先生无话可说?”
  李明夷还真有。
  “我不会用药杀人。”他道,“况且,就算再加一倍的草乌,也杀不了人。”
  “你什么意思?”执失思为错愕之下,怀疑的目光下意识跳到阿使德里身上。
  阿使德里只做不觉,目不斜视牢牢盯着这个口出狂言的游医。
  见他还不知为何,李明夷俯身拈起地上的药渣,十分乐教地向他展示。
  “绿豆薏仁甘草汤之所以消肿止痛,正是因为其有解毒之效。且薏仁不易熟,所以这个方子至少要煎半个时辰。”
  “草乌久煎之下,毒力将会大减。绿豆甘草又可缓解其毒性,双管齐下,结果就是有药无毒。”
  再加上此二人并非真心要毒杀史朝清,为免节外生枝,肯定不敢下足毒量。
  他本来早就想解释这个荒唐的错误,奈何对方不听。
  “药即是毒,毒即是药。我早已说过,阁下不信而已。”
  执失思为脸色一变再变。
  阿使德里的目光则慢慢从药渣上移,对上那张无甚表情的脸。
  对方并没有笑。
  可那风轻云淡的眼神,分明嘲弄着——
  连药理都不精通的胡医,竟敢在中原医的面前卖弄毒物!
  手掌遽然收紧,传来咔嚓可闻骨节摩擦的声音。就当诸人奇怪地看向他时,阿使德里却以握紧的手叩地,屈膝跪了下来。
  “是我医术不精,误会先生。还望先生不计前嫌,日后多多指教。”
  执失思为不解其意,慌张地往外退了两步。
  飞雪不时被风卷进门内。
  史朝义沉淡的目光轮次从战兢不语的军医们脸上掠过,片刻才道:“陛下和大将军都曾下令对投诚的唐士以礼相待,不可轻慢。且我大燕既已入主中土,则必得通其文字,得其学识,才能驾驭其人。也正因此,将军才令全军上下习说汉语。”
  他顿了一顿,语气益发沉肃:“我等日后将是中原的主人,当勉励自身,进取求益,万不可存排除异己之心。”
  才听到前一句时,一众军医还以为自己要被惩罚,正忐忑难安。没想少主话锋一转,竟颇有鼓舞之意,立时让他们冷却的血又重新沸腾起来。
  是啊——
  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谁是正统,谁是异族,都是由胜者说了算。
  届时要便把神农华佗尊为突厥医祖,又有谁敢说一个不字?
  得其长处以治其人,小将军实在高明!
  在眼神狂热起来的军医们间,一身冷淡的李明夷显得分外格格不入。
  他默然打量这个数年之后仍将盘踞帝国一角、令无数名将无可奈何的异族青年。
  他和林慎看上去并未相差几岁,然而心思之深、城府莫测,实在远超同辈之人。
  更不用提他还有个以能征善战闻名的爹。
  有这样的对手,接下来的唐军恐怕会有一场鏖战。
  投毒一事,就以误会告终。为示训诫,史朝义罚了为首的阿使德里半年俸禄,其余人则是三月。不过在夺略来的中土财富面前,这点小钱不过意思意思,算是小惩大诫。
  晚饭后,李明夷独自登上九门高楼。
  知道他现在正受史家礼遇,守城的士卒并未为难。
  落日余晖渐渐散于风雪,彤红的天空隐约蒙上一层漆黑的线。
  结冰的黄河远远盘踞在苍茫大地上,卧龙沉睡。小雪下的南岸模糊了轮廓,只可遥遥瞧见一重重山峦高低起伏,前后绵延,直至视野的尽头。
  带着硝烟余味的夜风拂面而来,手中那本《本草拾遗》的书页也被吹得翻飞。
  药即是毒,毒即是药。
  从医之人,亦可害人。
  原本是安邦定国的将士,也会向曾护卫的人们刺出致命的一剑。
  李明夷知道一切的开始与结果。
  却不知道、也不能想象这个过程将会何其血腥而残酷。
  他唯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他身前的九门城,很快会迎来帝国与叛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正面对决。
  天宝十四年那个极寒的冬天,来得比往年都早,去得也更快。
  次年二月一至,气温骤然升高。
  随着黄河解冻,那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终于传来——
  郭子仪的得力部将李光弼被朝廷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随即率领五千精兵驰援河北,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速度直攻常山郡,生擒其守将安思义。
  实际上,常山不算重郡,地理位置也称不上优越,但——
  它和九门交壤相邻。
  这简直是贴脸示威!
  也很好地起到了围魏救赵的作用。
  还在其他郡县大肆蹴蹋的史思明立刻班师九门,谨慎地防备着这支远道而来、杀气腾腾的朔方军。
  燕军之中,对阵的紧张和本能的兴奋亦被引燃至极,催促着胯下战马和长戈——
  开战。
  开战!
  就在像打了鸡血的士兵们望红了眼时,本该忙于军要的史朝义却忽然造访军医处。
  他开门见山亮明来意。
  “近日九门乡下瘴气肆虐,能否请先生随义一同调查此事?”
 
 
第48章 疟疾
  这个请求略显蹊跷。
  所谓瘴气,并不是单指一种疾病,而是一类具有南方特色疾病的总称,中医就有“南方凡病皆谓之瘴”的说法。
  然而,当前两军对峙,这位史思明部的少主怎么还有心情关心乡下的事?
  但对方的客气,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
  毕竟,史朝清把李明夷抓过来,可不是为了让他蹭吃蹭喝的。
  也许是对他仍有防备,这段时间史家兄弟并没有让他靠近燕军核心指挥人物。而这个下乡查访的任务,就自然而然落在了他这个闲人身上。
  总归无事可做,李明夷对其口中的瘴气,倒也有些好奇。
  “请阁下带路吧。”
  出发之前,史朝义换了常服,只带了几个贴身随从,把兵器小心藏好。黄河以北自古便有羌胡出没,这些突厥的面孔倒也不显得突兀,几人乔装一番,乍一看还真像是结队路过的胡商。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做南孟的城郊小镇。
  九门郡地处河北,同时靠近太行山东,受其焚风影响,有时比南方还热。开春后气温一经上升,马上便陷入炙热,还不到农历三月的天,走在路上竟然已经让人微微出汗。
  一进镇中,便见药市门口三三两两围着好几个病患。
  “喏,柴胡、葛根、香薷,你拿好了。”
  药包递过去,换来一把脏兮兮的铜板。伙计赶紧丢进一盆热水里,又仔仔细细地擦了手,才郁闷着张脸接待其他客人。
  见一群胡商打扮的青年走来,伙计立刻换上一张笑脸:“您几位是……”
  行商之人对风吹草动最为敏感,知道这九门郡已经换了天,对这些北方来客更是仔细当心,生怕一个得罪就引来杀身之祸。
  “我们行商至此,有些疲乏,买些药喝。”眼前为首的突厥青年瞥了瞥放在地上的热水盆,似笑非笑,“怎么,钱都嫌脏?”
  听说他只是商人,伙计略略放心,叹了口气:“郎君误会了,近日林里瘴气作孽,乡亲们都接连得病。听说那病气是能过人的,若不是世道艰难,我也不愿意挣这个卖命的钱啊。”
  他朝着门外努努嘴:“这年头,都是可怜人啊。”
  这几日天气已然转热,门口等着买药的病人们却都裹着厚厚的布衣,抱着手臂回避地缩在地上。苍白的病容爬上那些面黄肌瘦的脸,他们蹲坐在温暖的日光里头,仍像受不住严寒一般战栗。
  柴胡、葛根、香薷,都是用以降温发汗的药。
  李明夷俯身蹲下,向其中一个阿婆伸出手。
  “阿婆,您冷吗?”
  可还没碰到对方一点,一直抱着身子不动的那个阿婆,却忽然紧张地往后躲去。
  她的目光恐惧地落在李明夷的背后。
  她不认得这些突厥青年。
  但那一双双冰冷的眼睛,像刀刃一般,雪亮地照出某些沉痛的回忆。
  见她不配合,跟来的随从中有人往前两步:“你这老婆子……”
  “退下。”史朝义呵斥一声,用眼神示意他们闭嘴。
  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调查瘴气缘由,以防唐军借此作祟,平时那些喊打喊杀的做派,现在可得收起来。
  那人讪讪往后。
  “别怕,阿婆。”李明夷握住她的手腕,“我是医生。”
  温热的温度从手上传来,看到熟悉的中原面孔,阿婆才回过神一般:“……哦,多谢郎君关怀。”
  只是现在这世道,怎么还会有郎中主动替她看诊呢?
  她怔怔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他脸上平和的表情却逐渐严肃。
  肢端冰凉、指甲发绀、脉率增快,再加上之前看到的症状。
  这是典型的寒战期表现。
  李明夷目光转动,在周围的病人身上一一扫过。
  他们有的看上去只是微微疲乏,有的却已经面色发红、燥热不安。最严重的,是一个被抱着的孩子,脸上大汗淋漓,眼皮却疲倦得仿佛睁不开。
  同一时间段内爆发的发热,不同的热症时期。
  “你们有被蚊虫叮咬过吗?
  李明夷的突然追问,倒让阿婆愣了一瞬。
  “我们这些糙人,上田下水的,哪里免得了被蚊子虫子咬呢?”
  听到这个不意外的回答,李明夷心情愈发沉重。
  “你有何发现?”见他凝然不语,史朝义压低了声音问,“那瘴气……”
  “是瘴气。”对方缓缓起身,目光压抑地望着这些苦苦陷入病痛的人们,“也叫疟疾。”
  疟疾?
  史朝义背后的随从们彼此打量一眼。
  他本人则似乎明白了什么:“我在汉人的医书上读到过,在南为瘴气,在北称之为疟。”
  李明夷点头。
  疟疾自古以来就在国内分布广泛,从气温升高的三四月开始,即可能在各个地区爆发。
  而造成其传播的,正是看似杀伤力微弱、小小飞扑的蚊虫。
  气候的变化,令这些古老的生物和寄生虫一起提早孵化。在已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又带来新一轮的灾难。
  史朝义了然:“所以,这些异样并非山林所致,而是疾病?”
  这个问题,李明夷没有立刻回答。
  现在看来,燕军之所以有闲心来关心这些百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在战前摸清周边的环境。
  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战斗经验丰富的北方军队而言,他们显然很清楚战争的决胜条件,所以极有耐心地排查最近出现的每一处异样。
  “是疾病。”片刻的思索后,李明夷决定坦率地告诉他,“不过,这种疾病是由蚊虫传播。”
  史朝义冷肃的眼瞳微妙地变化了一瞬。
  言外之意,这些四处飞舞的小东西们,可不会像人一样老实听话地呆在乡下。
  一旦疟之疾随之进入军营之中爆发,就等于给唐军送上最好的克敌武器。
  “既然我部已经入主九门郡,这里的百姓我们自不会袖手旁观,还请先生尽力医治,我会给你增派人手。”避开人后,这位军部的少主人立刻下令,目光同时深深落在李明夷沉淡的脸上。
  “此地都是旧唐百姓,先生既然为医,应该也不想看到疾病成灾吧?”
  伪君子。
  要是林慎在场,一定会这么骂他。
  史朝义既要用人,又担心身为中原出身的李明夷突然反戈,把这种传染病带入军营,所以话里话外都以这些无辜百姓的性命相威胁。
  但不管如何,对方既然肯鼎力支持,李明夷就不打算在无谓的地方与之冲突。
  “当然,也望阁下深思其重。”
  得到肯定的答复,留下两个随从,史朝义先行快马回城。
  午后一晌,阿使德里和执失思为便带着几个军医和协助的士兵赶来。
  “听闻先生要治疗疟疾,想来缺乏人手,若不嫌弃,便让我们跟着一起吧。”
  阿使德里的表情倒是诚恳。
  口吻更是谦卑。
  执失思为神情讪讪,跟着道:“还望先生不计前嫌。”
  再嫌弃也没有别的人选,史朝义行事周全,肯定不会由着他自由行事。这几人名义上是协助,但多少也有监视的意味。
  人在屋檐下,除了点头也没有更好的答复。
  在史朝义的军令下,当地里正周康很快协助他们腾出几间院子,收治可疑的疟疾病人。
  “对了。”阿使德里将一起带来的行李交给李明夷,“这是先生之物,少主说可能用到,所以托我们带来。”
  放下大大的包袱,他立刻指天起誓:“先生放心,在下绝未翻动里面的东西。”
  之前都已经挨个抖落了,现在发这个誓未免多余。
  不过,他们带来的东西倒正是李明夷所需要的。
  他从中取出一个葫芦、一本书。
  几人的目光,立刻聚集在上面。
  “……本草拾遗?”阿使德里略认识几个汉字,读出封面的名字,便知道这是一本药典,“难道其中记载有治疗疟疾的药材?”
  “嗯。”李明夷漫不经心地点头,翻开那本封存已久的书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