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商南下时多携银票,轻装简行,到了地方再兑成银两方便付账,其实今年他们来得晚,影响的不只是水上人的生计,此处钱庄分号早早从府城调来的大批现银,同样被迫在库房多吃了一阵子灰,还有那等开客栈货栈、食肆茶肆乃至酒坊花楼的,哪个不盼着在走商到达时赚上一笔。
现在人总算来了,乡里街巷一改冷清,四处喧腾。
钟洺的推断还真得了印证,隔了一日,白水澳与白沙澳之间的码头即嘈杂起来,数日之间走商来来去去,看着比过年时还热闹,当中有过去来过的老面孔,也有些初次到来的新模样。
村澳里几个大族的整批干货陆陆续续尽数售出,族中的船都被调用起来,一并往乡里码头运货,到岸边后由走商雇佣的力夫将其搬运上车,运抵货栈存放。
货栈有大秤,可以核对斤两,斤两无误便现场交割银钱,少则数百两,多则上千两,渔船走时载货,返程时载银,每到这时节,哪怕是人人皆知箱子里尽是纹银也不敢造次,真论体格,水上人哪个不比陆上人精壮悍勇,想从他们手里抢银子,真是门都没有。
几日下来,钟氏一族率先分账,加在一起的几十户族人,撇去些老弱病残靠族里接济的,剩余家里有人在四季渔汛中出过力的,大概三十户。
其中青壮跟船出海的所分最多,像是钟三叔、钟四叔这对兄弟,年年皆是族中主力,再往下还有钟守财、钟洺、钟存富这一辈,成亲后已自立门户,也能分上一笔。
分到钟洺时他和苏乙都在,接过一包银子,对照无误,便在账册上按下手印,一共二十二两,一文不少。
渔汛属每年春季最旺,钟洺去岁春日没跟着出海,分得就比别人家少许多,幸好他们家不单靠这个吃饭。
“我这心总算落肚子里了,这笔银钱不到手,真是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钟守财的亲娘郑氏赶巧也在这时来取银子,她家青壮多,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亲,父子三人加在一起出海所得,以及她自己与两个儿媳在岸上出的力,加在一起到手的有一百多两。
她收了银子,仍站在原处和六叔婆说话,见了钟洺和苏乙夫夫二人,笑着打招呼,单对苏乙道:“雁姐儿最近害喜厉害,出来走动得少,你要是得空,劳你多去守财船上陪她说说话,我看你俩的性子合得来,她也常念着你。”
“我晓得,有空定多过去,我也爱陪着雁嫂子说话。”
算算白雁肚里的孩子已有四个月了,今年六月里就该生了。
上回去家里拜年时见她,肚皮已明显得隆起来,直说最近连咸鱼味都闻不得,一闻就想吐,过年桌上那些个好菜,也没畅快地吃上几口,想想就委屈,倒是唯独爱吃钟洺他们带过去的鱼酱,甚至还嫌不够辣。
生怀实在辛苦,许多年长的长辈经历过这一遭,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谁还不是这么过来的,唯有苏乙这等同辈的人才容易跟着心有戚戚。
为此过了两日,他们单炒了一坛子更辣的送去,让她就着吃粥下饭。
鱼酱可不便宜,钟守财要给钱,愣是让钟洺给按回去,钟守财也是办法多,后来愣是去捕了虾子和扇贝各一筐,连带一兜子鲜活杂鱼,丢在他们家门口就跑,追都追不上。
二十二两拿回家,两人又头挨头数一回银子,家里的家底一直在二百两上下浮动,教人心里踏实极了。
“等干货生意做成,这之上还能再多一百两,而且今年里估计没什么大的花销了,赚的银钱都能攒下。”
钟洺已告诉过苏乙不急着买新船,苏乙也觉一时半会用不上,家里的船又不是旧到不能用。
且他听钟洺说过,买这等小渔船,不如等以后钱攒多了,换艘结实的,能在海上走远些的大船,哪怕自家不用,也能赁出去收租子。
他们还没有孩子,就算是有,等孩子长到成亲的年纪也要十几年后了,给小仔送嫁亦需等上至少十年。
按照如今的势头,就算是真买了大船,买后再重新攒彩礼或嫁妆也来得及。
苏乙眉眼弯弯,把怎么也看不够,再次拿出来的银锭子收起放好,一把散银和铜钱单独搁在好拿取的地方。
他们家吃穿用度都挑好的买,各色打牙祭的吃食就没断过,一天到晚日常花销着实不少,加上做酱要买油盐糖,去到乡里往往就要花去大几两银子。
也就是花得多的同时也挣得多,不然早就闹饥荒了。
正月十六,钟家酱摊重新开张。
冬日里钟洺不下水,没什么像样的鱼获卖,出海打上来的也基本都用于做酱或是自家吃了,故而基本除去酱摊子外,另外一边都是二姑家在经营。
早前找印阁定的印章已经制好,他们在家裁纸印盖,忙了一夜,做出一百张来备用,第一天就用去三十多张,这还不算单独端着碗来打酱的那些主顾。
钟春霞闲时也过来帮着算账收钱,感慨道:“怪不得你们要雇人做酱,照这个卖法,把你俩天天拴在石磨旁边也做不完。”
钟洺刚送走一位客,重新盖上酱坛子的盖子道:“也多亏有莺姐儿这个干活麻利又信得过的在,不然我和阿乙还不知怎么办。”
钟春霞含笑道:“她就是个半大姐儿,懂得什么,只盼着不出错就是了,该做什么就让她去做,她过去也是拿工钱的,你们可别因为她是表妹便不舍得说。”
“莺姐儿懂事又勤快,压根挑不出错,有什么可说的。”
钟洺给他二姑递碗水,后者接过冲苏乙挤眼睛道:“他这是嫌我啰嗦,让我闭嘴呢。”
钟洺装作没听见,苏乙忍不住掩嘴笑。
照旧是过了中午二姑便收摊回家,留下他们两人到傍晚方归,趁在船上时浅浅算账,开张第一日卖了一两多银子,很是不错,
回到白水澳,接上在海滩上疯玩的小仔,暂且没急着回家,预备先去石屋里看一眼。
“你这是跳沙坑里了不成,浑身都是沙子。”
上山的路上,钟洺时不时伸手拍拍小弟的衣裳,就差把他拎起来抖两下了。
“跑得快,不小心跌倒了,不过沙滩是软的,根本不痛。”
钟涵简单说罢,亮着眼睛兴奋道:“我今天和石头哥、阿豹哥他们挖了好多海豆芽,晚上吃海豆芽好不好?”
“好,小仔想吃炒的还是喝汤?”
苏乙接过话茬,也拿出帕子给钟涵擦擦脸,这孩子不知去哪里蹭的,鼻子上都挂着沙粒子。
“吃炒的。”
钟涵说毕,钟洺点他鼻头,笑道:“你还真点上菜了。”
钟涵往苏乙身上贴,理直气壮:“嫂嫂让我点的。”
说完听话地接过苏乙手里的帕子擦脸,借着帕子的遮挡,偷偷吐舌头往外呸沙子。
走到石屋门前时,唐莺和方滨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打算收工,提水进来擦洗着石磨,旁边的地上全是磨好的虾酱。
因苏乙做的虾酱有单独的方子,雇人前他和钟洺想了个办法,便是配好原料后先上石磨粗磨一遍,一概原料磨碎也就看不出有什么,再将粗磨的酱留下令人细磨。
虽然还是要费点事,但相比之下,已经较之以前轻松许多。
不是信不过来人,只是日子久了,有些事日子难免扯不清,不如一开始就划好界线,能免去许多嫌隙。
鱼酱、贝柱酱也照旧是钟洺亲自炒,只是唐莺和方滨需要帮忙分拣收上来的杂鱼扇贝等,并将杂鱼洗干净,大些的挑开肚子抽取内脏,扇贝、江瑶等去壳留肉。
“我们正打算锁了门去给你们送钥匙。”
方滨放下水桶,示意他们进去看,唐莺则被钟涵绊住脚,也被迫听了一遍挖海豆芽的故事。
说钟涵是在唐家船上长大的都不为过,唐莺待他亲近,笑眯眯地听完,还夸他厉害。
少了个“碍事”的小仔,屋里钟洺和苏乙很快检查完细磨后的虾酱,以及各色用作炒酱原料的鱼获。
唐莺和方滨都是细心妥帖的,既没问题,苏乙便掏出钱袋数好铜子,结清了今日的工钱。
方滨暗中感叹有一门好亲戚的好处,他要不是在料船上和苏乙关系近,又是钟家夫郎,这件事可轮不到他来。
再看唐家莺姐儿,还没成亲一个月就能挣一两银了,他嫁人前手里根本没几个铜子能花用,这样的姐儿无论嫁去谁家都吃不了亏。
年后忙起来的日子似比过年闲散时过得更快,酱摊的生意步入正轨,除了按部就班的做酱、卖酱几乎不用多操心。
至于干货生意,却真真是考验人的耐性。
近乎正月底,詹九嘴上不说,实际已急得长了满口泡,正苦于合适的买主迟迟不出现时,却有两个生面孔的走商来摊子前买酱。
第95章 送上门的生意
常敬、常超乃一对亲兄弟,做行商已有五六年,本钱不算多,生意也不够大,今年南下受大雪影响,更是在半路滞留许久,大半盘缠都给了客栈,还因带出门的马病了,拉不得车,不得不花几十两购置新马,心疼得直抽抽。
两兄弟终于得见九越县城的城门时,就差跪下磕个头,知晓这遭若是进不到像样的、回到北边后能卖上价的货物,怕是要一年白干。
可事事岂能尽如人意,他俩很快发现,在本就来迟的大批行商当中排排站,自己都算是最后一波到地方的。
寻了过去相熟的,在货栈等活的牙人打听,皆云下面离县城近的几个村澳内的货早就卖空。
“这会子怕是都随船启程了。”
牙人遥指县城码头,见兄弟二人愁容满面,看在以前还算相熟的面子上,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你们过去能吃得下的货不多,在县城周遭转一转就足够,今年来晚了,只得去下面的乡里、镇里转转,碰个运气。”
别看常家兄弟两个年年都来,实则对九越县的了解并未那么深,出了县城,就是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
常敬遂给牙人塞了一串子钱,问他下面哪个镇子可去,牙人揣了几钱银在手,心下满意,遂道:“倒是可以去清浦乡看看,那地界大,治下有几个大村澳,像是那白水澳、白沙澳、平山岛都可去,再远些还有鱼山澳、虾蟆澳。”
事已至此,无非死马也当活马医,常敬、常超辞别牙人,当日即赶着车朝清浦乡去。
时值晌午,今天二姑家的鱼获卖得快,她急着回家干活,早早就走了,到饭点时,苏乙点起摊子上的陶灶,打算简单做顿午食。
钟洺去海滩逛了一圈,撬了好些海蛎回来,这东西遍地都是,想吃什么时候都有,故而没有水上人单卖这个,卖也是卖剥好的蛎黄,有些人懒得费事,直接买蛎黄回去能省不少工夫。
回到摊前挨个剥出,和米一起丢进锅,待到快出锅时打个蛋花进去就是蛎黄鸡蛋粥,香喷喷,热腾腾,想想就嘴馋。
摊前有挎着篮子卖粽子的阿婆路过,钟洺将人叫住,要了三个咸肉粽来吃。
当地不单会在五月五食粽,平日里也会当个小吃来做,多是像这阿婆似的,在家做好,装入篮中出来转着卖。
因篮子上盖了厚布,加之天气冷不到哪里去,付了钱后到手还是热乎的。
咸粽里搁一只鸭蛋黄,糯米混着卤汁,因靠海近,像是干贝、虾仁等都有,再加点钱,还能买到放了肉的,吃起来不肥不腻,咸中带鲜。
“今天起得早,粥一时半会好不了,先吃个粽子垫垫肚。”
钟洺分粽子给苏乙,剥开绿油油的粽叶,一股咸香自其中溜出来,苏乙不由咽了下口水,添了肉的东西真是百吃不腻,他想不到有什么人会吃不下肉。
联想到有孕的白雁就受此困扰,说是鱼肉觉得腥,猪肉觉得腻,还能从鸭肉闻出一股鸭骚气,现今海里的东西只能吃些带壳的,此外就是他家卖的鱼酱,以及钟守财偶尔掏钱去乡里杀鸡给她补身子。
连肉都不爱吃了,这得是多难受,没生养过的小哥儿一边啃粽子一边想。
钟洺也拆了个粽子吃,他吃得快,几口就干掉一个。
午间饭点街上人还多着,趁行人来往时他扯开嗓子叫卖几声。
“卖酱——虾酱蟹酱小鱼酱——”
反复喊了几回,见两个外乡打扮的汉子上前停下。
钟洺暗中觑着他们的打扮,觉得有几分像是走商,他顺手拿起抹布擦了擦台面,招呼道:“二位要点什么?”
“看看小鱼酱是什么样的。”
常超体格比他哥还壮实,看着膀大腰圆,兄弟凑在一起,不像走商,倒像是镖师,也就是没随身带武器,不然钟洺也难猜到其身份。
钟洺麻利地揭开其中一罐的盖子给他俩看,又道:“二位若是第一次买,也可尝尝。”
常超一看这鱼酱就乐了,转身同常敬道:“大哥你看,这鱼酱不就是咱老家的做法!咱们起先从家里带来的那些早吃完了,我快馋死这一口。”
说罢打量钟洺,奇怪道:“看你模样是本地的水上人,怎会炒北地的鱼酱?”
79/129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