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赶大集
兴义县各个地方都闹了灾, 受灾的都是庄稼人,过的都不富裕,每家每户都想着法子赚点钱,维持一下生计。
早上清哥儿热了粥和杂面馍馍, 两个人就着芥菜梗吃了饭, 渔哥儿一家子也收拾好了, 两家人便一起往村头走去, 背着竹扇竹席, 一起赶大集去。
这是水患后恢复的第一个大集。
来往都是背着货的村民,穿着都是灰黑色的粗布短褂, 上面补满了补丁,皮肤蜡黄,脸颊凹陷着都没有肉,有的更是赤脚而来。
“那是干嘛的?”
王连越拉着清哥儿往以往摆摊的地方走,听到清哥儿问,便跟着看了一眼。
原来是路边有不少人围着一个丫头,丫头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 可能岁数更大些,但是吃不饱饭看起来更加瘦弱。
她身后卷着张草席,草席破破烂烂的, 露出一双已经青紫苍白的双脚, 里面卷着一个死人。
“无外乎是卖身葬父, 闹了灾, 这种事多了去了,咱们走吧,”王连越忍着不看,这种事太多了, 他们也没那么多没能力去帮,“一会没地方了。”
“相公,我……”清哥儿眼底汪着水,柔柔的喊王连越。
王连越只需跟清哥儿对上眼,便知道他要干什么,他的夫郎总是心善。
“走吧,”王连越摇摇头,无奈的拉人往人群围着的那边走,“咱们快去快回啊。”
清哥儿跟渔哥儿他们说了声,走了过去,拨开人群,递给了丫头五十文钱,这钱是清哥儿准备拿来买精面的,最近总是吃粗粮,他嗓子噎得慌,眼下钱给了出去,粗粮还是要多吃一阵子了。
那丫头捧着钱,跟清哥儿磕个头,拿着卖身契递给清哥儿,清哥儿看着那眼熟的,盖着官府印章的卖身契,垂下眼,拉起人来。
“你将这身契撕了,葬了你父亲,回家去吧,往后自己好好过日子。”
“谢谢恩人,谢谢恩人,”那丫头双眼饱含热泪,跪下来磕着头,直到清哥儿他们走远了,才起来卷起草席,背在背上往家走去。
她家只剩她自己了,洪水冲下来的时候,她阿爹还在给她烤红薯,红薯最后也没吃着,她阿爹以后再也不会起来给她烤了。
清哥儿拉着王连越匆匆离开,到了摆摊的地方,渔哥儿他们已经占了位置。
王子尧正在摆东西,渔哥儿将晴哥儿背在背上,手也没闲着,将拿着雕刻镂花的小玩意摆好,晴哥儿乖,就那么安静的啃着手指,不哭也不闹。
“咋把晴哥儿也带出来了,刚满月,再着了风咋办。”
清哥儿捏捏晴哥儿的手,手指头一下子被晴哥儿抓在手里,拿着就往嘴里塞,清哥儿赶紧把手指头拿出来。
“我可不敢把他留在家里,丁菊花看着孩子我不放心。”渔哥儿见他们回来了,赶紧让路腾地方,让他们把东西放下,“人呢?没把人带回来啊。”
“没,给了钱就让人回家去了。”清哥儿解释道。
“我猜就是,你心太好。”渔哥儿想都不用想。
清哥儿他们带了一百把竹扇,一把卖两文钱,竹扇全卖出去,能净赚二百文,还带了二十张绣了花样的帕子,一张三文钱,也能卖六十文钱。
还有十个打了梅花结的络子,十文钱一个,清哥儿想着能卖就卖,这东西一般没人买,毕竟不实用,鞋面用的布多,还费时间,这次清哥儿便没做。
渔哥儿他们带的东西更多,除去渔哥儿自己雕刻的各式各样的小玩意,还有五十张竹席,一张能卖十五文钱,这东西在夏天是抢手货,不愁卖不出去。
除了竹席,还有好多竹筐,竹筐就买的便宜了,时景好的时候,一个五文钱也能卖,到现在,也就只能五文钱俩了,因为想着清哥儿家卖竹扇,他们便没有再弄。
可是今天大集上人确实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卖东西的,真正买东西的人寥寥无几。
最好卖的是清哥儿家的竹扇,便宜实用,然后是渔哥儿家的竹席,贵是贵些,但是夜里睡着能舒坦,咬咬牙也就买了。
从早上坐到傍晚,清哥儿家的竹扇才堪堪买完,还剩了几把自己拿回家用,帕子也卖出了不少,剩下的等会跟络子便宜卖给绣坊好了。
渔哥儿家的竹席还剩十几张,王子尧的意思是再等等,清哥儿他们便先去买东西去了。
出来一趟挺麻烦的,要多买些粮食回去,还可以避免像水患躲山坡时,留足了时间准备,但是手里没粮食的困境。
没一会,王连越背着的背篓就装满了,二十斤粗玉米面,二十斤糙米,清哥儿咬咬牙还买了五斤精面,这些吃的粮食够他们俩加两条狗,吃俩月了。
两个人逛了逛,买了些平时没见过的菜种子,等回去把菜园子整理出来,种上,秋天还能吃一波新鲜菜叶子。
“呀!有卖鸭子的,连越,咱们买几只回去吧。”
道边有婶子卖鸭崽子和鸡崽子的,个个都很欢实,鸭崽子毛是灰突突的,毛茸茸的手感很好,鸡崽子就什么颜色的毛都有了,灰的黄的,黑白花的,叽叽喳喳个不停。
“这会怎么不叫相公了,你叫相公叫的更好听。”
王连越催促他,他背的东西重,两只手都扯着背篓,腾不出手牵清哥儿的手,清哥儿就抓着他的衣裳,两个人离得还是很近。
“好相公,给夫郎买几只鸭崽子吧?”
清哥儿在外都依着他,甜甜的喊了相公,把王连越哄高兴了,大手一挥,买了五只鸭崽子,十只鸡崽子。
可把清哥儿高兴坏了,剩下的零嘴都没买,回去路上都还很王连越说,尽快把新家的牲畜窝垒出来呢。
渔哥儿他们的竹席最后还是剩了几张,又都给拿回来了,他们也买了不少东西,鸡崽子鸭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两家原本都养着呢,渔哥儿家的鸡是没来得及收拾,都被水不知道冲哪里去了,清哥儿家的半大鸡崽子则在岩洞里都杀了吃,就连养了好几窝的兔崽子也没能坚持到拿来卖。
回了家,趁着天还没黑,王连越赶紧去新家院子里垒鸡窝鸭窝了,省得晚上清哥儿惦记的睡不好。
将鸡崽子鸭崽子们放进窝里,喂了粗糠伴着野菜叶子,清哥儿才锁了门回去做饭,至于为什么把它们放置在新家,还不是因为茅草屋那边,有两只只会撒欢的狗。
他可不敢把狗跟它们放一块。
今天累了一天,夫夫俩人夜里早早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来敲门,清哥儿这会还没睡够,当然不愿意起,王连越亲亲他头顶,哄了人继续睡,自己才匆匆穿了衣裳去推门。
“县衙来人了,说让每家每户来个人,领东西。”报信的人传完了话,慌慌张张的跑了,他还得挨家挨户通知呢。
王连越跟同样被叫醒,还在打哈欠的王子尧结伴,两个人一起到了村长门前,这会人还不多,村长想跟王连越搭话,被王连越不动声色的躲了。
“衙门的人天天都起这么早啊,这才刚刚卯时。”
王连越看着旁边穿着衙门官服的人,个个拉着张长脸,满脸写着不情不愿,他心里想,他们肯定是衙门里最不受重视的那一批人,所以才这么早领了这苦差事来做。
等人到的差不多了,衙门的人才开始分发东西,果真如兰玲姐所说,送的是种子,说是大黍种子,村里人都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
听了衙役解释,众人才明白过来,这东西就是产量很好的牧草,给牛马羊牲畜吃的,结不出来什么粮食,不能留着自己吃,只能可以用来抵赋税。
“大人,那我们这半年吃什么啊?家里的沉粮都泡了水,发霉了,地里再种了您说的,这,大黍,不种稻子,没有粮食吃了啊!”
“是嘞是嘞,能不能给换成稻苗啊大人?”
“我们家娃娃都要饿死了,行行好,换成稻苗吧!就算这能抵税,但是也留不住粮食啊!”
村里不是谁家都有余钱买粮食吃的,像王连越家这样买粮食的都是极个别的,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种稻子,留出交税的,留出明年家里吃的,多余的才能拿去买了换钱。
“不要吵了啊,能给你们这些种子已经是县太爷大人开恩了,再闹什么都不给了!”
衙役们都面色不善,村里人没人敢惹衙役,纷纷闭了嘴,拿着大黍种子回家了。
王连越留神,那衙役还没准备走,仿佛有事要跟村长商讨,他便假装跟王子尧走人,然后悄悄的,两个人绕到了村长家墙的另一侧,能听的清楚谈话声。
“县太爷让我交代你,”衙役趁四下无人嘱咐村长,“河下游有几个小村闹了瘟,已经控制住了,你要让村里人小心,不要直说,避免恐慌,只说不要走动亲戚就好。”
王连越跟王子尧心惊,对视一眼,悄悄的走开。
“你回家只跟渔哥儿说这事就行,你娘那边先不说,怕她出去会乱说,这话村长会说的,咱们做好预防就是。”回去路上王连越叮嘱王子尧。
王子尧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他娘那嘴肯定会通知到全村,倒时候就不好了。
回到家,王连越赶紧跟清哥儿说这件事,让他近期不要出门去,自己则拉上王子尧赶紧上了城里药房一趟,买了些常见的药材回来。
第44章 林中避暑
两家人都做好了充足准备, 结果三五七日过去什么也没发生,王连越松了口气,没事发生最好,村里还是忙, 根本没空去走亲戚, 估摸着连村长说的啥都没记住。
这几日得了种子, 村里人都在田间耕作, 眼见着没什么事, 清哥儿跟王连越也下地去了,他们家地少, 一亩水田里种了稻子,一亩旱地里种了大黍,夫夫二人忙活两天就种完了。
原来清哥儿住的茅草屋已经消失不见,空着块地,王连越便顺势翻了,起了垄,做菜园子用。
这块地比之前王连越搞出来的菜园子大, 俩人种了点常吃的菜,还种了点红薯,等着冬天吃。
“现在才种上, 也不知道秋天还能不能吃上。”王连越蹲着拿着耙篱挖个坑, 清哥儿在他身后撒角瓜和四季豆种子, 然后用脚填上坑, 最后再撒着水就算种完了。
“能,到秋天还有一个多月呢,能吃上一茬。”王连越直起身,抬起袖子擦了擦脑门的汗, 清哥儿见状,从怀里掏出帕子,示意他低头。
“翻了地,衣服一身土,拿着袖子擦脸你也不显脏。”清哥儿拿着散着梨花香的帕子,给他仔细擦干净脸。
“这梨花香味的花脂还有呢?我以为早就用完了。”王连越鼻尖充斥着淡淡梨花香,他热的扯了扯身上的汗衫,“哎,快回去吧,这天也太热了。”
俗话说,夏末秋初,热死老牛,这会正是八月中,天正热的时候,在太阳底下走一圈,浑身都被汗液浸透。
回了家,清哥儿去做饭了,王连越没忍住,躲去新房院子冲了个凉水澡,换了身衣裳,顺道给鸡崽子喂了食,鸡崽子现在吃的都是粗糠拌菜叶子,偶尔才跟鸭崽子一起出去溜达找虫子吃。
现在鸭崽子还不用喂,早上清哥儿赶着他们去河边找过食的。
他们新房干的差不多了,再有几天就能搬进去了。
回去的时候,清哥儿已经做好饭,是最近清哥儿新跟慧娟婶子学的青槐冷淘,最近他家天天吃这个。
做法是将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中,揉好面切成细面条,下锅煮熟后,放入冷水中浸泡,浸泡完的面条鲜嫩翠绿,看着就很清爽凉快。
清哥儿见王连越回来了,才将青槐面捞出来,撒上葱花茱萸盐,用热油泼了搅拌,两个人躲在树荫下吃了饭。
“睡了午觉,咱们去山里转转吧,山里凉快,我还知道有出山涧,藏在树林,咱可以去水里耍,特舒坦。”
王连越喝了碗面汤,抬头看着头顶树荫,突然问旁边还在吃面的清哥儿。
“好啊!不睡觉了,我回去收拾收拾,咱们立马就走。”听王连越在那说,清哥儿都能感受到舒坦了,他连忙吃了最后一口面,回屋收拾去了。
夏末热得发狂,找个阴凉地儿躲躲藏藏!
顺着路走,刚开始树还很少,有日头晒着并不凉爽,走着走着,树荫多了,遮蔽了不少阳光,身上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凉意,阳光透着缝洒下,时不时的晃一下眼睛。
清哥儿让王连越折了几支柳条,三五下的拿柳条编了两顶草帽,两个人戴在头上遮阳。
大黑和花花也跟着来了,走进山林深处,王连越就解开了他们的绳子,让它们绕着撒欢去了。
本来两只狗从来不栓,但是前几天牛婶子家的铁蛋非要去逗大黑,被花花追着跑了半个村子,没办法,王连越只好把他俩栓了起来。
太久没有疯跑了,花花显得尤为激动,没一会就跑到不见狗影,王连越也不着急,只管拉着清哥儿往里走。
这会已经是清哥儿从来没有来过的地方了,密林深处抬头不见光,清哥儿心里不免发毛。
“别怕,这附近没有大型野兽,有也只是食草的,不吃人。”王连越看着他胆怯的小脸,好笑到安慰他。
“我没怕,快走吧,好闷。”清哥儿嘴硬,但是身体亦步亦趋的跟着,哪都不好乱走。
走着走着,清哥儿便听见了流水声,像是水流冲击到石壁的声音,清脆悦耳,再往前走了几步,眼前豁然开朗。
急湍的瀑布飞泻而下,冲击着突出的石壁,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水花飞溅,在日光下闪烁,落在底下形成了一个水潭,水潭不深,但是水很清,游着几尾小鱼,好像画一般静止。
两岸青山对峙,绿树苍翠葱郁,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清哥儿当即脱了鞋袜,踩进水里,喟叹一声舒服。
王连越吹了声口哨,不知道跑到哪的大黑和花花,从林子里跑出来,大黑在岸边立定蹲坐下来,花花没刹住前腿,一下子冲进了水里,溅起一片水花。
“花花!我的衣服都湿了!”
清哥儿离得林近,上半身衣服全湿了,湿哒哒的黏在身上好不舒服,脸都耷拉下来了,偏偏花花还看不出来,非要黏着他的小主人蹭。
“好了好了,没生你气,我抱抱好了吧。”清哥儿抱住花花的头,上下其手,栓起来的花花肥了很多,摸着手感特别好。
“清哥儿,你把衣服脱了吧,我支个树枝架子,挂上面一会干了。”
30/45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