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凶悍屠户太旺夫[种田]——发病中

时间:2025-04-15 08:54:20  作者:发病中
  “谢陛下。”以卫文康为首的新科进士站起身来,虽好奇圣颜,却并不敢直视,目光只到龙椅下那高高的台阶上。
  圣上并未多言,只微微点头,礼部官吏接着便唱和道:“殿试开始。”
  太和殿甚大,即使满朝文武接在,摆下一百张小案几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众位考生坐到属于自己的小案几上,收起乱七八糟的心思,待考卷下发便一刻不停地开始答题,卫文康也不例外。
  殿试只考一题,由圣上钦定,考生最终排名也由圣上决断,因而经了殿试的人都称为天子门生。圣上乃天下之主,思虑的都是天下苍生,自然不会出些经义史集之类的考题,哪怕有,也是以古喻今,这回也不例外。
  卫文康看到考题,只有短短四个字:赋税之要。是有什么时兴吗,最近老碰到这种吝啬笔墨的题目。内容倒是老生常谈,卫文康起码看过上百篇相关文章,任你怎么写也逃不过那些老套路,好处是随便一个举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搞出一篇还过得去的策论。可在场这么多人,背景深厚的比比皆是,若是自己随便拿出一篇文章交差,头名就保不住了。
  不对,从往届的会试题来看,当今圣上并不是那么喜欢玩文字游戏的人,他出的题目,必然指向朝廷当前面临的难题。卫文康分门别类,快速把自己以前看过的邸报分析了一遍,然后如释重负,打起了草稿,丝毫没有注意到不远处有道目光已经停留了有段时间了。
  正德帝问自己的大太监,“你看到他写的什么了吗?”
  大太监摇了摇头,“陛下恕罪,奴才实在是瞧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
  正德帝轻哼一声:“满篇的字没一个写全了的,可真会偷工减料。”
  听着是在贬损那位考生,言语间又听不出怒意,大太监摸不准自家主子是什么心思,只笑着含糊了句:“陛下圣明。”
  答卷的时间很长,开始还有点兴趣的众位大臣慢慢打起了瞌睡,正德帝也回到了自己的龙椅上,闭目养神。午食是御膳房做了送过来的,不至于克扣食材,就是肉做得清淡无味,素菜放得太久都变了色,叫人毫无食欲。加之答题时间紧,众考生只略微吃了几口,表示领了圣上的好意,便把食盒放到了一边,专心答题。
  正德帝的吃食是小厨房特制的,不至于过了火候,但那群厨子怕有损御体,给他吃的同样清淡,几十年如一日,让人不腻歪才怪。大太监布了几筷子的菜,正德帝就摆摆手,示意自己不想吃了。大太监不敢劝诫,默默后退,有眼色的宫人忙上前来将桌子收拾了,再奉上茶水点心。
  浅浅喝了口茶,正德帝斜靠在龙椅上,一双浑浊而不失锐利的眸子往下扫了扫,见众位考生都已经在埋头答题,正觉无趣地想收回目光时,瞥见一模样不错的小子还大口大口吃着午食,好像桌上那些寡淡无味的饭菜是什么珍馐一样。
  正德帝脸上浮现出笑意,“那小子胃口不错啊,朕的进士平日里竟是没有吃饱吗?”
  能混到大太监的,除了眼力见,更要舍得下苦功夫。殿试前几日,大太监就要了此次进士名单来,不仅记住了名字和长相特征,还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生平。此时见正德帝有些兴趣,忙笑道:“圣上仁厚,官人们怎会吃不饱呢?只是沈进士出身农家,曾亲自耕种,想来是知晓粮食得来不易,才如此珍惜。”
  “哦,他还跟着下过地?”
  “还是种地的好手呢,圣上若是有兴致,待会儿不妨瞧瞧,沈进士的双手恐还有厚厚的茧子。”
  正德帝叹道:“倒是个不容易的。”
  大太监笑道:“要奴才说沈进士运道好着呢,得遇恩主,未叫这些贫家子弟埋没在乡野间。”
  帝王愿开科举,网罗天下英才,主要是为了摆脱世家桎梏。可当权者总是愿意给自己的行为套上一个华丽的壳子,譬如正德帝,听大太监说自己拯救了贫家子弟,一股子自得油然而生,对那个摸样不错的沈知行也多了几分好感。
  未时末,钟声响起,考生们停下笔,由礼部官吏收齐考卷后交由五位考官评卷排名,再呈正德帝处。正德帝既摆出了重文轻武的架势,对文人还算给面子,这种事情一般不会有什么意见。
  诸位大臣以为今日同样如此,待正德帝随意翻阅几下,便能宣布排名了。未曾想,这回正德帝看得极为仔细,同时调换了几张考卷的位置。五位考官吓得冷汗直流,往届不都是直接采信考官的名次吗,圣上此举是对觉得他们几个的排名有问题?
  台下考生也觉得时间格外难熬。不知道过了多久,圣上终于看完了,礼部官员整理好名次,高声唱读道:“一甲第一名,卫文康,赐进士出身。”
  卫文康脑子懵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深吸一口气,跪拜道:“谢主隆恩。”
  正德帝微微点头,礼部官员继续念道:“一甲第二名,边庭,赐进士出身。”
  边庭同样下跪谢恩,比起卫文康的激动,他淡然许多,一举一动充满了世家大族的风骨。
  接下来是第三名,秦百宣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多亏他家世不俗,礼仪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这才没有殿前失仪。探花,他居然是探花。秦百宣忍不住看向边上的卫文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日后卫兄说什么他听着便是。
  因着秦百宣前进了一名,会试第三名的封昇往后挪了一个位次。对此他还算镇定,前面几十年的失败把他的锐气都磨没了,此次要不是好友鼓励,他也不会再参考,能得个传鲈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诸位大臣瞧着前排三个都是美男子,也觉舒服许多。成日里面对的都是老匹夫,日后多见见这些年轻俊美的面孔,也易于养神,想来圣上跟他们也是一个想法。只是苦了五位考官,他们自觉是按照考生的真才实学排的名,哪里能料到圣上选臣子也看颜色。
  其实这倒是冤枉正德帝了,他也不是纯看美色。只是见冯昇年老体弱,日后前程有限,想着倒不如给年轻人让让位置。
  其后的名次倒没有什么变动,只是把原本位于三甲的沈知行提溜到了第十名,整整前进了十二个名次。沈知行知晓自己的小计谋得逞,对着正德帝就是磕头,力道之重叫在场众人都听到了闷响。
  正德帝看他眼眶红肿,自觉没有看错人,一时之间倒是对他更上心几分。
  一个个名次宣读完,正德帝说了番勉励的话,接着就是赐官环节。一切均按照旧历,卫文康得赐从六品翰林院修撰,边庭和秦百宣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其余人等要在二甲进士入翰林院考试后,再由吏部统一安排。
  正德帝对文人还真有几分体贴,撸了冯昇的探花之位,特意赐他国子监司业一职。正六品的官,虽无实权,但从品阶来看比卫文康这个状元还高,又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传道授业,冯昇感激涕零。
 
 
第214章 荣归故里
  大乾朝的殿试没有张贴皇榜的环节, 因为根本就不需要。由太和殿到宫门外,每隔一段距离就列着一名身着大红色礼服的官员,一个接一个,将新科进士的名字响彻整个宫城, 这一日的风光无需赘述。
  一套流程走下来天都要黑了, 大太监宣布退朝, 由一甲带领, 一百名新科进士走出大殿,个个昂首挺胸, 说不尽的潇洒意气。
  只是这队伍不过齐整了没多久,就被一拥而上的人群冲散了。
  家眷们或是呐喊或是痛哭流涕,宣泄着数不尽的喜悦。衣着华丽的老爷们带着家丁亲自上前,把看中的“佳婿”团团围住,讲究些的还说几句客套话,不讲究的直接拉着人就想往回抗。
  此届一甲三人都是一等一的潇洒俊逸,差点儿被人群挤得喘不过气来。卫文康甩了左手, 右手又被人拉住了, 正焦灼间, 一个高大的身影冲了进来, 背起人就往外跑。
  “闪开闪开, 通通闪开。”“我家的, 你们抢什么抢?”
  同样无助的榜眼和探花看了看一脸春风得意的状元郎, 再看看自家还被挤得老远的家丁, 滋味儿难言。怎么那么没用呢,十来个人都抵不过人家一个哥儿吗?
  秦百宣纠结一瞬,冲着头也不回就往外跑的柳天骄大喊,“嫂子, 别忘了我,快救命。”
  柳天骄还是很有义气地,大声回了句:“马上,我喊杨金帮忙。”
  一个小孩儿顶什么用啊,这嫂子也太敷衍了些。秦百宣绝望间,就见那小孩儿不知道从哪里冲过来,把他放在背上就跑,那活泛劲儿跟他叔学了个十成十。
  一甲跑了俩,只能逮着榜眼一个人薅了。殿试都没有损半分风姿的边庭,头晕脑胀间只有一个念头:换人,回去把那群不中用的家丁通通换成卫家那样的武林高手。
  殿试后十日是入翰林院的馆选,沈知行卯足了劲准备,誓要一雪前耻。这一战不只是为了个人荣誉,更是为了圣上的颜面。天下之主从来都是被人敬着捧着的,不管面上如何,心眼儿其实都不会太大。
  沈知行使了个小技俩得了对方的提拔,若是后续表现得太差,叫圣上面上太难看,所有的恩宠都将加倍反噬。
  相比之下,卫文康就没有如此烦恼了,他将迎来人生最惬意的长假。不必忧愁生计,不必钻研诗书,只风风光光享受便是。
  “咱们先把新家安顿好,接着等沈知行考完试,你和京都的同窗聚过,咱们就启程回江东。你说直接回安泰还是先在州城待几天?算了,还是先在州城待几天吧,总要去瞧瞧江云楼、沉香居和食肆的生意如何了。”
  卫文康一头雾水,“什么新家?”
  柳天骄一拍脑袋,“哎呀,看我这记性,都忘了跟你说了。之前不是给你说过几处宅子吗,你说余台巷那个三进的宅子最好,我就买下了。里面什么都有,只略换几样不喜欢的家具便可入住。”
  卫文康没想到自家夫郎动作这么快,“我以为你只是先与我说说。”
  “等不得啊,墨思说京都宅子虽多,但上值方便的就那几片地方。若是不抓紧些,等会试过后新科进士们一股脑找宅子,房价还不知道怎么涨呢。”这么大的事儿,自己虽是出于好心,但没提前说清楚确实不太好。
  柳天骄道:“当时怕影响你考试,我就没与你细说,你要说不喜欢,咱们再换就是,左右那宅子还成,卖出去应当不会亏本。”
  卫文康笑道:“我只是惊讶,京都的宅子不便宜,家中的银钱可还趁手?”
  柳天骄见他没有芥蒂,放下心来,“你不怪我自作主张就好。自打江云楼生意起来后,咱们手头也宽裕些,齐哥哥借我的银子都没有用上。”
  “那便好。朝廷还赏赐了回乡的盘缠。”卫文康说着拿出一个荷包。
  柳天骄打开一看,竟是张百两的银票,不由一乐,“朝廷还挺大方的。”
  卫文康微微勾唇,“我是状元,自然要多些。榜眼八十两,探花六十两,传鲈五十两,其他二甲四十两,三甲三十两。”
  “哎呀,还是我们状元郎厉害,近些日子的开销都够了。”一百两诶,在乡下都能买十亩地了,柳天骄把卫文康可是夸出了花。
  状元郎眯着眼笑,对夫郎的拍马屁行为相当受用。
  南方风光旖旎,人们骨子里都有股风流雅致,北方则要相对粗犷些。新宅子除了地段好些外,布置还不如他们江东的宅子好看,唯有一颗枣树,挂满了饱满的青果子,叫人见了就能想象出金秋时节丰收的喜悦,卫文康格外喜欢。
  早年落魄的日子终究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疤,面上再风光,内里还是有种强烈的不安,尤其对吃食,家中有余粮看着都舒服。
  “骄哥儿,后面那个小院子咱们拿来种菜吧,我听说京都菜蔬都很贵,还不新鲜。边上再种两颗石榴树,好看又好吃。”
  柳天骄与他一拍即合,“我也是这么想的,待银钱宽松些,咱们再去周边买个小庄子,多种些粮食、菜蔬、水果。”
  “一进院种几棵桃杏,中间再放上个大水缸,我看京都好些人都在水缸里养碗莲和金鱼,很漂亮。”
  “对。二进院就养些月季之类的,再摆上桌椅,搞棵葡萄树遮荫。”
  说来说去都离不开吃,两人对视了一下,然后双双捧腹大笑。
  杨金搞不懂这两个叔叔在笑什么,但也不妨碍他跟着笑。新宅子里有他一间屋子呢,日后他也是京都人了。
  他俩在京都没有亲眷,但商筵和宋节对卫文康有半师之谊,这些日子少不得拜访。还有些莫名其妙的邀约,都是自己先前未接触过的人,卫文康稍一打听便知晓对方的意思。世家高官不屑于“榜下捉婿”,他们看上的人都要自觉送上去。
  卫文康自然不愿,向商筵讨主意。对方问过来人情况,觉着其中两家都是不错的姻亲,建议卫文康择一。怎奈卫文康态度很坚决,商筵再三劝解不成都生了些恼意。卫文康敢来向他讨主意,自然是提早想好了应对之法,三言两语就让对方变了态度,仔细教了卫文康应对之法。
  这种小插曲自然是不必与自家夫郎说,柳天骄还以为是那些大人欣赏他家夫君的才学,骄傲不已。其他的时间,卫文康都泡在自家宅子里,亲自张罗着他的书房和菜地,乐不可言。
  馆选的成绩第二日就出,沈知行的努力没有白费,险险的考上了。虽然圣上贵人事忙,早把自己亲自拉扯了一把的沈进士忘记了,但日后问起来,也有个交代。
  一同来京都的三位好友都得了好结果,高兴之余在柳家新宅里喝了个酩酊大醉,接着便各自忙碌去了。
  卫文康早定了要回江都,秦百宣有很多亲眷长辈在京都,少不得拜访,沈知行则一心扑在赚钱上了,也不知道他找了个什么活计,收入好像还成。
  来时阳春三月,归时寒风渐紧。好在假期有半年,倒也来得及。一辆除了大不怎么起眼的马车停在宅子前,盘踞在门口晒太阳的两条大黄狗登时吵闹了起来。
  状元郎回家的消息压根不用散播,无数人蜂拥而至,两口子成日里招待客人,脸都要笑僵了。柳天骄开始还存着炫耀的心思,后面只想闭门谢客,卫文康也受不住,见家中一切安好,便索性回安泰去了。小包两口子和江闵这回都跟着,出来这么久了,境遇也大不相同,该回去给祖宗上柱香。
  都过去这么久了,安泰县出了个状元郎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官府的牌匾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卫文康回去。只是左等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县老爷索性派了人去江东传了信。怎么着也是本地的父母官,卫文康虽说官职比县老爷高,但还是很给面子,到了县城第一时间就去拜访了他。
  县老爷对卫文康的谦虚有礼也很受用,抛下公务,亲自陪着卫文康去清水村走了一趟。作为县老爷,出行都有衙役跟着,一二十号人身着统一制服,手持棍杖,看着好不威风。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