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朕与将军解战袍(穿越重生)——昼眠梦君

时间:2025-04-19 07:34:10  作者:昼眠梦君
  不过是打着和谈捞钱的如意算盘罢了,谈钱就谈钱,少来给他满口的仁义道德立牌坊。
  殷祝的视线从唐颂身上移开,又对着众大臣道:“你们方才的讨论,朕听了一耳朵。想要和谈的官员有哪些?站出来给朕看看。”
  无人动弹。
  “这就没意思了,”殷祝捏了捏胀痛的眉心,“站出来吧,朕保证不事后算账,说白了,就是想听听你们的理由。若是真能说服朕,那岂不是更好?”
  这话一说,顿时朝臣中有不少人都开始蠢蠢欲动。
  唐颂率先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随后王存犹豫了一下,也向前迈了一步,眼看着两位阁老都做出了表率,后面一群大臣们纷纷跟进,短短几息的时间,大殿上就呼啦啦地站出了一大半人。
  剩下一小部分,成分大概是由武将、北归朝臣和极少部分的保皇党组成。
  但殷祝很快注意到,竟然还有一部分武将,也站在了主和的那一派里。
  这个发现让他心中一紧,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人都是曾经朝中资历较老的那一批武将。
  自打宗策入朝、殷祝又接连任命了一批年轻新贵后,他们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因此对宗策多有不满。
  当然,殷祝知道他们其实真正不满的人是自己,只是不敢宣之于口罢了。
  但就算他们再不满,殷祝也不敢用他们。
  甚至不贬就不错了。
  包括这次的暮安关守将在内,都是历史上无功无过的那一批人,但事实证明,有时候庸碌和蠢货只有一线之隔,要不是前线实在没人,殷祝也不会同意把他调过去。
  然后就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看到主和派的势力已经占据了朝堂半壁江山以上,原本主战派中几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也犹豫着站了过去。
  宋千帆和老丈人站在相反的阵营之中,心情也颇为沉重。
  在晖城之战后,朝中主战派的势力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宗将军仅仅只是打了一场败仗……不,甚至都不能说是败仗,因为败仗是暮安关守将打的,他只是被牵连被迫弃城撤军了而已。
  就算是这样,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势力也在顷刻间倒转了。
  宋千帆想,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见不得英雄也会败;另一方面则是,陛下和大夏,都太过于倚重宗将军了。
  陛下几乎是将大夏的国运堵在了他身上,这点宋千帆一直很不赞同,但当他向陛下提出建议时,却得到了殷祝这样的反问——
  “不然呢?”
  “除宗策外,这天下难道还有第二个这样的将军吗?”
  宋千帆对此无言以对。
  喝兵血、喝民血,欺上瞒下,谎报军情,其实这些都是大夏将领们曾经的通病。
  唯有宗策,从一开始,便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而正是因为宗策开了个好头,哪怕这种事在前线仍有发生,但大部分将领的作风,也已经比从前收敛太多了。
  可这些进步和改变,都即将因为一场并不是由他自己导致的败绩而化为乌有。
  朝中主和派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上风,这和从前任何一次都不同,大臣们都不想打仗,面对满朝文武齐心的抵抗,陛下当真还能坚持下去吗?
  殷祝也知道,该做出决定了。
  旭日东升,熹微晨光引长了众人的影子。
  一道道人影,犹如碑石般立在大殿青砖之上。
  他相信,其中一定有真心希望和谈能带来和平,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之人。
  可他们的眼光只能看到现在,读的也是圣贤教化之书,殷祝的目光,却投注在百年甚至千年后的未来,铭刻在他脑海中的,是历史书上那寥寥数语的功过是非。
  他抬起双眸,看着站在最前面几位阁老的眼睛。
  几位老人都保持着缄默,似乎无人敢与他对视,但殷祝知道,他们早已提前商量好了和谈的决议。
  如果自己还要像过去一样,一意孤行,那整个内阁甚至是朝堂,都会瘫痪罢工。
  因为这些朝臣们已经结成了短暂的同盟,以此来对付他们的共同的敌人——也就是他,大夏的君主。
  该如何破局?
  殷祝沉默许久,叹息一声。
  他慢慢开口道:“前几日,朕去勘察粮库,一共去了三家,一家失火,一家新粮下压着陈年腐烂的陈粮,还有一家,规模最小,验收了几遍,才勉强合格。”
  “你们总说,打仗不好,叫朕体谅民生疾苦,可朕倒想问问,荒年百姓没得吃,叫你们开仓放丰年囤积的粮,这些粮食,都去哪儿了?不打仗的时候,难道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殷祝用的虽然是疑问的口吻,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他很快又自顾自地说道:“你们想和平,这没错,可与北屹和谈,无疑是与虎谋皮。”
  “这几场仗打下来,北屹内部的矛盾不必我们大夏少,他们还在加紧建设那几座工坊,若是现在不打,等他们建好了、矛盾没了再打,将来只会死更多的人,也不一定能胜利!”
  唐颂忍不住问道:“陛下为何对大夏如此没信心?先不说我大夏也在兴建工坊,就是真和谈了,说不定还能再和平百年,届时大夏富裕繁荣,兵强马壮,北屹自愿称臣,拱手交换失地,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殷祝险些被他逗笑:“唐阁老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在做如此不切实际的梦?屹人善战,民风彪悍尚武,若再过百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只会是大夏!”
  他大手一挥:“你别跟我说什么寄希望于子孙,因为我们的祖辈也是这么想的!都以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殊不知过不了三代就要被人家灭干净了。”
  “你们在心里骂朕,天下人都骂朕,朕统统不在乎;朕想要的只有八个字,你们给我记好了——”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音波回荡在偌大殿内,就连那根合抱粗的主梁,仿佛都在嗡嗡震动。
  主和派朝臣们集合而成的气势,顷刻间就被压了下去。
  ——凭殷祝一人之力。
  唐颂咬牙道:“所以陛下是打定了主意,不听朝中诸位大臣的意见,执意要与北屹继续打下去吗?”
  殷祝看着他:“是,但朕可以给你一个允诺,两年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唐颂显然并不相信他的承诺。
  别说他了,在场所有大臣,包括宋千帆在内,都不相信。
  殷祝以手支颐,淡淡道:“朕要御驾亲征。”
  不是合起伙来不让他打仗吗?他在心中冷笑一声,那行,就把你们这些人先绑到战车上,由不得你们不打!
  此话一出,顿时震惊了所有人。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陛下!”
  这下也没人顾得上什么主和主战了,都开始劝殷祝不要冲动,国中不能无人等等,急得一脑门汗都出来了。
  但殷祝直接一句话堵住了他们的劝说:“朕意已决。放心,朕会任命太子监国,等下就拟旨封太子。”
  尹英那小子今年还没满十岁,要是被一个十岁小孩篡了位,那他这皇帝也不用干了。
  当然,不排除有人扶持他作为傀儡上位的可能性。
  但第一他可不会当大夏战神,第二这帮心怀不轨或者有能力心怀不轨的家伙,比如誉王啦,唐颂啦,一些大家族的家主们啦,他一个也不会留下。
  统统都给朕滚去伴驾,要死一起死。
  王存皱眉道:“陛下,禁军已经有一万人被调拨去了西南边境,您这次走肯定还要再带一批人伴驾,万一有贼人趁国中空虚,攻打皇城,仅靠这些人马,怎能御敌?”
  相对来说,王存还是比较理智的,劝说的方式也相对委婉一些,但他也并不赞同殷祝御驾亲征的打算。
  殷祝笑道:“不必担心,正好,诸位随朕一起去看看飞鸟坊新出的九星连珠械吧。”
  择日不如撞日,他当机立断地把一群人拉到了飞鸟坊所在的湖畔,又把宗略和一众工匠叫了出来,叫他们给朝臣们现场演示九星连珠械的威力。
  “这是……床弩!?”
  有认识此物的大臣倒抽一口凉气:“床弩竟还能连发?那岂不是比炮火的杀伤力还要可怖?”
  “正是,”宗略点头道,“一旦全力射出,方圆一里之内,敌军必定全军覆没。”
  他在众人目瞪口呆的视线下,望着不远处被削平的山头,有些惋惜地摸了摸那架足有两人高的九星连珠械,叹道:“只可惜,坊中目前只产了这一架,因为陛下觉得它还是有些笨重,不太灵活,工匠们大多在研制另一种武器,大概不久后就能送到前线给兄长使用了。”
  有一名武将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九星连珠械,闻言,更是激动不已,连声问道:“那新武器叫什么名字?在战场上有何作用?”
  “先前请陛下赐名,但陛下太忙了,就叫臣自己取一个。”宗略和殷祝对视一眼,看到对方眼神中默许的肯定,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用那张与宗策几分相像的面孔淡淡一笑,神情不卑不亢,“臣便自作主张,给它起了个诨名,叫做神火飞鸦。”
  “——所到之处,可灭一城。”
  作者有话说:
  无敌的我又回来了,依旧六千!
  这是生生第一次发现自己干爹原来是个普通人[狗头]之前别管怎么心疼,要是采访问他你最想对你干爹说的一句话,那肯定是四个字——[爱心眼]老爷保号!
 
 
第74章 
  在九星连珠械和神火飞鸦两大重磅冲击的作用下,那些口口声声“陛下若是御驾亲征,国中空虚无人”的大臣们终于无话可说了。
  众人也都看出来了,他们这位陛下一定要做的事情,任谁也改变不了。
  或许宗策可以,可惜,他现在人并不在新都。
  陛下不惜以身犯险,目的除了要重新掌握朝中话语权外,大约就是为了给宗策正名吧。
  想到这一点,朝中不少大臣简直像是生吞了两斤老陈醋一样,羡慕嫉妒恨得眼睛都要发红了——凭什么?这小子到底凭什么这么好命!?
  要功绩有功绩,要圣恩有圣恩,还长得一表人才器宇轩昂,就问老天爷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
  甚至有人已经在心里暗暗诅咒起来:
  瞧着人模狗样的,说不定私下里不行呢。
  但不管他们心中怎么想,在殷祝不容置疑的推动下,御驾亲征的决议很快就被敲定下来。
  而在次日伴驾名单公布时,殷祝挑选的名单又再次震惊了整个朝堂。
  “居然没有老夫?”
  这是唐颂,语气十分中带着十二分的不可置信。
  “也没有我。”王存捋着胡须说道,这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两大阁老都不在名单之内,这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原本殷祝给了他们半天的时间报名,很多大臣们就是冲着阁老们才会咬牙决定冒险一试的。
  倒不是他们不想趁机在陛下面前混个眼熟,实在是难度太高;但阁老就不一样了——出门在外,条件嘛,那自然不比新都,毕竟这是去打仗,阁老们总不好把家里的仆人全带上,就算不缺人端茶倒水,润笔起草的人总该缺吧?
  万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再趁机送点安神的补品,岂不是赚大了!
  然而陛下公布的这份名单,不仅叫他们的小算盘全部落空,还让很多大臣们心中惊疑不定,留下的担心自己是不是失宠了,没留下的则开始发愁,陛下会不会是怀疑自己不忠。
  但表面上,大家都在恭喜那些有机会伴驾的同僚,互相恭维着,皮笑肉不笑地说些场面话:
  “张大人果真深得圣恩呐,佩服佩服。”
  “哪里哪里,比不得齐大人圣眷正浓。”
  “柳大人也被选中了,哎呀,不愧是陛下登基那年钦点的状元郎啊!”
  柳显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名单上。
  这两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陛下虽然并未贬他的官,但面圣时那冰冷的语气和针刺般的视线,都叫他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他反复思索,自己究竟是在何时触怒了陛下,奈何实在想不出缘由,只好加倍小心谨慎做事,倒还因祸得福,避开了祁王的招揽,也在后续的清洗之中得以明哲保身。
  名单公布时,柳显心中狂跳,仿佛预见到了自己翻身的将来。
  陛下既然选了他伴驾,若不好好抓住这次机会,下次再遇到这等天赐良机,就不知道是在何时了!
  距离出发还有几日,柳显特意叫自家夫人去裁缝铺里给自己量体做了三套新衣,还特别要求一定要显腰细的;又买了两双垫高的靴子,每日以花露沐浴,一次最少要浸泡半个时辰以上。
  他的夫人见状,十分不解:“夫君这是做什么?不是去打仗的吗,为何要如此在意自己的仪容外表?”
  “你懂什么,”柳显对着铜镜整理衣冠,轻哼一声,“正是因为战事激烈,一群灰头土脸的大臣之中,唯有仪容仍赫赫端庄之人,才能入的了陛下的法眼。”
  夫人犹豫道:“但我听闻,陛下似乎好男色?”
  “这岂不是更好?”
  柳显拿了把精巧的金剪刀来,对着铜镜仔细地修剪着眉毛,边修边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今好男色在新都又不是什么罕见事情,就连唐颂那老家伙前不久都在房里收了个男妾呢。”
  夫人吃惊掩唇:“唐阁老不是都快七十岁了吗?”
  “是啊,”柳显直起身,把金剪刀交到她的手中,“只要能受到重用,给陛下当臣当妾,还是当臣妾,又有什么关系?朝堂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嫉妒那宗策命好呢。”
  他还似笑非笑地撇了自家夫人一眼,“放心,等你夫君发达了,肯定有你的好处。”
  面前的贵妇立马露出了一副巧笑嫣兮的模样,还亲手替他整了整衣冠,“那就全仰仗夫君了。对了,我房中还有些脂粉和房中好物,可要给夫君也一起备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