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古代架空)——昵昵儿女

时间:2025-04-25 09:04:48  作者:昵昵儿女
  “都没分家,什么你的我的!”
  李三郎气道:“现在你说没分家了,二哥那八亩地出来的粮食怎么不见你拿出来做公家饭?你现在吃着还是爹娘田地种出来的粮!”
  元氏怼一下默不作声吃饭的李二郎:“你是死人啊,你媳妇让你弟弟这么训斥,你就这么吃着饭!”
  “这一码归一码,我平日里事事顺着你,这事本就是你乱管闲事。”
  李二郎扒着饭:“三郎说的有什么不对,也没卖咱们的地,人家爹娘也愿意卖给承小子,大嫂都没说话,你发火做什么?”
  自打出了那件事,乔秀云是学聪明了,能多吃饭就少说话。
  她埋头吃着饭,一点也不理会老二家的发癫。
  元氏见着一桌子人没人帮她,气道:“那昨儿羊肉饺子是怎么回事?我回家寻思着给泰儿煮点粥喝,锅里怎么有羊肉味的饺子汤?”
  里正娘子叹一口气:“老二家的,你自个儿有柴房,怎么天天上我和你爹的锅里寻摸粮?”
  “那饺子是别人送来的,我们当老人的就不能自个儿吃点好东西,全都得给你们留着攒着,对吗?”
  溪哥儿紧了紧筷子,昨儿他在半梦半醒中好像是吃了羊肉饺子。
  “我就不信溪哥儿没吃!”
  元氏气道:“泰儿馋羊肉馋成什么样,溪哥儿是亲儿子,那泰儿和宝妹儿还是亲孙子呢!”
  “旁人给我和你爹送饺子,我们给溪哥儿吃怎么了?那是我们有能耐,泰儿和宝妹儿吃不上,那是你们做爹娘的没能耐,笼络不住人!”
  元氏还想说什么,就见着李茂德重重将筷子放下,冷道:“今天就分家!”
  李二郎急道:“爹!”
  所有人都急忙劝着:“爹,这,这分什么家啊,都快过年了!”
  “对啊,爹,老二媳妇知道错了,您别生气了。”
  所有都劝不动,只好求助的看着里正娘子。
  里正娘子也叹口气,像是真失望了:“我听你爹的。”
  “娘!”
  元氏吓了一跳,拢拢泰儿的肩膀不放声了,过了会儿才抖着嗓子道:“爹,娘,我错了,我以后不多管闲事了!”
  泰儿还小,李二郎又没什么能耐,她哪里敢分家出去单过。
  李茂德猛地将筷子摔在地上:“你错了?我见你主意大的很!一个两个天天盯着老人的银子,老人的田地,分,今天不分家,你们都给我滚出去!”
  .
  魏承和罐罐哪里知道李家因着一顿羊肉饺子生起来的风波。
  他们昨儿煮熟的饺子还有剩,魏承便将饺子下在油锅里煎着吃。
  罐罐吃着焦黄的煎饺子,晃着小脚:“哥哥呀,那我们家又多了六亩地是吗?”
  “对,就在咱们那两亩地不远处,不算要养羊的那四亩地,咱们家现在拢共有八亩良田。”
  魏承将怀里揣着的地契拿出来,轻轻摸了摸:“你是不知道,哥哥听说里正伯伯要卖整六亩地时有多高兴,这村里人多是一亩两亩的卖,这一下卖六亩是真给咱们省了力气。”
  罐罐歪歪头:“可是哥哥又要好辛苦种地了呢!”
  “哥哥不种地,到时候看看雇个短工,咱们来年主要是读书和养小羊羔。”
  魏承将饺子汤端给罐罐:“来,再喝点汤。”
  罐罐抱着碗顿顿喝下去,最后一擦小嘴:“罐罐吃饱啦!”
  又跳下凳子:“去找小狼和墨珠玩咯!”
  “刚吃完饭慢点跑。”
  魏承坐下来将剩下的煎饺一扫而空,煎饺也就第一顿酥脆,下一顿是再热还是再煎都会坏了味道。
  他们刚吃完晌午饭不久,豆苗就风风火火来串门了。
  “承哥,承哥!”
  魏承和罐罐正在一个洗碗一个净碗,哥俩同时回头:“豆苗来了。”
  罐罐袖子挽着,露出雪白胖乎的手臂:“豆苗哥!”
  豆苗动动鼻子:“哟,又吃饺子了?”
  “你个没口福的,剩下几个煎饺都让我捡剩吃了。”
  魏承拿抹布擦着碗筷,笑道:“外头还冻着饺子,你想不想吃,想吃我这就生火给你煮。”
  “不吃不吃,昨儿你送来的饺子差不多都进了我肚子。”
  豆苗又小声道:“承哥,你知道吗,里正伯伯家吵起来了,听说好像是要分家,我娘她们都过去劝架了。”
  魏承稍愣了下:“我们走时还好好的,这怎么还能吵起来?”
  “谁知道呢?我娘都说李家的二媳妇就是个搅祸精,若是没有里正伯伯和婶子的帮衬,他们身无所长,地也不多,那日子根本就过不去!”
  难道是因为买地的事?
  不过他都把银子一分不少全给了里正伯伯,那又是三郎哥和里正伯伯的地,李家二嫂怎么也不能因为这儿吵起来啊?
  魏承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就听豆苗道:“莫要想这些事,明儿咱们早些去丰苗村小集,到时候寻摸个好地方摆摊子。”
  昨儿他送饺子时,豆苗就提起想在丰苗村小集卖家中办酒席剩下的猪肉,可他们家没有驴车,就问问魏承要不要去赶集卖野货。
  每年第一场雪后就是丰苗村的小集,常有村人在那儿卖些山货吃食,据说镇上杂铺的伙计都愿意来这儿陶腾货。
  魏承便想着家里还有许多在山上打的毛栗子,那毛栗子果肉饱满,长得又格外圆润,晒好之后他给罐罐炒过两回,可罐罐小嘴越养越叼,吃过几回就不怎么愿意吃了。
  囤在家里还容易长毛,不如拿去卖掉。
  豆苗摸摸罐罐小脸:“罐罐,咱们明儿要去赶小集,你高兴不?”
  “高兴!”
  罐罐打小就喜欢凑热闹:“罐罐要去卖毛栗子!”
  次日,天还没亮,魏承读过书练过石锁就去地窖搬来十多颗大菘菜,又从粮仓将一大筐栗子放在驴板车上。
  又把茄干豇豆干各装一麻布袋,柿子饼和红梨干也装了大半袋,魏承又看一眼春天时候采摘的蕨菜干和蘑菇干,想了想各自都装了半袋。
  去年冬日挨过饿,所以今年一入春他们就开始囤菜。
  囤时只觉得不够多,可囤过之后便发现他们俩根本吃不了,这老些菜干堆在柴房角落,怕是等到来年春天就会生潮,不如留着过冬的菜,剩下的全都卖了,左右来年开春也会有新菜吃。
  “哥哥。”
  魏承轻手轻脚的走进屋,回头就见着罐罐已经醒了,“今儿怎么醒来这样早?”
  “哥哥,罐罐想把不玩的玩意儿也卖掉。”
  小娃从被窝坐起来,揉揉眼睛:“罐罐来年就七岁了,不要玩六岁的小玩意儿了。”
  魏承见他醒来,便拿起挂在火墙上的袍子给他穿:“那你想卖什么玩意?”
  “小青剑卖吗?”
  罐罐摇头:“那个不卖!”
  “那个要玩到十八岁。”
  魏承被逗笑了:“行,那个留着。”
  他又问了几个泥哨和九连环卖不卖,罐罐都说不要卖,过会儿他自个儿有点不好意思了,抱着小手嘿嘿笑:“哥哥,要不然还是等罐罐十八岁,再卖那些小玩意儿吧。”
  魏承顺着他道行,想起什么又道:“哥哥把给你做的柿子饼也要卖掉些。”
  罐罐顿时不干了:“不要,不要卖罐罐的柿子饼。”
  “柿饼凉,你那日吃多了都喊着腹痛。”
  魏承摸摸他小脸:“家里还有旁的吃食,不差这一点柿饼。”
  罐罐闷闷道:“好吧。”
  “莫要不高兴,哥哥听说丰苗村有人卖黄蒸包,又粘又甜,里头还有豆子馅,到时候哥哥买给你吃。”
  兄弟俩吃过早食,就赶着驴车去马家接豆苗。
  马屠户和豆苗娘帮着他们把猪肉和木板子一道搬上驴车,豆苗娘嘱咐道:“承小子,豆苗第一遭出去卖猪肉,劳烦你和罐罐帮衬他算算账。”
  豆苗害了一声,抱着罐罐举了举:“有这么个小账房先生跟着我,哪个不长眼的敢骗我银子?”
  罐罐抬着小脸,拍拍腰间挂着的小算盘:“罐罐可不说大话,若是少一个铜钱就来找罐罐!”
  “有罐罐婶子放心。”豆苗娘笑道。
  雪地无声,茂溪村离着丰苗村有些远,兄弟三人赶到大集上时天色还没亮。
  眼下只有几个人在搭摊子,魏承张望一会儿,就听罐罐道:“哥哥,我们在那棵大树下摆摊子,再把几条路的雪扫一扫!”
  那棵树下正是几条村道的汇口,这两日没人走,几条路覆盖不少新雪,想来只要来到小集上的人都会经过那儿。
  豆苗也发现了那片地的妙处:“罐罐,你可真聪明!”
  罐罐上前抱着魏承的腿,呲着小白牙:“哥哥,这么聪明的罐罐可以吃十颗小酥糖吗?”
 
 
第89章 
  最后罐罐如愿含上两块小酥糖, 左边腮顶一颗,右边腮顶一颗,像那爱用圆鼓颊囊囤粮的毛松鼠。
  穿得极厚实的小娃正吭哧吭哧从驴板车上抱下货物, 又整整齐齐放到雪地铺着的草席子上。
  豆苗看着好玩:“承哥, 罐罐这么乖?他要十块糖,你给他两块, 他也不闹你?”
  “乖什么, 精着呢。”
  魏承帮着豆苗把切肉的板子支上, 笑道:“大清早我是不爱让他吃糖的, 可你瞧瞧,他小小年纪都会“以进为退”来骗糖了。”
  豆苗反应过来什么, 哈哈笑道:“咱罐罐这是有十个心眼子,九个半都用在吃上了!”
  俩人又合力把猪头和半扇带血的猪肉抬下来,豆苗边磨刀边看着两个摊子, 兄弟俩就用从家里拿来的扫帚开始扫树下岔口周围的新雪,他们把几条路都扫通了,人怕在雪地里湿了鞋袜,自然也会先走没有雪的地方。
  魏承边扫雪时还在心里想着,我家罐罐可真聪明。
  没过多久, 赶着驴车前来摆摊的村户渐渐多起来,他们这边都卖上猪肉和山货了, 远远地还能听到有人因为抢摊子吵骂起来的声音。
  罐罐给他们选的位置极好, 这些人来赶集大多都是要买猪肉和山货菜干,但凡路过这岔口的村人就没有不停下来询价的。
  猪肉摊子前有好几个人等着,豆苗有点手忙脚乱,大冷天急出一身汗:“承哥,你给我看看这秤砣, 好像有点不对劲儿。”
  魏承忙道:“来了。”
  又拍拍罐罐小脑瓜,对着在他们摊子前正在看货的婆婆道:“您看中什么和我弟弟说,他能告诉你斤两,也能给你称秤。”
  婆婆揣着袖子不可思议的看着罐罐:“是吗?”
  罐罐头戴小兔帽坐在小板凳上,脚边还有个烤火小炉子,他挥挥毛绒护手:“婆婆买什么就和罐罐说!”
  又挨个指着草席上的袋子道:“大菘菜一文钱一颗,茄瓜干豇豆干一两二文,野蘑蕨菜这是山货要贵些,一两四文,现在大雪封山,可是吃不到好吃的野山货了呢。”
  冬日里上顿菘菜下顿地豆,菜干山货倒是都这么个价。
  那婆婆摸了把黑色野蘑,打心眼里相中了,不过买东西还是要挑挑拣拣的,于是道:“娃娃,你瞅瞅你这野蘑也没人家那么大,怎么卖那么贵啊,一两三文,婆婆多拿些。”
  “婆婆,你诓小娃啊!”
  罐罐捧着野蘑在手心:“这是野蘑干啊,晾晒之后就变小了呀,吃蘑也不是吃大小,您瞧罐罐的蘑菇……”
  他又把野蘑送到老婆婆眼前:“小娃都知道黑黢黢的野蘑才是好蘑,这是罐罐亲手洗净晾晒的,没有一点泥沙和树叶,要是有硌牙的玩意儿您来这儿找罐罐!您买回去留着过年炖大鹅炖小鸡,那味道可鲜美啦,罐罐都被香迷糊好几回呢,您瞧着就是很会炖肉做饭的好婆婆,罐罐都怕你们村里人要叫您以后莫要再买蘑炖肉咯!”
  老婆婆都差点被他说的流口水,哎呦一声,笑道:“怪不得你哥哥放心把摊子交给你,你这娃娃这也太会说了,以后可还了得?”
  罐罐嘿嘿笑了两声,捧着黑蘑就要往布口袋里装:“婆婆要多少啊?”
  他先是只抓了一点,歪歪头:“这些够了吧?”
  “那哪里够啊,炖大鹅可是要不少蘑菇呢。”
  老婆婆笑道:“抓,多抓点。”
  听到这话,罐罐小手捧了好大一堆的蘑菇装进布口袋里,老婆婆嘶了声,想了想又道:“行,多来点,今儿回去炖点,过年亲戚多到时候再多做些。”这样的好蘑买多了也不亏。
  罐罐熟练的拿着豆苗家给他们借来的秤称货,摆摊子前哥哥教了他一遍,他就学会了怎么用了。
  他眼睛一扫,乖乖道:“婆婆,你自个儿看看,总共八两三钱,那三钱不要啦,就当罐罐给婆婆拜早年!”
  “好好,婆婆谢谢小娃。”
  老婆婆向来节俭,今儿却头一次高高兴兴掏铜钱。
  旁边买完猪肉的人听了许久俩人对话,早就被说动也想来买野蘑,将那老婆婆走了,直接道:“娃娃,给我来二两野蘑。”
  “好!”
  这么一会儿就卖出十两野蘑,赚了四十文铜钱。
  罐罐高兴的拍拍钱袋子,抱着小手吆喝着:“卖菜干,卖山货咯!”
  “娘,娘,这儿有柿饼,还有红梨干!我想吃!”
  有个年轻娘子带着小哥儿路过他们摊子前。
  “好好,娘给你买。”
  那年轻娘子笑看罐罐:“小娃,你家大人呢?婶子想买你家的柿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