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我爱你是在今天(近代现代)——绯色分析

时间:2025-05-14 07:44:54  作者:绯色分析
  张裕舒沉默几秒,突然说:“他不会。”
  这下轮到林惊昼不知道说什么了,电话里变得很安静。
  张裕舒最后说:“你回北京之后来蜚声唱片一趟,带上跟拍摄像。”
  林惊昼有点诧异:“你要帮我?”
  张裕舒没承认,只是说:“有个制作人,挺欣赏你的,你过来见他。”
  “石星要攒老婆本结婚,所以想顺便借用这个比赛打点广告。”张裕舒又补充了一句。
  林惊昼立马应下了,说后天就过来,又赶在张裕舒挂电话之前,笑着来了一句:“你跟我和好了,要回我短信!”
  张裕舒迅速挂了电话,装没听见。
  林惊昼回去就跟导演组说了这件事,导演安排人去跟蜚声唱片做进一步的沟通,大概是制片人已经跟他通过气,他没表现出太多的疑问。
  到了约定那天,林惊昼就带着一小组人出发去蜚声唱片。
  林惊昼前世后面几年没怎么录过综艺,他不喜欢被摄影机每时每刻牢牢对着的感觉。
  经纪人的话盘旋在耳边,你要谨言慎行,不然会被拿去恶剪的!
  林惊昼不耐烦地顶了一句,我被恶剪完全是因为公司没本事。
  这会儿经纪人已经习惯他的口无遮拦,比起输出一些爹味发言,他更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如果蜚声唱片要签他的话,能不能带他一起走?
  林惊昼“啊”了一声,问他,干嘛要签我?
  经纪人不自在地摸摸鼻子,说听到了一些风声。
  林惊昼没在意,他估计是他最近老拿张裕舒狐假虎威,传来传去就变了样。
  石星正在会议室里等他,他打扮得像个理工科直男,白T外面套一件格子衫,脸上架一副黑框眼镜,耳后有一片纹身。
  石星站起来和林惊昼握手,林惊昼看到他露出的手腕上也缠绕着纹身。
  石星歪着头,左看看,右看看,目光黏在林惊昼脸上,像是在看什么稀罕玩意儿。
  林惊昼乖巧又礼貌地说:“石老师,我是许惊洲。”
  石星点点头:“我看过节目,你让人印象深刻。”
  他开门见山地问:“你想好要改编林惊昼的哪首歌了吗?”
  节目组给了他三首歌去选,分别是《迷楼》,《不在场》和《日后常相见》。
  这三首歌对应着林惊昼的三个时期,《迷楼》是他十七岁的时候写的,那时候他刚开始在深圳走穴,一个晚上跑三个夜总会去唱歌。
  《不在场》是他二十七岁发布的专辑的同名歌,林惊昼第二次来到北京,和蜚声唱片签约,那是他最稳定也是产出最多的一段时间,《不在场》这张专辑的另一首歌,让他在四年后的一档选秀节目上,一炮而红。
  最后一首发布时间是林惊昼的三十七岁,距离他的离开仅仅两个月,很多粉丝说这像是他的告别歌。
  说着日后常相见,结果是再也不见。
  整首歌都很轻快,和林惊昼那个喜欢看玩笑的个性很搭,他仿佛站在那里挥挥手,然后背过身去,就轻易地和世界说了再见。
  《乐动心声》挑歌的时候确实很用心,林惊昼这两天也考虑了很久,他对石星说:“我准备唱《日后常相见》。”
  “这首歌挺适合你的,你的嗓音很干净。”石星说。
  林惊昼笑了笑:“这确实是林惊昼写的所有歌里,最没有他风格的一首。”
  林惊昼从出道开始,被冠上的标签是忧郁,不羁,文艺,野性和爆发力。
  最后发布的这首歌却轻快得像一朵软绵绵的云,从编曲到歌词,都特别特别简单。
  没有人知道,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林惊昼给自己办的葬礼那天,唯一的宾客已经离开,他慢腾腾地走到外面,看到水洗过的天空,那蓝得发晕的广阔幕布上,挂着一大团一大团棉花糖一般聚集的云。
  他想起张裕舒曾经告诉过他。
  “那是积云,最普通的一种云。”
  所以他写了一首最普通的歌。
 
 
第10章
  石星和林惊昼聊了很久,关于这首歌的改编定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他和林惊昼约好,明天在他的工作室见面。
  今天的录制到这边就结束了,蜚声唱片的工作人员走过来,邀请摄制组去吃下午茶,于是会议室里就剩下林惊昼和石星。
  “石老师,我想借点设备来用,你那里有多余的麦克风和声卡吗?”林惊昼摆出一个可怜的表情,开始打秋风,“如果有midi键盘和调音器就更好了。”
  “我现在比较拮据,连吉他都是跟朋友借的。”
  石星一挑眉,笑着说:“你忘了你现在在哪里吗?这里可是唱片公司,你想要啥都有,张裕舒今天也在,一会儿我带你去跟他进货。”
  林惊昼敏锐地问:“石老师你跟张总很熟吗?”
  石星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凑近了说:“可以说是张裕舒为数不多的朋友。他那个臭脾气,你懂的。”
  林惊昼认真想了想:“其实我觉得张总脾气挺好的。”
  石星“嘶”了一声,抱着胳膊搓了搓:“你看过甄嬛传吗?”
  林惊昼“啊”了一声。
  “莞莞类卿,这四个字希望你不要懂。”石星说。
  “其实我和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差点打了一架呢。”石星转开话题。
  林惊昼有点惊讶,他今天是第一次见到石星,他甚至不知道这个朋友,是张裕舒什么时候认识的。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林惊昼问。
  “很多年了,我记得那个音乐节那天压轴是林惊昼呢。”石星回忆着,“那天晚上下了好大的雨,把设备都淋坏了,林惊昼有点生气,把话筒摔了,最后一首歌没有唱。”
  林惊昼缓慢地眨了眨眼睛,声音很轻:“那天吗?”
  “对啊,我记得因为这件事好多人骂他呢,说他红起来了就耍大牌。”石星说。
  林惊昼记得那天,他演过那么多音乐节,下雨的也不少,但那一天,风大雨大到呼啸,他的眼睛都被雨水糊住。
  他站上了台,不可能不演,雨水却像一道屏障,把他的声音罩在里面。
  世界变得失真,像是热爱使用手持镜头的导演拍出来的画面,摇晃着,摇晃着,在如刀刃一般落下的白色大雨之中,万物都颠倒。
  他不知道那天张裕舒来了,那时候他们已经分开很久,没有联系方式,不会去了解彼此近况。
  原来那天,他们的距离,不过台上台下区区几百米。
  实际上人生充斥着太多的错过,张裕舒在那里或者不在那里,都没有意义。林惊昼也不需要去明白。
  “那天我在沙发区吹唢呐,他说我吹得好难听,我就跟他吵了一架。”石星说。
  林惊昼忍不住笑出声:“然后呢?”
  “吵着吵着我就邀请他去摔跤,他说不高兴去,他不要弄脏衣服,然后塞给我一张印着林惊昼的小卡,说在门口被派发的,送给我,不用客气,反正他也不想要。”石星一摊手,“你看吧,他这个人真的很莫名其妙。”
  “谁莫名其妙?”张裕舒的声音突然响起,石星被他吓得肩膀一哆嗦。
  张裕舒走了过来,面无表情地瞥了林惊昼一眼,像是领导视察那样,把手按在会议桌上,问:“摄制组已经走了?”
  林惊昼说:“他们被一个姐姐喊去喝下午茶了。”
  “是你定的吧,这么客气,好难得。”石星冲张裕舒一扬下巴,“那么大方的张总,顺便给小惊洲提供点设备支持吧。”
  张裕舒没回答他,他看向林惊昼,也不开口。
  林惊昼站了起来,特别诚恳也特别乖地说了想要借设备做歌的事情。
  张裕舒皱眉:“你还懂这些?”
  林惊昼随口解释:“以前做练习生的时候学的。”
  张裕舒没说话,看表情也不知道他信没信。
  石星伸了个懒腰,面向张裕舒说:“节目组说一会儿要去林惊昼的纪念展,拍点素材。”
  张裕舒:“和我说这个干嘛?”
  “你不去看看吗?才开展没多久。”石星耸肩,“离公司也不远。”
  “小许也可以一起去,对比赛有好处。”
  张裕舒看了下表,生硬地说:“去吃饭。”
  石星腾得一下站起来,紧接着张裕舒又说:“没你的份。”
  石星深呼吸一下,瞪了他一眼,特别无语:“我又哪里惹到你了?”
  林惊昼乖乖起身,跟着张裕舒出去,走了两步忍不住开口:“张总,可是现在才四点钟。”
  张裕舒淡然地说:“过去还要时间。”
  两个人走到地下车库的时候,司机已经坐在车里待命了,林惊昼想了想,还是跟着张裕舒坐在后排。
  张裕舒没说话,所以车子没开动,司机握着方向盘,也不问张裕舒要去哪。
  林惊昼试探性地问:“要不要去那个展子看一眼啊?”
  张裕舒看他一眼,出乎意料的,他答应得很爽快:“安叔,搜一下地址吧。”
  石星说得没错,确实离得不远。这个纪念展安排在一个私人的美术馆里,园区里面有很高的树。
  北京的秋意渐浓,天变得蓝而高远,白蜡树的树叶开始泛黄,深浅不一的,像水彩画。
  临近闭馆时间,林惊昼感觉不会有几个人在,但他还是戴上了鸭舌帽和口罩。
  等走进去,他才意识到这个行为有多么明智。
  展厅里的人很多,他们好像正好撞上了一波粉丝团建,不过也因为人多,没有人注意他们俩。
  这个展厅不大,开篇上来就是一张年表,详细记录了林惊昼的生平往事。
  林惊昼的演艺生涯从他的十七岁开始,他最开始是一个走穴歌手。
  上个世纪的深圳,夜晚是富丽的。林惊昼看着墙上的老照片,记忆也变得很陈旧,他记得那时候跑场,总在马路上把自行车骑得飞起,罚款直接塞进交警手里,把红灯甩在身后。
  如果从小路里转弯出来看到另一辆轮胎冒烟的自行车,一准也是赶场的歌手。
  张裕舒安静地看着墙上的相片,那是好几个人站在一起拍的合照,每个人的演出服都奇形怪状。女歌手的眼睛上铺满亮片眼影,明眸皓齿,格外耀眼。
  照片上的林惊昼太青涩了,看起来像个陌生人。
  原来记忆是那么容易被删除修改的东西,林惊昼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居然忘了他们叫什么名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夜总会里唱出名堂的,有好几个现在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林惊昼想了好久认出了费羽,他记得他俩经常搭伙卖酒。
  夜总会卖出酒,歌手是有提成的,于是大家总会找人做搭档。费羽在台上唱歌,林惊昼就坐在下面哄老板开心,他说您瞧她唱得多么美,简直像小叶倩文。他一边夸人一边干啤酒,老板心情好起来,还能再送个大花篮。
  不过费羽结婚之后,就搬去了香港,渐渐的也不出来唱歌了。
  好像只有在深圳的时候,林惊昼才有过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一些人。
  刚刚进门的那一批粉丝走了,展厅里安静了不少,林惊昼匆匆扫过后面的照片,没有做过多的停留。
  转过一个弯,背景一下子变红,正式程度让林惊昼以为自己来到了党建大厅。
  他眨了眨眼睛,第二部分居然真在给他歌功颂德。
  “五所希望小学,三个特殊儿童爱心机构,三十二场公益演出。”
  林惊昼看着实在尴尬,他活着的时候对这些事一直很低调,结果死后被人翻出来,字还写得那么大,数字加粗强调,像是一张大号奖状。
  他扭头就走,第三部分都没有细看。
  结语也写得相当窝心,说他虽然脾气古怪,但心中有大爱,放荡不羁的外表下是一颗无比柔软的心。
  林惊昼看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抖落一地。
  在展览的最后,有工作人员在派发小册子,林惊昼接了一本来看,一翻开就是一个二维码。
  下面的文字在邀请大家向林惊昼学习,一起做公益。
  林惊昼满脸问号,正要向工作人员开口询问的时候,一只手伸了过来,拿走了他手里的小册子。
  张裕舒一脸严肃地看着,然后掏出了手机。
  林惊昼赶忙阻止他:“喂,你不会要给这个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送钱吧?”
  张裕舒在手机上点了几下,表情不太好看。
  张裕舒把手机放到耳边,在电话接通前,他看了林惊昼一眼,说:“我要找这个美术馆的负责人,问问到底是谁做的这个傻叉展览来圈钱?”
 
 
第11章
  林惊昼伸手遮了一下脸,遮住自己上翘的嘴角。
  工作人员的表情有点尴尬,他还在那里给张裕舒解释:“这位先生,您可能有些误会,我们这是一个公益项目,得到的所有捐助都会用于公益事业的。”
  张裕舒已经跟助理通完了电话,他把手机放下,很冷漠地说:“难道林惊昼立下遗嘱让你们帮他做这个吗?”
  “打着他的旗号,割他粉丝的韭菜,你们还真是不怕鬼敲门。”张裕舒个子高,语气一变严厉,压迫感极强。
  工作人员汗都要下来了,只好推托道:“这事您可以和我们领导沟通。”
  林惊昼伸手拉他,想要缓和气氛:“我们要不先去吃饭吧。”
  张裕舒不为所动,盯着工作人员说:“让他现在就来见我。”
  工作人员被他看得浑身发毛,身体不自觉就动了起来,他说您稍等,我去联系。
  过了不久,有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他还没开口呢,张裕舒就说:“我要见的是你们馆长。”
  男人皱起眉,心里想着哪来的这么傲慢的神经病,但他又不敢喊保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