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我真的是咸鱼[快穿]——寒星孤月

时间:2025-05-18 08:52:34  作者:寒星孤月
  “这是什么地方?”
  “我们不是在宫门处迎接圣驾吗?怎么会出现在了这里?”
  “陛下也在,萧丞相,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稍安勿躁,许是机缘也说不定。”萧予辞道。
  沈永和能观察到的地方他也能想到,不管怎么样,这个地方的“土著”看不到他们,无疑是让他多了几分安心。
  颜慎也道:“陛下,臣看后面还有几处空椅,不如坐下谈?”
  他一向细心,清楚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这些领头人越不能慌张,因而只做出从容镇定的模样来。
  沈永和没意见,点点头先一步居中坐下:“不必拘泥礼仪,诸位都坐吧。”
  按照礼法臣子是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的,要不然椅子得矮一点,至少也得靠后些,但在仙界这些椅子全都被固定住,一字排开,挪动不得。
  沈永和要不说这句话,其他人就只能站着了。
  待他们一番推辞过后总算分两排入坐,周遭突然响起一阵异样的铃声,文武百官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然而仙界土著一幅见怪不怪的神色,只是停了闲谈,俱都认真看向讲台,宽敞的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萧予辞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大抵是“上课”了。
  有位年纪稍微大些的土著从门口走了进来,站上了讲台。
  他两鬓带了些微微的白,像是一抹霜落在发梢,面容和蔼,看上去文质彬彬。
  百官们心想,不愧是仙界的“夫子”,果然气度不凡,却不知仙界要学什么。
  讲台上的幕布忽然亮了起来,上面闪出一幅精美的画作,如有神迹,百官差点又要惊叫出声,只觉今日所见无不离奇,这里就算不是仙界,大概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们目光中不由自主多了几分敬畏与惶恐,纷纷坐正了身子,唯恐漏听只字片语。
  那画上又飘出几行字,像是仙人隔空持笔写就,上书:从奉平之治到延熙盛世。
  说来也奇怪,虽然这字缺胳膊少腿,但他们就是能看懂。
  那土著学生聊天时的音节与用词也奇怪,但他们也莫名都能听懂。
  或许就是上天垂怜吧。
  不过“奉平”与“延熙”是什么?看起来像是年号,原来仙界也跟凡间一样?既然能被称为“盛世”,仙界的皇帝定然很了不起。
  沈明恒羡慕极了,他暗暗在心里立誓,回去之后一定更加勤政,将来,齐朝后世子孙提起他们,也得称一句“隆泰盛世”。
  正想着,那土著夫子已经开口,“嘉祐二十七年,齐宣宗沈永和登基,次年改元隆泰,隆泰四年,改元奉平。”
  语调不疾不徐,听上去如沐春风,仿佛自带让人信服的能力。
  沈永和:“???”
  谁登基?
  百官:“???”
  谁改元?
  慢着,今年哪一年来着?
  隆泰三年。
  哦莫,原来这堂课讲的是一年后的我们啊!
  老师接着道:“同学们应该知道,齐朝不像别的朝代,有事没事就改年号,一般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如果改元,那一定是发生了某件大事。”
  他故意反问,满脸揶揄:“有没有同学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卢涵林突然想到了什么,他伸手小心翼翼戳了戳前面沈永和,无师自通了现代学生们上课讲小好的鬼鬼祟祟,他压低声音:“陛下,这里好像不是仙界诶,有没有可能是后世啊?”
  坐在沈永和旁边的萧予辞回过头,真诚地问:“卢大人,你为什么要把大家都看出来的事情再问一遍?”
  卢涵林:“……”
  卢大人被他话里的阴阳怪气气歪了鼻子。
  学生们已经嘻嘻哈哈地踊跃作答,“因为隆泰三年将百越偌大国土收入大齐疆域。”
  沈永和:“!”
  “因为隆泰三年,大齐北击突厥,东征回鹘。”
  沈永和:“!!”
  “因为隆泰四年,南部小国于阗并入齐朝,大齐正式开始对外拓张版图的第一步。”
  沈永和:“!!!”
  救命!我好厉害!
  百官们也震惊了。
  隆泰三年,这不就是今年吗?
  他们今年做了这么多事?他们好厉害!
  搞了半天,原来奉平就是他们的陛下,那延熙就是陛下的儿子。
  聪明的大臣已经开始算自己的年纪了,陛下年轻,但是运气好的话,他们或许还能摸一把盛世的影子。
  这时候就很羡慕萧予辞了,他比当今大不了几岁。
  百官们在心底叹了口气,但很快又振奋起来,眼巴巴看着夫子,希望能听到自己的名字。
  沈永和却觉得有些奇怪。
  他固然也为自己未来一年内做出的成就感到兴奋,但到底难免有些惶恐。这样大的天命,这样耀眼的功绩,真是他能在一年内做出来的吗?
  而且他了解他自己,即便他真的做到,以他的性格也不会太张扬,为了庆祝改年号不像他能做出来的事。
  他说不定还觉得“隆泰”两个字吉利得不行,死都不改。
  所以,他为什么会改年号呢?
  刚上大一的学生活泼又闹腾,老师也笑眯眯看着他们,附和着玩笑:“是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反正不可能是因为昭文太子逝世。”
  沈永和:“???”
  他儿子死了?
  可是他儿子今年才刚出生啊,他怎么可能这么早立太子?
  而且“昭文”这两个字,可不是一个一岁小儿能够担得起的。
  老师敲了敲桌子,止住教室内因为这个名字突然激动起来的喧嚣,“知道你们都喜欢昭文太子,沈明烛生平事迹作为必考考点,老师相信你们都很清楚,但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重点是奉平、延熙两朝的文治。”
  教室里热火朝天的氛围稍微止了些,但不多。
  沈永和听到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学生嘟囔:“没差,反正都和小明有关,我们昭文大帝就是最厉害的!”
  说到后面就与有荣焉起来。
  沈永和震惊。
  沈明烛?大帝?朕的江山被篡了?
  不对啊,刚刚不还说只是太子吗?
  这都已经足够让他诧异了。
  他当然记得沈明烛,不算对手,多少算他继承皇位路途中为数不多的绊脚石。
  手下败将,他也不想多说,但沈明烛早就被父皇从宗室中除名,连皇子都不是,更何况太子?
  再说了,“昭文”这两个字,他怎么配得上。
  “隆泰三年,连通九州的不息大运河最重要的一段——平淮河道开始动工,此后历经三朝,合共百年,先后七任主理官将毕生仕途、心力全都花费在这上面,任群山巍峨连绵,不曾挡住他们的脚步。这是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人类对自然改造中的一大奇迹,说是与神明比肩,也不为过了。”
  “不息大运河竣工之后,淮河、洹河再没泛滥过,河水经由渠道流通九州,将南方甘霖送往北方,至此平息这片土地上南涝北旱的灾害。”
  “运河出现之后,水运交通的便利带来经济的空前发展。别的不说,就说平淮河道上的广告位,在当时可是负担了修建运河几乎一半的支出,放到现在也是千金难求。”
  老师放了一个视频,展示大运河数百年来的演变。
  平淮河道旁写满字的幡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时光飞逝屡变星霜,幡旗成了钢铁制成的巨大招牌,现在又成了闪着光字体流转的不明神器。
  老师感叹一声:“据说最小的屏幕都是按秒收费,每一秒至少五位数,是世界闻名的广告位,昭文太子的远见由此可见一斑。”
  有官员不由得一声惊呼:“这个想法是废太子提出的?”
  一个能经过时间冲刷屹立不倒,经由史书盖章定论的英明决策,哪怕他们并不太能第一时间思考到缘由,依然会为此震惊。
  官员说出“废太子”三个字的时候居然很是有些心虚。
  老师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接着讲课:“大家都知道,不息大运河的建造图纸是昭文太子提供的,运河的名字也来源于他在图纸上的题字——‘愿我华夏民族亦如此河此水,千秋万代,生生不息’,齐宣宗取其中二字,命名为‘不息’。”
  “在运河修建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当时第一任主理官邱思鸣修河道过盘山,突遭暴雨,途遇塌方,泥石混着雨水滚滚涌下。”
  “正是最危急的时候,所有人的性命在此一念之间。邱思鸣突然想起,图纸上记载了附近有个山谷,谷口狭窄而其内宽敞,邱思鸣当机立断带着人往山谷跑。在所有人进入山谷后,一块巨大的山石追在他们身后滚下,恰好堵住了谷口。由是等到了朝廷的救援,一行三十六人,无人伤亡。”
  “所有记载都表明沈明烛没有去过盘山,齐宣宗曾经问过他怎么对地形地势这么清楚,沈明烛说是书上看的。”
  “这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经由沈明烛之手出来的任何决策、图纸,从来没有出错过。”老师娓娓道来:“所以你们看,别后十一载,他依然守护着他的子民。”
  光阴会将一切伤痛盖上一层朦胧滤镜,隔着上千年岁月,当时人不敢触碰的苦厄、不敢回想的绝望,似乎都能坦然提起。
  他们可以玩笑地说起沈明烛的早逝,给他起各种奇奇怪怪的绰号,叫他“小明”,戏言他是萧予辞等人难以忘怀的白月光,魅力无限的“明珠公主”……
  但许多事情是不能深思的,一旦细想,便是不甘宿命两决绝的沉重,是针刺心头三点血的意难平。
  沈永和听到刚刚称沈明烛“昭文大帝”的学生又语气闷闷地低声对同桌说了一句:“他们都不爱他,偏偏就属他心善。”
  同桌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小明死了之后,其他人也没好过,你看那萧予辞一夜白头,心里有没有平衡一点?”
  “他们也配和小明比?”
  萧予辞没在意这句贬低,他正在思考一个原本时间线里三月后的他才会思考的问题。
  ——他印象中的沈明烛与实际上的沈明烛判若两人,那么,他是因为什么才会产生这样的误解?谁造成的这一切,目的又是什么?
  “沈明烛在武功上的建树太过斐然,他单枪匹马赴百越,没有得到来自朝廷上的任何助力,不到一月的班师回朝,在这之前,齐朝对百越这片肥沃的土地觊觎良久,可始终只能望洋兴叹。后来他亲上前线,半年时间解决突厥、回鹘两大外患,在此之前,大齐是被这两个异族压着打的。”
  “他这一生参加的战役不多,但每一件拎出来的含金量都不俗,正因如此,很多人都小看了他在文治上的才华。沈明烛逝世后,齐宣宗为他平反,重新复其太子之位,萧予辞、颜慎两位丞相辩才无双,舌战群儒定下‘昭文’谥号。”
  老师玩笑道:“天赋这个东西确实让人绝望,对吧?”
  学生们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怎么会有人过目不忘又能一触即通啊?
  有学生忽然笑起来:“殿下其实也蔫坏蔫坏的,不知道颜慎当着殿下的面夸沈永和聪明的时候,殿下心里在想什么?”
  这下场面顿时控制不住了,其他的学生也拍着桌子大笑起来,像是对上某个心照不宣的暗号。
  学生一言不合就开演,模仿当下流行表情包:“啊?蠢笨?谁啊?我吗?”
  “可我怎么觉得,殿下只会谦虚地回:是是是、对对对、有理有理。”
  “谦虚什么谦虚,是恶趣味吧?”
  “幻视殿下逗燕小将军,我真的会笑死,小将军估计这辈子从来没这么希望自己是个聋子。”
  “宁愿自己是聋子都不舍得殿下是哑巴对吧?他真的,最好的兄弟情,活该他有殿下这个好弟弟。”
  颜慎尴尬地轻咳一声。
  沈永和涨红了脸。
  说沈明烛就说沈明烛,扯他干什么?他又不知道沈明烛这么聪明,还有,那燕驰野只是皇兄的表兄,表兄而已!
  老师无奈地敲黑板:“好了啊,都说了这堂课的主角是奉平和延熙了,给我们的主角一点尊重好吗?”
  待教室内安静下来,老师继续讲课:“沈明烛死于隆泰四年的除夕前夕,年后,齐宣宗改元奉平,同年,册封长子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延熙皇帝齐康宗。”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苏千慕再一次踏入长安,将于阗并入大齐。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苏千慕曾经对沈明烛承诺过,于阗与大齐将永远守望相助,但她同样也多次表露出对沈永和的仇恨,因此,当初她到底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们不得而知。”
  “那是她最后一次踏入长安。在她卸任于阗国主之后,她与庆尧开始了征战海域、探索世界的历程,而对这一路上所有的收获,她毫无保留地全部送给了大齐。”
  “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个杀伐果断的海上霸主,让周围各国畏惧不已的女皇陛下,在沈明烛死后,终究还是心软了。”
  “沈明烛对苏千慕而言究竟是什么人呢?挚友?恩人?除了鸿钰公主外唯二崇拜的人?或许有那么某一刻,苏千慕在透过沈明烛的时候,在他身上看到了宁愿殉国也不肯逃离、不肯另寻机会推翻齐朝复立荆梁的鸿钰公主。”
  老师叹了口气,这堂课上得他心情也怪沉重的,“也许就是这种殚精竭虑谋社稷、粉身碎骨为苍生的特质,才让苏千慕一次又一次退让吧。鸿钰公主教出来的女孩子,在大仁大义、大是大非上总是不欠缺的。”
  老师整理了一下情绪,笑道:“至于庆尧将军,这个老师就不用说了吧?昭文太子可是庆尧将军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