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路边的野男人可以捡(古代架空)——天不亡我

时间:2025-05-25 09:19:52  作者:天不亡我
  时隔大半年,傅彦又像是掉进了锦绣堆。
 
 
第70章
  宾客都来齐了, 一时间前厅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傅彦的突然现身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惊叹不已,纷纷问傅彦是怎么死里逃生的。
  于是傅彦只好将自己是如何在“村落”里养伤的事情讲了一遍又一遍,嗓子都快冒烟了。
  面子上还得保持礼貌的微笑。
  很好, 这熟悉的心累又回来了。傅彦在心中暗暗地想。
  “既然回来了, 那官职也得早早安排上才是。”顾泽睿笑呵呵地说道, “不知文嘉贤弟可有着落了?”
  “此事并非小事, 我哪敢自作定夺?还是得看圣上的安排。”傅彦回应道。
  “听闻李六郎已经定好了礼部的职位?”纪氏大公子漫不经心地询问, “想必定是初入仕途便获任要职, 可谓是青年才俊、前途无量啊!”
  “哎, 惭愧惭愧。”李怀恩笑着摆摆手道, “初入官场,哪儿能担任要职呢?我估摸着也无非就是个主事或者承务郎。”
  说罢,李怀恩看向傅彦,道:“倒是文嘉贤弟,在太学时便是文采出众, 写得一手好策论, 样样都是拔尖儿的。这说不定圣上直接给你安排一个员外郎的职位, 干个几年就升任郎中了。那才叫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郎中乃是正五品官职,担任各部中一个司的主要管事。
  这对于初入仕途的年轻官员来说,已经是最顺利的一条升迁之路。
  “是啊,我等早就有所耳闻,傅尚书的大公子在太学只读了三年便业成,还是以每门功课均为甲等学成而归。可见天资聪颖、才俊出众。以后若是发达了,我等还得多多仰仗大公子提携才是啊!”
  傅彦连忙谦逊道:“不敢当,不敢当。这读书之道虽可得于学,然入仕之路非但在于学识, 尚需历练。日后还得承蒙各位前辈教诲。”
  “文嘉你真是太谦虚了。”顾泽睿哈哈大笑道,“谁人不知在太学取得全甲等有多难。我这不争气的弟弟连第一年的考核都没通过,天天跟我哭嚎呢。这以后我得让他多向你请教请教!”
  顾泽礼本来在埋头狂吃,结果突然被亲哥点名。
  顾泽礼:?
  夸傅文嘉就夸他,怎么还贬损起亲弟弟来了?
  顾泽礼一脸不服气地看向顾泽睿,结果被大哥瞪了回来。
  好吧,顾泽礼瘪了瘪嘴,继续吃。
  不过顾泽睿说得倒是一点都不夸张。
  太学乃是大梁的最高学府,先不说其中学子的成绩如何,能考进来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一般来说,学子们将会在太学度过四到五年的时间。
  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业成,像傅彦这样早早入仕为官。
  而成绩差些的学生则是愁于结业,甚至有些成绩太差的根本无法正常结业,只能自请退学或者被太学祭酒劝退。
  据说曾经有个官员家的草包考试舞弊才考进了太学,结果一问三不知。此人本应被劝退,可是他爹身居高位,太学祭酒也不好得罪,就只能让该学子一直留级。
  以至于此人整整读了十年,最后实在是挂不住颜面,自请退学了。
  此事成为后来几十年的笑话,在世家子弟中间广为流传。
  一般来说,学子们会在二十到二十五岁之间业成。
  而傅彦则是每一步都比其他人快了一些。
  别人年近二十才能考上,他十五岁就考上了。
  别人要四五年才能业成,他只花了三年便带着全甲等的成绩业成。
  众学子羡慕得不行,然而低头看看自己的功课,也只能继续埋头苦学。
  今年春天,也就是傅彦启程前往大齐之前,他才刚刚从太学业成离开。
  傅景渊本来是想趁着儿子还尚未有一官半职在身,让他去大齐负责会谈也能自由一些,没那么多顾虑。
  反正本来也不是什么正式的会谈。
  等会谈结束后回到金陵城,再跟圣上为他谋个好官职。
  正好,彼时有一件功劳在身,初入官场便可以争取来一个不错的职位。
  谁曾想天算不如人算,傅彦竟然被刺客给盯上了。
  总之,傅彦原本就是一众小辈当中最受瞩目的那个。如今他平安归来,一整个金陵城的人都盯着他未来的去向。
  于是众人纷纷旁敲侧击地问傅彦,试图从傅彦这里得出一些想要的信息。
  “令尊身居户部尚书一职,不知大公子是否也要入职户部?”
  “哎,以文嘉的才干,不入职礼部都可惜了。”
  “说起六部当中最吃香的,那还得是吏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弄得傅彦都插不上话。
  傅彦一张嘴应付他们十几张嘴,表面上虽是游刃有余、优雅得体,可内心里早就咆哮起来了。
  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
  想知道就去问他爹,问他有什么用啊!
  于是傅彦冲顾泽礼使了个眼色。
  兄弟,江湖救急!
  顾泽礼一看便知傅彦的用意,于是这家伙装模作样地嚎起来了。
  “各位哥哥叔叔,今日是我小侄子满月宴,这么喜庆的日子,大家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关于太学的事,就不要提了吧?我这好不容易从太学放了假出来喘口气,各位行行好,饶小弟一命,行不?”
  顾泽礼一张苦瓜脸着实喜感,席上众人纷纷笑了起来,打趣起顾泽礼。
  “顾老四,博士给你布置的策论写完了没啊?”
  “我听说负责讲授经义的是陈博士?哎呦,这位向来都是铁面无私,要求还特严格。顾老四,你自求多福吧!”
  顾泽礼的表情痛苦起来,嘴里还塞着满满的点心,一个劲儿地冲大家抱拳。
  求饶过!
  大家哈哈大笑,一时间席上的氛围格外快活。
  众人皆知顾泽礼是个爱玩又偏科的家伙,感兴趣的功课就名列前茅,至于不感兴趣的嘛……
  干脆就不学!
  对此傅彦深有体会。
  小时候,他们还在私塾读书时就是这样,顾泽礼要是不喜欢某门课,或者不喜欢某个夫子,他能把人给气死。
  比如别人都在写策论的时候,这位仁兄在纸上写——
  不知道,学不会,好无聊,想罢课,想捉鸟,想吃饭……
  还差点把一个年过六十的老夫子给气得辞职。
  当然,顾泽礼的下场依旧是被顾大将军揍了一顿。
  眼看好兄弟为自己挡箭,傅彦也于心不忍。
  所以他决定把话题引到方才问得最起劲的李怀恩身上。
  傅彦端起酒杯,对李怀恩说道:“听闻志诚兄与沈家千金定了亲,小弟在此先恭贺志诚兄了。不知婚期可定好了?”
  “这……尚在商议之中。”李怀恩打哈哈道,“婚姻大事,得由双方父母商定嘛。待敲定了婚期,一定向各位送上请帖!”
  李怀恩神情有些不自然,但仍旧端起酒杯,仰头干了。
  傅彦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意味深长道:“那就提前祝愿志诚兄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了。”
  说罢,傅彦也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这李怀恩是傅彦前姐夫的弟弟。
  没错,傅彦那位和离了的长姐,先前嫁的就是李家二郎,也是兵部尚书李和昌的嫡长子。
  因为这位前姐夫的缘故,傅彦一直都对李家没什么好感。
  再加上这个李怀恩能力一般,还特好面子,傅彦就更看不惯他了。
  果不其然,席上众人的注意力瞬间被引到了李怀恩身上。
  “先前圣上刚刚为令兄和昭月公主赐了婚,如今志诚兄又要与沈家千金喜结连理。李家可谓是双喜临门啊!祝贺志诚兄!”
  “是啊,我听闻这公主的嫁妆可不少,圣上果然眷顾李家!”
  李怀恩强行陪着笑脸回应众人的恭维,内心里却是恨得牙痒痒。
  四哥四哥四哥,又是四哥!
  明明都是嫡子,就因为四哥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所生,在家里处处压自己一头也就算了,就连娶亲也是四哥娶公主,自己只能娶个商门之女!
  凭什么?!
  然而表面上还得维持着兄友弟恭的假象,李怀恩只好将一腔不满忍了下来。
  傅彦微笑着继续喝酒吃菜,一边观察着席间的众人。
  好像没有看到有谁一反常态。
  从今早来到顾家,一直到现在,每个人见到自己的反应都符合人之常情。
  并没有蹊跷之处。
  或许想要刺杀他的人并不在席间呢?
  这倒是很有可能。
  今日来参加顾家长孙满月宴的大多是年轻一辈,而真正的背后主使更有可能是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狐狸。
  不出所料,刺杀一事调查起来没那么容易。
  正琢磨着,突然又有人朝傅彦这边看过来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文嘉兄自与冯氏千金解除了婚约之后,好像再未定过亲事吧?”谢家大公子谢无懿问道。
  傅彦愣了一下,立马猜到谢无懿想要说什么。
  于是傅彦笑着点点头说:“的确如此。只是如今我大梁内忧外患,我辈更应当以国事为重。至于婚姻嫁娶之事,我自认羽翼未丰,又如何支撑得起自己的小家呢?”
  “不知伯升如何看?”
  谢无懿稍微顿了顿,随即展颜笑起来,“文嘉兄果然是心怀天下,小弟佩服!只是所谓先成家,后立业。想必令尊令堂也希望文嘉兄早日成家吧?”
  这家伙是真没听懂言下之意,还是装傻呢?傅彦心想。
  “说起来,我还真想起一个人。”谢无懿笑吟吟地问道,“我舅父家的表妹如今也到了及笄之年,生得姿容秀美、蕙质兰心。十日后是腊八,表妹也会一同前往慈云寺祈福。不知文嘉兄可愿同行?”
 
 
第71章
  卯时三刻, 文武百官已经在太极殿外规规矩矩地排好了队。
  此时天还没亮,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将众大臣冻得哆哆嗦嗦。
  “今日为何迟迟不开朝?”一位官员小声问左右道。
  “谁知道啊,往常这个时候都进殿了。”另一位官员说。
  “嘘, 小声点, 别被礼仪官听见了, 到时候又记你一笔!”
  先发话的官员抬头一看, 果然瞧见礼仪官拿着小本本正朝自己这边走了过来。于是他立刻噤声, 垂着脑袋装作什么都没干。
  两刻钟后, 内侍终于从殿内走了出来。
  “宣百官入朝——!”内侍总管手持麈尾, 高声宣布道。
  官员们依次缓慢入殿, 分立两侧。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片刻后,内侍总管再次高声道:“皇上驾到——!”
  百官齐齐行礼,山呼万岁。
  元兴帝步入大殿,端坐在御座之上, 对众臣道:“众爱卿快快请起。”
  大梁的早朝制度要求每个月集中汇报一次政务, 各部门轮流向皇帝简单总结一下这一个月以来的情况。
  至于平时, 一般来说都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然而每次早朝都能拖很久,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至少也得一个时辰才能散朝。
  如果碰上大量要紧事都堆在了一块,那超过两个时辰也是可能的。
  就比如今日。
  中书舍人郭子安率先向前一步,掷地有声地禀报道:“臣郭子安有本启奏。”
  元兴帝微微颔首,“启。”
  “陛下,臣接到西北泰和郡守上奏,其言西北战事不断, 流寇肆虐,扰乱乡里。据言郡守已经派遣地方官兵多次剿匪未果,又有北疆贼子频繁骚扰我大梁边境,使得边关士兵分身乏术,苦不堪言。还请陛下发兵援助,平内乱、定边疆,早日还西北百姓以安居乐业。”
  元兴帝闻言,微微皱眉,“这些事朕怎么才听说?已经持续多久了?”
  “这……”郭子安道,“奏书中并未明确告知,臣也是昨日才得知此事,心想此事事关重大,便一刻也不敢拖延,立即禀告陛下。”
  “嗯,此事关乎边境稳固,朕须深思熟虑,再做决断。”元兴帝缓缓道,“兵部尚书李和昌、大将军顾怀仁、中书令陈斌、以及左右两位都御史,待会下朝后请留步,朕要与你们单独商议此事。”
  “臣等遵旨!”几位大臣齐声应道。
  “说起北疆战乱,朕倒是想起来,傅爱卿的长子在回京路上险中逃生,已经平安回来了?”元兴帝看向傅景渊。
  “正是。”傅景渊上前一步行礼道,“承蒙陛下挂念,犬子命大,从那北疆刺客的刀下脱身,又幸得当地村民搭救,这才捡回一条命。”
  “傅爱卿勤政为民,想必也是上天开眼,天佑英才,朕甚喜之!”元兴帝朗声笑道。
  “臣代犬子叩谢陛下!”傅景渊连忙拱手行礼。
  “既然令郎已平安回京,官职一事今日也一并定了吧。”元兴帝道,“众爱卿对此有何想法?”
  吏部尚书张启东上前道:“陛下,太学祭酒楚维桢曾向臣举荐过傅尚书的长子,言其品德端正、文采出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吏部近来人手紧张,故而臣想让傅公子来吏部任职,也好帮臣分担一二。”
  “嗯。”元兴帝点点头,“朕记得那孩子办事谨慎,不骄不躁,确实适合去吏部。那就如张爱卿所愿,任命户部尚书傅景渊之长子为吏部员外郎。下朝后礼部去拟一道旨意,择日入职即可。傅爱卿可有异议?”
  傅景渊闻言面色大喜,连忙跪下行礼道:“臣叩谢圣恩!”
  “还有,”元兴帝又道,“令公子半年前出使大齐,想必也颇有所获。还请傅爱卿总结其中具体事宜,上书一份与朕。”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