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白云山下事[种田]——凉千晚

时间:2025-05-29 09:06:09  作者:凉千晚
  林榆描述一番,贺尧川松口气:“无妨,是菜花蛇,不咬人也没毒。先把这些蛇蛋弄出去,就怕周围还有毒蛇,等院子清出来,拿雄黄粉洒一圈。”
  一听说有蛇,把周淑云和孙月华都吓了一跳,周淑云赶紧说:“你德柱叔也卖雄黄粉,我给你五文钱,你去买一大包回来。”
  除了院子,还有荒废的茅房、屋内屋外。能烧火的地方,点燃雄黄粉先烧一圈,果然又烧出一条蛇,还是带毒的,然后才绕着屋子一圈洒满。
  忙活一天,才堪堪把院子打扫出来。贺尧川到屋内看一圈,房梁柱子都很稳固,只是灰尘太多。
  “将就睡一晚,明天再继续,”周淑云道。
  虽然破败,好在不用花钱请人加固。这房子是杨家不要的,她买了五斤酒肉带过去,杨家连钱都没收,只收下酒肉,就把房地契转给他们了。
  一共三间屋子,其中两间分布在堂屋两侧,另外一间在西侧。斜角处则是灶房,灶房有一处小门,推开小门出去,连接的是禽畜圈和茅房。东侧就是柴房和废弃狗窝。
  林榆躺在长竹椅上,透过无窗的洞口看向外面明郎的星河,一丝夜风吹进来。他忽然有了真实感,好像从今天起,彻底融入这个世界了。
  贺尧川没睡,他侧首看过去,见林榆对外面发神,问道:“今天,你和孙彦在门口说什么?”
  孙彦?贺尧川不说,林榆一整天都没想起这个人,他道:“找他借了几本书,闲暇时誊抄下来,多看看。怎么突然提起他?”
  贺尧川没说话,收回目光望向帐顶,良久才道:“你会读书,还会写字?”
  林榆无暇去解释,为什么他一个古代哥儿会这些,他点点头:“都是以前学的,跟着父母、老师学习,也学算术物理化学……”
  渐渐说远了,林榆又看向外面天空,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亲朋好友现在怎么样,是不是也正和他看着同一轮月亮?
  贺尧川翻过身,面向林榆那一边,林榆说的那些他不懂。只觉得林榆会的太多了,不像是普通的小哥儿。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似乎太委屈他了。
  贺尧川神色动了动,轻轻的,又提起孙彦:“他也会读书认字,也会打算盘……是不是很好?”
  既询问又试探的语气,抛开私心来说,贺尧川羡慕孙彦,也敬佩孙彦。会读书都是有本事的,他和大哥都没这样的本事,只知道埋头干活。
  但林榆不这么想,他思索片刻,也翻过身面对贺尧川:“你想读书吗?读书、认字、算术。”
  贺尧川几乎毫不犹豫点头,然后又摇头笑了笑:“我已经二十岁了,早过了读书的年纪。”他虽然拒绝,但连眉眼都开始憧憬,谁会不想读书呢。
  林榆立即反驳他:“谁说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人就算老了,也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纳知识和道理。”
  林榆:“我明日教你认字,每天认识十个,等明年这个时候,你就能认识三千六百个字。再教你读文章、学算术。我都能学会,你也不要看轻自己。
  贺尧川静静看着他,久久之后,才笑着点头说:“好。”
 
 
第18章
  三月初的山间彻底被满山翠绿覆盖,白云悠悠,溪水缓缓流淌。
  而贺家人一大早就起来,小泥炉在院里燃起炊烟,给常年无人来往的山林增加一些生活气息。
  溪哥儿修养了一两日,已经能睁开眼坐在凳子上玩耍,只是还不能下地走。但也算让一家人放心下来,平平安安没事就好。
  周淑云吹凉一碗热粥,坐在溪哥儿旁边喂他,道:“家里七口人,仅一口锅是不成的,等屋里屋外收拾出来,我去乡里请铁匠再打一口大锅,买几个腌菜坛子。”
  分到的东西不多,能从老两口手里抠出一口大铁锅,已经足够让两个老的心疼好几个月。
  贺尧山点头:“我陪娘去,”搬搬扛扛什么的他能做。
  另外一边,林榆和贺尧川蹲在地上,抵着头小声说话。早上起来,林榆没忘记教贺尧川读书的事,他让贺尧川从山上找来一块石板,石板平滑坚硬。
  昨天烧柴火还剩下不少木炭,找一块稍微打磨到趁手,捏在手上就能写字。硬笔字到底和毛笔字不同,林榆将最简单的《三字经》写在上面,教贺尧川从第一个字开始认。
  “人之初,性本善……”竟像在教小学生一样。
  第一次读书,是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看着陌生的文字,贺尧川隐藏着心里的激动高兴,跟着林榆读起来。
  读完一句,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又跟着林榆在地上涂涂画画。
  他俩如此和谐默契,吸引了一家人的注意。周淑云和孙月华知道林榆会读书,也好奇凑上去。贺尧山和贺长德更是憧憬,一家人围在林榆身边。
  “叔婶、大哥大嫂也学?”
  周淑云忙摇头笑了:“我和你叔一大把年纪,就不学这个,你们年轻人该多识几个字。”
  从前家里没钱,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如今阴差阳错收了一个干哥儿,又会读书认字又能干,周淑云有时候都在想,这是老天爷眷顾她,让她苦尽甘来。
  贺尧山和弟弟一样,都对读书很向往,自然而然坐下一起学习。
  林榆话音顿住,目光看向一旁羡慕又不敢学的孙月华,道:“大嫂也来一起?”
  古代的女人哥儿地位低,寻常百姓是不会送女儿哥儿去读书的,只有上层家族的子女才一视同仁。
  孙月华从小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只觉得对于她来说,读书是违背常理的事。可林榆喊她学习的那种语气和神色十分淡定,让孙月华猛然一想,为何女人哥儿就不能读书呢?前朝不也有女皇帝吗?
  想归这么想,孙月华最终还是没胆量做这种破格的事。
  直到贺尧山笑着开口:“咱一起学,以后便能教孩子了。”他的话给了孙月华勇气。周淑云也推了推她,道:“快去,好不容易有了‘小夫子’。”
  没人阻拦和怪罪,孙月华心怦怦直跳动,挨着她相公坐下。
  林榆又站起身,把溪哥儿连着椅子抱过来。溪哥儿今年六岁,在他们那个时代,该是上幼儿园的年纪。从小耳濡目染一起学,总是没错的。
  朗朗书声隐藏在山间,四野无人路过,也无人知晓这片山林里,藏着一处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的“小私塾”。
  辰时末,念完书的一家人意犹未尽,把注意力放在要紧的事情上。屋外已经全部打扫干净,剩下屋内还需要仔细洒扫。
  林榆惦记昨天要砌挡墙的事,这是一项大工程,没有机械设备,只能人工夯土砌石。
  “村里什么地方有黄泥?或者黏土?”
  “河边就有,”贺尧川想起之前在他和林榆的床之间,砌了一堵墙的事情。
  那时候迁怒林榆,现在想来心生歉疚。贺尧川偷偷观察林榆神色,见林榆没有提起那回事,贺尧川松口气,绝不再提分墙的事。
  林榆可没想那么多,他们拿了桶往河边去。果然看见不少粘土,林榆用铲子把土铲进桶里,等积实后,让贺尧川挑上扁担挑回去,他力气小,两只手只能提一桶。
  来来回回三趟,挖了足够的黄黏土。山泉就在后面,贺尧川用水拌合,这种事他最熟悉。
  石头是从山上弄回来的,用凿子把石头凿成方块形。看着简单,却足足用了一上午的时间。
  周淑云几人已经把屋内全部打扫干净,贺尧山和贺长德把廊下的柱子桌子全部摆进去,终于增添了生活气息,看着像是住了几年的样子。
  屋子能住人了,周淑云才发现每间屋子都漏风,便让贺长德和贺尧川用黏土把漏风的地方填堵上。
  抬头一看,瓦片也是缺损破烂的,天光从屋顶直照下来。辛亏是没下雨,不然该一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了。瓦片这东西要拿钱买,周淑云直感叹,搬了家花钱的地方真不少。
  原本觉得八两银子足够了,现在仔细一算,买东买西,用完也不剩多少。他把铜钱包在帕子里,又把帕子塞进钱袋,拿上钱出门:“我和你们爹去村里问问,哪家有剩下的瓦片,买些回来补屋顶。”
  说完便匆匆出门,一点时间也不敢耽搁。
  留贺尧川和孙月华在家里继续打扫灶房、茅房,一边照看溪哥儿。林榆和贺尧川往深山里去砍竹子,分家时,他们得了很小一片山林,离新家近。
  砍下的竹子要整根的,贺尧川埋头干活,把三根大青竹扛在肩膀上。林榆力气小,仅能拖动一根,跟在贺尧川身后往回拉。
  回去以后和泥砌墙,打锚是最麻烦的,古代没有机器,只能用锤子一根根往土里凿,贺尧川累的一身汗,手臂手背青筋凸起,速度却不慢。
  不得不说林榆的办法很管用,将细密的绳网绑在下排的竹竿上。又在纵向的两根竹竿间连接绳子。便做成了简易的挡土墙。
  最后林榆找来一块胸口宽的大石,呼哧呼哧往回搬。贺尧川走过来,一言不发接过他手里的石头,也不知道林榆要做什么,就抱着石头愣愣站在林榆面前看着他,等待指挥。
  林榆扑哧笑出声,只觉得贺尧川这副模样,很像他以前养的大狗狗。
  “站在高处,把石头顺着山坡扔下去。”
  “这里?”贺尧川爬到最高的一处。
  林榆看一眼,比了ok的手势,贺尧川觉得是可以的意思。然后把石头扔下去。胸口大的石头分量不轻,急速滚下坡时,被密网稳稳拦下。
  这就是挡墙的作用,这是林榆能找来的附近最大的石块。这样的石块都能拦下,那坡上的碎石土壤,肯定也没问题。
  忙完这一切,又是大半日光阴过去。
  周淑云他们已经把屋顶和院墙补好,赶在夕阳落下的最后一刻。他们拿上镰刀锄头,把柴门外石阶两侧陡坡上的花藤杂草全部砍完,避免蛇虫鼠蚁,照旧洒了一圈雄黄粉。
  看着巨大的变化,林榆眼里瞬间形成一副鲜明的对比图——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对比图。
  从满院杂草无处下脚,到干干净净豁然开朗。从四处透风墙瓦破败的屋子,到暖和整洁的小居室,一切都像是有了人住的样子。
  斜角处的灶房被收拾整洁,灶台都是干净的,把铁锅架上去,算是他们新家正式的开锅饭。烟囱在黄昏余晖下升起炊烟,灶膛里的火劈里啪啦燃烧。
  周淑云和孙月华站在案板边,切菜咚咚咚直响。林榆帮着烧火,把几个红薯扔进去,撑着下巴等红薯熟。
  院外,贺尧川和贺尧山正复习早上学过的字,拿枝条在地面写。各自看了一眼,都觉得对方写的不对,为了一个字竟然争了起来。
  周淑云往屋外一瞧,摇摇头笑了:“没名堂,两个大小伙子,还不如你阿嫂学的快。你阿嫂晌午就能记下六个字了。”
  林榆砰然一笑,乐呵呵看着院外,收拾齐整的新家一片温馨和乐,陌生的布局也渐渐亲切熟悉起来,只因为有熟悉的人在。
  林榆拿火钳把灶膛里的红薯拨弄出来,撕开外面一层焦黑的壳,露出软糯香甜的瓤。放在手里有些烫,林榆左手滚右手,吹了又吹,喂给溪哥儿吃。
  小溪精神好了大半,除了夜里偶尔会喊疼,白天就爱跟着林榆笑呵呵。林榆闲下来,就会给小溪讲笑话,逗的小溪直乐呵。有时候周淑云在一旁做事,也没忍住笑出声。
  晚饭是简单的菜汤和烤红薯,只因刚搬过来,这两天都在收拾,没来得及置办家当。只有一口锅,无法炒菜的同时煮饭。
  吃饭前,周淑云打开钱匣子数了数,原本有八两银子。但买雄黄粉花了五文、买瓦片花了三十文。明天还要去趟乡里置办,一口铁锅至少六百文,再买三个坛子一百文,杂七杂八的也要五十文左右。
  昨天搬家的时候她才想起,榆哥儿一直睡的都是竹椅,椅子还是破的。大川给了一床被子,两个娃娃冷了这么多天,硬是忍着不说。
  周淑云思来想去,咬了咬牙,打算明天去乡里给林榆置办一架木床。一张木床怎么也要一两银,现在手上拮据,若能找到被变卖的旧木床,只要牢固一样能用,如此只需要花几百文,就能买回来。
  周淑云不擅长算钱,杂七杂八的花销,竟算了足足两刻钟,最后得出结果。八两银子,要花去足足一两三钱。这样一算,就剩下六两七钱。
  周淑云顿时愁容满面,这钱留着,以后要置办鸡鸭鹅,置办油盐酱醋,一家七口人也要勒紧裤腰过日子。只能盼着今年收成好,慢慢把日子过起来。
  这顿饭吃的慢,周淑云心里全是钱的事。她看一眼小儿子,溪哥儿正捧着碗喝菜汤,这些日子都饿瘦了一些。前几天,就看见小溪对门口路过的卖糖郎依依不舍,却忍着没说想吃。
  寻常人家的孩子,撒撒娇还能吃到嘴呢。
  周淑云搁下筷子,心一横道:“明日大山跟我去乡里,置办家当,再买三斤肉和七根大棒骨回来,咱一家人明天吃顿开火饭。我知道,家里日子紧,以后是好是坏都全靠我们自己。明天敞开肚皮吃一顿,过后咱家就要忙起来了。”
  她语气肯定,说完一片安静,一家人都齐刷刷看向她愣住了。
  “娘刚才说的是……吃肉?”贺尧山不敢相信,连忙让媳妇拧自己。孙月华用力一拧,钻心的疼传来,贺尧山却笑了。
  “娘说了,三斤肉、七根大棒骨,”孙月华也满心欢喜,那可是肉啊,她已经记不起有多少年没大口吃肉了,在贺家那边,一点肉渣都是奢侈的。
  贺尧川和林榆淡定很多,只是再淡定,眼里也浮现出笑意久久不散。林榆摸摸小溪的头,两个小哥儿趴在桌子底下窃喜,“明天能吃肉了~”
  小溪用力点头,被林榆抱在身上,偷偷用头蹭蹭林榆。一想到吃肉,觉得碗里的菜汤都是香的,捧着喝了一大碗。
 
 
第19章
  因为要吃肉,一整夜都是激动的。第二天一家人整整齐齐早起,周淑云和贺尧山天不亮就出门,顶着满天星辰,殷殷切切往乡里去,步伐都快了许多。
  一路上遇见乡邻,周淑云都喜滋滋打招呼。
  “周家婶子去赶场?”
  “可不是,该置办家当,大姐你也去赶场?咱同路一起啊。”
  周围的人见了,无一不为周淑云高兴,贺家那点事情他们都知道,能摆脱这种奇葩婆家和哥嫂,算是从火坑里跳了出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