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历史同人)——木枝雪

时间:2025-06-13 08:39:24  作者:木枝雪
  张咨很不爽,当即发表一封檄文,对刘表发出谴责。
  刘表收到檄文,不由一懵。不是说张咨被孙坚杀了吗?他听到张咨死了,南阳郡没人管了,这才把南阳郡当成人情,送给袁术,怎么一眨眼,这人又活了?
  荆州这边在因为南阳的事扯头花,另一边的孙坚,已经成功拿下雒阳。
  尽管早已听到雒阳被董卓烧抢掳掠的消息,可真正进城的那一刻,孙坚心中还是狠狠地一颤。
  原本繁华宏伟的京城,此刻已经成为废墟。城里没有人烟,只有随处曝晒,已经腐烂成骨头的尸体。
  这些白骨随处可见,偌大一个雒阳城,竟然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孙坚心中叹息,他带来的士兵一个个沉默不言。
  最终,孙坚让士兵清扫了皇室的宗庙,在雒阳祭祀亡魂。
  雒阳城已经残破不堪,不能作为驻扎的治所,孙坚只得率军回返。
  他原本的治地长沙离京城太远,战线拉得太长本就不利,若非有神秘人在暗中为他提供粮草,支持他一路北上,恐怕他会囿于粮草之困,无法和董卓的士兵交战。
  在拿下雒阳后,若要继续向长安进军,还得另谋时机。
  孙坚在南下途中听到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个反目的消息,心中毫无波澜。
  经过张咨一事,孙坚已彻底看清了袁术的嘴脸,对他早就不报任何希望。
  他只好奇那位为他支援粮草的神秘人,想要知道对方的身份,可对方一直不曾透露任何讯息,甚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默默无闻地在暗中运粮。
  真的有人会不计一切地为另一个人提供援助吗?
  孙坚回想着最初那一封信的内容和笔锋,在心中给出了否认的答案。
  绝不会如此。
  那一位神秘人,早晚会揭开神秘的面纱,和他开诚布公。
  孙坚毫无负担地收下新获得的粮草,往南郡的方向赶去。
  ……
  会客的前堂。
  郭嘉坐在刘昀的下首,在桌案前自斟自饮。
  刘昀对酒水不感兴趣,家中的各种酒,都是拿来供奉陈王的,随便拿出一壶都是珍品:
  “奉孝觉得,这壶梅子酒味道如何?”
  “甚好,比别处更醇香,回味悠久。”
  刘昀不意外得到这样的答案,接着问:“那奉孝觉得……我陈国比起其他州郡,如何?”
  郭嘉斟酒的动作一顿,懒洋洋地抬眸,不避不让地与刘昀对视。
  片刻后,他目不斜视地继续倒酒,分明没看着酒杯,却稳稳地倒满了酒水,既没有溢出,也没有低于酒壁,笑道。
  “一如此杯中的酒。”
  刘昀做完铺垫,开始扯下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白纱。他的声音格外温和,甚至能称得上是诱哄:“那么奉孝觉得……若是留在陈国,如何?”
  终于等到这句话,郭嘉却一点也不意外。
  早在来到陈国的第一天,第一次被酒肆的酒香吸引的时候,他就隐约看到空气中撒向他的那一张网。
  “既然世子如此询问,可否请世子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熟悉的节奏,熟悉的开场白。
  刘昀仿佛梦回当初接触荀彧时,由荀彧老师布置《普通高等名士招主公·全国统一考试》的那一天。
  含笑的唇角微微一僵,刘昀很快平复心境,与郭嘉对视:
  “奉孝请说。”
  空气中多了几分严阵以待的气息。
  郭嘉恍若未觉,锐利的目光在刘昀身上停留了许久,缓缓开口:
  “包吃住吗?”
  刘昀:“……?”
  见到刘昀一瞬呆滞的神情,郭嘉哈哈大笑,捂住肚子,伏在案边,肩膀一抖一抖直颤。
  再迟钝,也知道这是被郭嘉戏弄了,刘昀目露无奈,等郭嘉笑完,同样半认真半玩笑地回答:
  “包吃包住,不包酒。”
  对上郭嘉倏然睁大的黑眸,刘昀不怀好意地一笑,
  “酒水自费。”
  “这便是捉弄主公的代价吗?”郭嘉长长一叹,故意垮下脸,“不过……”
  这一回,郭嘉收回眼中故意展现的锋锐,与那些不着边际的玩笑,透出几分真实的认真,
  “嘉不过是一个借借无名的小子,既无远播的才名,又未展现任何实干,甚至不曾出过仕——如此寻常的我,为何会入了世子的眼?”
  刘昀没想到郭嘉最先关注的并不是他的为人处世,也不是他的治世之见,而是这个看似不打紧,却关乎他最大秘密的问题。
  好在他并非毫无准备。
  “奉孝如此谦虚,倒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刘昀呷了一口热茶,语气轻缓,“早先在谯县见面,我便觉得奉孝甚合眼缘,后来,得到奉孝的提示与黄豫州的援助,我知奉孝甚为敏锐,绝非寻常之人。”
  他放下茶盏,话锋一转,“近些年来,我招揽不少奇人,但在策谋、军略这一方面,始终找不到心仪的人才。”
  “后来我询问文若,他向我举荐了一些人才,其中就有奉孝的大名。”
  这确实是真的。在成功招揽荀彧后,刘昀特地找过荀彧,让他推荐谋略方面的人才,郭嘉正是其中之一。
  “我信文若的眼光,也信我自己的眼光。”刘昀离开座位,走到下首,在郭嘉前方站定。
  “不知奉孝是否愿意,在我陈国常住?”
  郭嘉一口饮尽杯中的酒水,徐徐起身。
  他揣着袖,深深地看了刘昀一眼。
  “有此美酒,自是相愿。”
  说是美酒,可刘昀知道,这个美酒并不仅仅是表层上的意思。
  “荣幸之至。”
  说开这件事后,两人再次入座。
  这一回,刘昀坐在郭嘉的身边,一人抱着酒,一人抱着茶在那慢饮。
  “依奉孝之见,兖州近日之局,将会如何演变?”
  “这莫非是加入主公帐下的第一个考验?”郭嘉饶有兴趣地反问,比起初见时尚有几分克制的随性,这次,他可以说是将本性展露无疑,“那我可得好好想想——”
  说着好好想,实际上把王府库存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
  刘昀也不催促,直到郭嘉喝了三杯,才虚虚盖住他的杯盖。
  “此酒度数虽低,却也不宜多饮。”
  郭嘉从未听过“度数”一词,但根据语境,他还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刘昀的意思。
  他想到陈国的各大酒肆也立下了限饮的规矩,不由失笑。原先郭嘉还以为陈国这是因为近些年战乱,粮食减产而制定的限酒之举,可结合刘昀的这句话,以及他在陈国看到的丰收之景,限酒令显然不是因为囤积粮食,而是为了避免旁人多饮,伤了身。
  他从善如流地放下酒盏,回答刘昀的前一个问题。
  “兖州刺史刘岱,恐怕命不久矣。”
 
 
第36章 
  兖州的局势并不乐观,内忧加上外患,刘岱败势已显。但是刘昀怎么也没想到,郭嘉一开口就给刘岱定了死刑。
  他眸中微动, 神色未变:“何以见得?”
  郭嘉道:“兖州,四战之地也。北有黑山余部虎视眈眈,东有青州黄巾恣意作乱。光是长驱直入的青州黄巾,就已让刘岱自顾不暇,更遑论兖州西侧与司隶相接,若董卓向东进军,兖州必将首当其冲。”
  若能给刘岱一些时间喘息,或许还有转机,但——
  “刘岱性仁直, 虚己受人,绝不肯龟缩一处, 忍气吞声。”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迎难而上的刘岱只有一个结局, 战死。
  这也正是史书上关于刘岱的结局。
  刘昀罕有地沉默了片刻,纷乱的念头逐渐归于一处:“豫州,亦为四战之地。”
  这一回,向来落拓不羁的郭嘉收起面上的嬉笑,指尖沾了酒水,在案上划出一道分割线:“若西侧陡生变故……离司隶最近的颍川,必受其害。”
  这一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根据史载,董卓退守长安后,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他不仅将雒阳抢光烧光,将它变成废城,让关东义军无法在雒阳驻扎,还派人抢劫离雒阳最近的几个郡县——兖州的陈留郡,豫州的颍川郡,都被董卓的部将大肆劫杀,“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1]” 。两个郡的人几乎都被董卓杀光,只因为这么做能制造人为的真空地带,有利于董卓的自保之策。
  如此残暴之举,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正是因为对此有所预见,荀彧才会带领族人离开,并劝乡人“宜避祸”。
  郭嘉平日里看着像是万事不萦挂于心的样子,实际上既敏锐又通透。
  他会同意加入刘昀的阵地,除了权衡利弊,未尝没有记挂颍川的因素。
  以陈国多年积蓄的实力,若能让豫州各郡尽入掌控,那颍川是不是……能逃过一劫?
  郭嘉抬眸望着刘昀,等他给出一个答案。
  刘昀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地开口:“如今的颍川郡守李通……是我陈国的门人。”
  听闻此言,郭嘉轻轻一笑:“北有陈留,西有颍川,要镇守这两个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奉孝,文若,志才在,虽然不易,倒也未尝不可。”
  仿若达成某种共识,郭嘉心情舒朗,正要去摸酒壶,却被另一只手中途截住。同时出现的,还有一道幽幽的声音。
  “但这酒,仍然不可多饮。”
  别想趁机摸酒喝。
  郭嘉:“……”
  ……
  董卓带兵退居弘农郡,脸色难看。
  他没想到孙坚竟然如此不给脸面,不但拒绝了他的和亲,还当众说出那句轻辱的话。
  “孙坚确实有几分本领,当初不过是区区一个佐军,就和我英雄所见略同,如今成为一军的将领,更是风采过人。”
  略有几分别扭的用语,分不出这是真心夸赞孙坚的话,还是难掩心中之怨的嘲讽。
  相国长史刘艾揣摩着董卓的心思,垂眸不语。他回忆着豫州寄来的那封密信,略作斟酌,对着董卓进言。
  “孙坚确实有几分本事,但他如何能比得上相国帐下的李将军与郭将军?更别提相国您了。”
  董卓听到这话,脸色转好,但他仍有几分不豫:
  “都怪孙坚不识抬举……若能除掉他,还有那两个讨嫌的袁氏遗孽,这天下,何愁不能平定?”
  机会。
  长史刘艾眼底闪过一丝暗光,他顺着董卓的心意,不着痕迹地夸了他几句。
  而后,他状似不经意地提议:“相国既然忌惮孙坚,为何不像对待刘表那样,将孙坚赶到远处,让他们与袁氏相争,再收渔翁之利?”
  董卓心中一动:“你是说……”
  当初,为了将刘表这个有名望的西汉宗室踢出北军营,顺便恶心一下图谋荆北的袁术和孙坚,董卓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让他和袁术、孙坚两个争夺荆州。
  刘表果然不负他的所望,竟然能在两张虎口下面,用计谋夺取荆州,还带走了两地的许多部众,给袁术和孙坚添了好大一个堵。
  听到南边传来的消息,董卓在暗爽的同时,对刘表愈加忌惮。
  如今,刘艾让他故技重施,难道是想……让孙坚去对付袁绍?
  似是看出了董卓的想法,刘艾不动声色地道:“袁术、袁绍二兄弟因为利益而反目,相国只需让二人继续反目,不让他们联手即可。如此一来,即便二人仍有威胁,也不值一提。”
  “至于孙坚……既然他的祖辈世代都在吴郡出仕,那相国便好心送他一送,让他领个吴郡太守,便也到头了。”
  董卓皱着眉,顾虑重重:“此举有何深意?”
  “荆州被刘表把持,袁术迟早不支。扬州刺史是袁氏门人,若袁术走投无路,除了与他不和的袁绍,他最先奔赴的,就是扬州。”
  董卓终于弄懂了对方的意思:“提前布局,让他们互咬?这吴郡太守,我倒是敢送,但孙坚怕是不愿意接。”
  孙坚打败他的军队,风光得意,又占据了南郡,怎么看得上他给的吴郡太守?
  恐怕第一时间就会猜到是他设下的陷阱。而且,吴地多越贼,多山瘴,远离中原,若非情非得已,孙坚怎么也不会选择去吴郡发展。
  刘艾本意也不是把孙坚赶去吴地,见董卓提出这个问题,他故作苦恼地皱眉凝思:
  “那么,九江如何?”
  九江倒是个好地方,董卓又不想给打自己脸的孙坚送那么好的地方了。
  他连忙摆了摆手:“此事再议。”
  虽然打消了这个想法,但这个驱虎相争的念头,已隐隐入了他的脑海深处,只待时机合适,便能顺利发芽。
  ……
  兖州,新上任的陈留郡太守张辽这几日格外忙碌。
  除了驱赶黑山军,将他们赶回太行山,张辽还要收拾郡内遗留下的残局,安抚幸存的郡民。
  他将从陈国运来的粮食发放给受罪多日的民众,民众极为感激,对这位新任的太守感恩戴德。
  趁着民气高昂,几日后,张辽组织众人重建防御军事。
  “兖州东部战乱频发,怕是撑不了多久。”
  闲暇之余,张辽望着东方,蹙眉沉思。
  “刘岱虽然擅长治郡,却不善用兵。若他意外战死,只怕兖州会乱成一团。”
  戏志才清点完幸存民众的户籍,将他们的资料重新归整,
  “若兖州刺史的部众要谋求生路,必定会寻找合适的人选,将其迎入兖州。”
  张辽道:“依志才所见,他们会选择将兖州交予何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