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指了指另一边的太史慈,“子义也未买过, 故而,店家应该再匀给我们两壶。”
店家险些挂不住笑脸:“但是世子之前购置的就是二人的分量……”
刘昀点了两壶酒,装在大的酒器里,他自己又不喝, 这酒,平均下来, 不就是郭嘉和太史慈一人一壶?
郭嘉摇了摇头:“若店家执意不肯卖给我,倒也无妨,隔壁亦有酒肆,我去那边打一壶酒也是一样。”
店家立即拉下脸:“您就是郭士子吧,我们都听过您的大名。根据珍馐阁的统计,您这个月在县城购买的酒已超过限令三成,根据本郡国的'黑名单律',您已进入本郡国所有酒肆的黑名单,接下来一个月禁购任何酒饮。”
太史慈虽然不知道黑名单是什么,但根据店家前后的语境,他成功领悟了这个词的精髓,错愕地抬眸。
第一次听说买酒买多了还能进“黑名单”,而且这样百年难见的事就发生在自己眼前,太史慈看向郭嘉的目光变得格外微妙。
郭嘉亦睁大了眼,脑中的醉意被惊走了大半。
“店家莫要吓我,方才我说的只是戏言,店家……应当也是在与我顽笑吧?”
店家摇了摇头,当场背诵“限酒令”的条款,最后向刘昀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郭嘉以为事情已经揭过,便将所谓的“黑名单”抛到脑后。甚至在回到住所后,因为在酒楼中没有过瘾,又悄悄喝了两壶自酿的浊酒。
直到第二天去逛市肆,他才知道事情大条了。
他竟然真·的不能在任何一家酒肆买到酒,连带酒的醪糟、汤水也不行。
仿若晴空霹雳,炸开宿醉后的昏沉。
这还不算完。
当郭嘉准备去府衙,找话事人商量这个关乎幸福感的大事的时候,他在一家酒肆外被华佗拉住。
“我这段时间琢磨了一套养生功法,名为'五禽戏',郭士子来陪我练上一练。”
这段时间华佗在陈国过得如鱼得水。以往他只能靠四处游历来获取医术心得,如今,足不出户,就能和一群同样医术高超、志同道合的医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关于养生之道的感悟和灵感直线上升。这不,曾经就有些想法的五禽戏被他编撰,一出成品就忍不住找人来试。
郭嘉满脑子都是一个月不能买酒的噩耗,当即婉拒。
华佗没有退却:“这是世子的指示。他说你'一看就很虚',需要多加训练。”
“一看就很虚”的郭嘉:……?
华佗不知郭嘉此时震撼到无语的内心,继续火上浇油:
“过饮伤身。郭士子你因为长期过量的饮酒,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畅。来,把一下脉。”
华佗让药童托住脉枕,硬拉过郭嘉的手把脉,“阳气亢盛,气血双虚,世子说得果然没错。”
放下郭嘉的手,华佗一脸惊叹,“没想到世子竟然精通'望诊'之术,不需要把脉,就一眼看出你气血双虚——世子之才,果然了得。”
“……那只是世子的随口之言。”
郭嘉十分确定,今日这些让他心塞的遭遇,来自主公的“针对”。
也不知是他哪里表现得很“虚”,让主公对他的身体状况产生怀疑与担忧,不仅限制他饮酒,还让华佗带他练养身的功法。
郭嘉知道刘昀是一个行动力极强的人,如果今天他不和华佗练五禽戏,明天就会有李佗来找他练七禽戏。所以郭嘉一边无奈叹息,一边接受了华佗的安排。
“主公可还说了别的?”
“这五禽戏能强身健体,有益气力。但招式是否易学,尚未可知。依照世子的意思,若这功法易学,便可在整个郡国推广,让全民一起'养生'。”
一听到自己并非唯一的受害者,本有些发蔫的郭嘉再次振作起来。
独祸祸不如众祸祸,大家都有同样的遭遇,被动限酒养生,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仔细一想,限酒令也是全郡推广,并非限制他一人……看来,主公确实是为了民众的健康着想,并不是单独对他的身体素质产生怀疑。
如果刘昀知道郭嘉的这个想法,大约会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别阿Q了,就是在怀疑你的身体素质。
历史上的郭嘉三十多岁就病逝,如今郭嘉已二十出头,虽然还年轻,也是时候开始养生了。
经过一个月的善后,陈留郡那边的局势已经稳定。刘昀听说之前的地震导致陈留郡多处建筑开裂,府衙的屋檐都被震断,险些砸伤官员,连忙派人去烧制石灰石。
石灰的用途很广,除了能用来杀菌,还是建造、加固建筑的重要材料。
像后世的水泥,其中一项重要的原材料就是石灰石。
说起水泥,其实刘昀也曾思考过在古代制造水泥的可行性。然而水泥制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不仅因为一部分原材料稀缺,且研制调配比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生产合格水泥需要“两磨一烧”,对能源和工艺的要求很高,以目前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他们和水泥之间,横跨了一个工业革命的距离。
何况,就算能突破技术关卡,制出成品,从成本上来说,也极为不划算。
所以刘昀选择了水泥的平价替代品——“三合土”。
三合土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建材,主要成分也是石灰石。它的配方除了石灰,还有砖碎和细砂,比起水泥方子的复杂,三合土的配方可谓是极为简单。
更重要的是,三合土的研发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性价比超强,而且它的稳固性也很可观,若夯实得当,能经历风雨数百年而不倒。
刘昀最喜欢的两个字就是“务实”,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他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便放弃让任何穿越者都心动的水泥,让人研制三合土。
果然,在明朝就被朝廷与民间投入使用的三合土,不需要跨越蒸汽时代的技术,在知道原材料的情况下,只花了几个月就被陈国的匠人研制成功,投入生产。
陈国如今加固的建筑,就是改良版的三合土。之前黑山军试图偷袭阳夏城,就是第一个试验点。
现在,陈留郡需要重建,三合土是最好的选择。陈国现存的原料不多,需要重新挖石,煅烧,前两个月捕获的黑山军俘虏正好排上用场。
此时,阳夏郊外。
“正好排上用场”的前任黑山军首领——于毒,正一边挖石头,一边怀疑人生。
他的身旁,和他一起挖石头的同侪同样来自黑山军。
陈国派来的监工真拿着一条小马鞭,神气非常:“各位,挖得快些。你们是'劳改犯',劳改是什么意思知道吗?我们世子说了,这叫'劳动改造',早点改造完,你们才能早点减轻刑罚,出去后不要再做偷鸡摸狗烧杀抢掠的坏事……”
于毒在太阳下挖石头本就心情不爽,听监工絮絮叨叨,更是心情烦躁。
他对旁边的黑山军士兵说:“今夜,我们一齐发难,趁着夜色掩护,逃回太行山。”
旁边的士兵沉默了一瞬:“这附近多陷阱,难以逃跑。”
于毒气结:“难逃也得逃,总得试一试,难道你还想留在这做牛做马?”
另一个士兵插嘴:“也未必是做牛做马,这监工不是说了吗,这是'劳改',等我们服刑结束,还有机会成为良民……”
“这种屁话你竟然也信,脑子呢?”于毒斥骂道,“他不过是为了压榨我们的力,让我们卖力劳作,才故意设了个鱼饵,哄骗我们替他干活。”
旁边又有一个士兵嘀咕:“但是……陈国的伙食真的很美味,若能天天吃到这样的美食,留在这挖石头不也挺好?好歹我们累了,监工还允许我们休息,给我们吃饱饭,吃美味的菜肴,也从不打骂我们。在太行山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兵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还要饿着肚子赶路,千里迢迢地去抢粮,时不时挨骂——在陈国挖石头不比做贼强?”
于毒被狠狠一噎,怒瞪旧部。
监军在旁边笑眯眯地等了半晌,一个个扫过黑山劳改人员脸上的神情,心中有数。
他挥了挥手上的小皮鞭,在地上拖出一道长痕。
“在嘀嘀咕咕什么呢?那个于什么毒,态度端正点,今天你不认真服刑,还在这说了半天的小话,回去罚你全文背诵《汉律》,准备一篇三百字心得,明天当众诵读,和大家分享分享。”
于毒的脸彻底绿了。旁边的黑山军士兵连忙眼观鼻,鼻观心,认真挖石头。
第39章
刘昀带着一队工匠,与自己的亲卫兵一起,护送煅烧好的原料前往陈留郡。
工匠队最先抵达西部的城池。在当地郡民的帮助下,他们在封丘、浚仪的城外搭建了临时作坊, 开始调配三合土。
刘昀则前往陈留郡的治所, 去见一见戏志才在信中提到的“壮士”。
很快,刘昀便见到了典韦。这位在三国中赫赫有名的大力士果然不同凡响,他身形极为高大,体格魁梧, 走起路来猎猎生风。
他的性格也和外表一样,豪爽而莽直,却又粗中有细,和郡内其他守卫的关系都很是不错。
尽管这位“古之恶来”很是诱人,但刘昀并没有急着将对方收入麾下。典韦是陈留郡人,陈留现在又缺人手,让典韦留在陈留郡,不仅更符合典韦本人的意愿,而且也更能保障戏志才等人的安全。
所以,刘昀仅仅是夸赞了典韦一番,并为他在地震中救人的功绩,给了他相应的奖赏,还送上了陈国产的美酒。
典韦也是个好酒之人,对于升职加薪一类的奖赏,他不怎么在意。直到作为附赠品的酒水出现,他才瞪圆了眼,满是欣喜。
“前个儿时候,太守给我们发的肃霜酒当真醇美,听说那是陈国独有的佳酿,咱一直念念不忘。没想到今日,又能喝到陈国的美酒。”典韦声如大钟,拍了两下胸脯,发出沉闷的声响,“多谢世子的恩赠,得了这酒,守兵们还不知道要怎么羡慕咱呢。”
刘昀有些哭笑不得,倒也听出了典韦的言下之意:
“若各位义士喜欢,下次我让人多带一些。”
“那我代他们先谢过世子。”典韦咧嘴一笑,见刘昀迟迟没有别的吩咐,行礼告退。
刘昀这次来陈留郡,倒也不是专程为了护送工匠,或是见一见典韦。陈留郡作为兖州最西部的一个郡地,与河南郡接壤,与雒阳比邻而居,战略意义甚大。
现在张辽成了陈留郡太守,陈留郡纳入他们的掌控,吃到嘴的地盘绝没有吐回去的道理。
只有更充分地了解陈留郡,了解陈留郡原有的规划与战略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外来的威胁。
因此,刘昀在陈留郡待了小半个月,北至长恒,南至己吾,各大县城皆尽走了一番,与各位县长、县尉谈过话,予以一些陈国的土产,在心中有了个大概后,折身回返。
他回到陈国,写了一份新的规划书,往封地各部与陈留郡守张辽那各送了一份。
初平二年,冬,经过半年的努力,陈留郡的各大城池终于重建完毕。
这年冬天,占领辽东郡的公孙度修建了汉朝的宗庙,代替皇帝祭祀天地,亲耕籍田,赤裸裸地表现出不臣之心。
但因为辽东郡离中原太远,只占了在幽州最靠近东北部的一角,和高句丽接壤,所以,尽管公孙度这僭越的行为传到各州,也没几个人理他。偶尔有人写封信骂过嘴瘾,就将这个乱跳的辽东郡太守丢到脑后。
但是公孙度这个狂妄的行为却给了另一个人灵感。
渤海太守袁绍听到辽东郡传来的消息,灵机一动。既然长安城打不下来,小皇帝被董卓掌控,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另立一个皇帝?现在的小皇帝虽然是先帝之子,但他是董卓僭立的。说起名正言顺,董卓也并不比他们好多少。
于是,袁绍联合其他诸侯,谎称小皇帝不是先帝亲生的,决定拥立幽州刺史刘虞为新的皇帝。
这可把刘虞吓得不轻。
正如刘昀所说,枪打出头鸟,这时候抢先出来称帝的,不是炮灰是什么?
刘虞知道袁绍是想利用自己,拿自己的宗室身份当筹码,对于袁绍的拥护,他自然是避之不及。
袁绍的小动作不但惹了刘虞的不快,更把他的发小曹操给惹恼了。
自关东义军失利,曹操便在袁绍的安排下入了平原国,成了平原国的国相。
他和袁绍是发小,本该守望相助,可自大将军何进横死的那一天开始,他和袁绍的分歧与日俱增,几乎一触即发。
前任陈留太守张邈的死扩大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裂痕,而袁绍为了拥立刘虞,张口污蔑皇帝的身世,更让曹操对袁绍的厌恶达到了一个高点。
青州刺史田楷忌惮着北面的袁绍和韩馥,时常暗中挑拨两人关系。他听到平原相曹操和袁绍生出隔阂,便想趁机拉拢曹操,让公孙瓒派来援助的别部司马刘备进入平原县,却被曹操婉拒。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刘昀正在和父亲陈王下棋,棋盘上的黑白棋子纵横交错,一如分崩离析的大汉,局势缭乱。
陈王丢下棋子,给自己倒了杯热茶:“这茶倒是不错,比你母亲煮的茶饼好喝。”
“此乃毛尖,虽然清香可口,但也和酒一样,不宜多饮。”刘昀收拾好棋盘,将棋子物归原位,“阿父近日饮了好几杯,可不能再喝了。”
“你这小小年纪,倒是比我这个半老的中年人还要讲究养生之道。”
陈王无奈地放下瓷杯,说起驻扎在冀州的袁绍,“自袁氏嫡支被董卓屠戮,袁本初行事便越来越急功近利。”
就算真的存在拥立新帝的野心,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他大约是为了与董卓别苗头。可即便董卓成功逼退关东义军,退守长安,但,本性难移,董卓常借各种名义劫掠财富,上至官绅富户,下至田夫野老,皆怨声载道。”刘昀结合长安传来的情报,与史书上的记载,觉得董卓已经死期将近,“无需多少时日,董卓定会自取灭亡。”
事实也确实如此。
32/65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