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历史同人)——木枝雪

时间:2025-06-13 08:39:24  作者:木枝雪
  想到这,陈宫连忙出声安抚:“主公莫气。既然此事是张超无中生有,不如由我去信一封,向张超分析利弊,让他为主公赔罪。”
  吕布摆了摆手:“何必如此麻烦,张超无德无能,只能偏居一隅,难道我会怕他不成?”
  这不在意的样子看得陈宫心中焦急,只得再劝:“主公初入徐州,不宜大动干戈……何况徐州无险可守,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无外援,怕是难以驻足。”
  这话吕布倒是听进去几分。他沉思片刻,向陈宫寻求方略:“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应对?”
  “徐州原是曹操攻占之地,主公寻隙入主,已然得罪了曹操。若要应对曹操之怒,彻底稳定徐州,主公必须向北联合田楷旧部,向南与张超守望相助,向东……尽快统辖彭城、下邳这两个诸侯国,避免三端夹击的局面。”
  吕布一听,这话里话外还是让他和张超打好关系,顿时不乐意。
  他这人颇有几分记仇。当初若不是对董卓朝他丢掷手戟一事耿耿于怀,又恨董卓不愿如昔日承诺的那般对他予以重用,吕布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王允策反,反手诛杀董卓。
  他不想再和张超有所牵扯,朝陈宫丢下一句“此事再议”,就带着佩剑走人。唯有陈宫留在原地,急得直跺脚。
  ……
  张超听完臧洪描述的前因后果,怒不可遏,在臧洪的支持下,大肆出兵,征讨吕布。
  吕布得到消息,嗤了句“来得正好”,提着长戟就走,丝毫不顾陈宫的阻拦。
  初平四年,秋。张超与吕布在海西县发动“响水之战”,这一站打得昏天黑地,谁都没有留手。
  已进入泰山郡的刘昀不断关注着来自徐州的密信,坐山观虎斗。
  他料到沛王一定会挑拨吕布和张超的关系,没想到沛王会这么损,直接给吕布按了个杀兄之仇。
  但这一切有利于陈国的行动,所以刘昀不但没有派人制止,反而推波助澜,听之任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 。
  在这一整副棋盘上,不管其他棋子如何走动,只要能达成目的,越是混乱的局势,越有利于避开旁人的眼线。
  趁着吕布与张超打得火热,刘昀派征北将军谢源和振威将军徐荣出征,以迅雷之势,夺下彭城、下邳这两个诸侯国。
  两个国的诸侯王本无实权,又早早死于战乱。城中的人惧怕曹操的屠城之名,又知吕布曾为董卓效命,怕吕布沾染了西凉军的习气,对这支从泰山郡一路南下,但纪律整肃,从不劫掠扰民的军队大开了畅行之门。
  谢源几乎没废什么功夫,就占领了半个徐州,带着一大支军队入驻。
  徐州的世家纷纷献上厚礼,已示诚意。谢源为了安抚这些世家,照单全收。
  世家见谢源收了礼,纷纷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谢源是陈王的姻亲,是直隶于陈王的亲信,便开始大肆吹嘘,为陈国歌功颂德。
  谢源简直没耳听。他让随行来的军师郭嘉替他承受这一切,自己绕到府衙,去清点城中的粮草与户籍。
  被留下的郭嘉喝着相府搜罗出来的酒,一边听着这些人阿谀奉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倒是别有一番意趣。
  下邳豪族陈登听着周逵、王模的违心之语,翻了翻眼白,拂袖而出。
  看似对一切无动于衷,只顾着饮酒的郭嘉心中一动,兴味十足地盯着因为有人离开而不断摇晃的竹帘。
  陈登,陈元龙吗……
  除了拂袖而走的陈登,在场之人,还有几个不曾加入违心奉承的队伍中。
  彭城人张昭正是其中之一。
  他是徐州颇有才气的名士,就连袁绍帐下的陈琳,青州恃才傲物的祢衡,都认同他的才华。
  当曹操征伐徐州,沿途屠戮的时候,张昭本要带着部族南下避难,后来因为青州之变,不了了之。
  这一次陈国入徐,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张昭并没有避开,而是与其他几个士族一同留在治所,等候陈国的到来。
  对于同郡人的行为,张昭既不轻蔑,也不避让,只安静地立于角落,可有可无地看着这一切。
  后来,当成为同侪后,郭嘉曾问张昭,以张昭刚直的性格,为什么会任由其他士族说违心之语?
  对于这个问题,张昭只是笑了笑:“彼时我未有主,陈国非我之主,旁人亦非我主之臣,何必多管?”
  张昭的直言谏上,永远只对着自己认定的明主。
  一个月后,陈国彻底将彭城、下邳这两个郡国收入掌中。直到这时,远在响水的吕布和张超才得到这个消息,纷纷傻眼。
  他们趁着青州之变,联起手来,悄悄偷了曹操攻下的城池。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在他们忙着征伐彼此的时候,西部还未拿下的半个徐州也被另外的势力悄悄偷了。
  张超心中不是滋味,吕布更是提戟怒骂,直道晦气。如果当初不是张超、臧洪拿着牌位到他府衙,当面找他晦气,他至于碰上这么晦气的事?
  在和张超互殴的这场战役里,吕布的军队士气大伤。吕布一听领军的除了那位有名的谢源,竟然还有他的老同事徐荣,顿时惊得不轻。
  徐荣和他一样,都曾是董卓帐下的大将。只不过徐荣和他这个名义上为大将,实际上被董卓捆身边当保镖的将军不同,徐荣极擅用兵,当初几次将他吕布逼退的孙坚,就曾败在徐荣手里。
  徐荣的用兵之才,在他之上。
  吕布几经犹豫,终究还是放弃了争夺彭城、下邳的念头,专心与张超互掐。
 
 
第52章 
  吕布的谋臣许汜对此表示不解:“将军与张超并非死敌,何不暂且化干戈为玉帛,与张超一道发兵,向彭城、下邳逼近?”
  吕布心里顾及着徐荣,嘴上却道:“张超此人,狭隘短视,不肯与我言和。我若不将他打怕,逼退数十里,待我向西部进军之时,就是他趁乱偷袭之日。”
  许汜听了,便真的只当张超缺乏远见,不再提这件事。
  陈宫却是没有这么好糊弄。他几次求见吕布,和他分析时局:“主公手下的悍将多如牛毛,成廉、曹性、李封……任意拿出一位,都能以一当百,攻城陷阵。将军若真不打算与张超握手言和,何不拒城坚守,再悄悄派一支精锐前去徐州西部,将下邳、彭城两个郡国夺回来?”
  吕布心烦得很,听到陈宫这话, 当即讽刺道:“攻下下邳、彭城又如何?我刚占领徐州二郡,正是根基浅薄的时候, 若倾主力之军攻打下邳、彭城,后方岂不空虚?你与王楷等人既然能趁曹操回返青州的空档,迎接我入主徐州,那其他人——自然也能趁我不备, 谋我主营。到那时,别说徐州西部的两个郡国, 就连已经拿下的东部二郡,都要拱手让人。”
  陈宫没想到吕布竟然如此瞻前顾后,还拿曹操出来说事:
  “主公与曹操大不相同。曹操因为私人恩怨,在徐州多有屠戮之举,已然失了民心,我等迎主公入徐,乃是众望所归……”
  陈宫等人选择奉吕布为主,可不仅是为了他能攻能守的武力值,还看上他身后一连串的骁将与部曲。
  成廉、曹性这些强大的将领自不必提,吕布带来的这支部曲,其中有一大半是并州军。
  并州军位于边关要塞,常年征战,战斗力不可轻忽,素有“铁骑”之称,即便对上董卓的西凉军也不落下风。
  只要派这些将领、部曲出马,吕布完全可以在响水以逸待劳,坐等部将的好消息。比起前途未卜,只有一支弩兵能拿得出手的陈国,彭城、下邳两地的豪族肯定更欢迎吕布,极有可能开城相迎。
  退一万步说,就算失了时机,攻不下那两个郡国,派出去的军队也完全可以撤兵返回——毕竟陈国这次远道而来,刚入徐州不久,所带的兵马不会很多,为了守卫新城,他们一定不会乘胜追击。
  陈宫在来这前已经把厉害关系都想得一清二楚,见吕布固执己见,食古不化,他恨不得将自己的想法一点点掰碎,硬塞到吕布的脑子里。
  “现在出兵,尚有转圜之地,若再俄延,只怕这徐州刺史的绶印,就要落入陈国的手中。”
  吕布很想当陈宫是在王八念经,把他的劝谏全部从耳朵里过滤出去。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以陈宫的脾性,只要吕布不给出一个合理的回复,陈宫便能一直说下去。
  带着几分无奈,吕布将长戟往地上一插,转身看向陈宫:“即便张超能被我骗过去,北边的曹操也很有可能从青州的战役中脱身,再次攻打琅琊。先生难道忍心看着琅琊又一次被曹操屠戮?”
  当初陈宫就是因为曹操屠徐这件事,弃了曹操,转而投到吕布的帐下,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只是……
  “青州之乱,宛若星火燎原,曹操要想彻底灭火,恐怕还有得磨。”陈宫笃定道,“曹操短时间内顾不上徐州,主公大可放心。”
  吕布摇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更要紧的是——你可知道陈国这次领军的将军是谁?”
  陈宫在来之前早已打听过攻占徐州西部的主帅是何人,不假思索地脱口:“征南将军谢源。”
  这一下,就像一直无所不知的智士突然露出愚蠢的一面,吕布目中带上了几分莫名的自矜与悯然:“一共二位主将,其中一位是陈王的舅兄谢源,而另一位——乃是董卓曾经的旧部,中郎将徐荣。”
  “徐荣?”显然,陈宫也曾听过徐荣的大名,乍一听到这个名字,不由皱眉。
  吕布接着道:“我与徐荣曾短暂共事,对他不说是知根知底,也算了解几分。以徐荣的能力,成廉、曹性等人皆不是他的对手,何况彭城还不止徐荣,更有一个不知深浅的谢源?若派这些将领去,怕是得损兵折将,徒劳而返。”
  陈宫蹙眉思索了半晌,走到吕布耳边。
  “主公听我一计……”
  ……
  曹操自从收到袁绍那封索要粮草的信,就再也没有从对方那收到新的信件。
  袁绍忙着打公孙瓒,对他无视“索粮”的行为没有任何反应。又或许,袁绍也知道他拿不出粮草,所以没有追究。
  不管袁绍是何想法,曹操都铁了心,不去理会袁绍的无礼要求,只谋算着该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局。
  当初他攻打徐州的时候,并非没有在青州留人。可青州那群人不知是欺他出生,还是暗藏异心,竟联合田楷余部反水,从背后插刀,几乎将他的大本营显掀翻。
  曹操在青州仅剩下的地盘,就只剩高密、夷安几个县城,这还是他的谋士——东郡人程昱替他守下的,要不是有程昱在,曹操这次真的是两端白忙,落足之地被人一窝端。
  “我军在徐州征战数月,早已疲乏不堪,又乍然听到这一噩耗,如今士气低落,人心惶惶……明公当早做决断,谨防军中哗变。”
  程昱说的这些内容,曹操又何尝不知?
  他这几日一直愁得掉发,头风病发了好几次,每次都硬撑着忍过去。
  可就算他头发掉得再多,思虑得再多,如今的劣势已然铸成,很难挽回。
  “还请先生教我,该如何破局?”
  帐中坐着曹操最倚仗的三位谋士,分别是程昱、毛玠和张范。
  毛玠先一步开头:“行军困顿,士气低落还在其次,最先要解决的燃眉之急,乃是粮草。”
  张范道:“高密、夷安的余粮不多,又值天灾战祸,即便临时征粮,花银钱购买,怕也筹不到多少。”
  程昱道:“百姓无粮,世家却是未必。”
  听到程昱意有所指的话,另外二人投以殊异的目光。
  毛玠摇了摇头:“此事不太妥当,若一个不慎,将生出新的险兆。”
  张范也觉得现在不适合得罪豪族,赞同毛玠的话:“若心中无决议,主公不如向袁绍寄一封书信,借几石粮草。”
  曹操听到袁绍的名字,心中不快,但没有表现出来:“袁本初正值攻伐公孙瓒的关键时候,怕是不会理会我的请求。”
  张范道:“愿与不愿,主公总得试上一试,方才知晓。”
  毛玠亦道:“绍与主公亲厚,又有利益纠葛,纵然心中不愿,也会借之。”
  就差直说“你就放心大胆地借吧,别管袁绍的想法,反正借了粮就是你的,袁绍会不会捏着鼻子借,这是他的事”。
  听了这话,曹操总算神色松动,决定听从两位谋士的建议。
  没过多久,曹操客客气气地写了一封求粮信,送到袁绍手中。
  这一边,袁绍刚给曹操写了封结盟信,表示自己愿意与曹操结盟,帮他平定青州之乱,前提是曹操把他的大将曹仁和吕虔借给他。
  哪知道曹操收到信后,大半个月没有回复。好不容易回了一封,竟然张口就是借粮。
  袁绍简直被曹操这举动气笑。
  “曹孟德这是何意,结盟之后,难道我还会缺他几十车粮食?我主动向他求盟,他竟如此回应,莫不是拿结盟一事做要挟,让我先匀他几十车粮草?”
  心中不快的袁绍并不知道,其实曹操根本就没收到他写的那封求盟信。
  信件在中途就被刘昀的人掉了包。至于刘昀怎么知道袁绍写了信……
  袁绍帐中,谋臣辛毗与荀谌对视一眼,各自错开目光。
 
 
第53章 
  袁绍虽然对曹操深感不满,但他知道,要与独占幽州的公孙瓒对抗,他必须与曹操守望相助。
  如今曹操虽然深陷青州之乱,丝毫帮不上忙,还要自己提供支援。但只要曹操在青州守着,紧挨着渤海大本营的东部就不会陷入南北夹击的窘境。曹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助力。
  所以,尽管袁绍心中极其不满,已经到了要发火的边缘,他还是压下情绪,捏着鼻子给曹操准备了几十车粮草。但关于结盟的念头,经此一役,被他彻底抛到脑后,不再提及。
  真正急着结盟的应该是曹操才对,他又何必上赶着求盟,任由曹操提各种条件?
  袁绍重新写了一封求盟信, 寄给并州的张扬。
  初平四年,十月,袁绍与占据并州南部的张扬结成同盟,共同抗击公孙瓒。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